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35801637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序号实验名称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2 电感式传感器实验3 电容传感器实验学号:姓名:杨薛磊序号:83实验一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二、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

2、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中的 2V 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 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4 1 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2四、实验步骤: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由应变式双孔悬臂梁载荷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加热器 +5V 电源输入口、多芯插头、应变片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组成。实验模板中的R1(传感器的左下) 、 R2(传感器的右下 ) 、 R3(传感器的右上) 、 R4(传感器的左上)为称重传感器上的应变片输出口;没有文字标记的 5

3、 个电阻符号是空的无实体,其中 4个电阻符号组成电桥模型是为电路初学者组成电桥接线方便而设;R5、R6、R7 是 350固定电阻,是为应变片组成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半桥)而设的其它桥臂电阻。加热器+5V是传感器上的加热器的电源输入口,做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时用。多芯插头是振动源的振动梁上的应变片输入口,做应变片测量振动实验时用。1、将托盘安装到传感器上,如图1 4 所示。图 14传感器托盘安装示意图2、测量应变片的阻值:当传感器的托盘上无重物时,分别测量应变片R1、R2、R3、 R4的阻值。在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10 只砝码后再分别测量R1、R2、R3、R4 的阻值变化,分析应变片的受力情况(受拉

4、的应变片:阻值变大,受压的应变片:阻值变小。)。图 1 5 测量应变片的阻值示意图3、实验模板中的差动放大器调零:按图 1 6 示意接线, 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切换到2V 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合适位置 ( 先顺时针轻轻转到底, 再逆时针回转 1 圈 ) 后,再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图 16 差动放在器调零接线示意图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关闭主机箱电源,按图1 7 示意图接线,将2V 10V 可调电源调节到4V 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主机箱电压表显示

5、为零;在传感器的托盘上依次增加放置一只20g 砝码 ( 尽量靠近托盘的中心点放置) ,读取相应的数显表电压值,记下实验数据填入表1。图 1 7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接线示意图表 1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数据重量 (g)020406080100120140160180电压 (mV)0-4-9-14-19-23-27-32-36-405、根据表 1 数据作出曲线并计算系统灵敏度SV/W(V 输出电压变化量,W重量变化量) 和非线性误差 , =m/yFS 100式中m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FS 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00g。实验完毕,关闭电源。数据分析:系统灵敏度

6、SV/W=0.224非线性误差 =m/yFS 100 =1.02 (二)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 了解应变片半桥(双臂)工作特点及性能。二、基本原理: 应变片基本原理参阅实验一。应变片半桥特性实验原理如图2 1 所示。不同应力方向的两片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其桥路输出电压Uo (1 2)( RR)E (1 2) K E 。图 21应变片半桥特性实验原理图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 2V 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 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四、实验步骤:1、按实验一(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中的步骤1 和步骤 3

7、 实验。2、关闭主机箱电源,除将图1 7 改成图 2 2 示意图接线外,其它按实验一中的步骤4 实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电压值,填入表2 中。图 2 2应变片半桥实验接线示意图表 2应变片半桥实验数据重量 (g)020406080100120140160180电压 (mV)0816243341495866743、根据表2 实验数据作出实验曲线,计算灵敏度SV/W,非线性误差。实验完毕,关闭电源。数据分析:系统灵敏度SV/W=0.413非线性误差 =m/yFS 100 =2.05 五、思考题: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在邻边时 ,中点的电位变化的才能和另外的参考点进

8、行比较邻边。,如果不在临边, 也就会出现当两个应变片都发生变化时,与他们对应电阻的电位差可能会出现0 的情况。举个例子:两个应变片的电阻分别为A 和B,另外两个电阻为C 和D,假设A=B=C=D,那么 ,在邻边时 ,当因为受力,A 电阻大于B 时 ,两点间电位会低于C 和D,反之亦然;而如果不在临边,那么 A 和C 之间的电位变化和C 与D 之间的电位变化就没有前面的规律了,也就无法判断哪个应变片出现受力变化了。(三)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 了解应变片全桥工作特点及性能。二、基本原理: 应变片基本原理参阅实验一。应变片全桥特性实验原理如图3 1 所示。应变片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应力方向

9、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 R2 R3 R4,其变化值R1R2R3R4 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 ( R R)E K E。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得到改善。图 3 1 应变片全桥特性实验接线示意图三、需用器件和单元:主机箱中的 2V 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 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四、实验步骤:1、实验步骤与方法(除了按图3 2 示意接线外)参照实验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3作出实验曲线并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实验完毕,关闭电源。图 32 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接线示意图2、表 3 全桥

10、性能实验数据重量 (g)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电压 (mV)-17-34-51-67-84-100-117-134-151-1673、根据表 /3 实验数据作出实验曲线,计算灵敏度S V/W,非线性误差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数据分析:系统灵敏度SV/W=0.834非线性误差 =m/yFS 100 =4.12 (四)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一、实验目的: 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得出相应的结论。二、基本原理: 如图 4 ( a)、(b)、( c)( a)单臂( b)半桥( c)全桥图4应变电桥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中的2V 10V

11、(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 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四、根据实验一、二、三所得的单臂、半桥和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比较。经实验验证阐述理由(注意:实验一、二、三中的放大器增益必须相同)实验完毕,关闭电源。实验分析:全桥是半桥的两倍,半桥是单臂的两倍,也就是说,灵敏度:全 =2*半 =4*单实验二电感式传感器实验(一)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 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二、基本原理: 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磁互感原理。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中的 15V 直流稳压电源、音频振荡器;差动变压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测微

12、头、双踪示波器。四、实验步骤:1、差动变压器、测微头及实验模板按图11 6 示意安装、接线。实验模板中的L1 为差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L2、 L3为次级线圈,号为同名端;L1 的激励电压必须从主机箱中音频振荡器的Lv 端子引入。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为 4kHz 5kHz、幅度为峰峰值Vp-p 2V 作为差动变压器初级线圈的激励电压( 示波器设置提示:触发源选择内触发CH1、水平扫描速度TIME/DIV 在 0.1mS10S范围内选择、触发方式选择AUTO 。垂直显示方式为双踪显示DUAL、垂直输入耦合方式选择交流耦合AC、CH1灵敏度 VOLTS/DIV 在

13、0.5V 1V 范围内选择、 CH2灵敏度 VOLTS/DIV 在 0.1V 50mV范围内选择) 。图 116 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安装、接线示意图2、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使用测微头时,当来回调节微分筒使测杆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本身存在机械回程差,为消除这种机械回差可用如下方法实验。调节测微头的微分筒(0.01mm/ 每小格 ) ,使微分筒的0 刻度线对准轴套的10mm 刻度线。松开安装测微头的紧固螺钉,移动测微头的安装套使示波器第二通道显示的波形Vp-p( 峰峰值) 为较小值( 越小越好,变压器铁芯大约处在中间位置) 时,拧紧紧固螺钉,再顺时针方向转动测微头的微分筒12 圈,记录此时的测微头读

14、数和示波器CH2通道显示的波形Vp-p( 峰峰值 ) 值为实验起点值。以后,反方向( 逆时针方向 )调节测微头的微分筒,每隔X=0.2mm(可取 60 70 点值 ) 从示波器上读出输出电压Vp-p 值,填入表 11( 这样单行程位移方向做实验可以消除测微头的机械回差) 。3、根据表 11 数据画出X Vp-p 曲线并找出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实验完毕, 关闭电源。表 11 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数据( 表格不够自己加)X(mm)00.20.40.60.81.01.21.41.61.8Vp-p(mV)1560152015001480146014401400138013601320X(mm)2.

15、02.22.42.62.83.03.23.43.63.8Vp-p(mV)1300126012201180114011001020980940900X(mm)4.04.24.44.64.85.05.25.45.65.8Vp-p(mV)820780700660500520460400320240X(mm)6.06.26.46.66.87.07.27.47.67.8Vp-p(mV)180120140220280360420500540620X(mm)8.08.28.48.68.89.09.29.49.69.8Vp-p(mV)6807408008409009601020108011201160X(mm

16、)10.010.210.410.610.811.011.211.411.611.8Vp-p(mV)1180122012601300134013601400140014201440X(mm)12.012.212.412.612.813.013.213.4Vp-p(mV)14601460150015401540154015401560由图可知:残余电压为120mV五、思考题:1、试分析差动变压器与一般电源变压器的异同?答:不同点:这两者差距极大,不可以互相替代。差动变压器一般用于作为检测元件,而一般变压器一般作为电源变换部件或者信号转换部件。以 E 型为例。一般变压器的 2 个 E 型铁芯(磁芯)

17、是固定在一起的紧耦合,不希望工作中有任何移动,否则会产生噪声,大功率时甚至可能损坏。而差动变压器的2 个 E 型铁芯(磁芯)则相反。差动变压器一般分为变面积式和变气隙式。变面积式差动变压器的2 个 E 型铁芯(磁芯) 不是固定在一起的,随工作需要移动或者旋转。差动变压器有2 个线圈,一个是激励线圈,另一个是检测线圈,一般在激励线圈诸如一个固定频率固定幅度的信号,通过在检测线圈中的信号获取差动变压器的变化数据,进而可以计算出距离/ 角度或者速度。变气隙式差动变压器的2 个 E 型铁芯(磁芯)固定在一起,但是2 个 E 型铁芯(磁芯)之间间距较大,中间可以通过放置导体体改变气隙大小。差动变压器有

18、2 个线圈,一个是激励线圈,另一个是检测线圈,一般在激励线圈诸如一个固定频率固定幅度的信号,通过在检测线圈中的信号获取差动变压器中导体的位置变化数据,进而可以计算出距离或者速度。相同点:都是由铁芯和线圈组成,都是转换电压的元件。2、用直流电压激励会损坏传感器。为什么?答:因为变压器初级直接接到了直流电压上,由于初级线圈直流电阻很低,这样形成很大的直流电流。产生的热量如果足够大,可能将初级线圈烧毁,一般线圈都是不能直接接到直流电压上的。3、如何理解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小零点残余电压?答:1、由于两次级线圈结构上的不对称,因而两次级电压的幅值平衡点与相位平衡点两者不重合引起的

19、。2、由于铁芯材料B - H曲线的弯曲部分所引起的输出电压有高次谐波造成的。3、由于激磁电压波形中的高次谐波引起的。方法: 将差动变压器输出经相敏检波器,检波后即可见效零点残余电压。(二)差动变压器测位移实验一、实验目的: 了解差动变压器测位移时的应用方法二、基本原理: 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同上图 14 1 差动变压器测位移原理框图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中的2V 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 直流稳压电源、音频振荡器、电压表;差动变压器、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移相器/ 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实验模板;测微头、双踪示波器。四、实验步骤:1、相敏检波器电路调试:将主机箱的音频振荡器的

20、幅度调到最小(幅度旋钮逆时针轻轻转到底),将 2V 10V 可调电源调节到2V 档,再按图14 2 示意接线,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音频振荡器频率f=5kHz ,峰峰值Vp-p=5V(用示波器测量。提示:正确选择双踪示波器的“触发”方式及其它设置,触发源选择内触发CH1、水平扫描速度 TIME/DIV 在 0.1mS10S范围内选择、触发方式选择AUTO ;垂直显示方式为双踪显示 DUAL、垂直输入耦合方式选择直流耦合DC、灵敏度 VOLTS/DIV 在 1V 5V 范围内选择。 当CH1、 CH2 输入对地短接时移动光迹线居中后再去测量波形。)。调节相敏检波器的电位器钮使示波

21、器显示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两个波形。到此,相敏检波器电路已调试完毕,以后不要触碰这个电位器钮。关闭电源。图 14 2 相敏检波器电路调试接线示意图1、 调节测微头的微分筒,使微分筒的0 刻度值与轴套上的10mm刻度值对准。按图14 3 示意图安装、接线。将音频振荡器幅度调节到最小(幅度旋钮逆时针轻转到底)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切到20V 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电图 143 差动变压器测位移组成、接线示意图3、调节音频振荡器频率f=5KHz、幅值 Vp-p=2V(用示波器监测) 。4、松开测微头安装孔上的紧固螺钉。顺着差动变压器衔铁的位移方向移动测微头的安装套(左、 右方向都可以)

22、 ,使差动变压器衔铁明显偏离L1初级线圈的中点位置,再调节移相器的移相电位器使相敏检波器输出为全波整流波形(示波器CH2 的灵敏度VOLTS/DIV 在1V 50mV范围内选择监测) 。再慢悠悠仔细移动测微头的安装套,使相敏检波器输出波形幅值尽量为最小 (尽量使衔铁处在L1 初级线圈的中点位置) 并拧紧测微头安装孔的紧固螺钉。5、调节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中的RW1、 RW2(二者配合交替调节)使相敏检波器输出波形趋于水平线(可相应调节示波器量程档观察)并且电压表显示趋于0V。6、调节测微头的微分筒,每隔 X=0.2mm从电压表上读取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电压值,填入下表 14。表 14 差动变压器测位

23、移实验数据(表格不够自己加)X(mm)-2.0-1.8-1.6-1.4-1.2-1.0-0.8-0.6-0.4-0.2V(mV)31028025022019016013090603000.20.40.60.81.01.21.41.61.82.002050801101401702002302602907、根据表 14 数据作出实验曲线并截取线性比较好的线段计算灵敏度S= VX 与线性度及测量范围。实验完毕关闭电源开关。数据分析:系统灵敏度SV/X=149.6线性度 =m/yFS 100 =1.26 五、思考题:差动变压器输出经相敏检波器检波后是否消除了零点残余电压和死区?从实验曲线上能理解相敏检

24、波器的鉴相特性吗?答:消除了,可以得出检相特性。(三)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二、基本原理: 电涡流式传感器是一种建立在涡流效应原理上的传感器。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中的 15V 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板、电涡流传感器、测微头、被测体( 铁圆片 ) 、示波器。四、实验步骤:1、观察传感器结构,这是一个平绕线圈。调节测微头的微分筒,使微分筒的0 刻度值与轴套上的 5mm刻度值对准。按图 22 4 安装测微头、被测体铁圆片、 电涡流传感器(注意安装顺序: 首先将测微头的安装套插入安装架的安装孔内, 再将被测体铁圆片套在

25、测微头的测杆上; 然后在支架上安装好电涡流传感器; 最后平移测微头安装套使被测体与传感器端面相帖并拧紧测微头安装孔的紧固螺钉) ,再按图 22 4 示意接线。图 22 4电涡流传感器安装、按线示意图2、将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切换到20V 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开启主机箱电源,记下电压表读数,然后逆时针调节测微头微分筒,每隔0.1mm读一个数,直到输出Vo 变化很小为止并将数据列入表22(在输入端即传感器二端可接示波器观测振荡波形)。表 22电涡流传感器位移X 与输出电压数据(表格不够自己加)X( mm) 5.8705.9706.0706.1706.2706.3706.4706.5706.6706.7

26、70Vo(V)0.0000.0570.1660.2780.3960.5170.6390.7610.8861.015X( mm) 6.8706.9707.0707.1707.2707.3707.4707.5707.6707.770Vo(V)1.1471.2821.4151.5471.6871.8281.9712.1202.2602.410X( mm) 7.8707.9708.0708.1708.2708.3708.4708.5708.6708.770Vo(V)2.5602.7102.8603.0103.1603.3103.4503.6003.7403.890X( mm) 8.8708.9709.

27、0709.1709.2709.3709.4709.5709.6709.770Vo(V)4.0304.1804,3204.4604.6004.7404.8705.0105.1405.270X( mm) 9.8709.97010.07010.17010.27010.37010.47010.57010.67010.770Vo(V)5.4005.5305.6505.7705.8906.0106.1306.2406.3506.450X( mm) 10.87010.97011.07011.17011.27011.37011.47011.57011.67011.770Vo(V)6.5806.6906.800

28、6.8906.9907.0907.1807.2707.3407.430X( mm) 11.87011.97012.07012.17012.27012.37012.47012.57012.67012.770Vo(V)7.5107.5907.6607.7307.8007.8707.9408.0008.0608.130X( mm) 12.87012.97013.07013.17013.27013.37013.47013.57013.67013.770Vo(V)8.1908.2508.3108.3608.4108.4708.5308.5808.6308.680X( mm) 14.77015.77016

29、.77017.77018.770Vo(V)9.0909.4109.6309.7909.9003、根据表22 数据,画出V X 实验曲线,根据曲线找出线性区域比较好的范围计算灵敏度和线性度(可用最小二乘法或其它拟合直线)。实验完毕,关闭电源。由图可知当 X 在8 ,10 区间的线性度较好, 所以在 8 ,10 区间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数据分析:系统灵敏度SV/X=1.401线性度 =m/yFS 100=0.885 实验三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实验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二、基本原理:1、原理简述:电容传感器是以各种类型的电容器为传感元件,将被测物理量转换成电容量的变化来实现测

30、量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实验原理方块图如图16 3图 163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实验方块图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 15V 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测微头。四、实验步骤:1、按图 16 4 示意安装、接线。图 164 电容传感器位移实验安装、接线示意图2、将实验模板上的Rw调节到中间位置( 方法:逆时针转到底再顺时传圈) 。3、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 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旋转测微头改变电容传感器的动极板位置使电压表显示0V ,再转动测微头( 同一个方向 )6圈,记录此时的测微头读数和电压表显示值为实验起点值。以后,反方向每转动测微头1圈即 X=0.5mm位移读取电压表读数( 这样转12 圈读取相应的电压表读数) ,将数据填入表16( 这样单行程位移方向做实验可以消除测微头的回差) 。表 16 电容传感器位移实验数据(表格不够自己加)X (mm)5.76.26.77.27.78.28.79.29.710.210.711.211.7V(mV)2622071641258241-9-51-98-151-189-241-2904、根据表 16 数据作出X V 实验曲线并截取线性比较好的线段计算灵敏度S= VX和非线性误差 及测量范围。实验完毕关闭电源开关。系统灵敏度SV/X=90.59线性度 =m/yFS 100 =2.20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