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对策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5475498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300.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对策(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 现状、原因和对策分析小组成员:熊文明 李娜2022-8-152文献内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1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2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3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崛起和美国“新政”的大规模实施,收入再分配已成为西方经济学和政府用来对付不平等现象的主要手段,西方国家风靡一时的“福利国家”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但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爆发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引致凯恩斯经济学危机,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再度崛起。瑞典社会民主党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选中的失败、8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在英、美的上台,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发

2、生的。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管理成本的上升和对效率的负面影响,“福利国家危机论”一直比较流行。但福利国家在提供信息和保健服务、消除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预防社会分化和利益冲突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又难以否认。不仅如此,西方国家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又为政府实行再分配政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加之收入分配的过于悬殊不仅可能影响效率,而且其本身就与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相冲突。因此,收入分配问题重新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2-8-15理论基础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率先对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动的相互关系作了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倒U 假说。他认为在一国经济发展的初期收

3、入分配差距可能会恶化,也就是少数人越来越富,而更多的人则越来越穷;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又会得到相应改善,即收入分配越来越公平,贫困阶层得到的越来越多。库兹涅茨认为这种收入分配差距的倒U 型变动是与经济增长密切相连的,因此库兹涅茨的倒U 假说可以说是经济增长型倒U 假说。定义收入分配差距:它是指收入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之间按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所表示的收入水平差别以及居民收入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有比重的差别。2022-8-156文献内容6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11.1 基尼系数不断上升1.2 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1.3 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进

4、一步上升1.4 行业间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上升1.1 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基尼系数=A/A+B811.2 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可分为五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

5、阶段(1978(1978 1984 1984 年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关键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关键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85(1985 1994 1994 年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关键词:经济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农村经济增速减缓。关键词:经济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农村经济增速减缓。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95(1995 1998 1998 年年),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变动不明显。,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变动不明显。关键词:

6、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产品收购价大幅提高,关键词: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产品收购价大幅提高,“软着陆软着陆”第四阶段第四阶段(1999(1999 2004 2004 年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加大。关键词:农产品收购价逐年下降,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关键词:农产品收购价逐年下降,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下滑第五个阶段第五个阶段(2005(2005 2008 2008 年年),相对差距变化不大。,相对差距变化不大。关键词:支农、惠农政策,农民减负,增收关键词:支农、惠农政策,农民减负,增收11.3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上升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表现在

7、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间差距上。198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1.81.181,1990年扩大为1.91.171,2002年进一步扩大为2.631.261。这说明1990年的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地区差距比1980年分别扩大了5.9和5.6,2002年比1990年又分别扩大了28.4和38.4。而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比是210.86。地区间人均GDP差距的扩大,说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水平也在日渐增大。11.4 行业间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上升垄断性行业、新兴行业与夕阳产业间的垄断性行业、新兴行业与夕阳产业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在不考虑体制外收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在不考虑体

8、制外收入的情况下入的情况下,1990,1990年年,最高收入行业职工最高收入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最低行业的平均工资是最低行业的1.291.29倍倍,1999,1999年达年达到到2.492.49倍倍,2003,2003年达到年达到3.983.98倍。倍。12022-8-15 文献内容1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2 2.1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结果2.2社会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2.3社会再分配的调节手段和能力不足2.4非法收入渠道的存在2.1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结果 创造财富的要素有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矿产等资源要素,就初次分配和价值形成看,创造新增财富的

9、同时,也就是分配新增财富的过程。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劳动力转移频繁和就业压力较大,在长时间中,着重用资本和资源密集推动经济发展,而劳动力实际的失 业率较高,由于劳动力过剩,工资又过低,结果必然是资本和资源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因此,转变发展的要素利用模式,平衡资本与劳 动要素的利用结构,实际上是改善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收入初次分配的一个关键。22022-8-15我国分配制度实行的客观必然性我国分配制度实行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生产

10、要素:为了进行各种产品的生产而投入的各种各样的物质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中的 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来分配收入.分配依据: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没有回报或收益,资源就不能流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就会落空.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入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22.2 社会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一些因政府限制市场准入造成的行政垄断行业,诸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等,凭借其垄断特权而获取高额垄断利

11、润,职工收入水平是其他行业无法相比的。我国一些垄断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额利润,成为其职工提高收入的基础。实际上,这些垄断行业所形成的高效益是靠非市场、非劳动因素所获得的。如石油涨价、话费上涨、煤气涨价等,这些非市场因素所带来的高效益并非是劳动效率的提高所为,而是由其垄断地位带来的。但是,这些超额利润并没有上缴国家财政,而是直接或变相地转化为职工收入或福利,从而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大。22.3 社会再分配的调节手段和能力不足 再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包

12、括:(1)收入税。(2)财产税。如房产税、遗产税等,政府以此对居民收入进行的调节属于存量调节。(3)社会缴款。如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疗保险计划等。(4)社会福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福利金(如失业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保险金等)和社会救济金(如生活困难补助、救济金)。(5)其他转移收支。包括政府内部转移收支;本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之间的援助、捐赠、会费缴纳等,对私人非营利性机构的捐赠、赞助等转移收支;居民之间的内部转移收支,如城镇居民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收支。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机制。税收逆向调节问题:目前再分配

13、领域中,无论是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还 是对低收入者的保护都还不完善,这是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从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然而,个人所得税并没有按设想的那样,更多地由高收入阶层负担,他们应交的所得税所占比例较小。国家对他们没有任何制度和政策上的限制,致使他们在帮助后富上作用有限。这些富人们很少交个人所得税,更没有交遗产税的义务,名义税率不低,但没有征实。工薪阶层成了纳税主体,目前工薪所得税占到个人所得税总额的40%左右。另外,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过低,近年来的数次加薪,达到交税标准的人数不断增加,也使工薪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主体。社会保障体系之后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之后问题:中

14、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覆盖面小、资金渠道狭窄、管理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的存在,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新体制需要。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覆盖面不够,保障项目不齐全,立法强制性不强。大部分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一部分三资企业未参加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许多企业未纳入医保范围、机关事业单位未实行失业保险制度,收缴的失业保险基金数额较少(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1%,不足以支付下岗失业人员的保障和再就业费用)。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大部分没有参加保险,或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缴费。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建立在城乡二元隔离基础上的,造成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别。城市实行高就业、高补贴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数居民享有较

15、高程度的社会保障,而农村则以传统的家庭保障为主,其保障水平远低于城市。中国城市中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以所有制划线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有较高和较全面的保障,集体企业和单位的职工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则要相对低一些,个体工商业者则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这种以所有制为线的社会保障待遇差别也是失之公允的。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又恰恰是收入较高的一批人,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又向这些人倾斜,更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22.4 非法收入渠道的存在 权力腐败,是滋生一批暴富分子的土壤。一些拥有行政权力的政府官员,并没把自己作为市场经济的服务者,而是作为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利,向企业寻取租金,提供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他们还同时想

16、方设法阻碍政府体制的深化改革,努力维持对经济行为的行政干预,不断寻找制度的空子获得大量的非法收入。权力腐败而获得的非法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虽然这一原因所引起的收入差别扩大可能从数量上来看对全国收入差别的效应并不明显,但对人们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效应却是巨大的。非法途径大肆敛财:贪污偷税漏税、走私贩毒、权钱权色交易等等,这些都使一部分人通过非法手段聚敛了大量社会财富,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2 据国家统计部统计,中国每年被截留、漏失税款至少达1 000亿元以上。这些流失的税款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流入个人手中,为高收入者“锦上添花”。违法经营、以权谋私等“灰色行为”也致使社会成员间

17、收入差距拉大。市场经济开放搞话,有些生产经营者产生拜金主义,利欲熏心,不顾法纪。他们不择手段,违法经营,伪劣假冒,走私贩私,偷税漏税,上坑国家,下坑百姓,谋取暴利,大发横财。22022-8-1522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32022-8-152333.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依法保护合法高收入3.2扩大就业渠道,提高低收入者总体收入水平3.3充分发挥政府对再次分配的调控职能3.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3.5坚决取缔这种非法收入3.6加快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步伐3.7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22-8-152433.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18、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依法保护合法高收入 当前,我国应坚持并逐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特别是进一步明确按要素分配的手段和方式,依法保护合法高收入,包括诚实劳动收入、合法经营入、资本与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人们的创业激情,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将其自身拥有的生产要素,包括知识技能、风险资本、专利技术等投入到社会生产经营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2-8-1525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要适应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19、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22-8-15263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三、社会主体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一、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二、与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相适应。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022-8-152733.2扩大就业渠道,提高低收入者总体收入水平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

20、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建立全国范围公开、透明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流动,通过流动使得报酬平均化。实现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均等化,发挥市场力量对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三是促进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发展教育是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前提。为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居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使其掌握较为熟练的劳动技能和丰富的劳动知识,为其就业提供较好的保障。2022-8-15283什么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收入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劳动年

21、龄人口一般指法律规定的成年人口减去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以后的人口总数。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这部分人口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2022-8-15293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中国的人口红利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2年2000年,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保守来看,对人均产出贡献在15%以上,也有说法认为,25%的人均产出都是人口红利带来的;第二阶段是20002013年,人口红利的贡献开始减少,直至消失;第三阶段是2013年2050年,人口红利为负。再比较中国的有效抚养比年均变化率和其他地区如中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和法国,可以看到,从1982年

22、到2050年,中国相对其他经济体还是有优势的,但现在这一优势正在变小,未来,甚至可能消失殆尽。如果经济增长率是5%,那么,将近1/10的经济增长率会被负的人口红利消耗掉,这也是比较保守的计算。2022-8-153033.3充分发挥政府对再次分配的调控职能一、增强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的能力和财力基础。二、改革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政府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转移支付调控力度。三、强化个人所得税这一调控手段。2022-8-15313我国现行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分类税制模式难以体现税负公平1、分类税制模式不能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2.对非工薪收入缺

23、乏有效监控,造成不同来源的收入之间税负不公。3.按月、按次分项计征,容易造成税负的不公。二、费用扣除不合理,造成税负不公。三、税率模式复杂繁琐,有违税负公平。1.工薪所得的超额累进税率级次太多,一部分税率很少使用。2.九级与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的实行,造成税负不公。3.同是劳动报酬却套用不同的税率,造成税负不公。4.按现行税收征收标准测算,各类所得税收负担水平不一。四、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2022-8-153233.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不完善,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24、,在农村基本上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因此,要在建立起良好的个人收入分配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总体目标要求,按照广泛覆盖、共同负担、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包括养老、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财政、企业和个人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减小资金缺口。2022-8-1533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1、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要是对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其目标是扶危济贫,救助社会脆弱群体,对象是社会的低收入人群和困难人群。2、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劳动者、企业(雇主

25、)或社区、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建立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因年老、工伤、疾病、生育、残废、失业、死亡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时,给予劳动者本人或供养直系亲属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3、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4、社会优抚是指政府或社会对现役、退伍、复员、残废军人及烈军属给予抚恤和优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2022-8-1534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尚未理顺2、社会保障部分项目改革滞后3、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全4、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偏低,属地原则未能落实5、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及管理尚不

26、到位6、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发展缓慢7、社会保障亟待加强立法2022-8-15353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1、改革和完善现行管理体制2、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3、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4、加强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与管理5、发展社区化的社会保障服务6、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7、发挥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作用2022-8-153633.5坚决取缔各种非法收入一是健全立法,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立法滞后使犯罪分子逃之夭夭或重罪轻判的现象。二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真正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打击腐败和权力寻租,消除制度的真空,加强对国家行政部门的监督,消除权力寻租。2022-8-

27、15373权利寻租 权力寻租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权力寻租则是把权力商品化,或曰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等。像物质形态的土地、产业、资本那样,在这里,权力也被物化了,转化为商品货币,进入消费和财富增值环节。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或污染源。2022-8-153833.6加快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步伐一是加快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西部投资,努力将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引入西部,通过各种形式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

28、力,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二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明确中部发展的战略定位,在原有定位,包括国家基础产业的重点建设区域、东部产业梯度推移的承接基地、西部大开发的桥梁与中转站等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自主发展、蓄势待发的起飞前-蛰伏区域这一新的定位,从主要服务于东部转向内挖潜力、自强兴区,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中部社会经济的振兴。2022-8-15393中部崛起战略 中部崛起是指促进中国中部经济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6省共同崛起的一项中国中央政策,2004年3月5日首先由温家宝总理提出。中部崛起计划首次施行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

29、间。这期间的发展重点为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支持山西、河南、安徽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发展坑口电站和煤电联营。加快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形成精品原材料基地。支持发展矿山机械、汽车、农业机械、机车车辆、输变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以及软件、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干线铁路和公路、内河港口、区域性机场。加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2022-8-

30、154033.7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是通过发展农村城镇化,打破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经济社会体制、制度和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消除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和制度保障。二是加大财政支出中的支农比重,重点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及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强农业经济的发展后劲。三是建立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如稳定农产品价格,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四是解除劳动力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化保障,为城乡居民提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和条件。五是落实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把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到一个合理范围。2022-8-15413高效农业农业是一个大概念,主要是农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实际上还应包括为土地产出服务的其它行业。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不一定是高效农业,只能作为高效农业的辅助措施。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实行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辅之“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生产品种更多、数量更大、质量更优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符合标准的多系列质量安全农产品、食品,创造名、特、优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才是真正的高效农业。2022-8-1542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