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339224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课堂教学是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余节课,一名小学生有90.48%的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渡过的,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尤其在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改革第一线所遇到的:“想改,但不知怎样改,渴求

2、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法”的实际状况,研究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最优化的任务,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精心设计小学课堂教学结构?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怎样为广大一线教师解决急难、认明方向、提出优化途径、提供最优化方案呢?近几年我们从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的优化入手重点对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性质、任务、教学规律以及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21世纪我国的教育大计在于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现代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必然是对跨世纪人才进行素质教育。然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完全贯彻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

3、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教师的教,而轻学生的学,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其主要表现:(一)教学观念上,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简单地把学生的大脑视为知识的容器;(二)在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上,缺乏宏观调控和整体部署,导致课堂结构松散,教学指标不能落到实处;(三)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单一状态;(四)在教学手段上,因循守旧,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搞题海战术,而得到的是高分低能的教育效果。 改变这种状况,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必须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教育测评以及师资建设、教育设施与环境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

4、贯彻各方面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教育改革的落脚点主要放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上。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作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也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此,我们选择“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这一课题,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教学设计最优化的研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活动课、班级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研究,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 二、实验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编写目标、任务分析、选择教学策略等,我们将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设计形式新颖、操作性强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发展为主的教

5、育思想,张扬学生个性。1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现状,改革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2构建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从而改变长期来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3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各科课程标准,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将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 4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分析,了解和明晰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探索教学

6、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本质联系,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我们提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这一论题。本实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少课堂教学无效劳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规定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组织优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乐学、会学,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既掌握知识,又学到方法;既培养能力,又发展个性,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同时,我们还将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的实质、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

7、系、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改革原则、课堂教学优化模式等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三、依据与意义1、理论价值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而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其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尽管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但与目前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能力现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材的使用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教学实践中已经日益凸现出来。因为对于广大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来说,转变观念固然重要,它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学起

8、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但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成功经验的支撑,而成功经验的积累必须来自于教师日常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课程实施的当务之急。2、实践价值(1)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转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促进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提高师生生活素养和人文素养。(3)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4)通过

9、研究,形成全新课堂教学设计模式、评价体系,将成果向面上推广,有助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彰显学校文化教育底蕴。四、研究内容基于上述的认识和思考,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研究。根据课堂教学的特性,教学设计有两种情况:一是预先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的观念、计划和规则等进行事前设计;二是适时的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设计。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特征,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鲜活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是预先设计和适时设计的可操作的有形框架,但又不拘泥于设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活用模式。 2新

10、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管理研究。研究创设宽松有序、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及开放型管理模式。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研究。研究适合儿童的教育及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手段。4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制定研究。通过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媒体及作业设计等因素的选择和确定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五、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6.4-2006.5)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申报立项。2实验学习阶段(2006.6-2006.1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拟定课题实验方案;学习相关资料;确定实验班级;聘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3全面实施操作阶段(2007.1-2009.

11、10)按课题实施计划,展开课题研究;开展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整理保管资料。4实践总结阶段(2009.11-2009.12)结题,实践总结,推广经验;积累研究资料,进行理论分析,撰写成果报告;召开结题报告六、实验措施及研究成果: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既要研究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过程,又要探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各课型的具体教学设计的原理及步骤。我们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有:(1)文献研究方法:各科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素质教育理论、多元智力论等系统书刊是我们需要广泛涉猎的理论营养。(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教学设计的评析、教学过程的检查、组织教学评价等活动,检验研究成果

12、,探讨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的进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探讨课程理念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如何有机整合。(4)教育调查法:根据实验需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形式调查分析、找出规律。在进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验中,我们确立了“三位一体”的基本策略,用以指导我们的实验。基本策略之一:从教师队伍入手,促进素质教育落实。1.改变教育观念由“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变。 通过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行为方式、相互间又千差万别的学生,只有科学的教育法才能促进少年儿童知识能力发展。只教不研,只能沦为教书匠;只研不教,则有“满腹经纶”却是“

13、茶壶里煮饺子”,在课堂上讲不出来。抓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首先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对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师立志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近现代心理学知识,要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勇于探索教书育人的新经验、新方法。 为了增强教师的教改科研意识,我校不定期地举办教育改革讲座,让教师了解教改的必然性、必要性以及实验的具体方法和目标。教师个人也必须制定科研方向和目标,在学校整改的前提下,大胆创新、突破。为不断提高教师的成就动机,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及时归纳、总结自己的教改情况,对于效果显著,操作切实可行的,组织在学校推广。即使是点滴的成果都加以肯定,提出意见,进一步试行,得以发展

14、完善。 2.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的运行过程,是学生、教材(知识)、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四大要素协同运作的过程。教学发展的实质,是不断寻求教学四大要素各参量值新的协同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的胜利完成,完全取决于教师教学整体实施的能力,这种整体实施能力是开展教学实验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能力的最高体现。 为使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具备教育整体实施能力,我们要求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修。并分批选送教师到教育机构参加多媒体电脑操作培训,积极创设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为龙头,促进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15、 我校青年教师居多,为迅速将他们培养成为学校的主力军、教学的骨干力量,我们开展拜师结对活动,让青年教师跟随老教师学经验,学方法。同时,每学期实验教师开展上汇报课,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观摩课,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领导亲自参与实验,科研气氛浓郁。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每学期举办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要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努力实施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 3.提高教师一专多能的教学技能 素质教育要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要培养学生独立思想、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师固然不能越俎代庖,但却需要加强引导和指导,学生的主动性靠教师来激发,学生的活动靠教师来设计和组织,学生的才能靠教师来发现和扶植

16、。因此,教师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的能力。为此,我校提出要做“一专多能”教师,既要精通自己所带学科,使之专业化,又要具备其他各种能力,将各学科知识融合、整合,是所带的学科及技能课都能成效显著。 几年来,我校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有近200篇论文在省市级优秀论文竞赛中获奖,其中全国获奖的5篇,省级获奖的45篇,市获奖的80余篇县级获奖若干;有许多教师在省市级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如陆荣老师在08年射阳县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一等奖。还有倪建文、汪霞、沈卫华、刘阳等老师先后在市语文、信息、思品、数学等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基本策略之

17、二:从学生素质着眼,让学生全面发展。 1.注重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 多少年来,人们片面追求学生脑海里装下了多少,试卷上考出了几分,而忽略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的全方位培养,忽略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只把教育对象看成是知识的接受者,把他们视为传播知识的对象,致使学生弃学、厌学,把学习当作是学生的包袱,发出“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的长叹。 动力,是学习的前导。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动力,就可以将头脑中的杂念转化为下意识的行动,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教学,我们知道,学生掌握知识,努力形成技能,都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情绪低落,全无学习兴趣,他又怎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接受知识,主动探

18、索呢?对此,我们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动力上下功夫,做文章。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形成直接动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培养乐趣,助以间接动机;贯彻德育,树立志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开拓进取。 2.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即教师要积极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不要硬牵着学生走,包办代替学生的思考。对此,我们注重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去推论、去独立地获取知识;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生设难质疑,开阔他们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我们认为,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培养严正的思考习惯和态度,形成及时发现问

19、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鼓励学生设难质疑,则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性。 3.为每个学生创设发展条件 素质教育以面向所有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着眼点。学校的精力不能够只是瞄准在几个考试“尖子”的升学上,而应该放在全体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在确定每一个教育教学目标,选择每一种教学方法时,都应该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创设条件。每当新课授完了,分不同层次布置练习,练习布置后,各人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择题,答题。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并力争在自己选择的练习中,获取一点小小的成功,不断增强其成就感。 通过几年来的研究,除了教师的教

20、学行为和发展方式有所变化外,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定目标、与人交流、质疑、概括知识、运用知识、自我评价)和学习能力也有所改变。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概括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基本策略之三: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对每个教师来说,是其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集中反映;对每个学生来说,则是掌握系统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学习形式。 我们认为,参与课堂教学的双方,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素质教育思想

21、指导下,围绕教育目标,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思想、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教学要素进行合理组合,探寻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有机统一,综合运用,以达到教育教学最优化。一句话,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七、保证措施1课题组教师队伍中,平均年龄34岁,有实验研究的精力和时间。其中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人,小学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2人。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2课题负责人贾学林同志业务素质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数十篇科研论文见诸于市、省级以上报刊或在论文评比中获奖。曾参与小

22、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市级课题,已结题)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很多曾主持或参与县级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他们均耕耘于小学教学第一线,在各科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素养,多人次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过论文,参加过科研培训,参与过有关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验和科研能力。又由于本课题着眼于教学第一线,将受到除课题组人员以外的一线广大教师的关心和支持。3学校确保该课题的研究经费。保证开题论证、过程研究、结题鉴定的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外聘专家、购置书刊、资料采集、会议研讨、论文结集等各项经费的如期支付。4学校成立以贾学林校长挂帅的课题组,健全实施网络。

23、我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市区专家领导经常对我校予以指导。我们将制定有关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5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为课题开展提供物质基础。有高标准的微机室、音乐室、实验室、图书室、校内闭路电视系统。学校的创办和发展得到了市县和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八、反思实验进行到现在,我们认真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1、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地参与是实验开展的动力。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改变传统教学行为的束缚,以积极的态度置身于研究中,才能使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并积极推进。2、加强管理是实验的保证。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保证,在实验中,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制度,加强

24、了实验的管理,使各项研究能得以落实,稳步进行。3、物质条件的保证。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保证了资金的投入,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配备硬件设施等等,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我们在此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收获匪浅,但从一些课中也发现了新的问题,如在落实课改理念的过程中出现了片面追求形式的问题,出现了虚、花哨等现象。我们冷静地看到,个别课堂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基础训练“浮”了,学生的能力反而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冷落了教科书;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减损了语文学习的效果。个别老师的上课师生之间犹如导演与演员的关系,表演看着很热闹,你方唱罢我登场,可一看热闹与“完美”的“表演”过后,让人感动的少,学生真正学到的也不多。鉴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把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的“一节好课应是:一是有意义的课,即充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扎实的课;三是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这一教学观点作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动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