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课《三国演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同步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28691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黑龙江省《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课《三国演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课《三国演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课《三国演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课《三国演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课《三国演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同步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黑龙江省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课三国演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攻坚。 (共10题;共20分)1. (2分) 下列各项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 , 尽情享受这份优雅与闲适。B . 用冰雪盖出独一无二的冰雪旅馆,这只是遥远的北欧小镇巧妙运用资源创造世界级影响力的一个微型标本,它以具体而微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近年来众多源自北欧诸国的品牌红透世界半边天的渊源。C . 比尔盖茨的豪宅前方俯瞰浩如烟海的华盛顿湖,背后深入湖畔东岸的一座山丘,属于“

2、掩土建筑”。建筑物地上四层,地下深不可测。D . 这篇高考作文经历了由地狱到天堂的生死过程,最初被判为四类卷,经专家组认真评阅,最后定为一类。其潦草的书写虽然让人不忍卒读 , 但其丰富的思想、精巧的构思、飞扬的个性令人不禁拍案叫绝。2. (2分) 请从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书写不正确的一组( )A . 黑色的河流,无鸟的天空,炸耳的喧嚣,呛鼻的空气,让城市人喊累,很明显,这并不是劳作之累,而是生活空间之累。B . 阿尔卑斯山有典型的冰川地形,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冬天,这里白雪皑皑,冰川连绵,银白色的山坡陡峭雄伟,是赏雪滑雪的胜地。C . 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

3、翠。听,山泉潺潺,鸟鸣蜂吟。沏上一杯春分茶,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纯,去浊扬清。D . 那些由斑驳笔触所生成的老照片般的油画人物,静静地在虚拟场景中或坐或站,有着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息。这气息如一杯汤色浓浓厚厚的普洱老茶,显出生命的透彻感。3. (2分)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 . 贾平凹的长篇力作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书写了农民沉重的负担及农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层忧虑。B . 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C . 自从今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调整扶贫标准后,全国便有更多低收入的人被纳入

4、国家扶持与救助的范围,城乡分割的社会救助制度开始趋向城乡一体化。D . 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是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这是因为发展方式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4. (2分)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传递,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研究历史离不开叙述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也包括历史叙述主题个人意识的传递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言,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它的重要功能在于“传递”历史A . B . C . D . 5. (2分)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

5、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B . 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C . 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D . 从历史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从文学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6. (2分) 能和下面一段话衔接的句子是( )历史考察同历史文献学习相比,诚然在内容的系统性、概括性上显得薄弱,但在具体性、形象性方面却独具特色。A . 所以,历史考察是比文献学习更重要的认识历史的方式。B . 所以,历史考察和文献学习是两个不能互相替代的认识历史的方式。C . 因

6、而,历史考察在认识历史方面比文献学习具有更大的意义。D . 因而,历史考察的作用并不比历史文献逊色。7. (2分)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一些老站名在消失十余年后,又重新登上了城市的公交站牌。对于老站名的回归,民俗学家认为,恢复_历史文化内涵、_历史文脉的老站名,可以唤起市民对城市历史的_,留住他们对城市的记忆。A . 凸显 继承品味B . 突显传承品味C . 突显继承回味D . 凸显传承回味8. (2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的著作不仅是在叙述历史,也是在_历史,重新审视、反思历史。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_不仅未见疲软,反有坚挺

7、之势。清政府_恐外,进而媚外,丧权辱国,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A . 拷问 趋向 由B . 考问 取向 由于C . 拷问 取向 由D . 考问 趋向 由于9.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B . “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C . 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

8、资”。D .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10.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著名语文类杂志皎文嚼字编辑部遵循岁末惯例,对外公开发布其一年一度盘点的十大流行语,包括“高大上”、“萌萌哒”、“你懂的”、“失联”等热门流行词。B . 随着今天两个具体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9月份国务院政策已经开始真正落地,也预示着我国高考改革已经全面进入深水区。C . 元旦替节临近,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免费赠送贺卡等不正之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7日推出元旦春节期间“四风”问题监

9、督举报曝光专区。D . 经过多年数据积累,农业部从耕地的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士壤剖面性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划分出一至十等的耕地。二、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10题;共24分)11. (2分) 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_,_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12. (3分) 分别情愫的名句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劝君更尽一杯酒,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_,_。(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13. (2分) 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恋,以

10、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_,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任蜀州的两句诗句是“_,儿女共沾巾。”14. (4分) 古人写诗往往蕴含哲理,引人思考。有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_。有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_。体现出当人感到绝望时,突然见到希望。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有杜甫在望岳中表达的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备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_,一览众山小。”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11、诗句“_,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15. (2分) “我爱水,愿以水裁衣,以云织绵,做一条弯弯的川流,在斜晖脉脉时,送千帆天际;愿以山切割,以石嗟磨,做一涧高高低低的急流,在猿啼虎啸中,将一叶轻舟,载过万重山。以上的句子分别化用的诗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_”和“_,轻舟已过万重山”。16. (2分) “_,_”化用了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17. (2分) 程远独在异国,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感叹之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_,_。”18. (2分) 在反映战争的古代诗词中,除

12、写征战沙场,更多的是写思念故乡,如范仲淹渔家傲:_,_。19. (2分) 2005年4月26日,70岁的国民党主席连战率访问团开始其阔别60年来首来首次大陆之行,正如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句:“_,_。”20. (3分) 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_”;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陆游的“_,尚思为国戍轮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_。”三、 阅读题。 (共2题;共25分)21.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中国出版第一人当年的商务印书馆只是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印刷工场,由排字工人夏瑞芳创办。张元济放弃了在南洋公学显赫的

13、地位,到一个弄堂的小厂里,跟一个小业主合作,这样的转身,时人多有猜测和不解。直到半个世纪后,因为中风已卧床数年的张元济用颤抖的手写了一首诗告别商务同仁,从“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的诗句中,人们读到了他平生的理想,也读到这样一个事实:他是自觉地把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教育的现代性变革连接起来。与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张元济把中国的希望寄托于“开启民智”,认为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他感到,南洋公学的规模还很小,那些人才远远不够用,他的思想开始从培养一批英才,转向对国民的普及教育。他在写给盛宣怀的信里说,中国四万万人口,只有四十万人受过教育,受过教育的人也就是学过几句八股文,对于应该知道的知

14、识几乎都没有学到。在当今那么发展的世界上,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要亡。张元济还认识到,开启民智要出版好的书,要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因此他接受了夏瑞芳的邀请。张元济是翰林出身,学贯中西,他的地位和声望无疑使商务与知识界、政界和教育界之间有了一座桥梁。张元济当了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所长,他还聘请了一批扶助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有识之士,如蔡元培、高梦旦、杜亚泉、夏曾佑等。张元济制订了商务所有的出书计划,出什么书,怎样出书,从此成了他一生的事业。影印古籍,他要选最好的版本;推介西学,他要找最好的翻译者;出版新书,他要用最好的设备、最好的纸张。甚至对书的排版样式也要一再叮咛:书的版框四周空白要宽展一些,“否则紧

15、眉头,令人一见烦恼”。还有许许多多的事务,包括书稿他亲自看,有些书他亲自编,面的联系他亲自出马,甚至买纸张,买印刷机,收古书,他都事必躬亲。张元济走进商务的这一年,清政府颁布了倡导兴学的学堂章程,后来,科举也废除了,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成百上千的与传统私塾、书院不同的新式学堂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当时中国不是没有教科书,但是都编得不好,一类是教会的教科书,从西方引过来的,对中国的国情不适合;另一类是读古书出身的老夫子编的,写得太艰深,也不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张元济认为,教科书的影响关系到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改变,他决定自己来编一套国文教科书。张元济编课本的方法很独特,不是

16、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就像今天开策划会一样,每个人都可以说出想法和主张,倘若是被大家公认为有价值的,则详细讨论。讨论者从儿童启蒙的特点入手,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往往因为一个字,大家会争论得面红耳赤。每一个点都要讨论到所有参与者都没有异议为止。每完成一篇课文,大家再“轮流阅读,或加润色,或竞改作,相互为之,毫无成见”。1904年,商务版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出版,被全国各地的学堂广泛采用。商务印书馆的发行所挤满了争购的人群。教科书在晚清时候的发行总量占到了全国的4/5,最新国文教科书曾经翻印过30多次,印刷总量达到一亿册,成为那个时代教科书的范本。其他出版机构争相效仿,再不能粗制滥

17、造而牟利。书肆风气,为之一变。在张元济的擘划下,商务编写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套教科书,组织翻译出版大批外国学术和文学名著,其中严复翻译的西学名著和林纾翻译的欧美小说影响尤为广泛。编辑出版中国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出版的先河。同时出版发行了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教育杂志等刊物。当年知识分子走上“文化救国”道路的不在少数,唯有张元济选择了出版,他站到了幕后,在商务这个现代商业企业中书写了他的文化理想。商务在张元济的手中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中国文明的进步。(有删改)(1) 从文中看,为什么说张元济是“中国出版第一人”?(2) 商务版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出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你认为成功

18、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 请结合全文,从两个方面谈谈张元济的经历给你的人生启示。22.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央视“听写大会”掀起汉字书写热从央视科教频道低调开播到收视飘红,再到挺进央视一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今年夏天在中国中小学生、青年人中掀起了一场汉字书写高潮,连以前很少看娱乐、竞猜、选秀节目的父母们也对这档节目“痴迷”颇深,和电视上的小选手一起挑战每一个汉字书写的乐趣。由于汉字本身特有的复杂结构,每一个汉字都拼写正确并不容易。加之近年来电子产品的普及,通过输入法“选字”成了人们写作、交流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少在纸上书写大量汉字,催生了很多人“提笔忘字”的现象。

19、不同于充满着争议价值观和为博眼球而炒作的相亲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追求的并不是收视率,节目总导演关正文直言:“我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多方言国家,汉字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重要工具,一年一度的汉字狂欢,它的意义甚至超过汉字本身。”(选自新民晚报 “盘点2013年度国内十大文化新闻:听写大会掀起汉字热”)(1) 请你结合以上消息,谈谈 “汉字听写”成为受热捧的综艺节目的原因。(2) 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四、 古诗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23. (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20、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1) 颔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 李益被认为是河西历史上最有名的诗人,本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你认为它在艺术上有何特色?五、 语言文字运用。 (共2题;共10分)24. (5分) 阅读以下文字,结合文中信息,探究书斋命名的意图。俞樾(18211907),清代学者。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俞樾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举人。道光三十年,时年30岁,他进京参加进士复试。当时朝廷对科举考试很注重书写字体,而俞樾素来不工小楷,却被取为一等第一名。原来,在保和殿应礼部复试,试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首句为“花落春仍在

21、,天时尚艳春”,深得主考官的赏识,列部试第一名,由是入翰林。此为俞樾最得意时。后来削职归乡,隐居苏州“曲园”,专注著述,以期“倘有一字流传,或亦可言春在乎”,并给书斋取名为“春在堂”。书斋命名的意图:25. (5分) 学校组织“感动中国”课本历史人物评选活动,汉代苏武当选。请你根据课文苏武传的内容,给苏武写一段颁奖词,要求以第二人称的角度来写,不超过7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攻坚。 (共10题;共20分)1-1、2-1、3-1、答案:略4-1、5-1、6-1、7-1、8-1、9-1、10-1、二、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10题;共24分)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答案:略三、 阅读题。 (共2题;共25分)21-1、21-2、答案:略21-3、答案:略22-1、22-2、答案:略四、 古诗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23-1、答案:略23-2、答案:略五、 语言文字运用。 (共2题;共10分)24-1、答案:略25-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