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29045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1. (6分) (2017广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学习书法,首先应该是取径的问题,即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好看的问题。晋人卫栋(即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对七种用笔的阐述,既侧重于线条的审美现象,也兼顾到用笔动作的技巧内容,有效果也有过程,既衡量什么字好看,也衡量怎么写好看,开列出某笔“如千里阵云”、某笔“如高峰坠石”等七项好看的标准,意在告诉学书者,在技法的学习上努力的方向。卫夫人所关注的是线条美中的技法问题。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殊内容。因此,古来的技法理论中十分关注线的运用。对线条的把

2、握,是书法学习的重要路径。无论站在批评的角度还是站在教学的角度,汉魏时的人们更多地关注线条而忽略结构,这大概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线条是属于书法的,而结构是属于文字的。到了后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结构的审美价值的开掘。基于此,在站在教育者的立场而谈书法的技法学习的言论中,对于结体的重视可以说与对用笔的重视提到了同等的高度,结体的学习亦成为学书者的重要途径。至于古书论中有言用笔第一间架次之者,有言先学间架,间架既明则学用笔者,在我们看来,也并非是古人非要从中论出这两个取径孰为高下,而是说这两者在学习书法时不可轻忽其一。谈取径问题,是说从哪里入手学书法,古人择用笔与间架两途,实际上是直入根抵之法。而此一

3、基本功不扎实,则书法亦如转蓬、浮萍,无所依傍,终无力而美。学习书法,始于技法的学习,技法的学习是枯燥而艰苦的,非有毅力与恒心,不足支持。毅力与恒心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意志力的问题。在书法技法学习阶段,那种单调枯燥常常影响学习者的情绪,意志力薄弱者常为单调枯燥的行为方式所导致的消极情绪所左右,从而导致学习的半途而废。所以在中国书论中谈到书法的技法学习及训练时,十分强调持之以恒。曾国藩谈到学习书法时曾提到“每日习柳字百个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且莫间断,熬过此门,便可稍进;再困再进,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困时不间断,这可以说是古人论书法学习时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围

4、绕这一主题,流传下来许多书法大家刻苦学习的故事,如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多;如说钟繇入抱犊山习字,木石尽墨;如说唐大宗夜半把烛习兰亭序;如说赵孟頫习字十年不下楼,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故事不管是实有其事还是仅为传说,都足资教海。同时,古人也注意到,过分强调学书的困难,也会造成学书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削弱学书者的意志力。所以他们既告知学书者学习是艰苦的,困难重重。同时,也告知学书者,困难绝非不可克服的,知难而退,难则难矣,知难而进,难则不难。古人站在书法教育与书法学习的立场,言学书者的取径问题既多且徉,诫勉有加;言学书者的毅力问题由正及反,考虑周全。这其中有无偏颇有无武断有无机械,暂且不论,仅就其如

5、此细致的分析,如此谆谆的教侮,已足以说明古人对技法的学习艳有十分重视的态度。摘编自巴蜀书社中国书法讲座)(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书法进入艺术殿堂伊始,技法问题就受勤书法教育者及书法创作和研究者的特别关注B . 学习书法,如何取径的问题,就是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好看,怎样用笔创造线条美的问题C . 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殊内容,因此卫夫人在笔阵图中特别关注运用线条创造线条美的问题D . 从书法教育的角度看,古人重视的是书法技法学习中的取径问题和学习者的毅力问题(2) 下列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取径问题上,古人关于“用笔”与“间架”两条路径的选择,

6、文章认为是有高下之分的B . 在书法技法学习初级阶段,练习线条常常是单调枯燥的,这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与意志力C . 既告知书法学习者学习的困难,也告知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这对于初学者是有好处的D . 古人谈学习书法技法的言论,不论其有无偏颇对错,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卫夫人是出于教育的目的、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谈论书法的技法问题的B . 用笔与间架是书法最基木的东西,可以说没有它则没有书法艺术C . 汉魏时期的古人们,关注线条而忽略结构,因为他们认为线条是属于书法的,而结构是属于文字的D . 汉魏以后,谈论书法技法学习的言论中,结构与用笔才得

7、到了同等的重视2. (10分) (2017湘潭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用一辈子改善自己一慈他是这个浮躁年代一开口就令人安静的人,他说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改善自己。就像年轻时爱喝可乐,可中国人终会在岁月里明白茶的滋味。你走过的路越长,越接得住胡德夫歌声中的错综复杂。他的很多歌,乍一听是山河,细听却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骄傲和感伤,还有足以克服这个喧嚣时代的安静。胡德夫说。“其实我的歌就是写我经历过的事情,对大自然的那种赞叹。在那个歌里面,我尽量用直白的方式,用咏叹。”胡德夫说自己一个“意外歌手”。20世纪70年代初,他去台北一家咖啡厅驻唱,只是为了多赚一点收入,来为身

8、患癌症的父亲筹措医药费。那时候胡德夫唱的主要是西方的民谣,他很少用麦克风的豪迈歌唱,被余光中形容为“宛如在厚壮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深沉大风箱。”然后,在咖啡厅的角落,他碰到了李双泽,“李双泽这个朋友,他不是唤起我去唱我自己卑南族的歌的人而已,他对我说:你可以写歌。”但当时,胡德夫怀疑,说,大家都是拿个吉他唱英文歌,谁会愿意听一个原住民的歌,谁会愿意听台湾民谣呢?李双泽很坚持,他对胡德夫说:“你常常讲的,你小时候的那个山谷,你说你很快乐、你很想念那个地方,你说你在牛背上是一个王,天空的老鹰是你的向导这个就是歌啊。”胡德夫回去之后,把整个在山上的事情想了很久。“我早上四点钟就起来去喂饱我的牛;这时候老

9、鹰飞上了天空,互相咦呼唤着在学习飞的小鹰,一家全在天上翱翔。我还可以跟它们对话,那咦声响彻山谷。那时我躺在那个贫瘠的山坡上,但是我把它看成是我的草原,我是个骑士,腰系弯刀啊这样子。那个我不能忘记的,很得意”“我每次在大陆唱牛背上的小孩的时候,一个个小孩子会一副怅然的样子,欲哭无泪的样子。后来我问组织者:为什么底下有孩子哭呢?他说:胡德夫你不知道,很多的小孩,都是逃出农村来的。你快乐地唱农村的事,对他们来讲不一定是那样的。哪个孩子不想跟都市的孩子平起平坐啊,或者是得到的知识一样多啊。所以你唱稻米、水牛、香蕉会勾起他们的乡愁。”胡德夫很感慨,他写的只是一个岛的乡愁,却引来这些孩子们很大的、浓浓的乡

10、愁。后来,胡德夫投身原住民权益运动,沉寂了很多年没有唱这首歌。一直到2005年、他55岁的时候,才再次把匆匆拿出来唱,“这时候感受和味道又不一样了。” 如今,在台东老家,胡德夫开了一家牛肉面店,在那里会朋友,写东西。他想告诉每天匆匆来去的都市人:“没有擦肩而过就结识到的朋友”,“从不认识,从那么繁忙,从根本不必打招呼,非常匆匆的脚步,乒乓乒乓当中,茫茫的人海里,能够结识到朋友,结识到好的事情,在里面觉得有在改善自己,我想说的是这个”,“连我这么老我都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改善自己。”两个月前,胡德夫当祖父了。在我们都是赶路人一书里,他这样写道,“他(祖父)来山谷看我的时候,常把我抱在腿上唱古谣给我

11、听。他每次唱的内容都不一样。虽然曲调相同,但歌词都是他当时的内心所想。就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千年古谣,我现在把它唱给你听。”现在,那个“牛背上的小孩”也当祖父了。那个厚壮沧桑的身体里住着的深沉忧伤的大音箱已经在唱给孙子的歌了。(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二段中“可乐”和“白茶”分别比喻胡德夫青年时代内心的激情躁动和经历岁月沧桑之后的淡定平和。B . 胡德夫走上歌唱生涯完全是一场意外,他需要钱给父亲治病而兼职唱歌,但后来他投生原住民权益运动,沉寂了很多年没有唱歌。C . 胡德夫在大陆唱牛背上的小孩很愉快,但台下许多小孩欲哭无泪,因为他们是不得已才逃到城市,模

12、糊的歌声引起他们对故乡的思念。D . 根据文章,胡德夫所说的“改善自己”应该是改善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让自己对他人、对故土文化的传承更有价值。(2) 下列对文章结尾一段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厚壮沧桑的身体里住着的深沉忧伤的大音箱” 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胡德夫歌唱技巧的复杂多变,既厚壮沧桑又深沉忧伤。B . 这句话体现了胡德夫在艰难岁月中已经长大成熟了,懂得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也懂得了对岁月的宽容,对自己的乐观。C . 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前者体现胡德夫艰苦岁月中的忧伤,后者体现他对传承祖先留下的文化的坚定信念。D . 这句话连接了童年的天真自由和晚年的深沉忧伤,给读者带来生命的沧

13、桑感,但更多的是生命延续带来的希望。E . 我们应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生命的博大与深沉,更好地珍惜当下的生活,不要等到失去了再懊悔。(3) “他是这个浮躁年代一开口就令人安静的人” 结合全文简析古德夫的歌让人安静的原因。3. (24分) (2017高三下襄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马婆的悲伤马婆从妹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那么要强爱面子的马婆,面对路人诧异的目光视若不见。仲秋的微雨浸润着马婆规整的套装,马婆的心凌乱成泥。马婆没有回家。她穿过两个十字路口拐进了龙泉湖公园,蹒跚地上了湖边八角亭。马婆斜靠在亭柱上,不知不觉收住了眼泪。过往的岁月就在马婆静静的呆坐里浮出了水面。马

14、婆还是马嫂的时候,精力全部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从幼儿的益智类训练开始,到剑桥英语、到奥数培优、到解题速效正规不正规的培训班,只要不与正课冲突,马嫂都推着儿子上。马哥虽不太支持,可为了儿子的将来,只好认了。儿子大学毕业去美国深造时,马婆费尽心机说服他留在了国外。之后,马婆和马爷就成了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尤其是马婆的妹妹。她的儿子成绩不太好,毕业后留在了本地。妹妹一生气就开骂,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只有马婆知道,她和马爷过得是什么日子。每天早上一起床,马爷就打开电视,一整天不让关。他说这样可以逼逼屋里的冷气。马婆嘴上不说,心里也难受。她觉得自己虽然有儿子,可常年过

15、得却是没儿子的生活。马婆整晚整晚睡不着,睡不着就想儿子,就想如何证明自己有儿子。半月后马婆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马婆不再随随便便穿衣服了。就连上菜场也是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马爷说她,马婆硬硬地回嘴,我和那些没儿子人不一样,我有儿子,儿子在国外,怎么着也得给他充充面子。马爷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滑出眼眶。儿子去国外后,马婆很少再与马爷争吵。用马婆的话说,这老东西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连儿子的面都难见,我得让他享享福。马爷没有享福的命,儿子在美国定居不到两年,他就失去了健康。一开始马婆没太当回事。等她知道不好时,马爷的腿已经不太听使唤了。马爷犯病是在早上,等办好住院手续时已经到了下午三点

16、多。好在马爷是轻微的脑梗,没耽误多大事。躺着输液的马爷,看到其他病人都有小辈陪着,羡慕得眼里几乎迸出血来。他一忍再忍,最后还是张大嘴巴哀嚎起来。马婆又累又急又尴尬,边向同屋的病人和家属道歉边劝马爷。劝着劝着自己也忍不住哭起来。好在外甥及时赶到,止住了他们的哭声。马爷出院后腿稍能走动,右胳膊和右手却失了灵活。马婆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除了监督马爷进行自我煅炼外,就是不停地帮他按摩恢复。马婆渐渐地瘦了,由原来的一百四十多斤瘦到了一百一十斤。马爷看着难受,有时忍不住骂儿子。马婆却不依,你知道啥,儿子不是没孝心,他在国外生活压力大,也难。马婆出门买菜仍旧穿戴整齐,昂首挺胸,微微地趾高气扬。斜靠在亭柱上的

17、马婆不知不觉坐了一个小时。仲秋的微雨打湿了她的后背,马婆这才想起该给马爷做饭了。马婆小心地下了八角亭,走出了龙泉湖。平静下来的马婆又想起她从妹妹家出门时的情景。今天是妹妹的六十大寿。饭后,妹妹当着她的面又骂起了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连你大表哥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不上!外甥喝多了酒,大着舌头回嘴,妈,你老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一点都不知道,我大姨和大姨夫的苦。外甥媳妇忙岔开了话。大姨,怎么不让姨夫来,就两站的路,来热闹热闹多好。马婆强忍着将落的泪说,对了,我得回去给他做饭了。外甥媳妇跑去厨房给马婆打包现成菜时,马婆挣脱妹妹的手就出来了。等外甥媳妇追出来,马婆已经走了二十多米远。听到喊声,马婆没

18、敢回头,她怕自己满脸的泪吓坏年轻人。马婆擦了擦眼睛,迎着仲秋的微雨向家走去。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不能倒下,她还要照顾马爷,她还得撑起这个家。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在人行道上摇曳,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选自当代短篇小说集,有删改)(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写马婆从妹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这是马婆因外甥的话而想到自己家的处境时流下的悲伤之泪。B . 小说中马婆把全部精力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的情节,不仅突出了马婆的形象特点,也对马婆晚年的处境起了暗示性作用。C . 马爷看到马婆连上菜场也穿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耻高

19、气扬,觉得妻子爱慕虚荣,在外人面前充面子,于是数落马婆。D . “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以景物描写结尾,运用比喻手法,暗示马婆未来孤独的生活,引人深思。(2)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写马婆从妹妹家出来眼泪就开始肆无忌惮地流,这是马婆因外甥的话而想到自己家的处境时流下的悲伤之泪。B . 小说中马婆把全部精力放在对儿子的培养上的情节,不仅突出了马婆的形象特点,也对马婆晚年的处境起了暗示性作用。C . 马爷看到马婆连上菜场也穿整齐的套装,昂首挺胸,微微地耻高气扬,觉得妻子爱慕虚荣,在外人面前充面子,于是数落马

20、婆。D . “马婆规整的套装和灰白的头发一如枝头瑟缩在秋风中的老叶”以景物描写结尾,运用比喻手法,暗示马婆未来孤独的生活,引人深思。(3)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马婆的形象特点。(4)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马婆的形象特点。(5) 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8分)4. (28分) (2017高三上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张耒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

21、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

22、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 , 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

23、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季节,季候B . 及繁霜夜零 , 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C . 予世之介士也介:独特,不合群D . 子胥不奔 , 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季节,季候B . 及繁霜夜零 , 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C . 予世之介士也介:独特,不合群D .

24、子胥不奔 , 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其为变亦酷矣其孰能讥之乎B . 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 . 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者能下人,是匹夫之刚也D . 能推食与人者 , 尝饥者也此其所挟持者甚大(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其为变亦酷矣其孰能讥之乎B . 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 . 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者能下人,是匹夫之刚也D . 能推食与人者 , 尝饥者也此其所挟持者甚大(5) 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

25、,亦不可得。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6) 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7) 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8) 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5. (12分) (2019高一下湖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释】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浮生,语出庄

26、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1) 下面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两句意象丰富,描写了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展现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明净清幽的景象。B . 下阕重刻画词人形象。同为被贬黄州时所作,“杖藜徐步转斜阳”一句与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及“山头斜照却相迎”两句所刻画形象相同。C . 最后两句中,“殷勤”一词,赋予雨人格化色彩,给词人在仕途失意之时一丝慰籍,同时也暗指诗人被世人遗忘的处境。这首小令意蕴丰富,语言通俗流畅,风格质朴自然,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素养。D . 全词以游赏时所见村景入

27、笔,后点明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2) 试从写景角度、修辞等方面赏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3) 试从写景角度、修辞等方面赏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四、 默写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月考) 完成下列各题。 (1) 诗经氓中,“_ ,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 杜牧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们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 ,_;?” (3)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28、“_ ,_”。 (4) 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 ,_”。 (5) 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 ,_”。 五、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7. (2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足球比赛时,如有意外发生,裁判员完全有中止比赛。长江口因为咸水和淡水,鱼类资源极为丰富。为了使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需要每位建设者在自己的岗位上 ,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A . 权利交会处心积虑B . 权力交汇殚精竭虑C . 权利交汇处心积虑D . 权力交会殚精竭虑8.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9、)A .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万里乡,由于大海波浪的常年侵蚀、岩石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蜂窝石、蕈状岩、溶蚀盘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B .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取得的。C . 大学是一个大熔炉,让身在其中的我们得到锻造,从而塑造出更完善、更成熟的自己,而这段黄金时光也必将成为我们每个人最珍贵美好的记忆。D . 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及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思考,不盲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

30、恰当的一组是 ( )朱光潜的谈美一书中还谈论了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 , 。 , 它不包含功利目的,它使人暂时忘记自我而专注于欣赏对象当中。所以说,艺术可以使人出世。那么这只是快感而不是美感区分了这两种极易混淆的感觉指出“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当我们感觉到高兴而联想到自身的欲望时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用“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这一生动的比喻A . B . C . D .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10. (3分) (2017高一下宁夏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有人读书,只随便翻翻就抛

31、开;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才罢。_ , 但永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多少部书呢?_ , 若只是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是要区分书籍的轻重缓急的,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_ , 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考查的。11. (5分) (2020高一上越秀期末) 一项大型羽毛球赛事于2019年举行,以下是组委会向公众提供的候选会徽的主体图形,请选出你认为最适用的会徽图形,描述图形内容,简述选择它的理由。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七、 材料作

32、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7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与人和谐相处,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发展,对于中学生来说与人和谐相处也关系到了身心健康。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主要有三个途径:树立平等观念、互相尊重理解、待人宽容大度。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的生活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个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2-1、答案:略2-2、

33、答案:略2-3、答案:略3-1、答案:略3-2、答案:略3-3、答案:略3-4、答案:略3-5、答案:略3-6、答案:略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8分)4-1、答案:略4-2、答案:略4-3、答案:略4-4、答案:略4-5、答案:略4-6、答案:略4-7、答案:略4-8、答案:略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5-1、答案:略5-2、答案:略5-3、答案:略四、 默写 (共1题;共10分)6-1、答案:略6-2、答案:略6-3、答案:略6-4、答案:略6-5、答案:略五、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7-1、8-1、9-1、答案:略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10-1、11-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