在古代重阳节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36283582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在古代重阳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古代重阳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古代重阳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在古代重阳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古代重阳节(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在古代重阳节 篇一:古代的重阳节并不是吉日古代的重阳节并不是吉日“重阳节最初并不是老年节,而是全家人为趋吉避凶而登高的日子。”北京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王岗在昨天召开的北京专史集成结果公布会上这么介绍重阳节。昨天早晨,北京市社科院召开北京专史集成第一辑(12本)结果公布会,王岗介绍,在新公布的北京专史集成中的北京风俗史中记载,在古代,重阳节实际上是并不是个吉日,古人认为这一天家中会有灾祸,因此登高饮酒遍插茱萸以避祸。而端午节则是一年中最凶的日子,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一年中最不好的月份,五日则是五月中最不好的日子,因此端午节也就是五月初五就被认为是一年中最凶的日子,群众的庆贺活动也是为了趋吉避凶。王岗

2、说,此次北京专史集成中澄清了很多后人对古代知识的误解,而且书中很多对北京历史文化进行分科研究的内容全部属历史上首次。中新网篇二:揭秘:古代历史上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过重阳节揭秘:古代历史上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过重阳节导读:说到九月九日重阳节,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王维的这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弟兄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确实,重阳节这一天离其余人太多了。中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全部是阳数,所以称为“重阳”。那重阳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过的呢?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两个重阳节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全部很勤劳,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天,

3、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因为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全部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她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往高处走干什么呢?但又一想,大家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什么事。于是,她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到了九月九这天,就带着全家人登山看风景去。 话说这天,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

4、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她们上山后,半山腰忽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她家,把她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谷全部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何让她全家九月九登高。这事传开后,大家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还有一个小说更靠近事实。重阳节于道教的一个神仙小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即使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全部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全部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大家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十二个月全部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5、。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事,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她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快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故乡父老登高避祸。”桓景回到故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家儿说了。九月九那天,她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周围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么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她把乡亲们安

6、排好,就带着她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突然抬头见大家全部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以为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多个回合,瘟魔战她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今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大家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大家就过

7、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篇三:重阳节的由来及习俗重阳节的由来及习俗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有关重阳节的由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小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些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些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初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她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她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最终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

8、人为她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她为徒,给她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最终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她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现在你的本事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刻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故乡,在九月九日早晨,她根据仙人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周围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伴随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忽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

9、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刻奔下山来,经过多个回合的剧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今后,每十二个月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听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因此大家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全部”。三国时曹丕在九日和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认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她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WwW.xiaOCaofAnweN.Com 小

10、草范文 网:)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经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重阳节的习俗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热闹非凡。登高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11、百年多病独登台。艰苦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要求,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福儿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 羊 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替代“登高”,用小红纸旗替代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全部称之为重阳糕。赏菊及饮菊花酒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

12、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和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初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主要内容。清代以后,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因此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

13、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部分独特的习俗。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人晚上过重阳节,因为白天忙于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大家喜爱吃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大家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周围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很多人全部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大家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中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有些地方的群众,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因为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奠,求得保佑。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1989年,中国政府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重阳节,各地全部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大家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