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研讨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35401389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基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研讨(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研讨 标题:1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多年来,省认真落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在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方面主动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在,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大致有以下8种: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农技推广机构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加大了服务方法、运行机制改革力度。一是技术服务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延伸。近几年来省约有3万多人参与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活动,其中:机关干部6000人,技术人员8000人,农民技术员1万多人。当阳市农技部门全方面开展了承包技术、承诺效益、负担风

2、险的服务,由农技部门提供良种,统一技术操作规程,帮助农民按技术方案进行生产,确保承包农田的效益不低于传统模式。二是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效。关键是农业部门以技术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为主,开展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并经过信息服务指导农民种、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三是创办服务实体,增强服务能力。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走服务实体化,物化技术产业化的路子,兴办了一大批农业服务企业、植保企业、配肥站和加工、流通企业。四是创立科技示范园,变过去指导农民干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全省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园300个,示范推广作用十分显著。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这种形式是以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民共同参

3、加而联结成的一个经济联合体,“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行订单生产。企业对基地农户有明确的承诺,提供全程服务,包含品种、生产资料、新技术推广等。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服务于农业的农资生产厂家,改变经营方法,由原来的间接供货发展为间接供货和直接供货相结合,经营销售和推广服务相结合,从多方面宣传农资产品,向农民直接提供生产资料。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相结合。华中农大、省优质油菜开发中心等单位联合成立了省优质油菜开发联合体,共同开发华杂系列优质油菜新品种,加紧了本省油菜优质化的步伐。全省双低油菜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万hm2发展到今年的

4、万hm2。科研单位和涉农企业相结合。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以技术、基地、资金、市场为纽带开展广泛合作,形成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中油所和龙发、天颐、种业集团、荆楚种业股份有限企业、湖南亚华集团等实施了多个形式的“联姻”,为新结果、新产品的推广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油料产业化的发展。科研单位和市县合作。华中农业大学利用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开发中的技术优势,以宜昌市为基地,进行农业产业化开发试点。一是柑桔产业化试点。二是优质水产品产业化试点。三是农业信息化试点。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民营科技服务模式。省委省政府为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放活科技人员和机关干部,激励各类科研、推广、教学机关

5、的科技人员经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多个形式,参加农业生产和经营开发。部分科技人员包含己离休退休人员响应号召,以个人名义进行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如承包荒山荒坡开发、进行技术服务咨询等。多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工企业推广服务模式。中介组织依据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改变,比较正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并经过价格机制反馈给农户,有力地促进了品种的改良和优秀实用技术的推广。经纪能人。充足利用网络及全国各大市场的信息,将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有机结合,帮助农民进入市场,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保康县马良镇农民经纪人王文海和河南、广东、江西等10多个省的畜禽经营单位和个人保持

6、业务联络,2021年以来已累计交易仔猪万头,肥猪万头,山羊万只。专业协会。经过专业协会实现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市场销售有机结合,这些协会由技术推广机构、生产基地农户、经营和加工大户等组成,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技推广机构和基地农户的亲密联络。如新洲区双柳街,多年来前后成立了蔬菜科协、销协、加工协,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1300多hm2,发展加工企业6家,联结农户2021多户,培训菜农15200人次。在运作中,协会优先向会员提供良种种苗和技术服务,产品由协会统一品牌销售,利益由协会和农户共享,有效带动了产业化发展。科技示范园区、场示范推广服务模式。为适应农业发展新的形势,全省已建成100多个

7、省、市、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技术示范区的建设已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优良种子种苗的繁育基地,农业第2页科技培训的基地,农技机构的生产经营基地,在各地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钟祥市冷水镇农技站筹措资金44万元,租用8hm2土地,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场。农民科技大户的示范幅射模式。仙桃市张沟镇联潭村村民朱新洲承包低湖田4hm2,改造成鱼藕共生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收益。2021年,她贷款2万元,将基地发展到。她选择鱼藕稻种养模式,当年实现产值40万元,纯利12万多元。在朱新洲的率领下,全村发展鱼莲共生面积,使这些农民增加收入近30万元。近3年,全镇开发低湖田

8、2300多hm2,改造老渔池300hm2,旧坑塘,网箱养鳝4万口,鱼莲共生面积533hm2,围田养蟹400hm2,水产业发展面积达成4467hm2。2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几点思索更新观念,提升服务意识。国家扶持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要求。详细来讲,就是要实现五个转变:在服务对象上,由原来的一家一户为主转为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科技示范户和承包大户为主,充足发挥她们的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服务内容上,由原来的以粮棉油生产为主转为以畜禽、瓜果菜等多个经营为主,由原来的单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转为生产、加工、流通一起抓;在服务目标上,由原来的追求产量最大化转为追求效益最大化,经

9、过调整结构,提升品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方法方法上,由原来的以印发技术资料、开展经营服务为主转为搞承包、办样板、抓培训,服务于农业结构调整,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服务范围上,由原来的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延伸,跑订单、活流通、搞加工,使产品销得出去并取得很好效益。实现这五大转变是新阶段农业发展对科技推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当代化的必定要求。深入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一是主动推进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深入明确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科学界定职能。改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评聘、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完善工作绩效考评评价制度;加强对推广人员的考评,预防公益性职能的弱化。经过竞争

10、上岗,确保农技推广队伍的基础素质,清退不合格人员。加强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改进队伍的专业结构。确保公益性机构农技人员的待遇。二是放开搞活经营性农技推广服务。主动激励农技人员创业,对于分流的人员,各级农业部门可结合各地情况,经过清产核资,组建股份制农业科技企业、农产品销售企业、农业中介服务组织,专业协会等,参加市场竞争,发展农技服务产业。三是科研单位要加强科研和经济的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科研人员攻关,多出结果,快出结果,服务于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工作的关键是深化改革,加强科技产业化的进程。主动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多种企业中介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参于农业科技结果的转化工作。建立健全

11、农业科技推广法律法规。要在深入加大农业法、农业科技推广法、种子管理条例和植物新品种管理措施和转基因安全管理措施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同时,还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主动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准入制度。农业科技推广主体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必需具有推广资质、条件和手段等,推广资质的认证,必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认证。没有经认证的、不具有推广资质的任何单任和个人不能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二是农业科技推广内容如优良种子种苗、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设施农业、新型农业生产资料应用、动植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特种动植物高效种养、农业新机械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农业信息等技术的推广,必需要相关含有

12、法律效力单位的认定审定,产品要有合格证等,任何单位和个人全部不能随意推广各类实用技术和产品。改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手段,加紧科技结果转化。充足利用新闻媒体公布农业新技术、新结果和农产品流通信息。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和VcD光盘、多媒体软件、文字资料等远程传输手段和媒体覆盖面广的优势,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产品消费者提供技术、信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升农民接收科学技术的能力素质。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心,本着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标准,充足动员和利用一切培训资源,以县、乡为关键,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将农民科技培训贯穿于农村工作的一直,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生产技能、从业能力和经营水平,从而提升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入户率。参考文件:1范祖兴,农业科技推广不力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21,P70-722吕洪霞丁文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21,P47-523章秀德,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问题的探讨j,农业科学,2021,P10-14于x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