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24080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春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长春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长春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长春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I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II)卷(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长春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107分)1. (16分) (2019高二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乙)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3、。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注梁襄王:梁惠王之子。(荀子劝学节选)(1)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河内凶 , 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发生战乱B . 寡人之民不加多加:更C .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畏:敬畏D . 天下莫不与也与:归顺,随从(2) 下列划线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移其粟于河内吾对曰:“定于一”B . 狗彘食人食而不

4、知检就之而不见所畏焉C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如寡人之用心者D . 沛然下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面对梁惠王的“民不加多”的困惑,孟子并没有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做法,而是“欲擒故纵”,引他上套,向他说明“移粟移民”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没有本质的区别。B . (乙)文梁襄王的问话不如他父亲梁惠王能提出一些面临的矛盾,他步步追问的都属于治国的常识性问题,孟子也就以严密的逻辑联系,以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使之启蒙益智。C . 古代有人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所选择的两文中,孟子都采用了比喻

5、的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使得说理深刻生动。D . 两篇文章都彰显了孟子“治民之产,推行教化”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4) 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5)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2. (13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

6、使民心竞 , 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 , 则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憯于蛎虿之尾 , 鲜规之兽 , 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不安。(选自庄子外篇天运)【注】竞:竞争。不至乎孩而始谁:不等长到两三岁就开始识人问事。人有心而兵有顺:人人存有机变之心因而动刀动枪成了理所当然之事。中堕四时之施:就中而言毁坏了四时的推移。其知憯于蛎虿之

7、尾:他们的心智比蛇蝎之尾还惨毒。鲜规之兽:未经驯化、仍具野性的猛兽。(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小子少进少:年轻B . 而民不非非:非议C . 以天下大骇骇:惊扰D . 犹自以为圣人犹:还(2) 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人有心而兵有顺B . 而乱莫甚焉C . 而犹自以为圣人D . 而今乎妇女(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B .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

8、骇/儒墨皆起C .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D .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4)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通过老子对子贡谈三皇五帝治天下的事,表达了老子追求自然无为的人生境界。B . 从老子的言论和子贡的表现可看出老子对儒家学说持反对的态度。C . 三皇五帝自以为是圣人,所以老子对他们是不是可耻和有没有羞耻之心不敢确定。D . 老子反对利欲观和人为因素对人的天性与物的本性的扼杀,主张天、地、人都统一于自然而然的道,表达了对人的生存本身的深

9、切关注。(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贡蹴蹴然立不安。3. (19分) (2019高一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

10、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明王守仁观德亭记)(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居是州,恒惴栗惴栗:忧惧不安B .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C .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情趣D . 故为之文以志志:记(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11、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凌万顷之茫然B .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 游于是乎始月出于东山之上D . 其高下之势其皆出于此乎(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4) 请阐述选文怎样通过反衬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请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4. (11分) (2019高三上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李昌图总蜀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

12、“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入,首荐之,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仲鸿请行。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之田,存赤籍,迟以数年,汰者众,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辅然之。赵汝愚在枢密,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仲鸿遗汝愚书,曰:“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初,汝愚之定策也,知阁 韩侂冑颇有劳,望节钺 , 汝愚不

13、与。侂冑方居中用事,恚甚。汝愚迹已危。汝愚以淮东、西总赋积弊,奏遣仲鸿核实。仲鸿曰:“丞相之势 已孤,不忧此而顾忧彼耶?”改监登闻鼓院以行。监察御史胡纮希侂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谓朝士中有推其宗派,指仲鸿也。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吴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谓家人曰:“曦逼吾死,即填其日。”宣抚使程松巳大弃其师遁。松至,仲鸿谓绂 曰:“宣威注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松不顾而去。未几,曦诛。乞休致。卒,年七十八。注宣威:指程松。(选自宋史游

14、仲鸿传,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B .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C .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D .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2)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15、文中指的是用檄文征召。B . 辟嫌:指官场回避。在不同朝代内容也有所不同,有地区回避、亲属回避、科场回避等。C . 节钺:符节和斧钺。古代将节钺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D . 登闻鼓:为畅通言路,古代统治者在朝堂外悬鼓,专供官员击鼓上闻,到朝堂陈述谏言。(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游仲鸿被人赏识,获得信任。他考中进士,开始做官,李昌图征召他任职,认为他是个人才,并推 荐给朝廷。赵汝愚赞赏他,后来还向他咨询政事。B . 游仲鸿恪尽职守,富有才智。董蛮进扰犍为,他请求前往,使董蛮投降;他在杨辅手下任职,就营 田问题向杨辅提出合理的建议,得到杨辅认同。

16、C . 游仲鸿担忧别人,遭到打压。他与赵汝愚长期交往,在赵汝愚危急之时予以提醒;赵汝愚曾经得罪 韩侂胄,韩侂胄仗势打击报复,说赵汝愚和游仲鸿搞宗派。D . 游仲鸿忠于朝廷,痛恨叛贼。吴曦反叛,他对前来拜访他的薛绂以及家人表示要誓死效忠朝廷,并 对薛绂说,如果程松留下抗击叛贼,他要用积蓄犒赏士兵。(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5. (11分) (2018高三上武邑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以善政闻。有诏褒美

17、,迁将作监丞。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乖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以柙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

18、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翕然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太初性恭愿 , 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注】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文史:借指

19、儒家。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B . 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C . 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D . 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2)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转馈(运输)艰急B . 卢之翰乖(依从)旨并往C . 释氏(

20、佛教)之无为D . 太初性恭愿(恭谨)(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B . 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C . 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D . 宋太初读书广博

21、,善于思考。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并深刻思考书中的道理。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实思想道理是一致的。(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翕然韪之6. (11分) (2019高一上南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聂政刺韩傀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至齐,齐人或言:“轵深井里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

22、遂阴交于聂政,以意厚之。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我虽不受,然是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可嘿然而止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车骑壮士以为羽翼。”政曰:“韩与卫中间不远,今杀

23、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节选自战国策韩策)【注释】韩傀:韩相国。史记作侠累。严遂:濮阳人,字仲子,韩臣。轵深井里:轵,地名,今河南济源南部。深井里,轵地的里名。嘿:同“默”。(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人相害也害:忌恨B . 严

24、遂阴交于聂政阴:暗地里C . 终莫能就就:成功D . 遂谢车骑人徒谢:感激(2)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B . 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C . 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D . 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傀与严遂都是韩国的重臣,两人因性格不同产生矛盾,以致在朝廷上拔剑相见,最后严遂决定找到刺客报复韩傀。B . 聂政因为躲避仇人混迹在齐国的屠户中间,目的只是奉养老母,因此

25、在母亲去世后,他才去找严遂并答应为他报仇。C . 严遂为了能够成功刺杀韩傀,多准备了些车马和壮士作为聂政的助手,聂政拒绝乘车,独自与助手徒步去了韩国。D . 在聂政死后,韩国用千金悬赏想知道他的名字,但过了很久都没有人知道他是谁。(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车骑壮士以为羽翼。7. (11分) (2017高二上沾益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恭谨强力,心计精敏。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

26、“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太宗既许,召从信问之,对曰:“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

27、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太宗即位,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会八作副使綦廷硅,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佘抵罪有差。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卫将车,复为枢密都承旨。太宗征并、汾,以为大内副部署。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罢。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尉。(节选自宋史陈从信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

28、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B . 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C . 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D . 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累官,谓积功升官,意思与“累迁”相似,文中指经过多次升迁后担任某官职。B . 漕运,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一般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C . 郡县,古代地方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

29、制。D . 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如文中的“太祖”“太宗”。(3) 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从信善于理财,深得信任。宋太宗赵光义将朝廷中的财务费用交由陈从信主管,宫中大小事务全都委托给他办理。B . 陈从信精明能干,为国分忧。他周密核算运粮船只往返时问,建议由每年三运增至四运,解决了京城仓储不足的问题。C . 陈从信体察民情,关心民生。京城米价日盐上涨,民不聊生之时,他建议放开米价让百姓自由买卖,使米价得到平抑。D . 陈从信恭敬谨慎,颇受重用。虽然历经仕途的浮沉,他却始终能够恪尽职守,因而得到太宗的器重,最终加右卫大将军。(4)

3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8. (15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

31、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

32、,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愿太傅更虑之更:改变B . 光与子相善善:友善、交好C . 光不敢以乏国事也乏:荒

33、废、耽搁D . 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让:责备。(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B . 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因左手把秦王之袖C . 光言足下于太子燕王拜送于庭D .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B .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

34、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C .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D .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4)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B .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是古代的交际用语。用于上称下或同辈相称。C . 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礼节,意为拜两次,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一般只有

35、向很尊贵的人才施再拜礼。D .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国之患。B . 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C . 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D . 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的全部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107分)1-1、1-2、1-3、1-4、1-5、2-1、2-2、2-3、2-4、2-5、3-1、3-2、3-3、3-4、3-5、4-1、4-2、4-3、4-4、5-1、5-2、5-3、5-4、6-1、6-2、6-3、6-4、7-1、7-2、7-3、7-4、8-1、8-2、8-3、8-4、8-5、8-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