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494136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太原市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太原市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1. (6分) (2017高二下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搞美术理论的陈传席曾说过中国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美术的要义是通过画面将“美”传达给欣赏者。而客观美对于中国画来说只是一个方面,它还要求在客观之上有精神的追求。也就是说创作者在创作中不仅要表现客观现实的美,还要讲求中国文化中那种虚灵、澄澈的诗意的审美理想,更高一级的话,还要有哲学的意味,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句话,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格调,是要创造一种超自然的精神氛围,因而它比单纯的造型艺术多了形而上的精神追

2、求和文化内涵。应该说,这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还有宇宙观的延伸。那么中国画中的“古意”究竟如何表现,该如何理解呢?举个例说,李璨的词山花子开头的两句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如果将“菡萏香销翠叶残”改为“荷花凋零荷叶残”,阅读起来没有了障碍,但读词时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改变而起了变化。叶嘉莹说,这样一改就会失去原句所包含的那种丰富的“潜能”,也就是艺术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象。为什么呢?“菡萏”一词出自尔雅。尔雅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距今至少2000年了,够古老;而且尔雅收集的都是近乎规范的雅言,本身就与现实的日常用语有着一定的美感距离。“因此有了一分古雅,也更加

3、珍贵,格调自然出俗。”“香”是芬芳的香气,“翠”不只是绿的颜色,还能让人联想到美且珍贵的翠玉。这么多珍贵的、美好的意象,“销”了、“残”了,消失了、残破了,使人感受到的是极端的残酷,所以王国维读罢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所以,“荷花凋零荷叶残”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这种强烈的感受。“距离”产生美,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用于诗词、绘画创作也一样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中国画中有“古意”,是因为它重“意境”,它所追寻的意象和美感是超现实的,有着一种现实生活的喧嚣躁动、急功近利遥不可及的静寂、旷远与超尘,所以古意盎然,珍贵且格调出俗,也因此有着丰富的意象和再创作的空间,令欣赏者

4、可以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想象,也能给欣赏者以安宁、超然的感觉,而不只是享受它的客观美所带来的感观享受。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区别不仅是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问题,而更是中国画中有“我”的存在,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在与自己对话,如同一次心灵的散步。西洋画强调逼真地描摹出画面的情态,中国画肇始就是在客观之上表现作者自己,特别是自从宋代的文人参与绘画以后,中国画便有了一种特别的追求文人气。文人们将自己追求的诗意精神需求融入笔墨之中,重意趣自然,追寻高古清幽、离尘绝俗,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愿望。所以说,中国画的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延伸,强调文人诗意情怀,强调高古的气韵格调。无论

5、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画中可以无人影,但“境”中一定有一个人,就像中国人论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选自玟英中国画为什么要讲究古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美术的任务是把“美”传递给欣赏者,中国画强调在让欣赏者领略其客观形象“美”的同时,更要能体会到气韵、格调的美。B . “菡萏香消翠叶残”,若改成“荷花凋零荷叶残”,语意明确通俗易懂,但叶嘉莹认为失去了原句所包含的古老、香气和绿色三个要素。C . 中国画中有“古意”,因为它重意境。这种意境和美感是超现实的,远离现实中的喧嚣躁动和急功近利,让人宁静超然。D . 中国画中有创作者的“我”存在,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

6、与自己的对话,画中可以无人,但画境中一定有一个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本文所说的“古意”是指中国画艺术追求的一种境界,它强调意趣自然,离尘绝世,文人画中的这种境界能让人驰骋想象。B . “距离”产生美,这一审美规律表明越大的审美距离越会激发人联想,从而丰富意象的蕴涵。例如,比“菡萏”更 “古雅”的词,更能产生格调。C . 西洋画的特点是强调外形的逼真,中国画更强调意蕴,重视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前者更重其形,后者更重其神。D . 中国画表现了中国式的审美理想和宇宙观,它蕴含的精神是中国文人精神的延伸,欣赏时要把握这种笔墨之外的旨趣。(3) 根据原文内容,下

7、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国维说,读罢“菡萏香消翠叶残”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这是因为王国维自己情绪低沉才会引起的共鸣。B .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是因为他的诗有鲜明的画面感,也因为他的诗能够营造出意境,表现出气韵和格调。C . 中国画中的“我”既指绘画的作者,也指中国的文人精神,画面呈现的是绘画者个人的和中国文人普遍的审美趣味两者的融合。D .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强调作诗要含蓄。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全是写景,没有写人,但离情沁润在景语中,景中含人情。2. (18分) (2017宜宾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1936

8、年11月19日,萧红在给萧军的信里写: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它是那么自由。那个时候,萧红身在日本,正试图用出走来逃离与萧军的情感困局,同时也想给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写作空间。隔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狂风骤雨般的爱情和烽火漫天的故国都蒙上了一层怀想的轻雾,而漂泊了那么久,她奉为宗教的写作在导师鲁迅的提携下日益自由,终于可以停下来感叹一句: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过的。仅仅是在笼子里的平安,她也是又爱又怕的。写信的一个月前,鲁迅逝世了,震惊和悲恸过后,萧红好像隐

9、隐找到了一种悲痛化出来的力量,这是她微小的坚强。事实上,这平安确实是短暂的,不久后,萧红就不得不提前回国,踏上了更加颠沛流离的悲剧之路。如今去回望萧红对黄金时代的感叹,实在是饱含凄凉的。文学与人生,是萧红的两条交叉线。这两重世界曾经合二为一,但最终渐行渐远、无法弥合:她在文学中找到了个人价值和心灵自由,像大鹏金翅鸟一样飞翔,而在人生际遇上则颠沛流离。在她身后,作为一个作家,萧红是游离于主流文学而被长期忽略的;而作为一个女人,她与不同男人之间漂泊的感情经历为人长久窥视。漂泊将近百年过后,萧红才在中国文学史上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除了好像小说般戏剧性的爱情,还不可忽视她身处的大时代背景。动荡的时代,

10、匮乏的物质反而造就了那个时代精神的亢奋和对信仰的执著,也造就了一个群体性文学上的黄金时代,而萧红作为其中一个女性个体,她追寻的是不同寻常的道路。萧红的一生都在漂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如果从她1933 年逃婚出走故乡呼兰算起,到她 1942 年客死香港为止,短短几年间,她走遍各地,从北国到粵港,从西北到日本。她原本可以停下来,但她依然选择了漂泊。我们辗转走访这些站点,不禁感佩萧红在短短几年的颠沛流离中的高产,她留下 100 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两部诗性悲剧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一部讽刺喜剧马伯乐,这在和平年代尚且不易,何况是战乱年代了。萧红出生于辛亥革命爆发的 191

11、1 年,死于抗战烽火中的 1942 年,正值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作为女性,萧红自己也说:这是一个盛产娜拉的时代。在五四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也因此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自由风格。如果说一开始的娜拉式的逃婚离家还是被动的,后来离开萧军、选择端木并与之南下香港,则是爱情和民族双重危机下的主动选择,放在大时代背景下去观察萧红,她在当时的女性群体,甚至是女作家群体中也是触目的。她的漂泊似乎也从被动的行为转为一种主动的习惯。尤其在当时主流文化阵营纷纷奔赴延安的时代洪流中,萧红公开提出作家不属于某个阶级,作家是属于人类的,她选择了自由写作。因此想象中的左翼女作家标签对她并不适宜。萧红研究开创者

12、、汉学家葛浩文评价:萧红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并不是一种理想化的、充满爱国热情的浪漫的战争图景,而是它对日常生活中真实的人们身上产生的孤独的、极端的个人化的影响。从此萧红长期游离于主流文学视野之外。萧红曾对好友聂绀弩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要掉下来。现实中,她的确为这份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再选择,在兵荒马乱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至今仍备受争议,这怎么是黄金时代呢?许鞍华在电影黄金时代里借萧红之口回答: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这样来看,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

13、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因为得到了导师鲁迅的提携并摆脱了和萧军的感情纠葛,萧红得以平静投入自由的创作空间中,所以她深感这是她的黄金时代。B . 虽然在人生道路上饱经忧患,但萧红在文学创作中找到了个人价值和心灵自由,在颠沛流离中留下了丰厚的、富有个性的文字。C . 萧红的漂泊是自身的主动选择,她一直以来以自己的意志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获得精神的自由是她选择这种人生道路的思想。D . 萧红出于对颠沛流离的生活的恐惧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而拒绝去延安,这正是她的黄金时代与那个时代不一样的地方。E . 正因为萧红在文字里不仅呈现了爱国热情与对幸福自由的向往,还抒发了“个人化的孤独”,从而最终

14、进入了主流文学的视野。(2) 文章第二段中说:“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过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黄金时代”与“笼子”的关系。(3) 作为一篇文学性很强的人物传记,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4) 文章以“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为题,有丰富的内涵与用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 (18分) (2017高三上庄浪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渐渐消散的炊烟老了。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慢慢地,就没了热度,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老木挤巴几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凹里望。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往山凹里望。那片竹林里,是二蛋、毛哥和

15、三顺的家。那长有一大团雪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虽瞎着,却灵醒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吗。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户的娃,人手一个是棍打不动的。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那是黑妹家的两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就是想吃也吃不上。谁家种了什么东西,什么

16、东西种得多,哪天又收获了什么,在村子里窜上窜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吗?鼻子长,才是老木的神通。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树林一样密的炊烟呢?怎么就不见了?二蛋的儿子是包工头,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二蛋老两口给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学,据说当了官,早就把家给搬到了省城;瞎眼奶奶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媳妇都在外打工,那一树梨子早就没人管了;三顺家的小子是最迟去打工的,据说也混得不错,一家人都带出去不说,连山场和田地都不要了。一个个乡里乡亲,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来越模糊。每次走过已经不再有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站上半天,总感觉门会突然打开,会有人笑嘻嘻地走出来,叫老木进去坐坐,喝口水,唠上一时半会。可除了一刻不离跟随自

17、己的阿黄,什么也没有。总是阿黄的几声叫,把老木给唤醒,滞重的脚步才继续缓慢挪动。汪,汪,汪。阿黄在叫了,有气无力的,就在身边。以前的阿黄可不是这样。记得儿子媳妇才出门那会,有老伴陪着,倒没感觉什么。地种着,田耕着,孙儿孙女带着,照样其乐融融,只是多受些累,但老木心里踏实。一场病,把老伴给送到了山上,再也不回来了。儿子媳妇要老木一起出门,说一家人在一起放心,可老木不愿意。老木舍不下那几间土屋,只有在那屋里,身心才舒坦;舍不下田地里用汗水浸泡的庄稼,那也是儿女呀,是自己的根;舍不下屋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谁去给她清除坟头上的杂草。阿黄是老伴走后的第三天头上出现的。瘦得皮包骨头,一身的瘌子,是老木治

18、好了它的病,然后收养了它,从此形影不离。老木到哪,阿黄一准到哪,听到阿黄的叫声,老木才踏实。可阿黄的皮也塌拉下来了,越发灰暗,声音早没了洪亮,以前一叫就是高亢的连声,现在成了短促沉闷的一下一下了。柿子树后面,有炊烟升起来了,若隐若现,淡淡的白。老木来劲了,仔细地瞅。老木站起身来,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一家。老木成木桩了,好半天才跌坐回冰冷的石头,那是李家的女儿在给她娘做“三七”,根本就不是什么炊烟。想到李家嫂子的过世,老木又添了心事。全庄子的人都来了,还站不满一堂屋。最关键的,是没几个能做事的人。一个个佝腰驼背,稍微出点力,就动弹不了了。该走的程序省了大半,将就着才把人送上了山,抬棺的本家老二还闪

19、了腰。等自己老了的时候,儿子媳妇又到哪张罗帮忙的人呢?听说城里都是火化,以前老木一听到火化就动气。人活一辈子吃苦受累也就罢了,死了连个全尸都没有,造孽呀。可现在老木不这样想了,人死了,还知道什么呢,能肥几棵庄稼也算是做了好事。烧就烧吧,总比没人料理要好。山凹里终于有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甚至没有老木抽的烟锅里的烟浓厚,就那么稀稀落落着,不用风,转眼即逝。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选自天池小小说2012年第9期)(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写老木对瞎眼奶奶、童年伙伴及游戏的回忆,又写昔日伙伴或搬走,或

20、离乡外出打工,这样写是为了使今昔形成对比。B . 每次走过无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停留,觉得会有人走出来叫自己进去坐坐,写出老木人缘好,广受乡亲欢迎。C . 小说除塑造老木这一形象外,还直接通过老木的言行刻画了一个与老木形影不离的阿黄的形象。D . 小说以“渐渐消散的炊烟”为题,暗示村庄的人越来越少,表现出老木对故土的依恋,引发读者对时代变迁的感叹。E . 小说主要叙写了老木的所见所忆所感,情节起伏,结构紧凑,语言朴实,主题鲜明。(2) 小说中老木和阿黄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 小说以“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结

21、尾有什么好处?(4) 本文以“渐渐消散的炊烟”来反映农村人口渐渐向城镇转移、村庄渐渐消逝的城镇化事实。有人说,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唐兴,承隋乱离,划祓荒荼,始择用州刺史、县令。授受之间,虽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故叶气嘉生,薰为太平,垂祀三百,与汉相埒。致之之术,非循吏谓何?故条次治宜,以著厥庸。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仕隋为武阳令,以爱利为行。元武民以牝牛依妇家者,久之,孳十余犊,将归,而妇家不与牛。民诉县,县不能决,乃诣允济,允济曰:“若自有令,

22、吾何与为?”民泣诉其抑,允济因令左右缚民,蒙其首,过妇家,云捕盗牛者,命尽出民家牛,质所来,妇家不知,遽曰:“此婿家牛,我无豫。”即遣左右撤蒙,曰:“可以此牛还婿。”妇家叩头服罪,元武吏大惭。允济过道旁,有姥庐守所莳葱,因教曰:“弟还舍,脱有盗,当告令。”姥谢归。俄大亡葱,允济召十里内男女尽至,物色验之,果得盗者。有行人夜发,遗袍道中,行十余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尝拾遗,可还取之。”既而得袍。贾敦颐,曹州冤句人。贞观时,数历州刺史,资廉洁。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敝甚,羸马绳羁,道上不知其刺史也。久之,为洛州司马,以公累下狱,太宗贳之,有司执不贳,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

23、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徙瀛州刺吏,州濒滹沱、滱二水,岁湓溢,坏室庐,寖洳数百里。敦颐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时弟敦实为饶阳令,政清静,吏民嘉美。旧制,大功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宠。永徽中,迁洛州。洛多豪右 , 占田类逾制,敦颐举没者三千余顷,以赋贫民,发奸槌伏,下无能欺。卒于官。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洛阳令杨德干矜酷烈,杖杀人以立威,敦实喻止,曰:“政在养人,伤生过多,虽能,不足贵也。”德干为衰减。始,洛人为敦颐刻碑大市旁,及敦实入为太子右庶子,人复为立碑其侧,故号“常棣碑”。历怀州刺史,有美迹。永淳初致仕 , 病笃,子孙迎医,敦实不肯见,曰:“未闻

24、良医能治老也。”卒,年九十余。(节选自新唐书循吏列传)(1) 对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B . 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C . 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D . 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贞观”是唐太宗称皇帝时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25、B .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C . “豪右”是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D . “致仕”指的是成为仕宦,出来做官。积极向上,当官成名出人头地,是儒家的思想。(3)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朝兴起之初,为了铲除荒政毒害,朝廷开始有选择地任用州刺史、县令。文中选择张允济、贾敦颐、贾敦实这样的循吏,记录他们合宜的施政措施,以彰明他们的功劳。B . 张允济善于断案,治理有方。元武县一百姓控告妻子娘家不还他的牛,张允济的巧妙解决令元武县官吏非常惭愧;有老妇人丢失了葱,张允济极为重视,终于抓获

26、了偷盗者。C . 贾敦颐品性廉洁,深受信任。贾敦颐入朝时,往往全家出行而且车破马瘦,以至于路上的人不知道他是刺史;贾敦颐任洛州司马时,因公事牵累被捕入狱,太宗对其严厉批评后原谅了他。D . 贾敦实宽厚仁惠,深得人心。洛阳令杨德干崇尚严酷刑罚,用杖杀来树立威势,贾敦实加以劝喻阻止;洛州人民在其兄贾敦颐石碑的旁边,为贾敦实也立了碑,以表达对他的爱戴。(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行人夜发,遗袍道中,行十余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尝拾遗,可还取之。”旧制,大功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宠。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5. (10分) (2016高二上香河月考)

2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题华清宫杜常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注释】朝元阁:唐代著名楼阁,在华清宫内。长杨:汉代宫殿。(1)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怎样的情形?请简要分析。(2)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6. (6分) (2019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屈原在离骚中“_,_”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守护洁净品德的坚强意志。 (2) 琵琶行中,“_,_”两句通过写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独自酌酒,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苦闷。 (3) 宋

28、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两句写出了“余则缊袍敝衣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五、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7.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这。持千金之资币物币:金币。B .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唯大王命之唯:希望。C .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D . 又欲肆其西封肆:伸展,扩张。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次:先后顺序。8. (2分)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B . 为政以

29、德,譬如北辰子路行以告C . 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天下之无道也久矣D .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9. (2分) (2017高二下莆田月考)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始速祸焉 加速B . 不省所怙 依靠C . 吾妻来归 归来D . 当与秦相较 应当10.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其他几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 . 日与其徒上高山C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D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1. (2分)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些人简直不可理喻 , 没有票硬要进来,最终被工作人员赶出去了。B . 在学

30、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 , 师心自用 , 才能学深学透。C . 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如此上行下效 , 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D . 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1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B . 过期馒头被重新加工出售,防腐剂和添加剂的随意使用,大量流入各大超市,当公众为审美疲劳纠结时,频繁出现的问题食品带来的“审丑”疲劳更让人痛苦。C . 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

31、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D .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了当下最流行的词汇,“潮”味十足,加之电视网络宣传造势猛烈,刚一上架就有不少市民慕名而来。13. (2分) (2017高三下淮安月考) 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有人把它作前进的路标,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B . 有人亦步亦趋,只知道生搬硬套,不顾自身的实际C . 生活中不同的人对待成功者的经验态度也不尽相同D . 将成功者足迹视为路标实际上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5分)14. (3分) (2

32、016高一上会宁月考) 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在儒家学说中,孝为伦理道德之首。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大意是,孝说的是供养父母,而犬马也都能得到饲养,_ , 就与饲养犬马没有区别。由此可见,孝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_。如若未真诚侍奉和恭敬父母,任何外在形式的表现都不足以体现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_ , 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道德追求。孝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社会伦理基础,儒家更将孝作为评价一个人能否尽忠报国、尽职为官的基本标准,孝与忠共同形成社会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15.

33、 (2分) (2015高一上大同期中) 根据下面所提供的词语,组成一副七字的对联,注意上下联的顺序。治学酿蜜诚似蜂燕读书衔泥当如上联:_下联:_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3-1、答案:略3-2、答案:略3-3、答案:略3-4、答案:略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1、答案:略4-2、答案:略4-3、答案:略4-4、答案:略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5-1、答案:略5-2、答案:略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6-1、答案:略6-2、答案:略6-3、答案:略五、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7-1、答案:略8-1、答案:略9-1、10-1、答案:略11-1、答案:略12-1、答案:略13-1、答案:略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5分)14-1、15-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