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19063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模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模拟)(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郑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12题;共81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年终一到,有的单位往往容易出现“年终综合症”:思想和工作作风浮躁、松懈,开会、检查、评比多,滥发奖金和物品,跑上级机关“拉关系”等。B . 源自长期在农场、庄园的生活习惯,许多美国总统在私人场所会见国外政要时,都能抛开繁文缛节的束缚;这种“庄园外交”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初。C . 雷电使得电线短路引发火灾,网吧一时间火光冲天,浓烟四起。电线在火焰中噼啪作响,焦臭味也在空气中漫延开来。D . 王菲、李亚鹏离婚让许多网友唏嘘不已,我

2、们不禁要问,现在还有没有白头偕老、至死不喻的爱情?还有没有海枯石烂、一生不变的真心?2. (4分) (2017高三天津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北京城是大气的。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杂糅/杂揉),五方杂处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一个外地人,甲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乙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

3、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_(一言以敝之/一言以蔽之)。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丙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目不暇接。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雄厚深沉,可能会丁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初进北京的人感到无比的神奇,它会使你心旌摇荡,神志/神智)痴迷,戊。可以这么说,任何试图读懂北京的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取材于易中天读城记,有删改)(1) 文中划线字的读音和填入处的词语的字形全都

4、正确的一组是( )A . 偌(nu)大杂揉五方杂处(ch)一言以蔽之神智B . 偌(ru)大杂糅五方杂处(ch)一言以蔽之神志C . 偌(nu)大杂糅五方杂处(ch)一言以敝之神志D . 偌(ru)大杂揉五方杂处(ch)一言以敝之神智(2)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戊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如果只要浩荡沉湎不知所以B . 只要如果浩瀚沉湎不知所措C . 只要如果浩荡沉醉不知所以D . 如果甚至浩瀚沉醉不知所措(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自“家风耀中华”和“永远的长征”图片文献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B

5、 .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C .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 . 北京晨报消息称,社科院文学研究员李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平凡的世界一书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写作已经衰落,对此我们深表惋惜。(4) 心学宗师王阳明在家乡余姚龙泉山中写过一首中秋诗:“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下列与中秋第三联所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A . 泣孤舟之嫠妇,舞

6、幽壑之潜蛟。B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D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3. (2分) (2016高三上龙江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两孩政策在全面放开后,“能不能生二孩”“该不该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办”之类的话题一直被民众热烈讨论。B . 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主旨,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C . 丛书的作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他们以言简意深之笔,勾画出那些名家的人生历程,使他们的形象光彩照人,读后深受启迪。D . 站在2016年的

7、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远瞻前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4. (1分) (2020高二上嘉兴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长期以来,塑料的回收利用存在着不少难题。大多数塑料含有化学物质,燃料的性质和阻燃剂的成分使得它们成为制作沙发垫或是清洁剂的完美选择,但却很难转化为理想的终端产品,因此,_,造成大量浪费。日前,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具有特殊化学键的塑料,其塑料成分可以从添加剂中分离出来,_,并且可以反复使用。这种新塑料只需在室温下用水和强酸溶液就可以进行分解,这一过程不需要价

8、格昂贵的催化剂来推动反应,且可以很容易地从产生的泥浆中收集到再生塑料。从经济投入方面来看,_,有朝一日,它可能改变塑料回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5. (1分) (2017高二下盘山期中) 根据所给名句,结合现实及所学,请你阐释你所理解的孔子关于“义”、“利”的观点。要求观点有理有据,语句通顺,逻辑严密。不少于80字。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9、亦可以为成人矣!6.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晞,字叔朗。幼而孝谨,淹雅有器度,好学不倦,美容仪,有风则。遨游巩洛,悦其山水,浩然有终焉之志。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晞随神武到晋阳,补中外府功曹参军带常山公演友。复录尚书事,新除官者必诣王谢职,去必辞。晞言于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王为干纪。朝廷文武,出入辞谢,宜一约绝。”王纳焉。及帝崩,济南嗣立。王谓晞曰:“一人垂拱 , 吾曹亦保优闲。”晞曰:“如圣德幼冲,未堪多难,而使他姓出纳诏命,必权有所归。”王默然思念,久之曰:“何以处我?”晞曰:“周公抱成王

10、朝诸侯,摄政七年,然后复子明辟,幸有故事,惟殿下虑之。”王不答。是时诸王公将校四方岳牧表陈符命。乾明元年八月,昭帝践祚 , 诏晞曰:“何为自同外客,略不可见。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也。”帝欲以晞为侍中,苦辞不受。孝昭崩,哀慕殆不自胜,因以赢败。武成本忿其儒缓,由是弥嫌之,因奏事大被诃叱,而雅步晏然。性闲淡寡欲,虽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并州,虽戎马填闾,未尝以世务为累。良辰美景,啸咏遨游,登临山水,以谈讌为事,人士谓之物外司马。齐亡,周武以晞为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大夫。隋开皇元年,卒于洛阳,年七十一。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选自北齐书卷三十一,有删改)(1) 下列对文

11、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B . 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C . 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D . 及西魏将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晞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垂拱,垂衣拱手,言不亲理事务,后多用以颂扬帝王无为而治。B . 摄政,指古代君主年幼不能亲自处理政事,由其亲族暂

12、代君主处理国政。C . 践祚,指帝王即位,古代类似的用语现象有很多,如践阼、践极、践统。D . 谈讌,讌通“宴”,宴会之意,指好友们一起高谈阔论后再饮酒行乐的状态。(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晞好学不倦,雅有风范。他自幼孝谨,且学识渊博、器度高雅,曾在巩洛两地游玩,很喜欢那里的山水风光,还在那里隐居多年。B . 王晞见解独特,敢于表达。王晞在担任常山王近臣时时常提醒常山王,当看到朝廷官员被任官或辞官都去拜访常山王时,提醒他这是犯忌,应该拒绝拜访者。C . 王晞哀慕孝昭帝,惹恼新帝。王晞因孝昭帝驾崩,哀伤过度而身体柔弱,新即位的武成帝就更加嫌弃他,每每

13、上奏时他都被呵斥,但他依然步履舒缓、心态安逸。D . 王晞喜爱山水,超脱尘世。虽然国家大事十分繁忙,但王晞不被事务所累,从没改变过自己高尚的操守,经常以欢饮畅谈为职务,人们称他为超脱世事之外的司马。(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朝廷文武,出入辞谢,宜一约绝。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也。7. (9分) (2020高二上西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又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南朝刘勰所说的“复意”“重旨”,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多义性。在西方,对

14、诗的多义性也有人谈到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讲的“双意复言名词”以及“三义”词、“四义”词,就是一个与多义性有关的问题。不过,对多义性的深入研究,却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符号学认为,许多理论问题都可以通过分析、研究表达这些理论所使用的语言符号,而得到解决或说明。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语言学家理查兹的学生恩普逊,在1930年出版了一部书,书名叫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它的主旨是说明,为什么对同一首

15、诗的意义会有不同的理解。恩普逊找出七条原因,归纳为七种类型。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题为诗多义举例的文章,就是用恩普逊的方法分析了四首中国旧诗。可惜朱先生对这个问题没有继续深入地研究,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也没有重视,以致今天我们在这方面仍无进展。文学既然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研究诗歌特别是研究诗歌艺术,自然离不开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语义的研究。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诗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不同。词汇学中,词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的反映,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群体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

16、成的。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限,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而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另外,在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加以总结,指出它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般说来,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但是在诗歌

17、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总是尽可能地使词语带上多种意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取得多义的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耐人寻味,就在于这种复合的作用“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这句话当然是错误的。如果从诗的多义性上理解,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由于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的多义性,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文学理论专著中就有所提及。B . 诗歌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研究诗歌艺术一定离

18、不开对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语义的研究。C . 诗歌其实就是一种叫“复符号”的符号。“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其实就是诗歌所包含的意义。D .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第段举例子,做阐释,论述了古今中外对文学作品的多义性问题都有所关注。B . 本文第段,简单阐述了研究诗歌艺术离不开语言研究,也离不开语义研究的原因。C . 第段在论述词汇学中词的多义性与诗歌多义性的区别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D . 本文围绕诗歌的多义性问题,论述了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

19、上词的多义性这二者的区别。(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早就用恩普逊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旧诗,因学术界对此不重视故到今天我们在诗歌的多义性研究方面仍毫无进展。B . 与词汇学中用词时通常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不同,诗歌中的词只要有歧义,就形成广泛的联想,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C . “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歌因其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则是对诗歌的误读。D . 贺知章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既能让人想象婀娜多姿的柳树,又能让人想到“小家碧玉”,这就体现出诗歌的多义性。8. (20分) (2017高一上汕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

20、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鸭梨儿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

21、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22、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

23、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于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

24、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

25、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1935年12月(有改动)(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与故都的秋相比,描写的主要内容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地观察和真诚地热爱。B . 文中写闽粤的冬天,突出了暖和的

26、特点。一方面和江南的冬天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也给“江南”界定了范围。C . 故都的秋饱含一种悲凉、清静之美;本文描写江南的冬天也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掩盖不住精神的奢华。D . 江南的冬天偶尔也会有寒冷的旱冬,容易让人得病,但它不影响作者对江南冬天的喜爱之情。(2) 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北方冬天的生活? (3) 仔细阅读第8段,思考如果作者用自己的话替换文中的名句好不好,为什么? 9. (16分) (2019高二上三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

27、、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

28、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

29、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B .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C .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D .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

30、效命。(2)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B . 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C . 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D . 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31、语。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之二虫又何知!10. (6分) (2017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唐】李商隐其一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其二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体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注】程梦星云:“此二首留别女校书也。”憀(lio):依赖。争:怎,怎么。(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在标题中,“离亭”点明分别时所在之地;“赋得”是古人诗题常用语,有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B . 其一首句中的“无憀”是“无所依赖”的

32、意思,指离愁别绪,诗句是说暂且借着这杯酒驱遣离愁。C . 其一第二句语带双关,柳叶如眉,柳条似腰,与第四句表达的“爱惜柳条不要攀折”之意相呼应。D . 其二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杨柳风姿,无论在烟雾中,还是在夕阳下,都千枝万缕,依依有情。E . 其二后两句写出了杨柳善解人意,为了报答行人,宁愿被折至“休尽”,从而一半相送一半迎归。(2) 这两首诗都写离别,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11. (5分) (2017高二下温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_。(诗经氓)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杜牧阿房宫赋)_

33、,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王勃滕王阁序)12. (5分) (2019高三上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材料二:走南闯北,勤勉万事,真心系民间冷暖;走北闯南,万事勤勉,不忘百姓辛酸。材料三:我辈军人流血用命,家国得保,百姓得安。为国而死,为民而死,军人本分,死得其所!谨言材料四: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习近平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出现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800字。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12题;共81分)1-1、2-1、2-2、2-3、2-4、3-1、4-1、5-1、6-1、6-2、6-3、6-4、7-1、7-2、7-3、8-1、8-2、8-3、9-1、9-2、9-3、10-1、10-2、11-1、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