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36133270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作品原文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 (zh )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bn),潦倒新停浊酒杯。1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 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 767)秋天的 重阳节 。啸哀:指 猿的叫声凄厉。渚 (zh ):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2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

2、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 “新停 ”。译文风急天高 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 树木 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 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

3、;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 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 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 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 对仗、炼字

4、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存诗 1400 多首,有 杜工部集 传世。题解精品文库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 他独自

5、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句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风急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

6、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 ”,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 ”,水中的小块陆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 ”,放大了落叶的阵势, “萧萧下 ”,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 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

7、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 ”、 “百川东注 ”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 ”的 “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 诗人从空间 (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 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 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

8、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 ”,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 ”,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 “潦倒 ”,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 “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 我一人登

9、台, 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 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 停在嘴边 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 ”是相欢迎下载2精品文库对于 “清酒 ”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评解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

10、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 ,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 ”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 “万里 ”行程后的 “独登台 ”。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 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 沉深莫测, 而精光万丈, 力量万钧。 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欢迎下载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