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6117898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过程与方法2.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项羽、刘邦所

2、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一、 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2.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

3、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二、自主学习一、秦的暴政请学生浏览书本,并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归纳出秦始皇的暴政。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 ,残杀兄长大臣,与赵高狼狈为奸。请学生讲述成语“指鹿为马”。教师例出秦的暴政的四个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暴。师: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农民起义。二、秦末农民起义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1)课件展示 大泽乡起义“ 揭竿而起”片段。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同时也培养学生演绎历史 的能力,使更多学生参

4、与到课堂中来。(2)提问:这次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 ?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战争经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精神。2.后期:项羽、刘邦继续反秦,推翻秦朝。(1)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请学生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思考为什么项羽能以少胜多?(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组织学生计算秦朝存在的时间,让学生 感知秦朝统治的短暂。秦朝灭亡后,定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而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办呢?3.楚汉之争及汉朝的建立(1)展示鸿门宴的图片了解战争情形。(2

5、)比较刘邦与项羽的行为,思考: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秦的灭亡和项羽的失败有什么共同之处?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 (3)了解汉朝的建立。请学生从书中找出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四、合作探究1.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秦朝崩灭的原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是什么原因呢?2.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3.项羽在巨鹿中表现他聪明才智,但是楚汉之争项羽却兵败自杀,为什么?完成本课相关习题,高效学习通P31-33页。回顾整堂课,我觉得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后半截内容安排不够紧凑,教学语言缺乏渲染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不够娴熟等。我想,作为历史老师今后还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品位,多去钻研学术类的著作,还要注意对课本的挖掘,综合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