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5749221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论文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专业代码: 070701 作者姓名: 王少静 学 号: 2007202056 单 位: 环境与规划学院 指导教师: 张二勋 2011年5月31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目 录前言11山东省省情概

2、述和经济发展概况11.1山东省省情概述11.2山东省经济发展概况22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32.1衡量经济发展差异的指标32.1.1GDP(国内生产总值)32.1.2人均GDP32.1.3经济增长率32.2 矢量数据的符号化分析方法42.3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体现42.3.1山东省2008年各市地区GDP42.3.2山东省2008年各市地区人均GDP52.3.3山东省2008年各市地区GDP增长率62.4统计结果分析73山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探讨73.1区位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影响83.2 原有经济基础差异83.3政府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差异的影响83.4人文观念和人口素质差异

3、影响94缩小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对策94.1因地制宜,建立层次分明的地区高效互补型产业结构94.2调整政府调控,加快东中西部结合,协调发展104.3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强人力资本积累10结语11参考文献11致 谢12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省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日渐明显。本文利用了2002年-2010年山东17城市的主要的经济指标数据,采取色彩分级表示方法,对山东省内的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协调山东省经济发展和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矢量分析法;山东省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

4、d opening-up policies to outside worl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es. But it is also obvious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between each municipality in the province. This paper uses 2002-2010 main economic indexes and data of Shandong 17 munic

5、ipalities and color metho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nd, I come up with some countermeasures that can coordin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duce regional differences.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Vector analytical method; Shandong Province 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前言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

6、定时期特定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衡化的现象,是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它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适度的区域差异可以产生激励机制,促使各地区发挥自身优势,但区域差异过大,则会导致许多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了相当成就,但同时也成了中国典型的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省份之一。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必将影响到山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要有效遏制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山东省经济社会全面进步。1山东省省情概述和经济发展概况1.1山东省省情概述山东省位于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7、,是中国主要沿海省市之一。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山东省人口9579.31万(2010年人口普查),辖17个市、140个县(市、区)。山东省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 山东半岛与辽宁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山东省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穿越境域西部,沟通了本省与沿海和内陆诸省的联系;胶济铁路横贯东西,蓝烟铁路穿行于半岛中部;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700公里,居全国第二位,省内多数城市之间可在半日互达

8、,使之形成“五纵四横一环八连”大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不仅有区位优势,而且自然资源丰富,门类较多。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质量优,分布广。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2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78%。在已探明储量的74种矿产中,有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山东省已建成多处大中型盐场,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而且山东还有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400多万亩,淡水植物40多种,淡水鱼类70多种。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农产

9、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1.2山东省经济发展概况山东是工农业大省,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有九分之一多。家用电冰箱、冷冻箱、农机、工程机械、重型车、轻骑摩托车、机制纸及纸板等47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类、纺织品、服装、钢材、集装箱是山东主要大类出口产品。著名的品牌包括海尔、青岛啤酒、海信、双星、澳柯玛 、鲁能、中国重汽、潍柴动力、海化、山东钢铁、皇明、新华制药、新华医疗、万华等。 山东省现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建筑企业151家。山东电建总公司、青岛建设集团、威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电建

10、三公司和山东宏昌路桥公司5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25家承包商行列。 山东省现有171家省级以上经济园区,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别为3家和5家,保税港区1家,出口加工区6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6家,是山东省吸收外商投资和开展对外合作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持续高效增长,尤其是近几年,山东省相继实现了经济总量和位次的跃进。2002年山东省GDP总量10552.1亿元,实现了生产总值过万亿,成为全国三个率先过万亿的省之一。2004年经济总量过1.5万亿,跃居全国第二位。2006年GDP达到22077.4亿元,经济增长速度处于较高的稳定增长平台。

11、2008年经济总量超过了3万亿元,达到了31072.1亿元,年增长12.1%。稳居全国第二的位置。2010年,山东省GDP达到39416亿元,年增长12.50%,位居全国第三。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快,持续时间长,较为稳定。但在稳定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情况。随着山东省经济的高速发展,不难看出区域差异也愈见明显。以09年为例,青岛市、烟台市、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为4853.9亿元、3701.8亿元、3340.9亿元,而莱芜市、菏泽市地区生产总值却只有471.3亿元、957.3亿元。生产总值,青岛市是莱芜市的10.3倍。这种区域经济差异性的存在必将影响到山

12、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缩小省内各地市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2.1衡量经济发展差异的指标2.1.1 GDP(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

13、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2.1.2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 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

14、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2.1.3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RGDP)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以末期现行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名义经济增长率,以不变价格(即基期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实际经济增长率。在量度经济增长时,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2.2 矢量数据的符号化分析方法ARCGI

15、S分级色彩表示方法是将要素属性数值按照一定的分级方法分成若干级别后,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级别。每个级别用来表示数值的一个范围,从而可以明确反映制图要素的定量差异。色彩选择和分级方案是分级色彩表示方法的重要环节,因为颜色的选择和分级的设置要取决与制图要素的特征,只有合理的配色方案和科学的分级方法才能将地图中要素的宏观分布规律体现得清晰明确。2.3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体现2.3.1山东省2008年各市地区GDP图1 山东省2008年各市地区生产总值Fig1 2008 GDP of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如图1所示,山东省各地市的GDP总量,颜色越深表明GDP

16、总量越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山东省的不同地市的GDP总量存在较大差异。青岛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00亿元,烟台市为3409亿元,济南市为3006亿元,潍坊市为2475亿元,淄博市为2290亿元。而与这些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莱芜市仅有446亿元,日照市为774亿元,菏泽市为842亿元,GDP总量最高的青岛市是GDP总量较少的莱芜市的近10倍。为了更加直观的表现这种差异。我们根据GDP的数值将其分为四类,其分类区间分别为400亿元1500亿元,1500亿元2500亿元,2500亿元3500亿元, 3500亿元4500亿元。我们根据GDP的多少将其分为四类,分别为强,较强,中等,差。如图2所示,我

17、们发现GDP实力最强的是青岛市,然后是济南市,潍坊市,烟台市,居中的是东营市,淄博市,临沂市,济宁市,泰安市。GDP较少的是德州市,聊城市,菏泽市,滨州市,枣庄市,日照市。从中可以看出, 山东省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差距较大,最强的青岛市是最弱的德州市的数倍。GDP较高的地区大部分都位于东部沿海,而GDP较少的则位于山东省的西部地区。图2 山东省2008年各市地区生产总值Fig2 2008 GDP of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2.3.2山东省2008年各市地区人均GDP图3 山东省2008年各市地区人均生产总值Fig3 2008 GDP per capita o

18、f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如图3所示,人均GDP最高的是东营市100519元。其次,威海市为54894元,青岛市为57102元,淄博市50761元,烟台市48467元,济南市45021元,莱芜市36446元,滨州市33489元,而GDP较少的菏泽市只有10209元。临沂市为19230元,聊城市为22289元。为了更加直观的表达这种区域差异,我们将山东省人均GDP分为四类。依次为较差,一般,中等,较强,强。区间分别为10209元19230元,19230元29674元,29674元36446元,36446元54894元,54894元100519元,如图4所示。人均

19、GDP是人民生活水准,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指标。我们可以看到,人均GDP较高的有东营市,其次有青岛市,烟台市,淄博市,济南市,居中的有滨州市,莱芜市。一般的有日照市,聊城市,德州市。最少的是菏泽市。从图4中可以看出,人均GDP最高的地区都位于东部沿海或者重工业基地,前者如烟台市,青岛市,后者如东营市,淄博市。而人均GDP较少的是都为于西部或者南部与邻省相接的地方。人均GDP差异显著,最高的东营市人均GDP高达100519元,最低的菏泽市只有10208元,最高的地区市最低的地区的近10倍。从人均GDP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差异较严重,需得到我们的重视。图4 山东省2008年各市地区人

20、均生产总值Fig4 2008 GDP per capita of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2.3.3山东省2008年各市地区GDP增长率如图5所示,颜色越深,GDP增长率越大。我们可以看出,GDP增长率并不与GDP,或者人均GDP成正比。GDP增长率较高的是德州市,菏泽市,较低的是东营市,莱芜市。居中的有济南市,威海市。我们可以看出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成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山东省的经济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可以通过提高较差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来实现。图5 山东省2008年各市地区GDP增长率Fig5 2008 Regional GDP growth rate of citi

21、es in Shandong Province2.4统计结果分析从以上统计所得的图中可以看到,山东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三类,一是发达地区:青岛市、烟台市、济南市、潍坊市、淄博市;二是较发达地区:济宁市、临沂市、东营市、威海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三是欠发达地区:枣庄是、菏泽市、日照市、莱芜市。从经济梯度上看,全省总体上从东向西一次减弱,东中西差距较大,半岛沿海地区普遍发达。青岛地处亚太经济圈与环黄海经济圈的重要部位,是山东发展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也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烟台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地理位置、资源条件

22、、经济基础等优势十分突出。其他沿海城市也在青岛、烟台的带动下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毗邻日、韩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快速发展。省会济南是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相比之下,鲁北和鲁西南地区则相对欠发达。3山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探讨3.1区位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山东省的区位和自然条件是造成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重要基础。山东省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之一。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且易开采,滩涂浅海资源潜力巨大,多数地市气温和降水条件适合农业发展;海岸线长而曲折,良港发育,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东部沿海地

23、区把握机遇,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与北美、西欧等世界各国特别是亚太各国的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交流,同时利用内地资源的优势,使对外贸易长足发展。而山东西部内陆地区的位置偏远不够优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形虽以平原为主,但待开发和难利用的国土面积较大,资源开发的配套条件较差,比较效益高的产业性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多数地区气候条件差,旱涝灾害频繁,干热风与霜冻、寒潮、土地盐碱化等均影响农业高产稳产;西部地区城镇、工业区密度均低于东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偏离;与之毗邻的河南、安徽等省份目前经济很不发达,在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尚有欠缺之处。3.2 原有经济基础差异一个地区

24、的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有着较为雄厚的工业发展基础的地区相对于信息、资源较为闭塞的地区来说,前者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对于我省也是同样道理。我省的各个地区在历史上有着明显差异的工业基础。建国初期,山东省的工业近70%分布在沿海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的工业技术迅速深入各部门。例如,青岛,烟台很早就对外开放,广泛吸取外资,因此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山东省的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较晚,且在历史上长期闭塞,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经济发展的启动能力较差,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腾飞较为困难。

25、3.3政府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差异的影响国家及省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地区间的差异使东西地区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不平等的竞争中,对西部经济发展明显不利。由于山东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鲁西主要是农业区,因而对鲁西地区的“抽血”效应比省内其他地区更为严重。改革开发以来,山东省实施了与“梯度开发”相似的地区非均衡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的外向型战略方针。首先开放东部地区,全省形成了以青岛为龙头,烟台、威海、日照为前沿,自东向西依次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东部地区利用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地区优势,享受远比西部有利的各种优惠政策,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而西部资金匮乏,人才流

26、失,缺少发展活力,全省经济发展形成了典型的“马太效应”。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几年中,山东省在东部地区扶植了一大批大型企业,这些企业极大的带动了山东省工业的发展,促进和保证了山东省最近十年来名列前茅的经济增长率,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山东省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问题,因此导致了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3.4人文观念和人口素质差异影响人口素质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更容易取得经济上的腾飞。更容易获得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而劳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的支撑作用。我省的高校数量较多,但是主要集中于个别地区。济南,青岛,烟台是我省高校的集中地。而

27、其他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地区则拥有较少的高校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地区高校的质量和数量,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这些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它们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员工,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那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人才培养上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总体而言,山东省东部地区的人们富有改革开放、竞争进取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与精神,适应市场快,而西部地区的人们创业冲动微弱、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生产与生活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差,人口的文化素质东高西低。4缩小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对策山东省各地区间的差距正在日益加大,已成为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

28、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瓶颈。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山东省全省的区域协调发展应成为山东省未来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4.1因地制宜,建立层次分明的地区高效互补型产业结构实现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立足各地区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必须着眼于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山东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竞争力。一是充分利用农业基础好,农业生产能力强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效、高产、低耗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例如潍坊寿光市的蔬菜产业基地,就是一个很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案例。二是加强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对传统产业

29、要提高产业技术构成,带动结构化升级,鼓励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避免传统产业的衰落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按照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体系,避免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三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汽车、电子信息、造船、化工、食品、纺织服装、家电等产业链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带动全省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四是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越。加快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化服务业,突出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信息业。 4.2调整政府调控,加快东中西部结合,协调发展要实现山东省的区

30、域经济协调发展,就要密切东西部联系,加快横向经济协作发展的步伐。在加快沿海和胶济沿线地区发展、争取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把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与西部地区资源转换战略相互联系起来,逐步形成西部地区能源、原材料生产和原材料精加工东部地区深加工再向西部地区返回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使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能实现相互促进的发展。同时,东部沿海地区要对西部内陆地区进行对口支援和重点扶持,在实施产业转移和经济协作过程中,尽量给予西部地区优惠条件;西部地区应该在能源、原材料的供应上打破地区封锁的传统局面,合理配置资源,使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地区间自由流动。这样,就能够

31、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协作生产力,增强全省的经济实力,促进整体经济的腾飞。4.3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本积累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人力资本“四个第一”的理念。人力资本积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第一资源,优先发展教育和开发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使潜在的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本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加大人力资本积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加大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是政府的第一责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

32、和技能存量。坚定不移地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市场配置机制。结语近几年山东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差异也相对突出。区域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将会影响到山东省经济的高效、快速、平稳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协调山东省各地市的发展,促进山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为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推动全省各地区共同发展。本文利用了2002-2009年山东17城市的主要的经济指标数据,采取色彩分级表示方法,对山东省内的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实

33、际应用中或许会有一定的误差,特别是对数据的采集不够精细,可以进一步采集山东省各县域数据进行分析。参考文献1 时亚栋.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J .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2(02):9195.2 邓苏,张晓.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与内部构成J. 东岳论丛,2006(07):5663.3 魏后凯. 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3035.4 孙希华,张淑敏,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2003,23(05):611620.5 代合治,陈秀洁. 基于县域分析的山东省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34、2003,(04): 4953.6 王有邦.山东地理M. 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0:2735.7 蒋国富.基于GIS的河南省农民收入空间分析特征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8): 78167817.8 韩秀兰.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08, (02): 114116.9 孙希华.基于GIS的山东省产业重心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理信息科学.2001,3(01):2731.10 董锁成.经济地域运动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规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326.11 徐峰贤.跨世纪难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M.北京:社会

35、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9.致 谢不知不觉中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要结束,将踏入新的人生旅途了。回首四年的生活的点点滴滴,静心沉思,不禁感慨万分。一路来的良师益友让我终生难忘,感谢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二勋老师。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深深地崇敬,受益良多。其次要感谢我的好友刘阁同学的帮助,还有我们宿舍的王灿灿、纪晓倩、陈新玲,感谢你们的热心帮助和支持!毕业在即,愿我们都有锦绣前程。在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中,父母及亲戚朋友给予了我的支持,我深深感受到亲情的伟大,正是由于他们无私的奉献和鼓励,我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