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科举制度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36273841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01 科举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01 科举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01 科举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专题01 科举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 科举制度(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1科举制度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廷试是指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又称御试。B.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即状元、榜眼、探花。C. 明经科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科目之一。隋朝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进士科重文辞, 明经科重经术。D. 凡本省的秀才和监生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2.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B. 科举指

2、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开始,到清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 制度。C.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D.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包括状元、榜眼、探花。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3.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致仕,是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B. 左除、左降、左转均表示降职。C. 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D. 选,是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4.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试: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B. 考中进士又称“折桂”,“披官锦”,“及第”等。C.

3、 博士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D. 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为殿试。5. 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和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诗书礼 易春秋乐)。B. 诸生是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C. 及第是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6.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 赛龙舟、插茱萸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4、。B. 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明朝的 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C. 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 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D. 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中,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 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 称。7.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B.

5、 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C.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D. 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8. (2018-莆田第六中学高一月考)下列有关文化常识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B.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C. 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D. 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9. 下列有关文

6、化常识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 六部,是中国隋唐到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B. 三省,中国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C. 征辟制,是中国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征辟,是指皇帝下诏征聘。被征辟者,可以应聘,也可 托辞不就。D. 科举制度分别为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10. 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1) 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的男子。()(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3) 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音韵学

7、,训诂学的总称。()(4)句读,古人指文章休止或停顿处。“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语气的停顿。()答案与解析1. 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 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D项,乡试的第一名称解元。所以选D。2. B【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 的含义作答。B项,“到清朝,科举考

8、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不当。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科举 真正成型是在唐朝。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变。明朝建立,科举 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故选B。3. A【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 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 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 物错乱等。A项,“致仕,是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错误,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故选A。4. C【解析】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 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 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错误。祭酒 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故选C。5. A【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10、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 的含义作答。A项,“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不当。中国历史上涸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 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故选A。6. 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A项,“插茱萸”应改为“插花”。“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7. 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

11、识的把握。平时加强背诵,分类分朝代记忆,C项中, 科举考试由礼部负责。8. 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 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 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错误,进士是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9. 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化常识描述有误的一项”,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12、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 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 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征辟,是指皇帝下诏征聘” 有误,“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 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10. X寸 寸 寸【解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 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 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童子,指未成年的人疽童生”,是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可能是年龄很大 的人。二者意思不同,(1)错误。其他的都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