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497426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广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8题;共20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果不用吾言果:果真B . 辄奋击,折人手足手足:手和脚C . 其故封识具存故:原来D . 其与存者几何几何:几人2. (2分) 下列句子与例句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洁其身A . 填然鼓之B .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C . 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D . 饭蔬食,饮水3. (2分) (2019高二上常州期中) 下列文言文各句中,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所过无不残破 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2、 我哀王孙而进食 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A . B . C . D . 4. (2分) (2017高一下邵阳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 . 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B .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C . 空自苦无人之地D .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5. (2分) 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 )是亦走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王道之始也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 B . C . D . 6. (2分) (2019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

3、音,其中变徵的声调是激愤的。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通史,全书共130篇,其中本纪主要记述诸侯之事。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对平辈或长辈称名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武帝、顺治等。征辟,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指中央管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选拔官吏。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在京师举行考试,由礼部主持,又称“礼闱”。A . B . C . D . 7. (6分) (2019高一下沈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教

4、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 )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 , 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 , 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的人是伪善。你可以

5、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地说到处都是污垢。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 , 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教养不但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且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B . 不是教养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C . 不是教养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6、D . 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2) 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B . 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C . 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人类的渺小和宇宙之大。D . 如果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推而广之以身作则 煞有介事 锦上添花B . 推己及人身体力行 盛气凌人 繁花似锦C . 推而广之身体力行 煞有介事 繁花似锦D . 推己及人以身作则 盛气凌人

7、 锦上添花8. (2分) 下面是四种不同情境的讲话,且都与“笑”有关。根据情境推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 . 初次见面时的讲话:我不会讲话,您可别见笑。B . 再次遇到朋友的讲话:去岁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C . 接受别人礼物的讲话: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D . 在追悼大会上的讲话:凶手被抓捕,正气得弘扬,愿我们的英雄含笑九泉。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9. (6分) (2017高一下邹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

8、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

9、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静,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

10、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味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11、。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摘编自书斋)(1) 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B . 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C . 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静。D . 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2) 下列对“书房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B . 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

12、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C . 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D . 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B . 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C .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D .

13、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味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10. (12分) (2015高二上大同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紫貂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14、。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个严严实实。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三皮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三皮说:“紫貂也疼咱母亲呢!”四爷说

15、:“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一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不住捶腰,嘴里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三皮便对四爷说:“给我坛陈年老酒吧!”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已。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卧在三皮身上四爷热泪长叹:“仁心呢!”三皮参加了抗联。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三皮没熬得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

16、土。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一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的哇哇直叫。三皮过来,谄笑着,吹嘘说道:“这还是我猎到的呢”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你的,再猎一只给我。”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了衣衫。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四爷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没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小小说精选)(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始介绍“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与小说结尾相呼

17、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B . “紫貂也疼咱母亲呢!”、“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三皮与四爷的对话,不仅映衬了三皮的“孝心”,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C . 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的掏吃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D . 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与线索的作用,他的“陈年老酒”也如同“紫貂”一般,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2) 联系文本,回答小说为何从对“猎貂”的介绍切入?(3) 小说形象鲜明,词约意丰,试举例赏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技巧。(4) 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三皮”,有的说是“紫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三、 文言文阅读 (共1

18、题;共11分)11. (11分) (2017高二上益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憷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

19、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丛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B . 方山子亦矍然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C .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环堵:环绕,缠住。D

20、. 使从事于其间,今己显闻显闻:显达闻名。(2)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B .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C .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D .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闾里,乡里,指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按照匠人营国制度

21、,居住区可分为国宅和闾里。B . 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帽子。C . 公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爵位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D . 河北,省名。与鸿门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北”意同。(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山子少年时一身侠气。他仰慕西汉著名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使酒好剑,挥金如土,乡里的游侠都尊奉他。B . 方山子有壮志难酬之苦。他壮年的时候想通过读书来驰名当代,但他看清了世道凶险,于是就萌生了隐居的想法。C . 方山子晚年

22、时安贫乐道。他在晚年的时候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草房,吃素食,悠游自得。D . 方山子有异人之处。他出身功勋之家却没有置身官场,家境殷实却放弃荣华富贵,偏偏来到穷僻的山里。(5)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日:“呜呼!此吾故人陈悖季常也。何为而在此?”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四、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12. (4分) (2017杨浦模拟) 补充句子在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描摹秋天景物渐渐衰败的诗句是_。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景物抒发通达的宇宙观、人生观的诗句是:_ , _。_ , 双照泪痕干

23、。(杜甫月夜)吾尝终日而思矣,_。(荀子劝学)_ , 白露未已。(诗经蒹葭)江畔何人初见月,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3. (7分) (2018高三上中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崔颢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功成须献捷 , 未必去经年。【注】单(chn)于:指单于都护府,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裴都护:事迹不详,都护为官名,设大都护、副都护,管辖境内的边防、行政及各族事务。胡沙: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沙漠地区。献捷:指战胜后所获得的俘虏和战利品。(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24、( ) A . 诗歌的首联,用了“征马”“秋月”两个意象,除了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之外,还渲染了裴都护前去征战的氛围。B .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含有思乡离愁或团圆高兴之意,在本诗中的作用是寄予思念家乡之情。C . 颔联细致描写了单于和都护这两个人物,对单于采用了警告的语气,而对都护则是期许的语气,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D . 胡地黄沙漫天,大漠浩瀚却无水泉,自然条件恶劣,“胡沙”一句既是实写边地之景,又暗寓了都护镇守边关的艰辛。E . 从“塞”“驿”“胡沙”等字词,可看出本诗作为边塞诗的“塞垣景象”,语言质朴,格调刚健高昂,风骨凛然。(2) 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

25、简要分析。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14. (1分) (2020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20字以内)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倡议: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3分钟以上时熄灭发动机。对此,不少人认为,提倡停车3分钟熄火能够使车主充分了解停车熄火的必要性,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从而使停车熄火变为自觉行为。不过,也有人对这一条款的可操作性表示怀疑。某出租车公司安全总监说,对停车熄火的时间地点不应该一刀切,比如早晚高峰和拥堵路段,车辆频繁启动也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此外,出租车在酷热或寒冷天气时需要开启空调,如果严格要求停车熄火,就有可能招致乘客

26、的不满甚至投诉。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5. (5分) (2016高三上海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8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7-2、7-3、8-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9-1、9-2、9-3、10-1、10-2、10-3、10-4、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1-1、11-2、11-3、11-4、11-5、四、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12-1、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3-1、13-2、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14-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