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总复习专题训练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35648658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4.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总复习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总复习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总复习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总复习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总复习专题训练(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总复习专题训练(一) 1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再通入少量氯气,c(H)/c(ClO)减小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或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 X和1mol 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

2、转化率减小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3将2 molX和2molY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气)+3Y(气)2Z(气)+aQ(气)2min达到平衡时生成0.8molZ,测得Q的浓度为0.4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的值为2B平衡时X的浓度为0.2mol/LCY的转化率为60%D反应速率v(Y)=0.3mol/(Lmin)4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3X(g)+ Y(g)2Z(g);H0。若测得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37.5%,Y的转化率是X的2/3,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以X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 L-

3、1s-1,则以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mol L-1 s-1 B充入氦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Y的转化率提高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起始时刻n(X):n(Y)= 2:15已知:C(s)CO2(g)2CO(g)H0。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6硝酸生产工艺中,在吸收塔里发生如下反应:3NO2H2O2HNO3N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NO2的转化率,理论上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减压 B.增压 C.升温 D.加催化剂7在一定温度下,将等量的气体分别通入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

4、器和中,使其发生反应,t0时容器中达到化学平衡,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Y2Z B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的体积V()V(),则容器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大于t0 C若两容器中均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则Y为固态或液态D若达平衡后,对容器升高温度时其体积增大,说明Z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8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平衡后加入X,上述

5、反应的H增大9已知反应mX(g)nY(g) 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10向反应器充入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平衡时测得N2的转化率为12%,则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反应前的 A94% B.92% C.88% D.76%1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

6、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12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增大铁跟盐酸反应的速率A用粉末状铁代替块状铁B用1molL-1HCl代替0.1molL-1HClC增大压强D改用不纯的铁代替纯铁13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 H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

7、解速率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 1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 15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 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A减小C或D的浓度B增大D的浓度C减小B的浓度 D增大A或B的浓度16将A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

8、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g(BA)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17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A反应停止了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18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固)+2B(气) 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总物质的量19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 A和2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

9、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A、2mol C B、2mol A、1mol B和1mol He(不参加反应)C、1mol B和1mol C D、2mol A、3mol B和3mol C 20在N2+3H2 2NH3的平衡体系中,当分离出NH3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增大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逆反应速率先变小后变大21说明可逆反应A(气)B(气) C(气)D(气) 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的事实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容器内A、B、C、D四者共存C、A、D的消耗速率相等 D、 D、C的生成速率相等 22在恒温恒容的容

10、器中进行反应 A(g) 2B(g)+C(g);H0,若反应物浓度由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molL-1降到0.024molL-1,需反应的时间为 A等于18s B等于12s C大于18s D小于18s 2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气)B(气) 2C(气)D(气)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摩,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摩/(升秒),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3.4摩 B、3.2摩 C、2.8摩 D、 1.2摩 24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H2(气)I2(气) 2HI(气) B 3H2(气)N

11、2(气) 2NH3(气) C2SO2(气)O2(气) 2SO3(气) D C(固)CO2(气) 2CO(气) 2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低温处B.在FeCl2溶液中加入铁粉防止氧化变质C.生产硝酸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氨气的利用率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26在下列平衡体系3NO2H2O 2HNO3NO中加入O2,则化学平衡A 向左移 B 向右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判断27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气)nB(固) pC(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12、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28可逆反应N23H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3v正(N2)v正(H2) B v正(N2)v逆(NH3)C 2v正(H2)3v逆(NH3) D v正(N2)3v逆(H2)29在一个6升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X(气)和2升Y(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气)+3Y(气) 2Q(气)+nR(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后方程式中的n值是 (A)3 (B)4 (C)5 (D)630已知反应A2(g)2B2(g)2

13、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31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3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气)+2Y(气) 2Z(气)达到平衡时,有50%的Y转化为Z,且X的转化率为2

14、5%,则起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 B1:1 C2:3 D3:233将适量黄色的草酸亚铁(FeC2O42H2O)粉末加入试管,在酒精灯上边加热边摇动,发生剧列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生成黑色的粉末。反应将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稍冷后,打开塞子将所得的黑色粉末撒在石棉网上,便会立即自燃起来。试回答下列问题:(1)黑色粉末是: 。(2)反应将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的作用是: (3)化学反应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表面积的关系是: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越 (4)草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4反应A(g)+B(s) C(g);H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

15、,则生成C的速率: (1) 升温_; (2) 增大压强_; (3) 增大容器容积_; (4) 加入A_; (5) 加入B_; (6) 加正催化剂_。 35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为4.0摩、D为6.5摩、F为2.0摩,设E为x摩.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1)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 .(2)若x分别为4.5和

16、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 (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确定).其理由是: .36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和,发生如下反应: aA+bB cC(固)+dD,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摩,B减少了1/2n摩,C增加了3/2n摩,D增加了n摩,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 :a =_、b=_、c=_、d=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度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A_、B_、C_、D_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_反应(填“放热”或“

17、吸热”) 37当化学反应PCl5(气) PCl3(气)+Cl2(气)处于平衡状态时,向其中加入一种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平衡发生移动,在建立新平衡以前,PCl3中 所含37Cl的百分含量比原平衡状态是否会增加?请说明理由: 38五氧化二氮是一种白色固体,熔点30,升温时易液化和气化,并发生分解反应:N2O5(g) N2O3(g)O2(g) N2O3(g) N2O(g)O2(g)在0.5升的密闭容器中,将2.5摩尔N2O5加热气化,并按上式分解,当在某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氧气的平衡浓度为4.4mol/L,N2O3的平衡浓度为1.6mol/L,计算:(1)N2O5的分解率是多少?答:(2)N2

18、O的平衡浓度是多少? 答: 39恒温下,将a mol N2与b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 (g) + 3 H2(g)2NH3(g)(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 (N2) = 13mol,nt (NH3) = 6mol,计算a的值(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 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 = 。(4)原混合气体中,ab= 。(5)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N2)(H2)= 。(6

19、)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 = 。 40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min)。(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且C3 1.0mol/L(填、)(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41在一定温度下

20、,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如右图),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N2+3H2 2NH3+Q,若反应达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为7体积。据此回答问题:(1)若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果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份数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a=1,c=2,则b= ,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向方向进行。(填“正”或“逆”)若需规定反应起始时向逆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2)在上述装置,若需控制平衡后的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 ,原因是 。42实验室中配制碘水,往往是将I2溶于

21、KI溶液中,这样就可以得到浓度较大的碘水,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反应:I2(aq)+I- I3- 上述平衡体系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1)通过分析上图,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A状态与C状态的化学反应速率比较为 (A) (C)(填 、 、或= )。43高炉炼铁中Fe2O3+3CO 2Fe+3CO2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在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高炉炼铁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当数量的CO,造成原料的浪费,于是工程师们耗费了大量资金增加了高炉的高度,他们为什么设想这样做可提高CO的利用率? 。后来发现尽管高炉的

22、高度增加了许多,但炉气中CO的量并未有明显减少,这是什么原因? 。从这一事情给我们哲学上的启示是什么? 。44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变化: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1个,B、C两种分子中的电子数均等于10。请回答下列问题:(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周期 族。(2)分析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发现B、C物质沸点反常,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 。(3)C的电子式是 ,C分子的结构呈 形。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 。X、Y、Z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W,C在适当条

23、件下被W吸收生成一种盐。该盐的水溶液pH 7(填“大于”、“小于”、“等于”),其原因是(写出离子方程式) 。(4)已知Y单质与Z单质生成C的反应是可逆反应,H0。将等物质的量的Y、Z两种单质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适当催化剂和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b反应过程中,Y单质的体积分数始终为50%c达到化学平衡时,Y、Z两种单质在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达到化学平衡的过程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e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45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实验序号金属质量/g金属状态C(H2SO4)/mol

24、L-1V(H2SO4)/mL溶液温度/金属消失的时间/s反应前反应后10.10丝0.550203450020.10粉末0.55020355030.10丝0.750203625040.10丝0.850203520050.10粉末0.85020362560.10丝1.050203512570.10丝1.05035505080.10丝1.150203410090.10丝1.150204440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3)本实验中影响

25、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46“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c(I)/molL0.0400.0800.0800.1600.120c(SO42)/molL0.0400.0400.0800.0200.040t /s88.044.022.044.0t2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 。(2)显色时间t2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

26、,若在40下进行编号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填字母)A、2;(3)测NaAc溶液的pH值; (4)测pH= a的HAc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a +2(5)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6)中和10mLpH=1的HAc溶液消耗pH=13的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10mL;(7)将pH=1的HAc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8)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与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锌粒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最佳的方法是 和 ;最难以实现的是 ,说明理由 。(提示:实验室能否配制0.1mol/L的HAc?能否配制pH=1的HA

27、c?为什么? )5、强酸(HA)与弱酸(HB)的区别:(1)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pH(HA)pH(HB) (2)pH值相同时,溶液的浓度CHACHB(3)pH相同时,加水稀释同等倍数后,pHHApHH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硫酸和醋酸溶液,pH最小的是 ,pH最大的是 ;体积相同时分别与同种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 。pH相同的盐酸、硫酸和醋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 ,最大的是 ;体积相同时分别与同种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 。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mol/L时,甲酸中的c(H+)为乙酸中c(H+)的3倍,欲

28、使两溶液中c(H+)相等,则需将甲酸稀释至原来的 3倍(填“”或“=”);试推测丙酸的酸性比乙酸强还是弱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离平衡:H2O H+ + OH- 水的离子积:KW = H+OH- 25时, H+=OH- =10-7 mol/L ; KW = H+OH- = 10-14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 (2)吸热 (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酸、碱 :抑制水的电离(pH之和为14的酸和碱的水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抑制) 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易水解的

29、盐:促进水的电离(pH之和为14两种水解盐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促进) 试比较pH=3的HAc、pH=4的NH4Cl、pH=11的NaOH、pH=10Na2CO3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 -lgH+ 注意: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可能是 溶液) ;pH7 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只有温度为常温才对);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 溶液)。已知100时,水的KW=110-12,则该温度下(1)NaCl的水溶液中H+= ,pH = ,溶液呈 性。(2)0.005mol/L的稀硫酸的pH= ;0.01mol/L的NaOH溶液的pH= (2)p

30、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pH试纸 最简单的方法。 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沾取未知液点试纸中部,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即可。 注意: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用湿润的pH试纸测某稀溶液的pH,所测结果 (填“偏大”、“偏小”、“不变”或“不能确定”),理由是 。(3)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石蕊 5红色 58紫色 8蓝色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酚酞 8无色 810浅红 10红色试根据上述三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回答下列问题:强酸滴定强碱最好选用的指示剂为: ,原因是 ;强碱滴定强

31、酸最好选用的指示剂为: ,原因是 ;中和滴定不用石蕊作指示剂的原因是 。三 、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数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H+混 =(H+1V1+H+2V2)/(V1+V2)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 离子数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OH-混(OH-1V1+OH-2V2)/(V1+V2) (注意 :不能直接计算H+混)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 + OH- =H2O计算余下的H+或OH-,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

32、求其它) 注意:在加法运算中,相差100倍以上(含100倍)的,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将pH=1的HCl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 ;将pH=5的H2SO4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 ;20mLpH=5的盐酸中加入1滴(0.05mL)0.004mol/LBa(OH)2溶液后pH= 。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 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4

33、、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为7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pH=3的HCl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 ;pH=3的HAc溶液稀释100倍后pH为 ,若使其pH变为5,应稀释的倍数应 (填不等号)100;pH=5的稀硫酸稀释1000倍后溶液中H+ :SO42-= ; pH=10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 ;pH=10的NaAc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为 。五、“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与“自由H+与OH-恰好中

34、和”酸碱性判断方法1、酸、碱恰好反应(现金+存款相等):恰好生成盐和水,看盐的水解判断溶液酸碱性。(无水解,呈中性)2、自由H+与OH-恰好中和(现金相等),即“14规则:pH之和为14的两溶液等体积混合,谁弱显谁性,无弱显中性。”:生成盐和水,弱者大量剩余,弱者电离显性。(无弱者,呈中性)(1)100mLpH=3的H2SO4中加入10mL0.01mol/L氨水后溶液呈 性,原因是 ;pH=3的HCl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 性,原因是 。(2)室温时,0.01mol/L某一元弱酸只有1%发生了电离,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弱酸溶液的pH4 B、加入等体积0.01mol/LNaO

35、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C、加入等体积0.01mol/L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D、加入等体积pH=10的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六、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1、盐类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相促进,两强不水解。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 NaHCO3)弱酸酸性强弱比较:A、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递减,无氧酸的酸性递增(利用特殊值进行记忆。如酸性:HFH3PO4)B、饱和一元脂肪酸的碳原子数越小,酸性越强(如HCOOHCH3COOH)C、一些常见的酸的酸性:HClO、H

36、AlO2、苯酚为极弱酸;醋酸碳酸;磷酸和H2SO3为中强酸;HClO4为最强含氧酸等。(1)下列物质不水解的是 ;水解呈酸性的是 ;水解呈碱性的是 FeS NaI NaHSO4 KF NH4NO3 C17H35COONa(2)浓度相同时,下列溶液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 酸性:H2SH2Se 碱性:Na2SNaHS 碱性:HCOONaCH3COONa 水的电离程度:NaAcNaAlO2 溶液的pH:NaHSO3Na2SO4NaHCO3NaClO2、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 (2)程度小 (3)吸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HCO3溶液中碳元素主要以HCO3-存在;B、Na2CO3溶液中滴加酚

37、酞呈红色,加热红色变深;C、NH4Cl溶液呈酸性这一事实能说明氨水为弱碱;D、在稀醋酸中加醋酸钠固体能促进醋酸的电离。3、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水解吸热)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Na2CO3溶液呈碱性原原因用方程式表示为 ;能减少Na2CO3溶液中CO32-浓度的措施可以是( ) 加热 加少量NaHCO3固体 加少量(NH4)2CO3固体加少量NH4Cl 加水稀释 加少量NaOH4、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 电离程度水解

38、程度,显酸性 (如: HSO3- 、H2PO4-) 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碱性 (如:HCO3- 、HS- 、HPO42-)写出NaH2PO4溶液中所有的水解和电离方程式 ,并指示溶液中H3PO4、HPO42-与H2PO4-的大小关系 。5、双水解反应: (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为双水解反应(即弱酸弱碱盐)。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其促进过程以NH4Ac为例解释如下: NH4Ac = NH4+ + Ac- NH4+ + H2O NH3H2O + H+ Ac + H2O HAc + OH-两个水解反应生成的H+和OH反应生成水而使两个水解反应的生成物浓度

39、均减少,平衡均右移。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Fe3+、Al3+与AlO2-、CO32-(HCO3-)、S2-(HS-)、SO32-(HSO3-);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双水解完全的方程式写“=”并标“”,其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2Al3+ + 3S2- + 6H2O = 2Al(OH)3+ 3H2S 写出Al3+与CO32-、HCO3-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在足量Na2CO3溶液中加少量硫酸铝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泡沫灭火器中使用硫酸铝与小苏打而不用纯碱的原因是 ;能鉴别Na2CO3、NaOH、NaCl、AgNO3和苯酚钠五种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

40、6、盐类水解的应用:混施化肥(N、P、K三元素不能变成和) 泡沫灭火剂(用硫酸铝和小苏打为原料,双水解)FeCl3溶液止血剂(血浆为胶体,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凝聚)明矾净水(Al3+水解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吸附水中悬浮物而聚沉)NH4Cl焊接金属(氯化铵呈酸性,能溶解铁锈)判断溶液酸碱性(强者显性)比较盐溶液离子浓度的大小 判断离子共存(双水解的离子产生沉淀和气体的不能大量共存)配制盐溶液(加对应的酸防止水解)七、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 例:H2S的电离H2S H+ + HS- ; HS- H+ + S2-例:Na2

41、S的水解:H2O+ S2- HS- + OH- H2O + HS- H2S + OH- 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2、多元弱碱(多元弱碱盐)的电离(水解)书写原则:一步书写 例:Al3+ + 3H2O Al(OH)3 + 3H+下列方程式中属于电离方程式的是 ;属于水解方程式的是 A、HCO3- +H2O H3O+ + CO32- B、BaSO4 = Ba2+ + SO42-C、AlO2- + 2H2O Al(OH)3 + OH- D、CaCO3(s) Ca2+ + CO32-八、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1、基本原则:抓住溶液中微粒浓度必须满足的两种守恒关

42、系: 电荷守恒(电荷数前移):任何溶液均显电中性,各阳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各阴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物料守恒(原子个数前移): 某原子的总量(或总浓度)其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所有微粒的量(或浓度)之和 质子守恒(得失H+个数前移):: 得质子后形成的微粒浓度得质子数 = 失质子后形成的微粒浓度失质子数2、同浓度的弱酸和其弱酸盐 、同浓度的弱碱和其弱碱盐的电离和水解强弱规律:中常化学常见的有三对等浓度的HAc与NaAc的混合溶液:弱酸的电离其对应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酸性等浓度的NH3H2O与NH4Cl的混合液:弱碱的电离其对应弱碱盐的水解,溶液呈碱性等浓度的HCN与NaCN的混

43、合溶液:弱酸的电离其对应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碱性掌握其处理方法(即抓主要矛盾)例:0.1mol/LCH3COOH和0.1mol/L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则溶液呈酸性,CH3COOH 的电离CH3COONa的水解,HAc0.1mol/L. (因为NaAc的水解呈碱性被HAc的电离呈酸性所掩盖,故可当作“只HAc电离,而NaAc不水解”考虑,即只考虑酸的电离。)九、酸碱中和滴定(见专题)十、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一些常见知识 (1)溶解度小于0.01g的电解质称难溶电解质。生成难溶电解质的反应为完全反应,用“=”。 (2)反应后离子浓度降至110-5mol/L以

44、下的反应为完全反应,用“=”。如酸碱中和时H+降至10-7mol/L10-5mol/L,故为完全反应,用“=”,常见的难溶物在水中的离子浓度均远低于10-5mol/L,故均用“=”。 (3)难溶并非不溶,任何难溶物在水中均存在溶解平衡。 (4)掌握三种微溶物质:CaSO4、Ca(OH)2、Ag2SO4 (5)溶解平衡常为吸热,但Ca(OH)2为放热,升温其溶解度减少。 (6)溶解平衡存在的前提是:必须存在沉淀,否则不存在平衡。2、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并用“ ”。如:Ag2S(s) 2Ag+ + S2-3、沉淀生成的三种主要方式 (1)加沉淀剂法:Ksp越小(即沉

45、淀越难溶),沉淀越完全;沉淀剂过量能使沉淀更完全。 (2)调pH值除某些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常加入难溶性的MO、M(OH)2、MCO3等除M2+溶液中易水解的阳离子。如加MgO除去MgCl2溶液中FeCl3。 (3)氧化还原沉淀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将要除去的离子变成沉淀而除去(较少见)4、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溶解就是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常采用的方法有:加水;加热;减少生成物(离子)的浓度。使沉淀溶解的方法一般为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对于难溶物加水和加热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并不大。5、沉淀的转化: 溶液中的沉淀反应总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简而言之,即溶解度大的生成溶解度小的,溶解度小的生成溶解度

46、更小的。 (1)对于Ag2S(s) 2Ag+ + S2-,其Ksp的表达式为 。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用稀HCl洗涤AgCl沉淀比用水洗涤损耗AgCl小;一般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物质的溶解大多是吸热的;对于Al(OH)3(s) Al(OH)3 Al3+ + 3OH-,前者为溶解平衡,后者为电离平衡;除去溶液中的Mg2+,用OH-沉淀比用CO32-好,说明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大;沉淀反应中常加过量的沉淀剂,其目的是使沉淀更完全。 (3)如何除去Mg(OH)2中混有的Ca(OH)2? 。 2 方法、归纳和技巧一、酸的酸性强弱与溶液的酸性强弱的联系与区别酸的酸性强弱是指酸电离出H+的难易(越易电离出H+,酸的酸性越强);溶液酸性的强弱是指溶液中H+的相对大小(H+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的酸性可能是由酸电离产生的H+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强酸弱碱盐水解而引起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强酸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酸的强; B、酸越难以电离出质子,其对应的酸根离子就越易水解;C、溶液的酸性越强,则溶液中的H+越大,水的电离程度就越小;D、在水中完全电离的酸一定是强酸,但强酸的水溶液的酸性不一定强。二、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强弱的联系与区别溶液的导电性仅与溶液中的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