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知识篇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35429768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9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知识篇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知识篇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知识篇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知识篇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知识篇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知识篇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政治模块专题线索线索1中央体制的演变时期历程先秦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秦朝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西汉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

2、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线索2地方体制的演变时期历程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

3、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宋朝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线索3选官制度的演变时期历程先秦世官制血缘出身(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续表时期历程战秦朝和汉初军功爵制军功大小(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

4、(2)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两汉察举制孝廉、品行(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高低(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清科举制考试、才学(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

5、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线索4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1)机构设置:秦御史大夫、监御史;汉御史大夫、刺史;唐御史台;宋御史台、通判;元御史台、行御史台;明、清都察院。(2)历史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当监察官员地位较低,并代表中央巡查地方时,能较好地履行监察职能;而当监察官员演变为地方行政官员后,必然会失去其监察作用。专题认识1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大发展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

6、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皇帝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宰相制度的频繁变化,是君主专制下官僚制度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以中国为代表的君主专制政治,根源于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并具有分散性、保守性,以及封建地主阶级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和法家提供的“集权”理论。3秦至明清皇权强化的特点(1)秦:三公九卿制下三公虽分工各有侧重,但丞相权力相对较大,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制约。(2)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4)宋: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相权进一步衰落。(

7、5)元:中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有所加强。(6)明清:彻底废除丞相一职,设置秘书或顾问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如明代的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其中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4对古代选官和监察制度的认识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经济模块 专题线索线索1农业时期历程原始社会(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3)工具有石器、木器、骨器(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夏商周(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3)工具:

8、出现少量青铜农具(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战国(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2)生产技术: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4)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从秦汉至宋元(1)耕作方式:牛耕普及(2)生产工具:出现耦犁、耧车、曲辕犁等(3)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技术(4)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明清(1)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线索2手工业时

9、期历程从先秦到秦汉(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1)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北方烧制出白瓷(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清(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

10、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线索3商业时期历程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是“商人”的来源;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秦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隋唐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草市)贸易发展起来;出现柜坊和飞钱宋元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市”打破时空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明清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

11、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专题认识1中国古代的几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特点2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的原因(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3)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4)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3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国家的政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进行和商业的发展,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最典型;反之,国家四分五裂、

12、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最为典型。(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农业发展使农产品增加和农民富裕,手工业发展则使手工业产品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贸易完成的。所以说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3)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的状况。比如,秦朝和隋朝修筑驰道,隋朝开通大运河和元朝疏浚大运河,都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陆、海丝绸之路的畅通,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4)货币的统一,柜坊、飞钱和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5)政府采取的政策严重影响着商品交换的进行。如,长期以来统治者采取的“重农抑商”政

13、策,明清统治者采取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则带来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4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特点(1)从城市功能上,早期“城”与“市”是分开的。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4)从城市布局和分

14、布上看,城市的布局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理念;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城市逐渐增多。(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样也推动了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思想文化模块 专题线索线索1儒家思想的演变时期历程春秋战国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仁、礼学说。但未受统治者重视西汉(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儒、道、佛纷争与融

15、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宋明(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清之际(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认为君主专制是“私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王夫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线索2科技成就时期历程从先秦到秦汉(1)

16、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算法(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2)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3)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完成和西传(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续表时期历程明清(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

17、驱”线索3文学艺术时期历程先秦秦汉(1)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2)文学:春秋末年,我国古代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

18、;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4)元杂剧的形成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明清(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专题认识1儒家思想的特点(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2)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4)注重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

19、。(5)注重现实社会: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7)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具有很强适应性。2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2)演变: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

20、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济之以道”的治国模式。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3中国古代

21、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原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取开明政策,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特点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缺乏将科

22、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4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鲜明的时代特征(1)先秦: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处于萌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孔子编诗经作为德行教化的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操。(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汉赋华丽的辞藻表现出气势恢宏的时代特色。(3)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追求个

23、性的文人画兴起;书法逐渐进入自觉状态。(4)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社会的需要,盛唐的诗、书法、绘画都体现了这一特征。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5)宋元:北宋重文轻武,随着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如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年画、话本和词。南宋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作家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科举无望,转向杂剧创作,促使杂剧繁荣。(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很多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描写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 31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