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23887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春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长春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长春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长春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A卷(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长春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一上南涧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

2、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

3、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中国传统的“人文”是指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化人民,由自然形态的人走向文明形态的人。先秦时儒家强调“六艺之教”,道家

4、重视“行不言之教”(老子语),后如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兼融儒道,将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调和起来,用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通过这种教育思想与具体实施,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看,美学人物首先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他们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人生的尖峰上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建构自己的美学理论。比如春秋以来,随着宗法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嬗变,儒道法墨诸家围绕对礼乐文明的评价,以及由此而来的天道人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鸣,对真善美问题作了不同的回答。儒家的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

5、度。人文意识与美学理论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中国传统美学由于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它在形态上具有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提出的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所谓暂时性是指它的历史具体性,这些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比如追求人生的审美化,人与自然的统一等等,这些精神性的东西不但不会消逝,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之中。(1) 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为不懈地追寻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审美活动常在特定年代获

6、得直接表现。B .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美学无限的生命力。C .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D .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格自我完善的成果在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的儒家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B . 淮南子与嵇康的声

7、无哀乐论兼融儒道,调和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C . 中国传统美学在形态上具有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契合黑格尔的美学理论,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D .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便是这种心理的体现,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美学人物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他们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B . 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时代变迁而变迁,而所有永恒的

8、人文底蕴不但不会消逝,而且会随时代发展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中。C . 虽然佛教活动在汉魏开始兴盛,然而审美活动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的重构方面,显然更能契合人生需要。D . 中国古代美学主张以审美体验为中介,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14分) (2017高三下江苏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高石门传明丘云霄世之慕旷达者皆谓嵇、阮诸贤得醉乡之乐,为能养其真以成其名,丘子曰:醉乡之徒,乃负其不羁以俯仰于时,不得直其志,乃托诸酒以自广焉耳。愚谓醉乡之徒,非真乐也。晋安

9、石门子早善属词,不乐进士业,每谓文至牵饰比偶,犹之留须眉以傅脂粉,无足学也。遂洗意爵禄之门,而结霞上之居,自号霞仙。善画,善隶草,善八分书。家贫,性嗜酒,日以饮为事。由是孤洁一世,知名海内。时轩盖造之,求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及醉,则虽寻常人家投之楮素,欢然挥墨,任意纵横,而结构峻古,意态突兀;醒则虽工意为之,皆所不逮。盖其适在酒而神在醉故邪。乡有宋子者,与之善,疟岁弗愈。一日造问之,宋强疾移榻就堂相见,因享之酒。酣,宋出素请画,遂染笔写菊数本,倒垂悬崖而掩映于江波之间,香姿隐隐有飘拂流动之状,宋子泠然疏爽。因再请,复写奇石,亭立双竹,凌空箫箫,数叶风韵,若有闻焉,宋跃起视之,毛发俱

10、竦,是日疟不复发而就瘥焉。时为之语曰:“少陵有佳句,不若霞仙笔。醉后扫丹青,往往神鬼泣。”其妙入神态有如此者。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石门子于酒视醉乡诸贤托以自广焉者,何如也?岁癸卯,行年五十,疾革 , 梦有画舫载卮酒促其登舟者,遂呼家人进之酒,再饮而卒。先数月,武夷霞峰子卒,相去千里,不及有闻,垂没之日,曰:“霞峰子先我往矣,此人志在当时,不酬所欲,惜也!”闻者谓其谵语,而不知其前知如此。既没,闻者惜之。石门子姓高氏,名濲,字宗吕,居于石门山,贫以自耕,又自号曰庖羲谷老农氏云。(选自止山集,有删改)(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11、 乃负其不羁以俯仰于时负:依仗B . 行年五十,疾革革:除去C . 垂没之日垂:接近D . 不酬所欲酬:实现(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认为嵇康、阮籍这些醉乡之徒,是不得志而借酒浇愁,他们的快乐不是真乐。B . 高石门早年才华卓著,工书善画,因为科场失利,不以功名为意,一世孤洁。C . 高石门酒醒之后,无论怎样“工意为之”,都不能达到酒醉后作品的艺术境界。D . 宋子观画时泠然疏爽,毛发俱竦,疟疾痊愈,这从侧面表现了高石门画艺的神妙。(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轩盖造之,求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石门子于酒视醉乡诸贤托以自广焉者

12、,何如也?(4) 本文围绕“酒”来写高石门一生的事迹和成就,请简要说明。3. (7分) (2019高一下东辽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冬夜书怀王维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汉家方尚少 , 顾影惭朝谒。【注】汉武故事;颜是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既位好少而臣巳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暑。上感其言,撮拜会稽都尉。(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意思是说冬夜漫长而又寒冷,诗人辗转反复、难以入睡。B . “夜漏宫中发”一句以动写静,渲染了冬夜宁静祥和的气氛。C

13、 . 诗歌额联描绘了一幅月照霜华,“草白”“木衰”的萧瑟画面。D . “顾影惭朝谒”一个“惭”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羞愤。(2) 诗中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6分) (2016高二下瑞昌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_,_。”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的句子是“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大家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不停地传杯递盏的句子是“_,_。”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2分)5. (12分) (2018山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走

14、正门王春迪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15、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海爷却说,不可。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

16、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

17、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

18、,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海爷说,贺家

19、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原文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B . 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C . 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

20、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D . 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2) 小说第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 (3) 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7高一上石家庄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

21、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

22、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

23、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

24、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

25、8期,有删改)【相关链接】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注】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1) 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B . 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C . 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

26、年轻人。D . 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2)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B . 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C . 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D . 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E . 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

27、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3) 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五、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9分)7.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昔日的拉萨,酥油灯是惟一的照明器具,雪域人民探索在黑暗的困境之中;而今夜幕下的拉萨,华灯高照,机声轰鸣。B . 如果总让孩子感到自己愚笨无用,老是把他与聪明的兄弟姐妹比较,他就会变得缺乏信心。C . 作者使用这一张张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天气图,就能对全国、亚洲以致整个北半球的天气作出预报。D . 习总书记的讲话主题鲜明,有理有据,语言质朴而又犀利,真可谓切中要害,读来震耳欲聋 , 催人奋进。8. (

28、2分) (2016高二上馆陶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我们这个社会如果价值观迷失,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即便逞强一时,也是高楼盖在沙滩上,最终难逃衰颓倒塌。B . 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的青春偶像派嘉宾蒋方舟,确认将继续在中华好故事第四季中担任嘉宾的消息让很多粉丝高兴不已。C . “余额宝取消”问题在新浪微博上被报道98700次、在百度新闻中被提及41900次,从而超越雾霾问题,位居热点话题榜首。D .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政府开始对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等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举措重新调整和考量。9. (2分)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9、1)寂夜里_缥缈的钟声,可以唤醒梦中之人,让一个沉沦在世间物象中太久的人,有醍醐灌顶之感。(2)“钱途无量”“与食俱进”等窜改成语的现象,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_,往往使广大受众认识模糊,心中无数。(3)味精的鲜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加鲜味,_会抑制甜味菜的本味。A . 幽远误解反而B . 悠远误解而且C . 悠远曲解反而D . 幽远曲解而且10. (3分) 在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十五个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世上有很多东西不能等,_。如果人和人的相遇都可以说是一种缘分,那和父母之

30、间的又称作什么呢?以前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觉得,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当父母年轻的时候可不觉得,那因为年纪小不懂事。_,总觉得那白发、那皱纹,让我体会到: 孝顺父母不能等。 每个人的孝顺都可以量力而行,有所不同。在我的博客里,我只想说说我的想法和做法,写下它是为了提醒自己,_。11. (10分) (2015高二上沈阳期中) 阅读下面漫画,按要求答题。(1) 给漫画拟出标题。要求: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题”作标题。(2) 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要求:与标题有内在联系,不超过15个字。六、 写作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7高一下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驴子

31、驮盐渡河时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觉背上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最终淹死了。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1、1-2、1-3、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1、2-2、2-3、2-4、3-1、3-2、4-1、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2分)5-1、5-2、5-3、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0分)6-1、6-2、6-3、五、 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9分)7-1、8-1、9-1、10-1、11-1、11-2、六、 写作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