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35190783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959年所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1988年完成 的修订补充报告,都论证并肯定了三峡工程在治理开发长江中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并推荐作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工程,其主要任务是解决长 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向华中、华东和川东地区供电,同 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川江的通航条件。防洪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耕地9000余万亩,人口 7500万,是我国重 要商品粮棉油基地,又是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地面高程普遍低 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历史上洪灾频繁而严重。建国以来,进行了 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完成了加高加固堤防土石方30余亿m3,兴建了 荆江分洪等分洪工程,安排

2、了一批分蓄洪区,修建了丹江口等有防洪 作用的支流水库,目前正继续实施1980年制定的以防御1954年类似 洪水为目标的平原防洪方案。上述方案完成后,干流堤防能防御10 20年一遇洪水,其中荆 江河段只能防约10年一遇洪水。超过这一标准时,需运用分蓄洪工 程,牺牲局部,以保重点。但分蓄洪损失很大,如遇类似1954年洪 水,需分蓄洪约500亿m3,淹没农田约1000万亩。特别是荆江河段, 采取分蓄洪措施后,也只能勉强通过技城洪峰流量75000 80000m3/、。自1153年以来,宜昌洪峰流量大于80000m3 / s的有8次,其 中1860和1870年洪水,宜昌洪峰流量分别约为92500和105

3、000m3 / s,枝城洪峰流量均在110000m3 / s左右。若这一类特大洪水再现, 必将在荆江南岸或北岸溃堤,造成大面积农田和城市被冲毁、大量人 口死亡的毁灭性灾害。经反复论证,除兴建三峡工程外,尚无其它切 实可行的对策。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95%,武汉以 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三峡工程建成后,有防洪库容221. 5亿 m3,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1000 年一遇和1870年类似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避免荆江两岸发 生毁灭性灾害;遇1931、1935、1954年型洪水,可拦洪120 200亿 m3,减少中下游淹没农田250

4、300万亩;并可减轻武汉市的洪水威 胁,为洞庭湖区的根本治理创造条件。发电效益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kw,年发电量840亿kwh,主要 供应华东、华中地区,小部分送川东,每年可替代煤炭约4000 5000 万t。是供华中、华东地区的一个最优电源点。它将为华东、华中地 区供应可靠、廉价、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并对缓和两地区的能源供 应紧张、煤炭运输巨大压力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华东、华中地区工农业发达,但能源不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两地区煤炭资源分别只占全国的3. 6%和3. 2%,目前即需从北方调入 煤炭,进一步发展火电受到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制约。华东地区水能资 源开发殆尽,华中地区剩

5、余的水能资源70%集中在三峡河段。据两地 区电力发展规划,从1986年起15年内两地区需新增电力8000万kw, 30年内需新增1.7亿kw,按兴建三峡电站并尽可能建设核电,预测 2000年两地区从区外调入的煤炭仍分别达8500万t和4475万t,2015 年分别达到1.7亿t和1.15亿t。若不建三峡,煤炭运输将更为 困难。航运方面据有关方面预测,川江下水运量2030年为5000万t。目前川江 通过能力仅约1000万t。主要原因是川江航道坡陡流急,在重庆至 宜昌660km航道上,落差120m,共有主要碍航滩险139处,单行控 制段46处。三峡工程修建后,航运条件明显改善,万吨级船队可直 达重

6、庆,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不修建三峡工程,虽可采取航道 整治辅以出川铁路分流,满足5000万t出川运量的要求,但工程量 很大,且无法改善川江坡陡流急的现状,万吨级船队不能直达重庆, 运输成本也难大幅度降低。二、推荐的三峡工程方案在1985-1986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组织水位论证的工作基础上,对正常蓄水位150、160、170、180m,以及两级开发和“一级开 发、分期建设”等三种类型共六个方案进一步论证比较后,推荐“一 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即坝顶高程 185m, 次建成;初期蓄水位156m,最终正常蓄水位175m ;移民按 统一规划,20年连续移完。三峡大

7、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 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75m。水电站位于河床溢流坝两侧坝后。 通航建筑物包括双线多级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工程总工期18年,其中准备工程3年,从正式开工至第一批机 组发电的工期为9年。三、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三峡工程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水文、泥沙、地形、地质等, 经过几十年来的收集、勘测、整编、分析和审查,比较完整可靠。这 次重新论证中,又补充进行了调查、勘测、设计和试验研究工作,对 近年来各方面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 明确的结论,认为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一)枢纽工程设计和施工三峡工程有优良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设计

8、与施工中的技 术问题均可依靠国内力量解决,主要机电设备中除少量需引进外,绝 大部分可以立足国内生产制造。(二)地震和库岸稳定三峡坝区和库区地壳稳定,基岩完整,历史地震活动轻微,经国 家地震部门鉴定,坝址基本地震烈度为巧度。建筑物按W度设防。建 库后可能产生的诱发地震,估计最高震级为5.5级左右,从最坏的 情况估计,假定距坝址最近的九湾溪断层发生6级地震,影响到坝区 的最大烈度也不会超过巧度,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水库库岸基本稳定,经多部门平行调查,干流库岸100万m3以 上的大、中型崩塌、滑坡体约140处,其中有22处建库后可能失稳, 但距坝址均在26km以远。经计算、实验,即使距大坝最近的新滩

9、滑 坡和链子岩危岩体整体滑入库内,坝址处的涌浪最高为2. 7m,不会 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由于建库后水面拓宽,水深加大,滑坡对航道的 影响较建库前为小。(三)工程泥沙问题三峡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5. 3亿t,平均含沙量1. 2kg/m3。借鉴三门峡、葛洲坝等工程处理泥沙问题的经验,经过大量现场观测、数学模型计算、模型试验、已建工程的类比分析,工程泥沙问题已基 本研究清楚。水库汛期按防洪要求持低水位,以腾空防洪库容并排沙, 汛末蓄水至正常蓄水位。采用这种运行方式(俗称“蓄清排浑”), 水库有效库容可长期保留。据数学模型计算,防洪库容可保留85%, 调节库容可保留90%。库尾和坝区的泥沙淤积,可以采取

10、综合措施予 以解决,航道、港口和建筑物运行的安全可有保证。如不考虑上游建 水库拦沙和调节洪水的有利影响,枢纽运用100年后,重庆市100年 一遇最高洪水位约199m,不会影响主要市区。(四)人防问题三峡大坝设有大批低高程、大流量的泄水底孔,下游河道的安全 泄量也很大,临战前可迅速降低水位运行。加之水库为狭长的河道型, 坝下游有40km的狭谷河段限制,据试验,万一大坝遭受核袭击,溃 坝损失可限制在沙市以上的局部地区,不致造成两湖平原的毁灭性灾 害。四、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可行性研究三峡水库淹没区有耕地35. 7万亩(其中水田约11万亩),柑 桔地7.44万亩,人口 72. 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

11、46%。推算到2008年,包括人口自然和机械增长、新城镇占地移民等,规划可能 需迁安的移民总人数为113. 2万人。三峡水库淹没耕地和农业移民的总量虽大,但分散在沿库岸长达 2000km的范围内,分属于19个县(市),淹没耕地占各县耕地的0.15 -5. 88%。根据调查和初步规划,移民安置区361个乡内,有需要改 造的低产地200多万亩,荒山草坡300余万亩,可以改造、开发,用 以安置移民;还可以利用水库发展水产养殖,因地制宜地实行防护, 结合当地资源兴办二、三产业等。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是足够的。只 要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政策,结合库区经济发展 统一规划,移民可以得到妥善的安

12、置。此外,建议三峡电站发电后, 每kw.h电费中提取3厘钱作为库区(含坝区)建设基金,促进库区 改变贫困面貌。目前,库区19个县(市)均已完成了初步的移民规划,并已进 行了 74项移民工程试点,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五、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与环境专家组在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和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分 别组织60多个单位完成的有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 影响的论证报告。建坝引起的水库淹没和河流水文、水力情势的变化是影响生态与 环境的基本原因。三峡水库是一座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全长600余 km,平均宽度1.1km,较天然江面宽度增加约一倍。库容系数(总 库容与坝址年水量的比值)为0.09,而埃及阿斯旺水库

13、为2,丹江 口水库为0. 55,因此,三峡水库对河流天然径流的调节不大,水库 各月下泄平均流量仅在枯水季节有变化,均在天然流量的变化幅度范 围之内。生态与环境专家组的综合结论认为,大坝兴建对生态与环境的有 利影响主要在中游,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其中库区移民环境容量是 工程决策中比较敏感的制约因素,需要认真对待、慎重处理。并提出 了对策和建议。六、工程投资估算按照我国水电工程投资估算的有关政策、规程、规范、定额和 1986年末物价水平,估算三峡项目的静态总投资为361.1亿元,其 中枢纽工程投资为187.7亿元,水库移民投资为110.6亿元,电网 的输变电投资为62. 8亿元。第一批机组发电前的

14、静态投资为169. 2 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111.1亿元,移民投资43亿元,输变电投 资15. 1亿元。经反复研究,这个投资估算数作为综合经济评价的基 础是可靠的。七、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暂行规定,进行 了工程的综合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按影子价格和10%的社会折现率,对三峡工程本身的投入、产出 和早建、晚建、不建三峡工程进行了动态经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净现值(即产出总现值减投入总现值) 为131. 2亿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4.5%。按规定,净现值大于零, 或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10%,建设项目是可以接受的。说明从国民经 济总体角度衡量

15、,兴建三峡工程是有利的。对早建(假定1989年开 工)、晚建(假定2001年开工)、不建(以其它工程替代)进行了 综合分析,成果表明,三峡工程早建方案费用总现值最小,晚建方案 费用现值大于早建方案,但小于不建方案。说明三峡工程建比不建好, 早建比晚建有利。(二)财务评价根据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和现行财务价格,分析了三峡工程的获 利能力和贷款清偿能力。根据以电养电的方针和有关规定,设想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包括葛洲坝电站和三峡电站投产后的收入)占64. 7%;防洪、航运分摊的投资74. 5亿元,豁免本息,由国家基建投资占11. 9%; 国内贷款109. 8亿元,占17. 5%,年利率9. 35%

16、;国外借款37. l 亿元(10亿美元),年利率8. 5%。三峡工程从第12年起机组陆续 投产后,本身收益可以基本满足后期工程施工的资金需求,故筹措三 峡建设资金的关键是前12年。前12年需要资金180. 3亿元,除去 自有资金,实际需要筹措的资金总额为153.1亿元,其中国家基建 投资22. 8亿元,国内贷款76. 8亿元,短期债券5. 0亿元。按500kV末端上网电价9. 3分kwh (这一电价是按10%的投资 利润率测算的,低于新建水、火电站的电价)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 为11%,利税率为12.1%,贷款偿还期和投资回收期均为20. 6年, 即在工程全部竣工后的次年,就可以还清全部贷款和

17、回收全部投资, 说明三峡工程在财务上是可行的。(三)国家承受能力分析三峡工程的总投资仅占工程建设期(1989 2008年)国民生产 总值。国民收入(均以1986年不变价计算)0. 73%和1. 23%,低于 宝钢一期工程和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总投资所占份额。所需三大材料 (钢材、木材、水泥)消耗量占施工期国内生产总量的0.12% 0.33%, 所需外汇约10亿美元。国家完全有能力承担。(四)物价上涨对经济评价影响在国民经济评价中,投入物和产出物均采用影子价格,并以规定 的折现率计算出评价的主要指标,物价上涨对评价结论没有影响。财务评价采用1986年末财务价格,若投入物价格上涨,则电价 也同步上涨

18、,因而对财务评价的结论也没有重大影响。据估算,如投 资上涨30%,电价需由9.3分/kwh提高到12分/kw h,这一电价 仍是较低的,贷款偿还期和投资回收期仍基本不变。八、主要结论1、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兴建工程经济上合理,财务上 也是可行的。2、三峡工程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效益,从治理开发长江 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考虑,兴建三峡工程是必要的。3、从中下游防洪和华中、华东能源紧缺的需要出发,并考虑尽 量避免增加移民安置的困难,三峡工程以早建为宜。4、建议国家提前对库区投资(每年约1亿元),帮助三峡库区 改变贫困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并有利于今后三峡工程兴建时的移民 安置。5、建议尽快审查批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继续抓紧前 期工作,开展初步设计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