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4956387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6.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材料: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第一单元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数数、认数二、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三、教材说明1主题图(1)为什么选择主题图?入学教育。了解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正式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准备。(2)与原通用教材的不同。场面更开阔。采用俯视,把学校的整体画面呈现给学生。内容更加丰富。增加小小气象站、校园外的楼房、树木、参加各种活动的学生等,使数数的内容更加丰富。每种数量不止一种。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数量人和物数量人和物1国旗、楼房、老师6花坛里的花、校

2、园周围的大树 2农舍、单杠、跳绳的学生,讨论问题的学生往校园走的学生7鸽子、 锻炼身体的学生3石凳、踢足球的学生 8校园绿地上的树、戴红领巾的学生4垃圾筒、小气象站里的学生 9所有女同学5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 10所有男同学 人物数量增加:教师加上学生,共20人。2110各数(第45页),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使学生感受到数怎样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四、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不要急于提数数要求,先让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再带着数数任务观察,从小到大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数主题图中的事物: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数周围的

3、事物: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4这部分内容虽简单,但很重要,对以后的教学有帮助。还需要注意:(1)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的能力:是否会口头数数、是否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2)虽出现了110各数,但并不是正式教学。所以,了解数数和认数的情况,不必要求过高。学生没掌握数数的方法、没有全部认识110各数,都不要紧,将进一步学习第二单元比一比一、教学内容1数量的比较:比多少(

4、只比同样多,多些或少些,不比多多少。)2长度的比较:比长短、比高矮(都属比长度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三、教材说明(一)比多少通过操作直观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一对应。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主题图: (1)“三只小猪盖房子”的引伸。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学习活动中。(2)以两组素材,直

5、观感受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3) 提供丰富的比较素材。引导任意比较,充分感知,掌握比较方法。实际教学中,学生用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不论釆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比较出正确结果,就应给与肯定。2通过操作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做一做(第8页)第1题:通过操作,釆用最基本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第2题:不限定比较方法:左边的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右边可直接看出或数来比较。体现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对不同方法予以肯定,不必强求。2比长短通过操作直观比较,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掌握比长短的方法。主题图:左边比纸条(一端对齐),右边比铅笔(竖直放在桌面上),是最基

6、本的比较方法“一端对齐”,与用尺量方法一致,为学测量作准备。例题介绍直接比,练习渗透间接比。通过比铅笔,引出“长”“短”概念。直观感受,“长”“短”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不单独说谁长谁短。做一做(第9页)比绳子、手掌等,是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可行的活动,也是学生经常见到或进行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直观感受长、短的含义,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3比高矮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直观体会 “高”“矮”的含义,掌握比较方法。主题图左边直接比(背靠背),右边间接比(在柱子上划横道)。通过直接比,引出“高”“矮”概念。直观感受“高”“矮”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做一做(第10页)设计按高矮顺序排队(在实际生活中每天

7、都会遇到),在活动中掌握比高矮的方法。两两比较调整位置,可逐渐增加人数。4练习一第14题比多少,第59题比长短、比高矮。给出不同变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第2题:排列长度相同,凭感觉一样多。使学生理解不能仅凭直觉,要仔细观察其数量关系来进行判断。比较方法有多种:一一对应、数一数。第5题:用方格纸比文具长短。有不同的方法:直接看出来、数方格。渗透用相同标准比较的思想,为教学长度单位做准备。第6题:比长短变式练习。学生开始可能认为一样长。引导想象:蛇有弯曲,如果蛇伸直身体一定比鳄鱼长。也是常识的渗透。有条件可制课件,通过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第9题:三个活动 告诉学生比高矮时要一端对齐,不

8、能踮起脚尖。 间接比课桌与讲台的桌面的长度。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无法直接比较,要借助其他物品帮助比较,与用直尺测量的思想是一致的,为学习测量做准备。 有趣的游戏:握住铅笔下半部分,猜哪枝铅笔长。认识到比长短,必须整体观察,不能只看局部。四、教学建议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本单元比较简单,内容又少。 在利用教材素材或自己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激趣,引发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绘声绘色讲故事,引入故事情境,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活动。多媒体动态展开故事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学生。“比长短”:把物品装在纸袋里,设制悬念,把注意力集中到纸袋,吸引参与学习活动。

9、在分类放物品活动中,看和操作,感知物体有长短。“比高矮”:在黑板上贴花,学生够不着,老师能够着,引入比高矮。再请一高矮差不多但胖瘦不同的同学上来和摘花,这两个同学(先分开站)比高矮,由此探究比高矮的方法。2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大量实际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等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但有的比较的内容比较单调,(如比长短),这样就应营造宽松环境,发挥主动性,自由比较。想比什么就比什么。除按教材给出的素材比较,学生还创造了许多老师意想不到的活动。如:比身体某部位:手臂、脚长,一拃、一步、跳远;比跳绳;三人比伸直的手臂。课堂气氛非常

10、活跃,虽有点乱,但活动都围绕比长短进行,学生非常专注,在活动中体会长短的含义,活动内容非常充实。在汇报时,学生可能用习惯的日常生活用语大、小来描述比较的结果,而不用长、短,说明一下就可以了。3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由于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有了比较长短的经验,在课堂中学生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如:直观看出(绳子:左边短一点,右边短一点); 中间对齐(鼻尖对鼻尖);小手直接放大手中,一下子就看出比较的结果,等等。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使用教科书中给出的一般方法,对于不同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应该给予肯定。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115各数的认识2加、减法的初步认

11、识30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6认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610各数的过程。7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8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

12、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与原通用教材的异同:(1)数概念、计算方面的基本要求基本一致的。(2)实验教材强调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三、编排结构教材的知识顺序和结构与原通用教材相似。但认数部分不再一个一个的认,合并为三段。节约了时间、提高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数的关系。10比较特殊仍单独编排。四、具体编排(一)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7的认识:与15的认识相同,只是一些层次上的变化。(1)主题图:突出两个数之间的相邻关系,6添上1是7,这一点从主题图抽取出的实物图也得到了体现:6个学生加1老师是7个人。(2)数的顺序:首次借助直尺教学。(3)比大小:借助点子图,

13、比象形统计图抽象些。将相邻邻三个数排在一起比较(原通用教材只比相邻两个数)。任意两个数比较。(4)序数:基数与序数结合起来,表明数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顺序。2数的组成。(1)6的组成:在涂色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结合直观图完整填出6的组成。涂后的图形象直观、可能有规律,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组成并更好记忆。(2)7的组成: 通过操作分木块教学。没全部给出,只给出3组,根据直观图联想。(a)对培养思维能力很有帮助,(b)减轻记忆的负担,(c)为加减法教学做准备。难度降低了,原通用教材从5的组成就开始联想。36、7的加减法:操作、看直观图或想组成计算。首次通过操作教学一图两式及写算式(1)分三个层次:

14、 操作、看直观图或看算式计算。(2)两组算式呈现的东西相同,为一图四式做准备。4生活中的数(第46页)。用所学的数说一句话。(1)感受生活中充满了数,数就在我们的身边。(2)体会到数既可表示数量还可表示顺序。(3)用数表达、交流,体会用数学的乐趣。5解决问题(第47页)。(1)“金色的秋天”,从中发现、提出问题,用所学的6、7的知识加以解决。(2)考虑到学生识字量不多,尽量减少文字量,用图示帮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3)画面是一个整体,在完整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兴趣。(4)第51也安排了类似的解决问题的内容。(二) 8和9的认识及加减法。 1 8、9的认识。(其中认数的编排几乎同6、

15、7完全相同)主题图中数数的资源更加丰富了。2 数的组成。提问启发学生摆出8和9的组成。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联想推出(要求比6、7的组成略高一些)。3 8、9的加减法。第一次出现一图四式。三个层次:小组合作引出一图四式摆学具计算相关的四个算式脱离直观计算一图四式要求与原通用教材有所不同。原通用教材:要求能看着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实验教材:根据个人情况写不同的算式。教学中,灵活掌握教学要求,不要试图一刀切,通过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学习数学知识。4生活中的数(第57页)。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到能用学到的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中体会到学数学、

16、用数学的乐趣。5解决问题(第58页)(热闹的大森林)。与6、7略有不同:某些已知数量直接告诉,不用数,为过渡到纯文字表示已知条件做准备 。计算方法自己选择。(三) 10的认识和加减法。除主题图换成了和平广场放和平鸽与原通用教材不同外,其它方面基本相同。练习九第11题,“图中哪些可以用7310表示?”,第一次出现给出算式找情境的题。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不同的事物如数量关系相同,可以用同一算式表示;体会一个算式可以表示很多具体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简明。(四)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1结构与原通用教材相同,但素材选取、呈现方式更形象生动,更具连续性。如第75页主题图:原来有4只天鹅,先飞来3

17、只,用43计算;后来又飞走2只,再减2,给出432。(1)赋予算式生动的具体含义。(2)连续的情境图表明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知道这样按照先后顺序发生的问题,可以用加减混合来解决,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2教学时,可以将整个过程分步动态的展示出来。五、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1)主题图,除供数数、抽象数概念外,还有培养良好的思品、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2)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促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3) 6、7的主题图,可充分挖掘讲卫生、爱劳动、热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2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18、。数的认识,都是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逐一进行的。教学中应有步骤地引导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感受数的含义。实践活动:数学乐园一、设计意图1配合前面所学知识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2根据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一些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游戏:数字迷宫;对口令;送信游戏;起立游戏;投掷游戏。3感受身边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游戏中蕴藏着的数学知识,如报数起立就包含着基数、序数的知识。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注意1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实际参与活动。不要变成一种单纯的看图说话或看图回答问题的学习材料,应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数学。2结合实际,

19、灵活选取活动资源。(1)教材提供的只是资源或线索,可根据本地和实际情况改造活动素材,或适当增减,以适合本地区儿童生活实际。(2)既可分项活动,也可综合起来。有一节课,设计得很巧妙:将几种活动(数学迷宫、起立、送信游戏)融合起来。把数学迷宫用塑料泡沫拼成摆在地上,全班分成两组(小猫队、小兔队)开展竞赛。去走迷宫、送信等,把所学知识融进各个活动。具体做法:分组报数:各组报数,组织相应的起立游戏?每人戴上相应序号的头饰。各组选出记分员。第一项比赛:走数学迷宫分三轮顺着走:每组各指定几名同学,按19的顺序走,走到几,就大声地说几,后面的同学不能走重复路线。倒着走:按91的顺序走,规则同前。先顺着走,再

20、倒着走,不能重复。规则同前。第二项比赛:送信。信在数字卡片的下面,信在写着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算出得数,把它送到相应的得数纸袋里。每组各选1人,扔花卡片,扔到几,就取出几下面的信,让同组同学送信,哪组送对的信多就赢。第三项比赛:抢数报地上的数,哪组抢得多就赢。每组各选1人,听师说算式,得数是几就抢几。找朋友:团结友爱的活动,能组成10的就是好朋友。师先示范,1的朋友在哪里,举9的朋友全来了。但9只有1个,举6的同学把6倒过来。整个活动在紧张、有序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整个活动,构思非常巧妙,数字卡片得到了充分利用,学生玩得兴致勃勃。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两部分内容:1120各

21、数的认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目标与原通用教材完全相同。(2)与10以内数的目标相比较: 数数时,突出以十为单位。读数、写数在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引进了数位,要求初步认识“十位”、“个位”, 初步了解十进制。三、教材说明1与原通用教材比较:(1)整体结构相同。(2)不同:情景图引入:从非常熟悉的“过马路”的情境引入,观察情境图,数一数

22、有多少人,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同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2例1(数数)。突出以十为单位 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 直观了解1120各数,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读、写做准备。3例2(读法):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4例3(顺序):读出直尺上的数,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5例4(写法): 小棒图计数器配合。 第一次介绍数位,只让学生知道,不是正式教学。强调、突出的是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6例5(加、减法):原通用教材通过看图,一图四式来进行教学的,现在加强操作,通过操作帮助学生计算。例:摆13根小棒,能一眼看出,列出算式。找出自己小组喜欢的数

23、卡,摆小棒,写算式(也可不摆小棒直接写)。7例6(15以内加、减法)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认一认,不要求背下来,随着老师逐渐使用,学生会越来越熟悉。四、教学建议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突出的变化是加强数感,注意培养估计意识。如第89页第3题,“你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多少个辣椒吗?”不用数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的个数。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例如遇到数一数的题目都可以先估再数。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一、教学内容1认识钟面和电子表;2会读写整时和半时。原通用教材:只在练习中出现认识整时,不做要求。实验教材:内容扩展了,在整时基础上,增加认识半时。二、教学目标1使

2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2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材说明1知识结构表:认识钟面4 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4 认识半时(钟表和电子表)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2主题图:“妈妈叫女儿起床”,一般学生都有这方面的经历,觉得很亲切,很自然想去认识钟表(时针、分针),并感受那时是早晨7时。3读写整时 呈现不同的时刻,都是整时。用电子表形式给出时间的一般表示法,既学会看整时,又学习如何表示时间。3结合一个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境,根据情境读、写整时。还可以说说自己是几时起床,几时睡

25、觉。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逐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 教材釆用12时记时法,可引导学生上午、下午、晚上来准确表述时间。 时间的写法。新闻出版署规定不能再写居中的“比号”,写“冒号”,了解一下就可以了。4读写半时。与整时的编排相似。 注意:半时为什么 用“30”表示,不用过多解释。只要学生知道“30”表示半时并会写就行了,以后再进一步说明。5练习十六(1)设计了不同形式的钟面:不同花边、不同形状、不同条纹,激发学生兴趣。(2)练习形式多样:连线、拨钟表的等。(3)第4题 “快乐的周末”。把一个学生周末活动的四幅图按时间顺序排列,下面是对应的时间,没按顺序排列,让学生根据经

26、验连线。有的教师的好做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或写字表现自己的周末活动,如起床、游戏、吃饭等并标上时间。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时间。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四、教学建议1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时间。时间看不到、摸不着,不像其他计量单位直观、形象,儿童感知时间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在课前可让学生调查一下父母、叔叔、阿姨的上下班时间;也可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调查周围的商店、邮局、医院的开门关门时间,课上说一说。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老

27、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注意: 这部分知识和技能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将对今后的计算产生直接的影响。 按数学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未学生应做到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应达到每分810题。三、编排特点1适

28、当集中安排20以内的进位加法。原通用教材:按照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和5、4、3、2加几编排。实验教材:简化为: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2体现算法多样化。原通用教材:突出“凑十法”,小数加大数时教学“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实验教材:这里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压缩,编排思路有了质的变化。不再只强调凑十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四、具体编排(一)9加几。1例1(主题图)。(1)从熟悉的运动会场景引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突出算法多样化:发饮料,发了一些,问现在还有多少盒,由此引出9加几。呈现三种方法。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体现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的编写意图

29、。(3)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蕴含9加几素材。为自己发现和提出计算问题,探讨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2例2。(帮助学生理解9加几的算理和算法)(1)9加几算法很多,例1中的其他算法已学过。这里主要教学凑十法(新出现,且以后可能经常用)。(2)与原通用教材相同,先利用实物图(主题图中)显示“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并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还配合图在算式下面注出了凑十的过程,把操作与计算对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凑十法”,也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算出得数打下基础。(3)降低了说理要求,不再给出“想”思考的过程。(4)例2与例1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例1提出问题,像例2帮助学

30、生理解例1中的一些方法。3例3。(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9加几解决实际问题。)(1)呈现合唱队与乐队正在表演的场面,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引出95。(2)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出问题和条件。“乐队有5人”,这个条件在图中也可以数出来,但仍用文字叙述,使学生逐渐掌握读懂文字叙述的条件,为用文字表述做准备。(3)通过操作,探讨不同的方法“凑十”:“拆小数”“拆大数”。5很特殊,容易想到“拆大数与5凑成10”。(4)通过例3的教学不仅让用9加几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提醒根据数据特点选择算法。(二)8、7、6加几。1例1。(提供生活情境,引出8加几的问题)。(1)购买公园门票,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31、(2)突出算法多样化:接着数(很常见)、知道两部分人数,算85。(3)通过摆一摆,帮助理解如何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4)通过此例: 学习了8加几的方法。 了解对于具体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2例2。脱离直观,利用知识的迁移,想该怎样算。3例3。(教学用小数加大数)(1)8、9两个数很接近,很容易想到下面三种方法:“拆小数”“拆大数”及“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这样编排,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算法,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比较喜欢或掌握得比较好的算法计算。4例4。(解决问题)(1)计算“一共有多少只兔?”(需要学生自己收集数据)(2)显示三种不同

32、的方法:看作一个整体点数,按颜色计算、按群计数(左面8只,右面7只)。(3)说明可以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学生采用哪种方法解决不必强求。5做一做(第107页)(开放题)(1)没提出问题,学生选择数据,提出问题。(2)可提出很多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还剩几个松果?小鸟比松鼠多几只? 调查听课时,学生列出330,说“3只松鼠很淘气,抱着松果跑回家不回来了,所以330。”这也是合理的。(3)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开放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图意、自己提问题,解决,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此,介绍了三大类方法:点数、凑十法、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方法。(三)5、4、3、2加几不再突出任何一种算法,

33、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五、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培养计算意识。首先,应把计算教学放置在各种活动情境中,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例如有的老师就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运动会情境中,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探讨计算的方法。其次,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2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体现改革精神的前提下,老师也应注意采取多种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达到计算正确、迅速的教学目标。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选取学生喜欢的活动,如跳绳、踢球、跑步等,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自己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另外,教材提供的只是供学生活动的资源或线索,在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或增加,从而使活动从内容到实际更加适合本地区儿童的生活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