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35535143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大爆炸、国际竞争加剧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课外阅读提出量的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但是,从目前老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看,出现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现象,某杂志社对50个城市所作的调查结果为: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老

2、师为30.9%,认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老师占61.2%。从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看,出现阅读兴趣不高的现象,“以本为本”,死啃书本,不愿涉足到课外阅读;出现阅读肓目性倾向,没有目的,单凭兴趣,内容单一;出现阅读无思想倾向,读而不思,不懂阅读方法,囫囵吞枣,高耗低效。从教材的客观局限看,虽然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师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凭借,但其局限性也是显现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小学语文教学法(1955版)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话。

3、为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研究能在提高师生、家长课外阅读认识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外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的弊病,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慨念的界定 课题中“阅读”是指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 课题中的“拓展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 课题中的“同步”是指针对本文或本课时的重点进行相关迁移,得法

4、于课内,运用于课外,课外对课内知识进行强化、拓展。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研究”是指学校组织教师按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就阅读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重点,通过收集与重点有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在重构的文本语境中拓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 三、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

5、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庄子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后,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也说明长期、大量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保障。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

6、,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

7、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进行同步拓展,就会事半功倍。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 国外詹姆士的“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苛勒“关系理论” 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国内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课题:如上海市宝山区虎林路小学Internet 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互动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和主题学习网络的实践探索;湖南省溆浦金龙中心小学的发现学习理论与拓展式教学研究;宁波一学校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操作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等均

8、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四、研究目标及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满足学生喜读欲激趣; 2、介绍读物激趣; 3、谈感受激趣; 4、开展活动激趣; 5、实行竞争激趣。 (二)拓展学生的阅读时空 1、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2、推荐课外读物,做好书刊导读; 3、开设阅读课时,保证阅读时间。 (三)建构课外阅读能力的品质 因为阅读环境改变了,人们在其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无时无处没有读物相伴,无时无处不发生阅读活动,所

9、以,我们的下一代已完全无法回避这样的课外阅读环境而安守一块“净土”了。怎样才能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吸取精华,扬弃糟粕,既能恣意遨游又不迷失自己呢?我们觉得,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自制力、自主性、自动化这三种阅读品质。 (四)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1、培养健康情趣的策略; 2、训练基本能力的策略; 3、整合阅读环境的策略。 (五)探索各年级段儿童的特点与其所喜好的读物 (六)研究同步拓展阅读的内容 同步拓展阅读的内容广泛丰富,同体裁的、同作者的、同写作对象的、同表现主题的、同写作风格的、同修辞手法的,处理不好会杂乱无章,必须本着“系统性”原则统筹构建,构建拓展阅读目标体系,本着“重点性”原则逐一攻破

10、。 (七)研究同步拓展阅读的类型 同步拓展性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据此,可以把拓展性阅读分为: (1)释疑解惑型; (2)学法迁移型; (3)比较鉴赏型; (4)深化延伸型。 (八)研究同步拓展阅读的时机 拓展性阅读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我们拟从课前拓展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拓展性阅读三个角度来进行。 五、研究对象: 16年级所有

11、班级的学生 六、实施步骤: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07年6月2009年7月。 (一)准备阶段:2007、62008、2 1、文献资料研究(明确课题研究思想); 2、组建成立课题组(形成共识); 3、上报课题申请表(争取达到指上级要求); 4、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力争严谨、科学)。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8、32008、7(力求务实,不尚空谈) 1、制定课题实施评价细则,进行过程性评价; 2、教师培训; 3、教研活动。 (三)总结阶段:2009,32009、7 (力求全面、深刻) 1、完成课题研究、实验教学报告; 2、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3、编制论文集; 4、编制同步阅读教材。 六、研究方法: 1、实践研究法; 2、观察法; 3、问卷法。 七、预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 2、论文; 3、编写同步拓展阅读教材; 4、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 组 长:伍秋阳 副组长:陈松林 组 员:欧阳琼、王灿明、王建军、张荣秀、卢倩、彭春香、欧阳固全、谭霞光、刘清平、江湘源 阅读全文(2551)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编辑 上一篇:空姐的幽默 发表评论:昵称: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主页:标题: 站长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