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5695137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龚路中学 景琦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知道:陈桥驿兵变,宋朝建立;宋朝的文官体制;宋朝科举考试的制度、规则及内容。(2)理解:实行文官体制的原因和着眼点;矫枉过正带来新的弊端,形成国家积贫积弱的负面效应。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代十国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理解实行文官体制的原因。(2)通过老师导读分析文官体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实行文官体制的着眼点以及随之带来的新弊端而造成的“积贫积弱”的负面效应。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初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宋初统治者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史为鉴的精神。(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客观地评价

2、北宋初年的文官体制。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文官体制(2)难点:文官体制实行的原因以及矫枉过正带来的弊端三、教学方法:导读和问题教学法四、知识结构:北宋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建立 陈桥驿兵变,宋定都开封 (960年) 结束分裂割据局面(979年) 指导思想:重文轻武 文官体制 杯酒释兵权, 分割臣僚权 影 消除割据隐患 制度 皇帝揽军权,实行更戍法 响 “三冗二积” 调整 文官主军政,官职差分离 完善科举制 设三级考试 弥封誊录等五、教材与学情分析宋代是一个偃武修文的朝代。宋太祖赵匡胤能够登上皇位建立宋朝,正是基于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所以为了使赵宋王朝能够长治久安,赵匡胤采

3、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消除隐患,巩固统治。这些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文官体制取代了贵族政治,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宋太祖为了压制军人的权势,想出的办法是削弱兵权。他用“杯酒释兵权”的软性手段将军权揽回手中,又设立中央禁军,将各地的精锐部队归禁军管辖。他又担心兵将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形成盘结势力,于是,实行更戍法,定期轮换驻防,这样一来,地方割据势力无法形成,但其弊在于造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恶果,致使其武功不盛,多有外患。与削弱武将之权相对应,宋以文官治天下。宋朝订立“重文轻武”国策的直接目的是抑制武将,防止他们军事上藩镇割据,这个为宋代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为以后出现冗官

4、、冗兵局面埋下了隐患。科举制度源于隋唐。宋朝在考试制度、规则和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对皇帝忠心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开始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解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朝中期后开始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目的在于在于通经致用。这不仅选拔了大量文官人才,而且对于普及儒家文化和对教育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本课的内容虽然初中时学过的,但学习的仅是一个个单独的历史概念。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要通过

5、进一步的分析,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理解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进而客观地去评价北宋初年的文官体制。六、教学过程:【故事导入】教师讲解陈桥兵变过程,宋朝建立(时间、都城)突出宋朝建立的实质是武将以政变夺权。第一目:宋朝建立提问: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为什么能以喜剧的方式就轻易地夺取了政权?朝代的更替居然如此轻松!(结合五代十国历史的内容,使学生理解陈桥兵变是唐末以来武将用手中的兵权一次又一次地上演了朝代更替的剧目的最后一出的讲解,理解武人能夺权的原因在于地方节度使篡权,武将篡夺皇位。)宋建立后,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于979年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6、板书:结束分裂979年) 但是宋的统一只是部分的统一,或者说是对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统一,因为在北方有契丹人建立的辽,西北方的党项族的势力范围也很大。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出示宋辽西夏形势图)赵匡胤获得了皇帝宝座后,为什么每天还睡不好吃不好呢?【导读思考】教师要指出,赵匡胤害怕历史重演,自己或后代还会失去政权。怎样防止历史不重演,赵氏政权能够长治久安呢?赵匡胤汲取了历史教训,对军事、政治等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不仅避免了历史的重蹈覆辙,而且对中国历史还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第二目:制度调整(板书)1、杯酒释兵权教师讲述:961年,“杯酒释兵权”的概况,宋太祖用和平的方法解除了

7、朝中高级将领的兵权,又设立中央禁军,将各地的精锐士兵归入禁军由中央直接管辖。因为精壮都被抽调到京师去了地方官很多情况下手里只有百八十号老弱病残,完全丧失了处置紧急事务的能力。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江起事,只凭着三十六名头领,几百号人马,就能纵横驰骋河北、山东大地,大宋地方官要么抱头鼠窜,要么做缩头乌龟,只能天天乞求朝廷派禁军前来征讨。2、分割军权、加强皇权在中央统领禁军的是三衙,三衙就是三个分别统率禁军的机构,而且军事正印官,一律由文官兼任,武人只能充当副职。水浒传中的林冲即属于三衙中的官员,一个练武的居然让一踢球的那样欺负,他怎么不带一帮兄弟去找高衙内算账?(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引出正确结论

8、:三衙虽统兵但无调兵权。)由枢密院来主军政,宋朝中枢机构为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枢密院是主军政的,但是狄青“出兵伍为执政”,却引起一场风波。文官纷纷反对这是为什么呢?文臣反对的理由是“不守祖宗之成规,而自比五季衰乱之政” (长编卷172)。原来宋太祖规定宋朝主军政的长官一般只能由文官担任。枢密院虽有调兵权但手中无兵,“能调兵的不统兵,统兵的无调兵权”,这说明宋朝的军事制度不仅用文臣监督和制约武将,而且三衙与枢密院又互相制约,兵权最终集中于皇帝手中。3、实行更戍法【导读思考】这样做宋太祖还不放心,他还设立了更戍法,定期轮换驻防。为什么呢?出示资料:宋太祖“及将天下营兵

9、,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以坏其凶谋也。” 历代名臣奏议卷317(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兵将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形成盘结势力,定期轮换驻防使地方割据势力无法形成。)收到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效果。难道武将出生的宋太祖、宋太宗不知道他们的这些行为都犯了“兵家之大忌”?!(学生附和:知道。)提问:那宋太祖和宋太宗为什么要“明知故犯”呢?(学生答,教师归纳)如此种种,都是为了防范禁军将帅借战事之机发动兵变,免去将官篡权的威胁,可谓是煞费苦心。不能再让军人操握政权,是宋王室历代相传永不放弃的家训。(例如岳飞,曾任枢密副使,手中又有岳家军,战场上又节节胜利。现在想想,到底是谁要杀岳飞?)宋太祖这

10、一整套制度的创设从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和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的角度来说是相当成功的,但同时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面临不断出现的外患时,常常处于劣势的境地。4、文官主军政,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削弱武将的地位与权力,但国家总是要治理,军事总是要裁决,那就用文人主军政,用文人来牵制武将。我们知道文人不熟悉军事,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再加上文人性格柔弱,瞻前顾后,做事优柔寡断,也比较容易控制,所以有“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之说。宋朝为防范武将,甚至连开国功臣的后代都加以排斥,军政大事几乎全部委托文人,而文人多来自科举考试,这样整个宋朝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形成一个以科举出生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历史也

11、称为“文官体制。”(“朕今用儒臣,分治大藩,纵皆食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宋太祖真的对文官如此放心?(不会,他对文官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防范。)例如相权,如果说,唐朝的实权宰相是尚书的话,他财政军都管,但到了宋朝的时候,他只负责管理政事,而且赵匡胤给宰相设立一个副职,这个副职就是参知政事。并且还有若干个副职制约着他。显然,赵匡胤成功的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对于其他官员来说,赵匡胤也有一套办法来控制他们。这就是官职与差遣。(请学生看P3的知识链接理解,教师举一个实例加以讲解)实例: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曾担任过的一个职位,“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其中户部郎中是寄禄官;

12、职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才是真正的差遣,经略安抚使节制一路军政大权,副使是其副手,延州知州掌管延州一州的军政大权。差遣算是临时性的职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皇帝对官员进行调遣撤换。以州为标准单位,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照例兼厢军正印职,军政大权一把抓。各州又设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这套制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分裂割据的隐患,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应该使宋朝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裕,但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记载:(出示资料)宋史是这么说的:“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县官之

13、费,数倍于昔。而上下始困于财矣!” 这是为什么?出示表格: 997年1067年官员9785人17300人禁军37万80万支出1000万缗12500万缗通过对这一组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北宋文官体制的利与弊。赵宋王朝重用文人,相互牵制,用心可谓良苦。文人主政也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权臣干政,结党营私,相互倾轧等。怎样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文官,能忠心耿耿为皇权服务呢?推荐可行否?钦点可行否?考试如何呢?考试有弊端否?(引出:完善科举制)5、完善科举制:实行三级考试,弥封、誊录等宋朝继承了隋唐的科举制,并在考试制度、规则和内容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从而选拔了大量文官。(请学生看书P4,归纳宋朝科举制改

14、革的内容、作用和影响)教师整理归纳:解试省试殿试(天子门生)、创设“弥封”“誊录”(公平公正)、废帖经增策论(通经致用)影响:选拔人才、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在十五世纪的时候,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和法国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将它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小结:从历史角度看,北宋建国,不过是武人导演的一次和平夺权。这在当时可能也是较为常见的历史现象。但赵匡胤在建国后,能及时调整和改革制度,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军人乱政、地方割据的隐患,虽未能完成中国的大一统,但还是促进了整个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历史发展到了一个全

15、新的时代。当然,任何制度,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宋朝对制度的创设,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冗官、冗兵,但这并不能消弭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我国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思考讨论:对于宋初制度的创设和改革,历史上分歧较多:有人说成效显著;也有人说埋下了更多的隐患,并最终导致赵宋王朝的灭亡。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说明你的理由。宋朝建立在走马灯式更换政权的五代后,所以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以牺牲军队部分战斗力为代价,求得政治安定的实现,是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的。经过宋太祖十数年的苦心经营,到了宋太宗统治的时候,大宋政权内部的安定,已经基本得以实现,但与契丹、西夏的军事冲突却急剧恶化,并且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宋太宗及此后宋朝的皇帝们,在变化了的客观条件面前,仍然把宋太祖的政策奉为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金科玉律,就只能是自食其果。毕竟,世界上没有什么“万世不易”之法,拾遗补阙,与时俱进,永远是后代政治家们应负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