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四年级下册科学手抄报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35487576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3.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四年级下册科学手抄报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四年级下册科学手抄报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四年级下册科学手抄报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四年级下册科学手抄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四年级下册科学手抄报(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四年级下册科学手抄报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 一 单 元骨 骼一骨骼教学目标: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个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和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经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爱好;经过多个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主要作用;教学重难点: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能够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统计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搜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

2、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部分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怎样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何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2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和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组成的。4提问:有关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以为能够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

3、,你能够感知到些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部署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统计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9小结:大家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能够。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11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12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13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通常共

4、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1谈话:人体的骨骼含有什么作用?2学生交流讨论。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队列训练运动;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6小结:人的骨骼含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个作用。7提问:假如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8安全教育。四、作业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加了运动?跳绳时;吃饭时;静坐时2完成活动统计上的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1活动:分组组装人体骨骼模

5、型,说说人体的骨骼由哪几部分组成。2思索: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什么作用?二、探索:了解骨头的特点1探索活动:发觉骨头的特点。各组学生从老师处领取一根煮熟的鸡腿骨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洗洁净手,把观察的结果统计下来。2学生汇报交流。3思索讨论:依据观察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一样之处。4活动: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三、观察:了解骨头的结构1讲述: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其实,骨骼中的骨全部是由活细胞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2观察活动: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

6、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部分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和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个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4提问:你还能够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四、巩固拓展1谈话:经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2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个骨头软骨。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鼻尖中含有软骨。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改变。婴儿的骨骼大部分全部是软骨,伴随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替代。讲述: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替代。当然,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

7、盖处还有软骨。二、关节教学目标:能够经过活动找出人体上能够自由活动的关节;能够经过多个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多种关节的多个连接方法;知道骨头和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多种运动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教学重难点: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部分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含有相同结构特点的一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教学过程设计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8、你知道为何会出现这么的结果?2学生交流介绍。3提问:人能够灵活地做多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4谈话:有关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1讲解:什么是关节?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很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3介绍:关节能够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全部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能够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6小结并设疑:这些能够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措施设计试验验证一下吗?

9、7谈话:假如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试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以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8汇报试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9小结:假如没相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三、体验关节的多个连接方法 1活动:按要求做多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交流汇报。3预计: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4谈话:你的预计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5学生交流讨论。6完成下列各项活动:转动你的胳膊;推开门;从桌子上拿起

10、一本书;大幅度甩手; 转动你的头; 跪下。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包括到的关节的类型。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9小结:不一样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个方法运动。四、总结拓展1谈话:经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2思索:关节还有什么作用?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快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三肌肉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个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知道人体的多种动作全部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经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爱

11、好;经过多个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主要作用;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和身体其它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多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主要性。教学重难点: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含有不一样的特点和功效;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准备:1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2.臂活动模型3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教学过程设计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何?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需有肌肉的参加。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1提问:我们

12、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2学生交流。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多种动作全部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三、观察体验:肌肉是怎样工作的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往返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惫之前你能夹几下。休息一会儿,然后反复第1步的动作。思索、预计:假如你用另

13、一只手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计。2预计:肌肉是怎样工作的?3活动体验: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一样?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一样?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4学生交流体验。5老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怎样工作的。6学生阅读资料。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法。8小结:手臂上的肌肉经过收缩或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

14、展,因此骨骼肌必需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和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五、总结拓展1谈话:经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和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游戏:谁是木头人?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3作业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选取其它材料做一个其它的人体运动模型。四.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目标:能够联络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主要作用;训练正确的运动方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知道不一样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准备:1体操、游泳、健美操等

15、多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胜过程的录像;2“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料;3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具;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1律动: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关键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3谈话:骨骼和肌肉实施着人体所必须的很多功效,所以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主要。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需合理地参与部分运动。2提问:常常参与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3学生交流介绍。4小结:体育运动能够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大家的身体愈加健康。常常运动能够改进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

16、人更有耐力,能够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5谈话:多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6思索、比较、讨论:要想提升自己的耐力,你能够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能够参与哪些运动?要提升体力,能够推荐参与哪些运动?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很好?7交流:平时你最喜爱参与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尤其有用?9交流、小结:做广播体操不但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足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进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效,促进新陈代谢

17、,达成增强全身健康的目标。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1谈话:我们平时常常能够看到部分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怎样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方法:穿戴合适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3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么就能够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另外,在活动中穿戴合适的安全装备也是很主要的。头盔、护膝、垫肩、手套全部能够帮助你避免受伤。同时,你还应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另外,运动前应该留心你周围的环境,假如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跑道上滑冰、跑步或骑

18、自行车,你就不大可能被一辆小汽车或其它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怎样处理呢?骨骼、关节受伤怎样处理?怎样避免肌肉受伤?防护知识介绍。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含有至关主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脂肪酸和维生素。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3拓展:营养和健康。五、拓展延伸1总结:怎样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2延伸:身边的科学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然后和家人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

19、全方法。把它们全部列出来。思索:怎样将这些安全方法付诸实践呢?第 二 单 元: 养 蚕1、我们来养蚕教学目标1、提出相关养蚕的问题。2、观察蚕卵和蚁蚕。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统计下来。3步领会生命的神奇和伟大。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知道养蚕的基础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是从哪里来的?、问询:你们养过蚕吗?、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怎样养蚕。二、学习新课1、师生谈话、 提问:有关养

20、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母亲”?、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2、认识蚕卵、仔细观察蚕卵、启发学生利用多个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统计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志。3、认识蚁蚕、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 、分组观察蚁蚕、用语言描述蚁蚕。、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三、总结1、讨论:用哪些方法统计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能够经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统计等

21、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统计。、谈话:激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志。2、为蚕宝宝记好成长日志教学目标:1、学会养蚕。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改变。2、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须条件。3、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4、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学关键: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改变。教学难点: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22、。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准备: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谈话: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喂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志。二、学习新课1、交流观察统计了解蚕宝宝吃什么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假如没有桑叶,你用什么替代桑叶?试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改变?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观察蚕茧和蛹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

23、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观察蚕蛾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改变?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2、归纳蚕的一生蚕的一生分为多个阶段?2 小结并板书三、部署作业记好观察日志,过段时间进行交流。板书设计2、给蚕宝宝记日志卵蚕蛹蚕蛾3、我们来抽丝一、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学会用多个方法了解中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2、学习抽丝的基础方法,掌握抽丝的通常技术。测量一根丝的长度。3、知道中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衣饰业的贡献。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准备:1、相关养

24、蚕和真丝织物图片。2、试验器材: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线板、直尺。3、学生搜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学生展示。利用实物展台,学生展示自带织物。3揭题:我们知道美观大方、华丽高贵的真丝织品是用蚕丝纺织而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蚕丝呢?二、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了解中国养蚕抽丝的历史。提问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中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小组内交流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剪贴成一张学习小报。集体交流小结老师讲评各组交流结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2、 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谈话经过本单元前两

25、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蚕丝的呢?阅读26页课文讨论交流抽丝方法老师率领学生分组活动汇报测量结果师生小结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三、巩固总结1、 讨论:中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些?你是经过哪些方法知道的?2、 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四、部署作业1、 课后探究对蚕茧抽丝的最好时机是什么?2、查阅资料:蚕和蚕丝的其它用途。4、养蚕交流会一、教学目标:1、经过交流讨论了解蚕和人类和自然友好相处的意义。2知道蚕是一个变态发育的昆虫。3养蚕能够给人类带来很多价值,但要注意怎样

26、合理利用,让它不至于破坏生态。 教学关键:了解昆虫和人类友好相处的主要意义。教学难点:联络“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推测引发其灭忙的生态原因。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活动引入。经过近30天的养蚕活动,我们发觉了蚕的一生要经过哪多个不一样的阶段?蚕卵蚕蛹蚕蛾同学们对蚕发育的最初和最终发育成熟阶段的形态有什么发觉?外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变态发育。蚕蛾,变态发育的昆虫。二、蚕和人类的生活有些什么亲密的关系呢?1、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然后思索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蚕的经济价值。、蚕的药用价值。2、蚕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好处,造就了中国古代著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上,还出现

27、了一个很富庶的“楼兰古国”。考古发觉丝绸帽当地的养蚕业很发达,水土肥沃,桑树,胡杨。但这个漂亮的古国却神秘消失了。结合资料,请同学们对其中的部分原因作出部分合理的推测。3、看能不能在养蚕和环境的关系方面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1、一切全部在运动中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能够依据不一样参考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考物的位置的改变。2、知道选择不一样的参考物,判定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利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教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师:在我们周围充满着多种

28、运动,在生活中,你感受到哪些物体在运动?2、 揭示课题:所以,一切全部在运动中。二、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1、 播放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2、 提出问题,做出判定:在刚才的画面中,你认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怎么知道它是运动的?3、 老师讲解参考物的概念。4、 问:老师在运动吗?以什么为参考物?5、 播放多媒体课件:火车的运动6、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物体相对运动的事例。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和坐火车时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后倒退一样的经历呢?7、 学生分组试验: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和橡皮擦间隔一定的距离放在书本上,使书本沿着桌面向前移动。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以什么为参考物,谁是运动的?

29、谁是静止的?8、 同学们,请你当一当法官:有一辆客车向路边的小男孩驶来,车上坐着乘客,小男孩说车开的很快。司机却说乘客没有动。她俩谁说得对不对?为何?9、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10、以小飞机为参考物,大飞机和天空个向什么方向运动?谁运动的更加快?11、思索: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三、 拓展延伸1、 既然地球天天全部在转动,为何我们感觉不到它在转动呢?2、 假如你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旅客从过道上经过,你认为她是走得慢还是快?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板书参考:全部在运动借助其它物体位置发生改变 参考物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2、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能给多种

30、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会使用秒表。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用经过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知道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认识部分很缓慢的运动。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络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取得更多的信息。教学准备:皮尺、秒表。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过程:活动一 认识1、感受29页四幅图,猜一猜谁移动得快?“假如它们进行的距离一样,情况会怎样呢?”2、龟兔赛跑的小说。“兔子为何没有得第一呢?”3、使学生意识到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进行衡量。这就是常 说的运动速度。活动二: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和慢1、测一测走路的速度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

31、花多长时间?比正常步伐走得慢部分,走5米花了多长时间?用正常步伐走5秒能走多远?比正常步伐走得慢部分,5秒钟走了多远?2、给运动速度排序p30活动三 认识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方向1、让学生阅读资料P31,去发觉台风预报时,强调方向的主要性。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说一说部分运动的方向拓展观察判定缓慢的运动书本P31四幅图问:这些物体也在运动吗?运动得快还是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也在运动?板书设计: 2、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定运动速度运动速度:快慢方向3运动的方法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能够观察出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法。2、能够用图示

32、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法的特点。3、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现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4、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法之间存在的异同点。科学知识:1、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认识到多种运动方法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自然界和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络,愿意合作和交流。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教学准备木块、纸风车、单摆装置、易拉罐、钢尺、橡皮筋、录音机、磁带、学生自备多种玩具。教学活动和提议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法1老师:谁会玩这个小风车?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

33、具会运动?怎样运动的?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法二、自由研究,定向了解物体的运动方法1老师:刚才玩的是玩具,儿童们有了不少发觉,老师这还有几个简单的材料,你们想不想玩?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老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爱好的几个材料来研究。2老师:请儿童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能够让它们运动起来? 学生小组交流一会。3老师:立即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以为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组组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统计等等。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法。老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老师激励学

34、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能够给物体的运动方法起名,能够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法,老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得出物体运动的几个方法。板书: 木 块 移动 纸风车 转动易拉罐 滚动钢尺、橡皮筋 振动单摆 摆动移动 滚动 转动 转动 摆动 振动 移动 转动 振动6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一样。三、实践应用,判定物体的运动方法1学生看书本第35页的图,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法。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想法。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小结。火车的运动方法是移动加滚动;飞碟的运动方法是移动加转动;直升飞机的运动方法是移动加转动。四、活动身体,尝试玩

35、出多种运动方法1、老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也能做出很多运动来,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尝试我们的身体能做出几个运动方法。2、学生汇报自己做出的多种运动方法身体在前后移动,也在转动,手臂在摆动老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法,你们发觉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在运动着,期望儿童在课外继续研究。教学反思:4小车的运动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原因作出假设;2能够依据假设设计试验进行验证;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4能够测量小车经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5能够经过测量、搜集、统计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科学知识

36、: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和什么相关;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和什么相关;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个搜集证据的主要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主要性;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处理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639页的内容教学准备:老师准备:1小车、多种木板、尺子、垫木块等。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教学活动和提议:一、复习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法,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法?2.老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法是什么?二、观察并提出假设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试验,

37、让学生观察。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和什么相关?学生作假设,老师合适板书:和坡度相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和斜坡长短相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和坡面相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和车子重量相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和车型相关和轮胎相关 三、试验验证假设1.师:我们采取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2.集体交流,老师指导3.学生分组进行不一样试验,领取对应材料,并完成试验汇报,师巡回指导。4.学生分组汇报试验结果,让全体学生搞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和什么相关5.部署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部分试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部分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

38、同学们假如有爱好,能够选择部分假设自己设计试验来验证,并做好统计。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原因1.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原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和哪些原因相关?2.学生作假设,老师合适板书:和动力相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和路况相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和货重相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3.试验验证:师:我们采取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集体交流试验方法,老师指导。学生分组试验,并完成试验汇报,师巡回指导。学生分组汇报试验结果。4.部署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部分假设去做试验验

39、证,并做好统计。五、总结: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和什么相关;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和什么相关。经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试验验证,并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期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停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深入提升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5摆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原因作出假设。2、能够依据假设设计试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经过测量搜集、统计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和摆

40、长相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个搜集证据的主要方法,知道能够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主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觉摆的规律的乐趣。教学准备:铁架台、量角器、记时器、米尺、线若干、钩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老师: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问学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摆2、老师:有关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二、 探究新知1、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老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事,

41、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老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讲解怎样使用秒表记时。老师和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老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学生汇报。2、发觉问题,作出假设。谈话:同学们,你们汇报的试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基础上全部不一样,那为何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慢?摆摆动的快慢到底和什么相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学生讨论,作出猜测。学生猜测,归结为摆的快慢和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相关。3、

42、设计试验,验证假设。老师: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试验来证实。你们小组以为摆的快慢和哪种假设最有可能相关,就作为你们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下你们的试验该怎么来做?并统计下你们的方案。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试验方案是否科学,老师再提供参考意见,关键是怎样控制变量。4、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试验方案,操作试验。汇报结果。老师问犯错的小组,他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做一遍。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只和摆线的长短相关。5、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分配任务:全班九组,每组选做一个15秒内恰好摆动8、9、10、11、12、13、14、15、16次的摆。

43、每次做的结果统计下来,便于修正。小组合作制作。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对应次数的钉子上。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小结:摆的快慢只和摆线的长短相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6、应用老师出示一只挂钟: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够让它走准呢?走快了,又该怎么办?学生讨论、汇报。老师针对挂钟讲解。三、总结交流。老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利用发觉问题、作出假设、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取得了相关摆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四、部署作业搜集相关摆的资料。第四单元:无处不在力1力在哪里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

44、互作用;2、能够经过弹棋子游戏发觉力的三个要素。科学知识: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和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爱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教学准备: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棋子等等。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2、演示:双手同时压粉笔盒,粉笔盒怎样了?要求:用简单的图形来描述现象。二、观察1、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往别处想,哪里还有力?2、给力起名称。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力过 渡:力在哪里? 四处全部有力。三、发觉、认识1、小试验:会“跳舞”的

45、回形针。用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演示试验。区分:和我们前面说的力有什么区分?借助外力。2、有关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3、引导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描述。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产生了作用,就叫力。4、假如让你将这些力分类,你能够怎么分?请说出你分类的理由。四、探究1、活动:移动一个大箱子能够用什么力?过 渡:想一想,是否我们自然界中的力全部能够有推和拉这两种力呢?2、游戏:弹棋子要求:弹棋子的方法。记分方法。分组,每人弹三次。思索:当你弹棋子的时候,你还发觉什么有关力的知识? 学生进行游戏。发觉:力有什么特点?五、反馈1、有关力你知道了什么知识?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有关力的问题?2物体形状改变后教学目标:

46、知识和技能:1、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2、能用文字和图画统计试验现象,对试验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3、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过程和方法:1、经过探究发觉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2、 经过试验体会到弹力的性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愿意去硕士活中的相关弹性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关键:1、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2、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教学准备:多种弹性物体:如弹簧、泡沫塑料、橡皮、竹片、娃娃跳等;多种非弹性物体:如橡皮泥、湿黏土块等;试验统计表等。教学过程:一、导言谈话:这节课,老师要送部分小礼品给大家。这些礼品看

47、上去很不起眼,但里边也有科学。大家想不想研究它们?二、学习新知学生分组试验认识弹性物体1、老师谈话: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袋子里全部有些什么?学生向老师汇报袋子里的材料。2、问:哪位同学玩过荧光棒? 学生汇报并向其它同学演示自己是怎样玩荧光棒的。3、老师提问:当我们把荧光棒戴在手上的时候,荧光棒的形状发生了什么改变?把荧光棒取下来的时候,荧光棒的形状发生了什么改变?4、学生回复,老师依据学生的回复板书: 原来形状 形状改变 恢复形状5、老师质疑:桌上的其它物体是否也会发生像荧光棒那样的改变?让我们经过试验来观察好吗?6、老师向学生讲解试验的方法和要求:研究桌上的材料,观察它们的改变,把观察到的现象

48、用文字或图统计在试验统计表上。研究完自己手中的物体还能够研究桌上的其它物体。7、学生分组试验,统计试验现象,老师帮助指导。8、学生到黑板填写试验统计。9、 老师谈话:下面,让我们来分析我们的试验统计。问: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为何会改变? 学生思索、回复。 老师质疑:为何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学生思索、回复。10、老师质疑:你认为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的性质? 学生思索、回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弹性。认识物体的弹力1、 老师谈话:下面,请大家跟我做一个试验。2、老师演示试验:拿起竹片,用手握住竹片的两端,用力将竹片弄弯,然后慢慢地松开手,让学生体验手的感觉。3、学生按老师要求试验,将手上的感受

49、统计在试验表上,老师帮助指导。学生汇报试验的体会。讨论:为何手会被一股力推开?4、学生汇报,老师小结:当我们松开手的时候,物体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就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5、 学生读教材49页相关弹性、弹力的表述。二、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1、问:哪位同学会玩娃娃跳?请她到前面来给大家演出。2、 学生到台前给其它同学演出娃娃跳。3、老师质疑:当我们踩在娃娃跳上面的时候,为何我们会跳起来?学生思索、回复。4、老师向学生讲解娃娃跳的结构并小结:当我们踩在娃娃跳上面的时候,给娃娃跳施加了一个力,娃娃跳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力。因此,我们就向上跳起来了。娃娃跳能够帮助我们锻

50、炼身体,丰富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弹力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5、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老师参加学生的讨论。6、学生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三、老师小结本课: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橡皮筋、竹片这些不起眼的物体里面也有科学。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远,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觉生活里到处有科学。板书设计原来形状 形状改变 恢复形状弹性- -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3苹果为何会落地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能够搜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2会用测力计测量多种物体的重力。3能够经过游戏对物体的平衡现象进行研究。科学知识:1认识重力是因为地球引力所引发的。2重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相关,重力

51、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3物体的平衡和物体重心的高低和支撑点是否在重心的作用线上相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听到其它同学的见解和意见。2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多种小物体、不倒翁、三角木块等。教学过程:一、认识重力1熟了的苹果会落地,被抛起的石头最终会怎样?我们跳得再高最终全部会怎样?2组织学生讨论以上事物的共同点。得出共同点全部受到一个力的影响,这种力是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是因为地球的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而产生的。3组织学生讨论:停留在空中或受到支撑的物体有没有受到重力的影响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二、研究重力的大小,学习测量重

52、力。1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和认识力的单位:牛顿2学生选择身边的物体来进行测量。让学生经过实践逐步熟悉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规则。3老师巡视进行立即的指导,让学生深入感受到1牛顿的大小。三、研究重力平衡现象1出示不倒翁2组织讨论:怎样使不倒翁平衡,不再倒下。3学生动手试验。4指名汇报试验结果。四、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想法?板书设计苹果为何会落地物体因为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物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4摩擦力的秘密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觉相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53、;2、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原因相关的试验;3、能够设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试验。知识和技能1、知道摩擦现象产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和压力的大小相关,也和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相关;3、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感爱好;2、意识到摩擦力既能给大家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难点在对摩擦力的了解和摩擦力大小和相关原因关系试验研究。 教学准备:洗洁净、不锈钢管、钩码盒,钩码,测力计、砂纸、试验统计单,玻璃杯,大米等。实施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出示一根不锈钢管今天这堂课,老师需要两名小助手来帮忙

54、,一名力气要大些,谁的力气大些?我还需要一名力气小些的助手,谁的力气比她小些?指名她们到底谁的力气大呢,老师不知道,先让她们比一比,好吗?老师这里有一根铁棒,现在请她们俩进行拔河比赛,大家猜一猜,谁能够胜利?让一大一小两名男生上台比赛拔河。结果大家十分惊讶胖子竟然输了。2、师:是什么原因让原来的大力士输了呢?师让大力士说说当初的感受:有力使不上,手上太滑。请小个子说说胜利的原因:有摩擦力。3、你想公平的比赛吗?好,把手擦洁净,你们再比一次,看看这次谁能胜利。4、两次比赛,你的力气不变,第一次比赛,你失败了,现在却胜利了,你能说说,这次胜利是什么帮了你的忙吗?5、原来是手和铁棍之间的力在改变,这

55、就是神奇的摩擦力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摩擦力二、感受摩擦现象。1、师生试验感受摩擦现象。摩擦力到底在哪里呢?请你跟我一起做。伸出右手像老师这么在空中左右移动两下,然后再放到桌上紧贴桌面左右移动,两次移动你的手掌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2、手移动的时候,和桌面接触,感到比较费力的现象就叫摩擦现象,像桌面阻碍手掌向前移动的力就叫摩擦力。3、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手在空中运动,手不接触桌子,手和桌子之间有摩擦力吗?这说明摩擦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必需接触。现在手接触桌面,放在桌面上,但静止不动,这时,手和桌子之间有摩擦力吗?说明摩擦力的产生需要运动。4、你能举例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运动或活动,在运动中哪两个物体之间接触了,产生了摩擦力?生举例。5、依据学生回复,得出在水或空气中运动也会产生摩擦力。课件出示阻力定义。摩擦力无处不在,让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你还发觉哪里有摩擦力的存在吗?三、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原因相关。1、活动体验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无处不在,请看,老师这边的钩码盒在移动时会产生摩擦力,那这时的摩擦力到底有多大呢?我们有什么措施知道?老师给各小组一个钩码盒,里面有一个或多个钩码,大家测量一下拖动它时产生的摩擦力。注意,拖动钩码盒的时候要尽可能保持匀速,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每人测一次。我们比一比,看谁测得最正确规范,测量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