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498779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都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成都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成都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成都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模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模拟)(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成都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颓圮(p) 酵(jio)母浮藻(zo)霉菌(jn)B . 彷(pn)徨 彳亍(ch ch) 回溯(su)佝(j)偻C . 胆怯(qu) 忏(chn)悔惆(chu)怅枯槁(o)D . 青荇(xn)踟(ch)蹰呻吟(yn)矫(jio)正2. (2分) 下列词语字形全正确的是( )A . 搀和譬如铁砧恰如其份B . 篮球蓝色重叠重峦叠嶂C . 繁复反复膨涨推陈出新D . 摩擦打磨干躁专心致志3. (2分) 下列成语中,划线成语

2、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 , 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B .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记述古人辞令的散文。字字动情,句句在理,充分体现了纵横家巧舌如簧的谈话技巧、纵横捭阖的才气,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C . 温州老太说:量入为出是理想化的以房养房,是一种保守和无法捕捉市场机会的买卖行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行为。D . 期中考试后各学科的成绩优胜者抛砖引玉 , 介绍了许多搞好学习的宝贵经验,最后班主任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总结。4.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他以瑰

3、丽的语言,优美的表达技巧,深刻感人的情愫,在诗中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B . 中国的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都是接受了西方语言学文学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C . 藏戏形成、发展于民间,孕育、成长于雪域高原,具有群众基础广泛、乡土气息浓郁、强烈的民族风情和神奇的高原特色。D .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资源,是与时俱进的活的文化,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大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5. (2分)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还指出“没有先前生物的模型或胚种”他似乎认为世界上的栖息者在陆续的时期内几近灭绝马修先生的

4、观点和我的观点之间的差异是无关紧要的其后又重新充满了这个世界也可能产生新类型这些观点表明他似乎认为生活条件的直接作用具有重大的影响,已清楚地看到了自然选择原理的十足力量A . B . C . D . 6. (2分) 下列对长亭送别【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A . “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B . “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C .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

5、及时行乐的表现。D . “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7. (2分) (2018高一下赣榆开学考)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 .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B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8. (2分)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活用情况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项王军壁垓下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B .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昔下宫之难不能死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先生少之乎C . 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

6、子车骑市中齐威王欲将孙膑鼓行出井陉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D . 左右欲刃相如朱亥袖四十斤铁椎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9.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B .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C .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D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10. (2分) (2015高二上江苏期中) 下列句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之二虫又何知顷之 , 持一象笏至B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臣之进退,实为狼狈C .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

7、. 呱呱而泣渔父莞尔而笑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1. (11分) (2017高一上枣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自称

8、黄天泰平。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坚登城先入,众乃蚁附,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边章、韩遂作乱凉州。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拜坚议郎。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余人,攻围城邑,乃以坚为长沙太守。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灵帝崩 , 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

9、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遂治兵于鲁阳城。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节选自三国志吴书一)【注】匏里:地名。县:通“悬”。(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B .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

10、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C .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D . 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曰岂将与乃和亲邪?(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署:代理、暂时担任或试充官职。假尉:指暂时代理的县尉或非正式任命的县尉。B . 黄天泰平:张角自称黄天,曾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C . 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D . 四海:这里指全国各地。古代类似的称说还有九州、八荒、六合、五湖、四夷等。(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11、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坚年少就智勇有为。十七岁时,身为县吏的他遇到贼人抢劫商人财物,独自上岸,以计吓退贼人,并砍掉一个贼人首级,由此声名大显。B . 孙坚关心国事有远谋。在辅佐管理郡县之时他就招揽数百个热心青年,以备为国家效力,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追随他讨伐黄巾军张角的起义。C . 孙坚在汉朝立下功劳。中平三年他跟随司空张温平定凉州之乱,随后又在长沙太守任上打败了在此作乱的区星等。孙坚因功被封为乌程侯。D . 孙坚威猛而知晓大义。中郎将董卓趁乱擅权,孙坚跟随各地兴义兵讨伐董卓。董卓的军队惧怕孙坚的军队,孙坚也拒绝了董卓的和亲请求。(4)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坚登

12、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12. (9分) (2019高一下临河期末)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古江山”,用“千

13、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B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C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D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2) 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明月

14、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A . 范仲淹苏轼辛弃疾李清照B . 范仲淹辛弃疾苏轼李清照C . 苏轼辛弃疾岳飞李煜D . 苏轼柳永辛弃疾李煜(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目的及效果。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3. (6分) (2019高二上清远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发出“_,_”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 (2) 游褒禅山记中“有志矣,_,_,亦不

15、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3) 十则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_,_。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14. (18分) (2017高三上集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王晓莉出单位门时,恰好园林工在修剪道两旁的树木。经过几个季节的生长,这些以樟树为主的树木都已长得有声有色。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街道为此稠密了不少。一年两季的被修剪,成了这些树木的必修课。电剪刀哧哧作响,那些长在树顶端或者树身周边的细嫩枝叶,随之纷纷落马。而即使更粗壮些的枝条,也不消五秒钟,就在

16、强大的马力之下一折两断。很快地,这树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标准的伞,整整齐齐,笔直向上。不消一个上午,这条街就将撑起一长排绿伞。每棵树都生得一模一样了。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纠缠不休地堆积着。树木的清香四处飘逸,树叶子与松针层叠一处,色彩斑斓。脚踩在上面,柔韧而温暖。这是在园林工眼里,一棵树中比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继续容留于树的那一部分。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秩序等于破坏美,等于多余。这大约是园林工人的美学原则。但我的,恰好与他们相反。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那几棵枝条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长的大部队,而独独朝着左上角努力?一簇叶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开一个研讨会般比别处热闹、喧腾许多?

17、它们没有成为树的主干,没有引领一棵树生长的那股绝对力量。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它们不是“主流”。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棵树。完全的秩序,完全的规则,该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营,像一律穿了病号服,像活了一生却毫无故事的人。在我所喜欢的电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导演往往安排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他可能是个独居多年的老邻居,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狂热地宣讲着宗教教义、人生哲理,而他的听众,却是两个踢足球之后累瘫在沙滩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个热爱酒精的工人,在电影的背景深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闷至极的酒。他们类似于文章中的“闲笔”,对于故事的发展或推动其实完全不起作用。这样旁逸斜出的人,我却总是看得心领神会。很

18、久以后,关于这场电影,我脑子里什么也留不下了,却依然能回忆起他们。 就好像在翻阅一堆历史书籍之后,我能记住的,往往是类似于野史、花絮的部分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小人物。他们永不知名,总是存在。他们有着和主流人群不一样的心事、不一样的心路,他们很容易就透露出接近于生命本质的部分,不掩饰、不修剪,因而不做作。门卫、修鞋子的人、路边摆摊卖廉价发饰的母女他们是世界这棵大树上旁逸斜出的部分。如果世界要唾弃谁,他们必是最先被唾弃;如果世界要剪伐谁,他们必最先被剪伐。但是在被唾弃之前不能自弃,在被剪灭之前

19、不能自灭。他们的力量来源于此。关于“旁逸斜出”,种过苹果树的朋友告诉我一个让人很受鼓舞的故事:在苹果树的树根,常常会突然蹿出一种叫“徒长枝”的枝子。它以惊人的速度爆发,长势凶猛。当它的势头盖过主干时,有经验的果农会毫不犹豫地把已遭虫蛀、遭风雨侵蚀、多年不长的老干剪去。 事物的新陈代谢并不只有一种方式。的确,过了几天,我再看单位门口的那些树木,还是在被修剪的部位,树身又长出了新芽,它们所朝向的,依然是那个旁逸斜出的方向。那些旁逸斜出的树。那些旁逸斜出的人。且让我们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选自散文2014年第5期,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A . 在被修剪前

20、,“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树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茂盛繁密、生机勃勃。B . 第段描写落在地上的残枝断叶,作者却用到了“色彩斑斓”“柔韧而温暖”等词语,暗含了作者对它们遭受剪伐的惋惜和痛心。C . 第段作者笔锋一转,把思路从对树的命运的感慨转向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深刻。D . 作者叙写苹果树上“徒长枝”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旁逸斜出”的枝干也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们都能成为主流,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E . 本文语言犀利,措辞华美,充满激情,对底层人、边缘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与悲悯,挖掘出了人性的深度。(2) 为什么作者认为

21、“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 (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4) 怎样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 15. (6分) (2016高二上邢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陶渊明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虽然远离了尘世恶浊,却也要承担肢体的病衰、人生的艰辛。田园破败了,他日趋穷困,唯一珍贵的财富就是理想的权利。于是,他写下了桃花源记。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终点在彼岸,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终点,因此也可以不把它当做终点。桃花源记用娓娓动听的讲述,

22、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清晰地隔离开来。这种隔离,初一看是艺术手法,实际上是哲理设计。就时间论,桃花源中人的祖先为“避秦时乱”而躲进这里,其实也就躲开了世俗年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间在这里停止了,历史在这里消失了,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落伍和背时,但刚想笑,表情就会凝冻。人们反躬自问: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那么怡然自得,外面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意义?于是,应该受到嘲笑的不再是桃花源中人,而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这种嘲笑,对人们习惯于依附着历史寻找意义的惰性,颠覆得惊心动魄。就空间论,桃花源更是与人们所熟悉的茫茫尘世切割得非常彻底。这种切割,并没有借用危崖险

23、谷、铁闸石门,而是通过另外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美丑切割。这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在进入之前就已经是岸边数百步的桃花林,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位渔人是惊异于这段美景才渐次深入的。这就是说,即便在门口,它已经与世俗空间在美丑对比上“势不两立”。第二种方式是和乱世切割。这是一个凭着祥和安适而独立的空间,独立于乱世争逐之外。和平的景象极其平常又极其诱人: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鸡犬相闻、黄发垂髫这正是历尽离乱的人们心中的天堂。但一切离乱又总与功业有关,而所谓功业,大多是对玉阶、华盖、金杖、龙椅的争夺。人们即便是把这些耀眼的东西全都加在一起,又怎能及得上桃花源中的那些平常景象?因此,

24、平常,反而有了超常的力度,成了人们最奢侈的盼望。很多人说,我们也过着很平常的生活呀。其实,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总是与试图摆脱平常状态的功利竞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都不是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之所以成为桃花源,就是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外界,被这里的人们切除了。没有了外界,也就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才是真正的空间独立。第三种方式可以说得拗口一点,叫“不可逆切割”。桃花源的独自美好,容不得异质介入。那位渔人的偶尔进入引动传播,而传播又必然导致异质介入。因此,陶渊明选择了一个更具有哲学深度的结局桃花源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桃花源中人虽不知外

25、界,却严防外界,在渔人离开前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背叛了这个叮嘱,出来时一路留下标记,并且终于让执政的太守知道了。但结果是,太守派人跟着他循着标记寻找,全然迷路。更有趣的是,一个品行高尚的隐士闻讯后也来找,同样失败。陶渊明借此划出一条界限,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这个“不可逆切割”,使桃花源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陶渊明告诉一切过于实用主义的中国人,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脚出入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在实用层面上,它不可逆。(1) 下列对文中“哲理设计”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桃花源没有历史,看似令人可笑,但世俗

26、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与这里怡然自得的生活相比却未必更有意义。B . 桃花源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这种令人惊讶的美与世俗空间的美丑形成了强烈的对立。C . 桃花源是真正的空间独立,这里的人主动断绝与外界一切联系,过着极其平常的生活。D . 桃花源对外界的介入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因此桃花源与茫茫尘世“不可逆切割”。(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桃花源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也因此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B . 桃花源是理想的蓝图,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天地,只有真正的隐士才能找到它。C . 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桃花源记的这

27、一结局具有更深的哲学意味: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意出入的。D . 桃花源中人不会向往和窥探外面的世界,他们不知外界,却严防外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理想破灭了,桃花源记是他一个更虚幻的寄托。B . 就空间论而言,桃花源是独立的,它美丽,祥和安适,而又容不得异质的介入。C . 桃花源记描绘的美好世界,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这不仅是艺术手法,更有哲理意味。D .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是指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世界,它已经超越了桃花源本身,这与作者所说的“在信仰

28、层面上,它永远在”是相通的。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6. (5分) (2019高一上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考入一中的同学,大都是中考的佼佼者。进入高中生活后你们会发现:新的学习阶段,知识的难度更高,广度更大了,学习生活理念也有了改变;你又认识了许多新的老师、同学,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恰逢70周年国庆大典,国家、社会、你的生活也有新的变化半个学期的高中生活,这些改变可能让你失落、迷惘,也可能让你激动、振奋 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东西,给你感悟,让你思考,让你有新的人生规划。要求:请以“让我重新规划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1-1、11-2、11-3、11-4、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12-1、12-2、12-3、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3-1、13-2、13-3、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14-1、14-2、14-3、14-4、15-1、15-2、15-3、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6-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