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329570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简单机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单机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单机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简单机械》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机械》教学设计与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简单机械教学设计及反思李春勇简单机械是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五节,该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综合考察学生对该章各知识点的掌握。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

2、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难点: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教学用具:滑轮2个、细线、200克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米尺。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1、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2、举两个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实例。我这样设计一方面了解了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在本节课中要用到这些知识,这样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二、 进行新课1、引入: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漫画,说说漫画的意思。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过滑轮,所以在这儿我没有过多的导入,这样就为下面的学生探

3、究节约了更多时间。另外让学生看漫画说意思,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学生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兴趣开始学习本节内容。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出示实验器材,提出问题: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吗?你怎样设计呢?(1)学生在讨论后举手来讲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组装,并把设计的方法画到黑板上。以前在上这节课时都是我自己边做实验边进行讲解,告诉学生定、动滑轮的特点。这样虽然节约时间,但是学生由于没有亲身实践,对得出的结论不理解,应用起来就很困难。今年我在备课时想着为什么不能换种方法呢?在没有教师的讲解和演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摸索着来利用滑轮完成探究,这样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

4、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当时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争着到讲台上来做实验。我有意找了两个学习程度稍差的学生来做实验,当他们拉着自己设计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时,同学们都禁不住为他们鼓掌。我也趁机表扬了他们,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学生把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设计完后,我启发学生对照着黑板上的方法来观察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2)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观察定滑轮、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进行对比。学生在研究动滑轮时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刚好是钩码重力的二分之一,这时我启发学生观察在提起钩码的同时把动滑轮也提了起来,从而为引入理想情况下拉力和实际情况下拉力为什么不同

5、做了很好的铺垫。(3)学生利用米尺来观察定、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钩码移动的距离和拉力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探究环节中学生容易顾此失彼,光顾看钩码移动或光看弹簧测力计移动,这时我让两个学生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并且告诉学生让钩码从整刻度线时开始拉动,这样纪录方便、准确,缩短了实验所用时间。虽然这样的设计比以前的讲授式教学要多花不少时间,但是我觉的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究认识滑轮,理解它们的工作特点,即使多花点时间也是值得的。3、认识滑轮组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两个滑轮组合起来再把钩码提起来呢?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在黑板上画出绕线方法。提出问题:两次示数不同的

6、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拉动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提出问题: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是: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4、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在黑板上画出段数分别是2、3、4、5的滑轮组的绕法图,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并且进一步总结出拉力移动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因为在做

7、题的过程中经常要利用这个规律来设计滑轮组并进行相应的计算,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自己直接把规律告诉学生,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今年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进行了改革。这样的话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接受这些知识。5、本节内容小结小结本节内容,再根据情况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想想议议和科学世界的内容,为下节课学习轮轴和斜面做好准备。6、布置作业 观察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什么样的滑轮、滑轮组。 同步训练中的基础巩固部分必做,综合拓展可以先选做。教学反思: 这节课按照新的设计方案实施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同学觉得这种学习方法很好,他们不仅动手进行了实验,并且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的规律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但是课堂中也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课堂时间不容易把握,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没有预见到学生想象能力不够,学生很容易想到定滑轮的绕线方法,但是在设计动滑轮绕线时,我接连找几个学生上来设计的方法都还是定滑轮,这样就浪费了一些时间,幸好最后叫的一个学生设计出了动滑轮的拉法,这样才避免了冷场。第二个不足是只有个别学生上台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亲自探究,如果把这个实验搬到实验室中我想课堂效果应该更好,但是由于受其他因素的限制,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实验,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