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教案2-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6120662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刑事诉讼法教案2-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刑事诉讼法教案2-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刑事诉讼法教案2-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刑事诉讼法教案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诉讼法教案2-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 学内 容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教学时间课时分配第2周2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并能够结合基本原则对实际案例作出正确评判。教学重点: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相关问题。 教学设计:(反映为达到本章教学目的所进行的整体规划,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过程控制的基本思路)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并能够结合基本原则对实际案例作出正确评判。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 一、通过边讲解边用案例说明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巩固学生所学。在讲课过程中把案例发给同学们,让他们根据所学来写出相应的法律文书,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通过矫正与自我矫正的方法使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学生学习完相关内容后,教师对其内容进行用案例的方式进行深化讲解,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重点讲解,巩固所学;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找出自己知识点掌握不牢之处,学生既有成就感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很快对自己的缺点进行矫正,效果良好。教学过程与基本内容: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五、法的平等保护原则法的平等保护原则,又称为“权利平等原则”,它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宪法原则,也是各国刑事诉讼中得到普遍确认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所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一视同

3、仁,平等地保护他们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对类似的案件做出类似的处理,不能因为其本人的社会地位、出生、政治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对一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给予“优待”,而对另一部分人则予以歧视。例如,美国联邦宪法第14修正案规定:“任何州,如未经适当法律程序,均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亦不得对任何在其管辖下的人,拒绝给予平等的法律保护。” 中国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这一规定是国际通行的“法的平等保护” 原则和中国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中国刑事

4、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学界通常称之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时,对于任何公民的犯罪行为,不管其社会地位高低、家庭出身如何,都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理,该立案的立案,该逮捕的逮捕,该起诉的起诉,该定罪判刑的定罪判刑,并且在定罪判刑时按照罪行相适应原则平等地适用刑法规范。决不允许任何人置身于法律之外或者凌驾于法律之上。其二,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时,对一切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依法予以保护。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甚至被执行刑罚的罪犯的合法权益,都要依法保护,不得以任何借口限制或者剥夺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在刑

5、事诉讼中真正贯彻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坚决反对任何特权。这不仅要求在实体法上要防止以党纪、政纪代替刑事处罚或者以经济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的现象,还要求在程序法上防止某些“特殊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到优待,并且确保任何诉讼参与人必须依法履行法定的诉讼义务。事实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残余尚未肃清的国家,能否防止和杜绝特权现象是切实落实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上一律平等原则的关键。其次,公安司法机关自身要树立平等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从实质上体现法律的平等保护精神。例如,根据

6、法律规定的指定辩护制度,为某些符合条件的被告人指定辩护人等。再次,要不断完善国家的各项法律制度以及刑事诉讼程序,堵塞一切可能滋生特权的漏洞,同时,切实保障司法独立,使公安司法机关有能力、有条件排除一切特权的干扰,公正司法。六、诉讼及时原则诉讼及时原则是指国家专门机关要依法尽可能快地进行刑事诉讼活动,使刑事案件得到及时的处理,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延误。这一原则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国家专门机关要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除审判程序的启动必须有合法的控诉以外,侦查、起诉活动必须体现“职权原则”,该立案侦查的要及时立案侦查,该决定逮捕的要当机立断决定逮捕,决不能拖延。2、拘留、逮捕、取保候审

7、或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以及侦查期间的羁押、审查起诉、第一审、第二审、执行等诉讼行为必须遵守法定的期限,符合法定延长期限条件的,也要经过规定的延期手续。决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变相延长强制措施的期限或者办案期限。 3、在诉讼过程中,国家专门机关要在法定期限内尽量缩短办案时间,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处理刑事案件。从价值上讲,实行诉讼及时原则是实现刑事诉讼目的的需要。从控制犯罪的角度看,实行诉讼及时原则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实现国家的刑罚权。因为刑事案件的特殊性质,如果不及时进行诉讼,犯罪现场可能被破坏,证据可能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灭失,证人可能下落不明甚至死亡,从而给侦查、审判工作造成困难,甚至可能导致

8、部分案件无法侦破,成为死案或悬案,或者由于证据不足而定不了案,使真正的罪犯逃避了惩罚。司法实践证明,对于刑事案件,尤其是重大案件,只有及时破案、及时审判,才能最大限度地收到刑罚的威慑和教育效果。从保障人权的角度看,实行诉讼及时原则是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拖延的诉讼,会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长期处于被怀疑、被控告的状态,人身自由受到长期限制或剥夺,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和政治生活,如果这种拖延导致超期羁押或者本身就是非法羁押的结果,其侵犯人权的危害性就更为严重。另外,诉讼及时原则有利于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最大限度地追求诉讼的效率。正如贝卡利亚所言:“惩罚犯罪的刑罚

9、越是迅速和及时,就越是公正和有益。”作为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原则和司法人权保障原则,诉讼及时原则得到了许多国家立法和国际人权公约的肯认。如在德国,“快速原则,被视为是在基本法第20条规定中体现出的法制国家原则的效果”。美国宪法修正案第6条明确规定:“在一切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得享有下列权利:由发生罪案之州或区域的公正陪审团予以迅速的公开审判”。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第3款规定:“任何因刑事指控被逮捕或拘禁的人,应被迅速带见审判官或其他经法律授权行使司法权的官员,并应有权在合理的时间内受审或在审判前释放”;第14条第3款(丙)项规定:“受审时间不被无故拖延”。欧洲人权公约第5条第3

10、款规定:“依照本条第1款(丙)项规定而被逮捕或拘留的任何人,应立即送交法官或其他经法律授权行使司法权的官员,并应有权在合理的时间内受审或在审判前释放”;第5条第4款规定:“由于逮捕或拘留而被剥夺自由的任何人应有权运用司法程序,法官应按照司法程序立即对他的拘留的合法性作出决定,并且如果拘留不是合法的,则应命令将其释放”;第6条规定:“在决定某人的公民权利与义务或在决定对某人的任何刑事罪名时,任何人有权在合理的时间内受到依法设立的独立与公正的法庭之公平与公开的审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真实”,对“及时”作出了明确规定。另外,我国刑诉

11、法还设置了一些具体的制度措施,以保证诉讼活动能够及时进行,如在总则部分设专章(第八章)对诉讼期间进行了原则性规定,同时,又在其他部分对各种具体诉讼行为的期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另外,我国还在九六年修正刑事诉讼法时设立了简易程序,规定对一些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处刑较轻的案件可以采用比普通程序更为简易的程序进行处理,这对于提高我国刑事诉讼的效率和效益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与西方国家系统、科学的立法相比,我国有关诉讼及时原则的立法是极其疏漏的,不仅诉讼及时未能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加以规定,其他各项配套制度更大多尚未实施。这有待于我国在以后的立法中加以改进。七、适度原则,又称“相应性原则”,“比例性

12、原则”,它是指刑事追究措施,特别是侵犯基本权利的措施在其种类、轻重上,必须要与所追究的犯罪行为相适应。刑事诉讼相应性原则是现代社会法治国家原则的体现。刑事诉讼本质上是国家实现刑罚权的专门性强制活动。作为一种国家强制性活动,刑事司法程序的启动与运行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侵及公民的个人权利,但是国家权力的行使,以仅达目的为已足,不可过度侵害公民的自由权利,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应当被控制在必要的最低限度之内。为了防止国家滥用刑事司法权给公民权利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刑事程序在设计和运作上必须注意刑事司法手段的节制性,不能为查明案件真相而置公民权利于不顾,肆意践踏公民人权。基于此,作为查明事实真相的手段,刑

13、事追究措施在种类和轻重上应当与所追究的犯罪行为保持基本的相适应,严厉的追究措施只能适用于社会危害性严重的犯罪行为,不容许对轻微的犯罪行为动用严厉的追究措施,以保证国家刑事司法权力行使的节制性,防止国家权力过度扩张、损及公民人权。从世界范围来看,刑事诉讼适度性原则已经得到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法的普遍认可与尊重,而成为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法治原则。如澳门刑事诉讼法典第178条(适当及适度原则)规定:“一、具体采用之强制措施及财产担保措施,对于有关情况所须知防范要求应属适当,且对于犯罪之严重性及预料可科处之制裁应属适度”有的国家甚至将其提升为一项宪法性原则,如德国基本法第1条和第20条就明文规定了相

14、应性原则(verhaltnismassigkeit)。根据这一原则,对付犯罪的手段必须同犯罪的严重程度和怀疑的强弱程度以及所涉及到的宪法利益相适应。在一些国际性文献中,相应性原则也得到了表述和宣扬,从而使相应性原则成为一项最低限度意义上的正义,即刑事诉讼国际准则之一。1994年9月10日通过的世界刑法学协会第十五届代表大会关于刑事诉讼法中的人权问题的决议第3条宣称:“在预审阶段,无罪推定要求在与一切强制措施有关的活动中适用比例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必须使政府干预刑事被告基本权利的严重程度与限制的代替性措施的目的存在合理关系。这一点应推动立法者把规定审前羁押的代替性措施置于首位,审前羁押在任何情

15、况下都应视为例外情况。”这里的比例性原则正是适度原则的体现。1979年12月通过的执法人员行为守则第2条规定:“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尊重并保护人的尊严,并且维护每个人的人权。” 第3条规定:“执法人员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能使用武力,而且不得超出执行职务所必需的范围。”这些规定都是相应性原则的直接体现。八、禁止重复追究原则禁止重复追究原则在大陆法系诉讼制度中称作“一事不再理”,在英美法系国家中为“禁止双重归罪”或者“不受双重危险”。其内容在于,对被追究者的同一行为,一旦做出有罪或者无罪的确定判决,即不得再次对同一行为予以审判或处罚。该原则主要用于防止国家权力之滥用,保障受追究者的合法权益。美国

16、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对同一罪名,受到什么或人身的多重惩罚”即是。日本宪法第39条第2款之规定、新加坡宪法第11条第2款之规定亦是。中国宪法和法律没有规定禁止重复追究原则,司法实践中也没有完全贯彻这一原则的精神。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生效判决如果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有关机关可以依法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对原判案件进行重新审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本书有时简称解释)第117条规定:对于人民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以控诉证据不足而宣告被告人无罪的案件,如果人民检察院依据新的事实、证据材料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

17、受理。”这一规定实际上意味着对被告人的同一行为可以重复加以追究。作业:结合实际谈一下如何理解适度原则。参考资料:(教师备课用资料,推荐学生阅读资料)1、陈光中:刑事诉讼法(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叶青:刑事诉讼法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吴宏耀: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5、朱景文: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贺卫方:司法的理念和制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章节总结:(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对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教学进度控制再认识。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设想。)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