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说课.3.30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5370335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比例尺说课.3.30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比例尺说课.3.30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比例尺说课.3.30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比例尺说课.3.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尺说课.3.30(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深度开发教材 再现比例尺魅力一、把准脉搏 践行课标 比例尺是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正、反比例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主要教学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1、 课标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比例尺的要求是从以下几方面作以阐述的。知识技能:理解比例尺,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及其应用的实际问题。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水平。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2、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相关知识,结合生活经验

2、,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2)水平方面: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水平,所以课堂上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段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位为:3、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结合实际,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实行相互改写。(3)灵活应用比例尺,会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绘制简易的路线图、方位图。 (4)

3、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能准确并熟练解答比例尺的相关实际问题。二、深研教材 提高理解(一)、教材解析这个部分的教材,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有:(请看53页)1、 比例尺的意义及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2、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3、 几种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以比的形式表现,容易理解。线段比例尺:以线段的形式表现,比较直观,在应用时容易计算。4、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改写5、 对放大比例尺的理解6、 比例尺的应用(请看54页)7、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教学例2时要补充求图上距离的例题)(请看55页)8、 根

4、据比例尺及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绘制简易路线图、方位图。(二)、新旧教材的比较1、(课件表现)去年的人教版教材:图文结合,比较形象直观。今年的人教版教材:以文字表现,比较抽象。2、今年的人教版教材增加了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为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多种思路,发散了学生的思维。3、新版本基本沿用了实验教材的结构,但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实行了一些改进:调整了例题的顺序,新教材把实验教材比例尺的例题1“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独立出来,即增加一道求比例尺的例题即例1,这样的调整,降低了难度,分散了难点,有利于学生学习;微调了例题2的内容,求具体的“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实际长度多少千米”;同时,

5、改编了应用比例尺画平面图的例题3,原来教材安排自己设计比例尺,现在是比例尺已经告诉了,只要计算图上距离,即可作图,降低了难度。4、明确解题步骤,体现解决问题思考的有序性。新教材强化数量关系式作用。如在“比例尺”的例1中出示了“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数量关系式,在例2、例3中也增加了同样的数量关系式,并用红色文字实行提示;例1、例2、例3都出示了规范的做题过程。可见,只有深研教材,提高理解,才能准确教学。三、 驾驭例题 活用教材比例尺这部分编排了3个例题,目的是落实3层意图:(一)、结合生活实际,全面理解比例尺概念。(请看53页)比例尺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

6、活经验创设情境,先提问在绘制地图或平面图时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引出比例尺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从概念中理解“比例尺是个比”、“这幅图”理解不同图纸比例尺就不同;还要理解“图上距离是前项、实际距离是后项”及公式的两种书写形式;接下来结合地图使学生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进一步理解两种形式比例尺的含义,互化时强调单位统一再化简。“想一想”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是后边多种方法解题的基础,要充分让学生说说并理解。“放大比例尺”让学生找出教材表现的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例1自然放

7、手让学生自学,订正时强调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前后顺序及单位统一以及最后化简成某项是1。(二)、理解意义,经历过程,掌握方法。(请看54页)例2是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教材表现了示意图和某一部分路线的图上距离,要求实际距离。是让学生获得以下的知识和技能:(1)在示意图上寻找到比例尺的信息;(2)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并掌握方法;(3)经历求实际距离的思维过程: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解比例求出未知数的值,再换算成合适的单位。(4)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地方,由于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或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因此,它们的单位是相同的,当图

8、上距离是“CM”时,求出来的实际距离的单位也是“CM”,要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避免机械记忆。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以上四点,扶放结合(可以师生共同分析直到列出比例,然后放手让生解比例)。订正时强调设X时应使用哪个长度单位,还有换算时km和cm的进率是100000。另外求实际距离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这里要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渗透),其他方法是:比例尺可以看作是一个比值,直接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或乘400000计算;或者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直接用图上距离乘4km计算,都是可以的。解决完例2的问题后,可让学生在图中随意选择两点,量出两点间的图上距离,再求出这两点间的实际距离。补充例题:例2是求实际距

9、离,再补充道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题,让学生自主完成,订正时强调列比例的顺序及单位换算。“做一做”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第3个问题可以直接用量出的厘米数乘600m计算出河西村与汽车站之间的实际距离。(三)、理解题意,明确步骤,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请看55页)例3是根据比例尺与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并绘制简易的路线图、方位图。求图上距离是比例尺的基本应用。要求图上的各条线段长度都应按相同的比例尺绘制。例题创设了绘制简易位置平面图的情境,综合了方位的知识与比例尺的知识,。学生在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对于这样的示意图已有感性认识。教材的编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首先理清相关

10、信息,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确定方法,求出图上距离;最后,画出平面图,在图上标出相关信息。教材提供了求图上距离的基本思路,即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把比例尺看成一个比值,推导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解决。教材还把数值比例尺化成线段比例尺的知识点自然地融合在画平面示意图的过程之中(请看平面图的右下角)。例3的内容较多,技能要求更高。教学时,让学生先自己审题,理解题意,交流后明确做题步骤:(1)求各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按照相应的方向标出各自的位置,(3)把数值比例尺化成以m为单位的线段比例尺。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例题,最后交流订正(因为有例2的基础,学生应该可以独立

11、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参照书上的算法)。这里可能求各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方法很多,正确的都予以肯定,让学生感受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四、巧用习题 训练到位练习十的习题分为三部分1、 自主练习,夯实基础。第1题至4题是基础性练习,意在巩固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时,有些是直接给出图上距离,有些需要测量出图上距离。在求比例尺时,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前后项单位名称的统一。比如第1题交流转化成线段比例尺时,1cm表示3000,0000cm、300000m、300km是否都可以?用哪一个表示更好?(实际中300km表示更简洁);第4题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防止学生习惯性把较短的长度作为前项,要引导学生紧扣比例尺的定义列出

12、比。2、 抓住本质,灵活解题。第5题至8题是比例尺的实际应用。主要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具体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如紧扣比例尺意义设x用解比例来解决的像例2那样;还可以把比例尺看作比值,推导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或者把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直接乘除列式计算。)3、实践综合,积累经验。第9题至第12题是比例尺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练习时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应用的过程,教师加强操作性指导。比如:第10题课内外结合,要求学生用1:200的比例尺,画出家里房子的平面图,可让学生先根据各个房间的方位关系画出草图,然后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实际测量任务,算出图上距离,并把草图修正为准确的平面图。第11题,同一幅图,只能使用同一个比例尺,图中四个地点到小明家的距离都应小于小明家到四条边界的距离,根据图纸的大小,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再计算并画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新课程理念下,更提倡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对教材的研读和感悟是第一步。只有品出了其中的内涵,悟出了其中的精髓,把握住了新课堂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这一“再创造”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