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C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497388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C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C卷(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3题;共10分)1. (6分) (2020高三上桐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科技进步源于对未来的大胆想象。千百年来,我们经常很多想象无法实现,( )。今天我们_的世界,正是来源于过去人类对想象的坚持。作为人类科技王冠上的宝石,人工智能_了人类想象中最大胆的部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_的工作。 这段历史如今被经常提起,在当时却并不轻松。直到2000年前后,科学家们还得小心避免使用“人工智能这个词汇。然而,正是这些积累,终于使量变成为质变,使我们有幸集中地在这一时代将想象变为现实。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断言司空见惯凝聚坚苦卓绝B . 预言习以为常凝结坚苦卓绝C . 断言习以为常凝结艰苦卓绝D . 预言司空见惯凝聚艰苦卓绝(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只是当时尚未找到可行的方法而已,但最终往往发现了B . 但最终往往发现,只是当时尚未找到可行的方法而已C . 最终往往发现可行的方法,但只是当时尚未找到而已D . 但只是当时尚未找到可行的方法而已,最终往往发现了(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正是这些积累,终于使量变成为质变,使我们有幸在这一时代集 中地

3、将想象变为现实。B . 正是这些积累,使量变终于成为质变,使我们在这一时代集中地有幸将想象变为现实。C . 正是这些积累,量变终于成为质变,我们在这一时代集中地有幸将想象变为现实。D . 正是这些积累,终于量变成为质变,我们在这一时代有幸集中地将想象变为现实。2. (2分) (2017高二下烟台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其身后是一个个独守家园的“留守老人”;由于他们对老人无所用心,致使老人们承受着无尽的孤独与寂寞。B . 社区难题、邻里纠纷、家庭不和、医患纷争等矛盾,行走于都市乡村的调解员对当事人摇唇鼓舌,不厌其烦地“劝和促

4、谈”,有效化解了各种矛盾。C . 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践行“三严三实”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让大学生们在春风化雨中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 . 如果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对鲜活的生活充耳不闻,那么他们就会离社会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发展下去,他们就会成为“不知有汉”的桃花源中人了。3.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B . 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

5、和使用。C . 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D .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4. (6分) (2016高一上湄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6、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

7、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

8、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

9、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1) 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B . 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C . 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D . 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2) 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

10、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B . 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C . 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D . “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B .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C . “扁舟”意象

11、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D . 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5. (20分) (2016镇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渡船林斤澜我离开温州三十多年,有时候会忽然梦见渡船。有几年我住在蝉街外婆家里,蝉街不一定因蝉多得名,整个小城都在蝉声中过三伏天。蝉成日喧叫,但它悠悠的单调的声音,却浸透了寂静。春天时节,绵绵的春雨空档里,漏下黄黄的阳光,我会忽然心慌起来,这种心慌,土话叫作“摇翼”,很形象。我一“摇翼”就赶紧跑出去,跑出悠悠的寂静去。跑出了三角门,跑过“存厂

12、”,穿过田野,来到城外淡绿的河边,河面上横着一条粗绳,绳下一只红漆渡船,方方的平底的渡船。挑担的赶牛的都好稳稳当当上船,自家拉着绳子过河。船常常闲着,我独自慢慢地过来过去。离开温州前几天,特别去坐渡船。离开是有目的地,但是千里迢迢,战火漫漫,没有一点把握。实际还是个小孩子的心,觉得渡船渡到河中央,就好比到了生身之地的怀抱中间,心就静定下来,暗暗朝拜音乐女神,誓不变心。去年我回到温州,住在松台山下的华侨饭店,当然是新楼,有水电,有沙发,有卫生间,有厅有堂有花圃。松台山脚还有个居高临下的剧院,晚上要仰起头来看电光灯。蝉街的河没有了,和闹市五马街连接起来。城墙和三角门早就扒平了,我顺着马路走到城外,

13、城外还是马路,“存厂”变成了工厂。马路的背后,寻着了田野,寻着了河,但河上没有绳,没有渡船,没有平底的方方的红漆渡船。有回过一条江,渡船是只老式两头翘大木船,安装了个马达。拎菜篮的,背书包的,拿着伞的老人家,一会儿站满了船舱船头。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裤脚卷到腿肚那里,肩上背枪一样一条空扁担,扁担头上缠着空口袋。大家好像都认识,有人笑着说:“钞票赚着了。”女孩格格一笑,把头一扭,眼睛里的得意闪电一样。满船是多年思念的乡音,满船是思念里没有的说话:“钞票,钞票”,“赚着,赚不着”四面的人声里,忽然有一个低音撞到我耳朵里,碰着我不晓得哪一条筋,一个名字跳了出来,我冒叫一声,两声一个白发苍苍,瘦脸

14、黑黑的人站在我面前。一分钟以后,两人都认出来是三十多年前的老同学。他的低音浑厚,当年他的本事是从上衣衣兜里抓出一支笔,有时甚至是一把牙刷,就指挥我们唱起响亮的“枪口对外,齐步向前!”我们真真肩并肩走向战场。“我是海岸的哨兵”,“拿起鸟枪、铁锤、剪刀、石头、火炮”想象中,我们和日本鬼子巷战,肉搏,白刃相见。我问他这些年在干什么呢?他说修理单车摩托直到拖拉机。他说他过了青年时期,才明白自己秉性不爱活动,根本也不是音乐材料。他转过头去看江水,好像在问,当年的路是自己选择的吗?那时候自己会选择吗?同学朋友一个个不像浪连着浪吗?一个个叫浪推着走,叫浪卷进去了路,大半是时代决定的。不过我还是想我那条小河上

15、的渡船,拉着河面上的粗绳到了河中央,祈求养育我的大自然,给我启发,帮我下决心。我打听哪里还有平底的方方的渡船。他惊讶起来,用眼角睃着我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渡船,也没听说过,怎么会有四方的船呢?刹那间,他疑心我做梦,我疑心他健忘。我常常从松台山下,走过蝉街五马街。一路人撞人,从人缝里插过去,耳朵边嗡嗡地全是乡音,不过一个人也不认识。乡音满街满城,好比潮水,带泥带沙带泡沫带残渣的浑沌沌的潮水,我不熟识。立刻从大街转进小巷,走石板路,推开油漆剥落的双扇前门,或是单扇白木变黑了的后门,走进潮湿的院子,走上苔藓镶边的石阶,走进幽暗的厢房,或是楼板晃晃的楼房,坐下来喝新鲜的绿茶,吸红牡丹香烟,和老朋友悠

16、悠闲谈。但方方的平底的红漆渡船呢,没有人爽爽快快肯定有过,多半是怀疑,是稀奇,是搜索记忆。我也糊涂起来了,莫非把庄子的方舟,或者圣经的方舟,掺杂到多年的乡思里去了。我多住了些日子,认识了一些青年,我听见三四苯并芘、信仰危机、意识流、蒙太奇这都在小巷里的斗室里,好比水潭,这里有寂静,有清澈,有深沉,有“摇翼”的心慌,有明天的梦。我又离开温州时,更加相信过去有过方舟,挑担的赶牛的都能够稳当站着过河,也站过心慌的少年。我相信现在也会有,只不过一时说不清在哪里。方方的平底的红漆渡船呀,我还要寻你,也许明天就会心慌起来,千里迢迢回去寻你。(摘自林斤澜散文选集,198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 文章第

17、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 本文写了“我”哪几件与渡船有关的事?请简要概括。(3) “渡船”有着怎样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我”找不到渡船,有人说这渡船不存在,有人说渡船被人们遗忘,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 (2017高三上湛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罗洪先,字迭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邵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成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

18、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日:“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日:“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堆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日:“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

19、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被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生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日:“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 )A .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B .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C .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D .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是表示授予官职

21、的。B . “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C .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D . 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

22、。B . 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C . 罗洪先与唐顺之交情很好,唐顺之被召用了。严嵩因为与罗洪先是同乡,打算借用边疆的人才来起用。D . 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 (7分) (2020柳州

23、模拟)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其八)南宋范成大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注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晚年退居故乡石湖。三公:古代最高级的官吏,一般指太师、太傅、太保。周代宫廷有三株槐树,拜见天子时,三公立于三槐之下。鹧鸪天南宋辛弃疾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注辛弃疾(1140-1207):作此词时诗人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

24、2岁。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1)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槐叶像鼠耳一样对生,苍翠茂盛,遮住了炎炎夏日。B . 第二首词前两句描写了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的乡野春色。C . 两首诗写作手法完全不同,范诗化用典故,运用对比;辛词则白描勾勒,借景抒情。D . 两首诗都着笔于眼前,描绘出一幅宁静恬淡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风景画,笔调清新。(2) 两首诗均塑造了诗人“闲”的形象,其中情志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比较鉴赏。 五、 默写 (共1题;共8分)8. (8分) (2019高三上无锡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

25、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2) 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 位卑则足羞,_。(韩愈师说) (4) 至人无己,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5) 故木受绳则直,_。(荀子劝学) (6) 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7)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8) 定乎内外之分,_。(庄子逍遥游) 六、 语言表达 (共3题;共11分)9. (5分) 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术成果。那些不朽的书籍10. (3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

26、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元青花之美,_。元青花的蓝色非常鲜明,像蓝宝石一样附着于白玉一般的瓷胎上,仿佛有一种生命力被赋予器物,美得令人震惊。这种蓝色来源于一种产自西亚的含钴着色剂,被世人称为“苏麻离青”。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着亚欧大陆,有东西运出去,自然有东西运回来,其中就有苏麻离青料,因此元青花是_。元青花的美,_,卷草纹、缠枝牡丹等带有异域色彩的繁缛纹饰密集绘制于器物表面,洋溢着一种雄浑张扬的帝国气质。11. (3分) (2016高二上武邑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啸,是一种

27、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_ , 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其三)“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_ , 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_ , 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8高二上平坝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众多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点燃了亿万网

28、民的英雄情结,“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为此,班上拟召开“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3题;共10分)1-1、1-2、1-3、2-1、3-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4-1、4-2、4-3、5-1、5-2、5-3、5-4、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1、6-2、6-3、6-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1、7-2、五、 默写 (共1题;共8分)8-1、8-2、8-3、8-4、8-5、8-6、8-7、8-8、六、 语言表达 (共3题;共11分)9-1、10-1、11-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