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返校考试试卷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19034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返校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返校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返校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返校考试试卷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返校考试试卷B卷(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南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返校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共5题;共20分)1. (3分) (2016高三上东阳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晌午寒暄白内障坂上走丸B . 凄惋聒噪羊蝎子集腋成裘C . 葱茏罪孽笑咪咪急流勇进D . 誊写惊蜇掉书袋提纲挈领2. (5.0分) (2020高三下杭州开学考) 下面的文字,完后问题。 甲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所谓“经”,就是不刊之论 , 就是永恒不变的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乙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但是,刘勰所说的那

2、种“恒久之至道”并不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丙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然,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成为永久经典,一言以蔽之: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总是制约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况风马牛不相及。(1) 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刊之论B . 不以为然C . 因此D . 风马牛不相及(2) 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3、. 甲B . 乙C . 丙3. (3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90后女孩顾惠云以完整的小葫芦做人身,碎片当帽子,用边角料做发型,制成或憨态可掬、或古灵精怪的“葫芦娃”,以此吸引人们关洼“葫芦画”这门古老的手艺。B .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以其细腻优稚、不施铅华的情节和简洁精致、宽广厚重的文字,常常给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莫大震撼,令人惊叹不已。C . 肉毒杆菌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毒素之一在各种密封腌制食品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这种厌氧性细菌,可导致人的神经系统破坏,并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D . 河南卫视汉字英雄节目的字幕错字连篇,如将“不假思索”打成

4、“不加思索”,一个以讲汉字、写汉字来吸引眼球的节目却出现这样的错误,未免让人贻笑大方4. (3分) (2016高二上成都期中) 李白、杜甫、白居易、曹雪芹、鲁迅、海明威,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对象,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赞颂他的思想或艺术成就。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80-100(含标点)。5. (6分) (2017高三上山东月考) 下面是一则“节约用水”公益广告,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二、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共2题;共30分)6. (10.0分) (2017广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学习书

5、法,首先应该是取径的问题,即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好看的问题。晋人卫栋(即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对七种用笔的阐述,既侧重于线条的审美现象,也兼顾到用笔动作的技巧内容,有效果也有过程,既衡量什么字好看,也衡量怎么写好看,开列出某笔“如千里阵云”、某笔“如高峰坠石”等七项好看的标准,意在告诉学书者,在技法的学习上努力的方向。卫夫人所关注的是线条美中的技法问题。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殊内容。因此,古来的技法理论中十分关注线的运用。对线条的把握,是书法学习的重要路径。无论站在批评的角度还是站在教学的角度,汉魏时的人们更多地关注线条而忽略结构,这大概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线条是属于书法的,而结构是属于文字的。到了后

6、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结构的审美价值的开掘。基于此,在站在教育者的立场而谈书法的技法学习的言论中,对于结体的重视可以说与对用笔的重视提到了同等的高度,结体的学习亦成为学书者的重要途径。至于古书论中有言用笔第一间架次之者,有言先学间架,间架既明则学用笔者,在我们看来,也并非是古人非要从中论出这两个取径孰为高下,而是说这两者在学习书法时不可轻忽其一。谈取径问题,是说从哪里入手学书法,古人择用笔与间架两途,实际上是直入根抵之法。而此一基本功不扎实,则书法亦如转蓬、浮萍,无所依傍,终无力而美。学习书法,始于技法的学习,技法的学习是枯燥而艰苦的,非有毅力与恒心,不足支持。毅力与恒心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意志

7、力的问题。在书法技法学习阶段,那种单调枯燥常常影响学习者的情绪,意志力薄弱者常为单调枯燥的行为方式所导致的消极情绪所左右,从而导致学习的半途而废。所以在中国书论中谈到书法的技法学习及训练时,十分强调持之以恒。曾国藩谈到学习书法时曾提到“每日习柳字百个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且莫间断,熬过此门,便可稍进;再困再进,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困时不间断,这可以说是古人论书法学习时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流传下来许多书法大家刻苦学习的故事,如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多;如说钟繇入抱犊山习字,木石尽墨;如说唐大宗夜半把烛习兰亭序;如说赵孟頫习字十年不下楼,等等,不

8、一而足。这些故事不管是实有其事还是仅为传说,都足资教海。同时,古人也注意到,过分强调学书的困难,也会造成学书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削弱学书者的意志力。所以他们既告知学书者学习是艰苦的,困难重重。同时,也告知学书者,困难绝非不可克服的,知难而退,难则难矣,知难而进,难则不难。古人站在书法教育与书法学习的立场,言学书者的取径问题既多且徉,诫勉有加;言学书者的毅力问题由正及反,考虑周全。这其中有无偏颇有无武断有无机械,暂且不论,仅就其如此细致的分析,如此谆谆的教侮,已足以说明古人对技法的学习艳有十分重视的态度。摘编自巴蜀书社中国书法讲座)(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书法进

9、入艺术殿堂伊始,技法问题就受勤书法教育者及书法创作和研究者的特别关注B . 学习书法,如何取径的问题,就是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好看,怎样用笔创造线条美的问题C . 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殊内容,因此卫夫人在笔阵图中特别关注运用线条创造线条美的问题D . 从书法教育的角度看,古人重视的是书法技法学习中的取径问题和学习者的毅力问题(2) 下列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取径问题上,古人关于“用笔”与“间架”两条路径的选择,文章认为是有高下之分的B . 在书法技法学习初级阶段,练习线条常常是单调枯燥的,这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与意志力C . 既告知书法学习者学习的困难,也告知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这

10、对于初学者是有好处的D . 古人谈学习书法技法的言论,不论其有无偏颇对错,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卫夫人是出于教育的目的、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谈论书法的技法问题的B . 用笔与间架是书法最基木的东西,可以说没有它则没有书法艺术C . 汉魏时期的古人们,关注线条而忽略结构,因为他们认为线条是属于书法的,而结构是属于文字的D . 汉魏以后,谈论书法技法学习的言论中,结构与用笔才得到了同等的重视7. (20分) (2017高一下北仑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狩猎师陀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时候是个大空想家。在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那一年上,突然

11、离开祖辈世居的果园城他出发了,开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猎。果园城里他的姨表妹,气恼加上悲痛,为他哭了,甚至为这个狠心人病了。“你没良心。走就走吧,谁拦着你了?可是总该、总该”伤心的把脸埋在枕头上,她在床上想。朱太太那个姨母,“为他难过呢!什么好东西?像他这种人,我们挤上眼也找得来!”她光火有充分理由。两个小儿女在她眼中长大,正像两棵花儿。所有看见过他们的人早就自然的把他们当做夫妇,全以为他们终有一天要结婚的,在这长久的期待中,她在他们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阵狂风,所有的美梦给吹散了。说真话,她流的眼泪比她的女儿更多。看看她的女儿这个生了长长的黑脸蛋的美貌小姐,她的两只大眼看人时候从下

12、面滚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闪;破颜一笑,小鼻子鼓动得多逗人爱;常常,她常常稳重的坐着,眉整起来,严密的闭着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顽固的小花骨朵。从这种特别表情,谁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见。她的样子仿佛说:“你瞧我多有本事?我准备好了,我在等待着了。”她显著的倾向实际方面,最后两年母亲几乎把家务全交给她,很快就练成了能手。她比母亲处治的更有条理。可惜正为她处治的更有条理,孟安卿想起这是个爱用秤杆子教育姑娘,专门出产能干老婆的城市,幻梦才深深受了伤。并不是他不爱她了;恰恰因为他仍旧爱她,她的每一个小动作仍旧能牵动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怎么能眼看着他的幻象破碎,看着他的偶像跃倒下来,将来

13、看着她专门争斤论两,计算柴米和油盐哪?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没有给过果园城消息。年轻人全有这种气度,青春跟雄心支持着他,幻象在他前面,他勇往直前,从不动摇。最后他成了个肖像兼风景画家,他大狩猎的结果。但是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来,回果园城来了。他在车站下面的旅馆里订了个房间,在里头关两小时,仔细的从鬓角上拔掉几根白头发,随后他走出来,一直上了河堤。郊野上好风光,天色澄蓝,阳光充沛的照耀着新犁起的田地、树林和大路,仿佛向人报告好运。而鸟儿在柳树上鸣唱着,在堤岸旁边,孟安卿没有想到,它们看见他惊骇的飞开了过去

14、他跟它们那么亲密过的,现在它们不认识他了!接着他进城,在果园里,春天他曾陪同姨表妹去掐花,夏天他们曾游玩过的,现在果树大半都衰老卷秃了,有的且被砍伐代以新的小树了。最后他走上市街,在街上,仍旧是尘土,仍旧是狗和猪。“看起来只有这里没有变动。”他心里想。面坊的磨子响着,脚踏箩的撞击声一直传到外边。药铺里的舂药声仍旧是老调子,叮咚叮当,药臼的鸣声活泼而又清脆。终于他站在那个一直深埋在记念中的门前,手按在门环上,他迟疑不决,既然已经回来,既然不久就要看见想念的人,何不把这种好心情多保存一会儿?一个熟人凑巧解救了他。正在这时候,一个卖纸烟的凑巧从那边走过来。“卖香烟的!”他走过去。卖纸烟的原先卖梨糕,

15、他自己小时候是个买零食的好主顾。“你不卖梨糕了?”“不,不卖了。现在没有人做了。”卖纸烟的惊异地看着他。“你可知道朱太太还住在这里?”卖纸烟的说她仍旧住在老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搬过。“那么”孟安卿的心跳起来,气色变了,脸红了。他本来想问另外一个女人,朱太太的女儿,他的姨表妹,忽然他改了口。“那么,这城里有个孟安卿,你认识吗?”“不,不认识。”他说他根本不相信有这个人,他以为只是爱开玩笑的捏造来骗人的传说。一阵失望压倒了孟安卿,突然间他感到兴亡变迁,时间加到人身上的变化。他想起他在旅馆里拔掉的白头发,他的终于无可遮掩的皱纹。现在果园城人更进一步告诉他,他们认为根本没有他这么个人,只在人家的笑谈中才

16、存在了。孟安卿毫不动弹的站着,脚踏箩药臼照样响着,其实连它们也变动过了;狗和猪从旁边走过去,他也不再感到亲切了。他向空中愣好半天,最后,看见卖纸烟的还等着他,他搭讪着买了一包。他没有再询问他的姨表妹。他珍重的将在果园城买的香烟塞进口袋,然后向车站那边走去,火车在等候他,一切旅馆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候他。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1) 孟安卿为什么要离开果园城?(2) 文章写孟安卿在旅馆中拔白头发的细节有什么作用?(3) 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孟安卿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三、 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共4题;共40分)8. (20分) (2019高二上大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17、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 , 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

18、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

19、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B .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C .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D .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九”,在中国古

20、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B . “出”,京官外调。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如“拜” “除”,授予官职;“迁”“谪”,贬官降职;“陟”“徙”,提升官职。C . “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D . “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

21、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B . 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就可以活下来。C . 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D . 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当时,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景俭向武则天提出自己看法,建议最终被采纳。(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

22、敢相保?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9. (8分) (2016高二上南昌期末) 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小题临江仙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注】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一晌:很短的时间。(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B . “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

23、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C . “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D . “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E . 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24、,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阙。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10. (6分) (2017南昌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注: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裂帛:指写家信。(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25、,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 . “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C . 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D . 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E . “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2) 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

26、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11. (6.0分) (2017高三下武汉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诗使用夸张手法,正面描写山之高峻、崖之陡峭,以此表现蜀道之难。(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_。”(3) 诗经关雎中用“_”和“_”两句生动刻画了男子追求窈窕淑女而不得之后朝思夜想、难以入眠的情状。四、 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12. (60分) (2019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27、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年轻人即将踏上生活之途。临行前,一位智者分别送给他们一面镜子。一个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然后端盆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续上路;一个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越照越躲在屋里不敢出门,生怕再染上灰尘;一个人十天也不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路,弄得灰头土脸,没人愿意与他为伍。看来,“照镜子”也大有深意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共5题;共20分)1-1、2-1、2-2、3-1、4-1、5-1、二、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共2题;共30分)6-1、6-2、6-3、7-1、7-2、7-3、三、 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共4题;共40分)8-1、8-2、8-3、8-4、9-1、9-2、10-1、10-2、11-1、11-2、11-3、四、 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