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24573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A卷(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7高一下佛山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蜀道难中由静写动,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壮观场面的句子是:“_,_”。李白在蜀道难用夸张的手法,写行人仿佛能触摸到星辰,惶恐神情的句子是“_,_”。杜甫登高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前人也曾把这两个充满哲理的句子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底琵琶行中用比喻手法形容乐音圆润而丰富的一句是:_;用比喻手法形容乐音流畅而婉转的一句是:_。庄生晓梦迷蝴蝶,_。_,蓝田日暖玉生烟。二、 语言表达 (共1题;

2、共4分)2. (4分) (2016江苏模拟) 简答题(1)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音”中,“蘅芜君”和“潇湘子”分别指谁?蘅芜君是怎样用知心美言解除潇湘子对她的疑虑的?(2) 鲁迅的社戏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你认为“我”是真的怀念那夜的豆子和社戏吗?这和呐喊的主题有着怎样的联系?请简述。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3. (13分) (2017高一下安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

3、,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到“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

4、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

5、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

6、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1) 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 . 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

7、整个华夏族。C . 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D . 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B . 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C . 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这体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D .

8、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的权威性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B . 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C . 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D . 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当辩证的看待这一主张。4. (20分) (2019高三下

9、和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信一口明嘉靖十三年,被流放云南,“永远充军烟瘴”的大诗人杨慎来到建水拜访他的朋友,西南边睡的建水城令他大吃一惊并留下了数篇文字。令我惊讶的是,杨慎诗里描写的建水,并未隔世,我几乎以为,杨慎才搁笔走了不久。杨慎笔下的这个建水城大体上还在着,“少年社火燃灯寺”,燃灯寺还在,依然在响着木鱼。寺院门口的那口井依然清冽,杨慎如果在燃灯寺喝过寺僧沏的茶,茶水应当就是这口井里的水。如今建水县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见送水的马车。马车上绑着一只铁桶,里面装着井水。马车驶进小巷,将井水送给各家各户。在自来水已经普及的今天,城市里还有送井水的人,除了建水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

10、。这是一份古老的工作,我三十年前来建水的时候,就见过这些送水的马车。现在,马车已经被汽车包围了,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跑在汽车中间,没有被取缔,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送水的人骑在桶上,吆喝着湿淋淋的马车跑过建水城,就像童话里的人物。马车一到,接水的人们心怀喜悦,开门出来,提着一桶芳香四溢的清水回家去。井水渗入人们的生活习惯中,没有这桶水,一天的生活便无法开始。马车送来的水,取自水板井。建水民谣说:“先圈大板井,后建建水城。”如果没有这口井,建水城不会建在此,文明不会兴起。至今,大板井的水依然清冽甘醇,一位前生产队的老会计守护着它,老伯已经70多岁了,终日坐在井后面的小庙里,他后面是供着龙王的神龛。水井

11、对于建水人来说,不仅仅是水源,而且是来自大地的保护神,每一口水井都具有神的地位。许多井的旁边,都盖着庙,里面供奉着龙王、水神,终年香火不绝。建水立城以来,一直靠井水滋养。喝井水的人,已经死去无数,运送井水的人,也死去无数。但新一代的送水人仍通过送水而生活,这是一种故乡经验。井水是一种“信”,这不仅是源于生活习惯的依赖,更是祖传的“信”,每个建水人都收到过这个“信”。井水令一代一代建水人信任大地,安居乐业。生生之谓易,送水人不会怀疑,跟着祖先送水就行了。这一眼,令他成了一个保守派。破旧立新、怀疑旧物是这个时代的风气,改天换地,人们已经不再信任大地,不再道法自然了。送水的人必须守旧,大地之水是旧的

12、,从来没有进步过一滴。这个时代的目标是“先富起来”,送水的人像井一样,天然地自甘落伍。送水只能维持温饱,年复一年地送水,做这个活计更得不为所动。但是,只要水在,他就不会失业,也不必担心成本。人们信任他,只要他的马车一到,各家各户就提着桶走出来,仿佛他是一个大地派来施水的使者。井水维系着这座小城中人与人之间的“信”。建水的送水人诚实地信任着祖传的井,就像祖先们信任大地之水、开始之水。他通过日复一日运送这口唯一的井里的水,立其诚。送水的人像写诗一样,送的是大地的现成,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个工作微不足道,没有技术含量,有力气就能干。但是,必须有人干,不能须臾或缺。他的职业精神,就是每一次送水都要恭恭敬

13、敬的,忠实于一口井。看建水人如何取水,送水人站在马车上,用瓢将桶中的水慢慢舀出,车旁的人双手捧着盆,捧至眼前,瓢里的水跃入盆中,如天地孕育出的精灵。送水人与取水人不说话,但凭借青色的一缕完成了最神秘的交流。偶尔,水沾湿额头,有一点凉,这是确定无疑的,大地之凉。说实话,大板井的水与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没有多少区别,如果用技术检测的话,成分也不会有多大差异。但这是一种“信”,这种“信”非常古老,这是对起源、开始的“信”。人们迷信的是这个开始,通过对开始之水的迷信,人们永远记着祖先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定居。从科学的观点来看,这是迷信。科学只看到水的分子构成: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

14、。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科学不知道这种“信”来自时间、经验、细节,井是文明照亮的,水不是一般的水。水中有“信”,是人们对于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态度,水井唤起的是感激和敬畏。大板井的旁边不仅有龙王庙,还有无数的传说、诗歌,无数来自祖母们的自生自灭的箴言没有人会为自来水公司建一座庙,虽然它的有无也生死攸关。人们喝水管里的水只是因为契约、抵押、担保、制度,所以不会对一个水表、一份供水合同恭恭敬敬。人们提心吊胆,担心着毁约。大地不会毁约,大地就是诚实。人们与大地的关系是“信”,不是契约。黎明,马蹄嗒嗒响起,送水的人来了,这是一个喜讯。有部电影叫作都灵之马。大风,灰沙弥漫,疯狂之马,最后几颗土豆

15、,一群吉普赛人在荒野中找到一口干了的井。在整个世界上,井越来越少,一口接一口地少下去,现在,井就像诗一样卑贱而金贵。许多井已经不被信任,封了填了。有一次我在苏轼老家的井边跪下去,像信任他的诗那样信任着,捧起一口来喝掉,旁边的导游大喊:“喝不得!”他不信了。大地藏着毒药,不再信任井,这是一种新的觉,人类从来没有如此觉过,耶稣、佛陀、庄子、老子等的觉都是:井是好的,井就是诚实,可以信任、依靠。井藏着毒药,这种可怕的想法已经萌生。黑暗是什么?是送水的人不再来了。建水城可以信任,看啊,送水的马车来了!马车从我身边经过,我坐在燃灯寺前,像五百年前的杨慎一样,端起茶碗,品着井水,品着“信”的滋味。(选自于

16、坚建水记,中信出版社2018年版,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本文描写了云南小城建水,以井为主体,让读者感受到了小城的传统与淳朴。B . 文章引用民谣“先圈大板井,后建建水城”,说明了大板井的悠久历史以及对建水城的重要作用。C . 作者强调人与井的关系是感激和敬畏,而人与自来水的关系是契约,从中可以明确看出作者对当下契约文明的反对。D . 本文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如将井水与自来水作比较,将建水人对井水的信任与导游对苏轼老家井水的怀疑作比较,使主题更加明确,引人深思。E . 作者用一部电影中的场景来写水井干涸带来的绝望,他认为环境恶化使井越来越少,使人们

17、丧失了对世界万物的信任。(2) 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 你如何理解倒数第二段中“黑暗是什么?是送水的人不再来了”这句话。 (5) 作者结尾说“品着信的滋味”,“信”包含多重含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 (9分) (2017高一下桂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文后各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北极:北极星,喻指唐王朝。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相传诸葛

18、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1)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沈德潜先生说:“气象宏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请结合颔联对此做出评价。 (2)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6. (25分) (2018高三上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李翱书韩愈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

19、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

20、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

21、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注】与李翱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之言意皆是也是:正确的B . 其安能有以合乎合:遇合C . 所贵乎京师者贵:崇尚D . 离违久,乍还侍左右违:背离(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B . 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来源,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

22、过往,如今想来令他痛定思痛。C . 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而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D . 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4) 李翱在来信中希望韩愈做什么?韩愈为什么感到“欢愧来并”?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7. (14分) (2019高三下贵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施世纶,字文贤,汉军镶黄旗人,琅仲子。康熙二十四年

23、,以荫生授江南泰州知州。世纶廉惠勤民,州大治。淮安被水,上遣使督堤工,从者数十辈,驿骚扰民,世纶白其不法者治之。湖北兵变,官兵赴援出州境,世纶具刍粮,而使变人执梃列而待,兵有扰民,立捕治,兵皆敛手去。后擢扬州知府,又移江宁知府。三十五年,琅卒,总督范成勋疏以世纶舆情爱戴,请在任守制 , 御史胡德迈疏论,世纶乃得去官,复居母丧。岁馀,投苏州知府,仍请终制,辞不赴。三十八年,既终制,授江南淮徐道。四十年,湖南按察使员缺,九卿举世纶,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毅之事则相宜耳授湖南布政使。世纶至,尽革徭费,民立石颂之。四十三年,移安徽布政使。四十九年,迁户部侍郎,督

24、理钱法,五十四年,授云南巡抚,未行,调漕运总督。世轮察漕运积弊,革羡金,劾贪弁,除蠹役,以严明为治。岁督潜船,应限全完,无稍起误。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支,所至有惠政,民号之曰“青天”,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既不得请,人出一钱建两亭府署前,号一文亭,步军统领托合齐方贵幸,出必拥驺从。世纶与相值,拱立道旁候。托合齐下舆惊问,世纶抗声曰:“国制,诸王始具驺从。吾以为诸王至,拱立以俟,不意为汝也!”将疏劾,托合齐谢之乃已。赈陕西,陕西积储多虚耗,将疏劾。总督鄂海以世纶子廷祥知会宁,语徽及之,世纶曰:“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於子?”卒疏言之。鄂海坐罢去。(节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

25、传六十四,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毅之事/则相宜耳B . 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毅之/事则相宜耳C . 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毅之事/则相宣耳D . 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毅之事/则相宣耳(2)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荫生:指凭借上代余荫取得监生资格的人,自汉至清,名目各有不同,名义上是入

26、国子监读书,实则只需经一次考试,即可授官。B . 守制:即丁忧,唐以后国家将居丧制度化,故称“守制”,居丧守孝共27个月,为父服丧叫“丁内艰”,为母服丧叫“丁外艰”。C . 布政使:即承宣布政使,是一省的行政长官,与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分管一省的民政、司法、军事。清时为督、扰的属官。D . 驺从:,古代指养马兼管驾车的人。“从”指贵族官僚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与排场,出门时所带的骑马侍从,也叫鞘骑。(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施世纶为官有方,尽心于民。在他治理之下,泰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不论是治水使者的随从,还是赴援过境的士兵,只要扰民他都设法使之受到制

27、裁。B . 施世纶遇事偏执,得罪他人。总督范成勋请求朝廷,希望他能留任江宁府,但在御史胡德迈的弹劾下,他被迫免职,离官三年之后,才得以重新起用。C . 施世纶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他在任上做了革徭费、察积弊、劾贪弁、除蠹役等实事;他的惠政得到百姓的感激,治下百姓为之或立碑,或建亭,以表敬意。D . 施世纶不惧权贵,不徇私情。托合齐违制,他不顾对方正得宠幸,要上书弹勒;陕西总督鄂海以其子在会任职相威胁,他不为所动,终使鄂海获罪免职。(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至有惠政,民号之曰“青天”,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世纶抗声:“国制,诸王始具验从。吾以为诸王,拱立以侯,不意为汝也!

28、”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5高二上江西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近来网上有一个流行语:晒书单。一档娱乐节目捧红了音乐诗人李健和机智救场的主持人汪涵。节目播出后,网民要求他们晒出各自的书单。李健:喜欢纯文学类作品,喜欢回忆录,偏爱冷门读物。汪涵:我所有的语言灵感来自书本。链接李健书单:哈扎尔辞典(融世界三大宗教史料传说于一身)、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茨威格、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被称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李商隐诗选汪涵书单:西方哲学史、瓦尔登湖、城市画报(杂志)、木心作品系列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1、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1、2-2、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3-1、3-2、3-3、4-1、4-2、4-3、4-4、4-5、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6-1、6-2、6-3、6-4、7-1、7-2、7-3、7-4、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