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资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4870825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资料一、概念及特征(一)概念。公共卫生:指与社会公众健康利益直接相关或有着密切联系的一切卫生问题,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及休闲娱乐等有关环境的质量及疾病的预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二)特征。1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般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公共属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急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有事件发生时,

2、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3危害的严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既可以是对社会造成的即时性严重危害,也可以是从发展趋势看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4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许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甚至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参与这项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涉及多系统、多部门、政策性很强,因此,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才能最终恰当应对,将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直接导致的即时性

3、危害,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的继发性损害或危害,例如:事件引发公众恐惧、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二、出台背景大家知道,03年的非典疫情,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从03年的非典防治工作暴露出来的问题看,我国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不够健全,在应急处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信息不准、反应不快、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其它相关法律的规定,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一方面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把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一些制度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根据行政应急的特点,设定了一些新的制度和措施,既为解决防治

4、非典工作中的实践问题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而且为今后各级政府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行政应急法律制度。 三、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主要是着重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存地的信息不准、反应不快、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为今后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法律制度。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一)按事件的表现形式分类。根据事件的表现形式可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5、以下两类:1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一定的人群中,当病例数累计达到规定预警值进所形成的事件。例如: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包括食物中毒、职业中毒),预防接种反应、菌种、素株丢失等,以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当环境危害因素达到规定预警值时形成的事件,病例为事后发生,也可能无病例。例如,生物、化学、核和辐射事件(发生时尚未出现病例),包括传染病菌种、毒株丢失、病媒、生物、宿主相关事件,化学物泄漏事件,放射源丢失、受照、核污染辐射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尚未出现病例或病例以后发生) (二)按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分类。根据事件的成因和性质,突发公共

6、卫生事件可分为:1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传染病在集中的时间、地点发生,导致大量的传染病病人出现,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平常的发病水平,这些传染病包括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类37种法定传染病,卫生部根据需要决定并公布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其他传染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并公布的按照乙、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比如:1988年,在上海发生的甲肝暴发流行,涉及近30万人患病,2004年的青海鼠疫疫情等。2群众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共同临床表现患者,对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可能是群体性癔病,也可能是某种中毒,如传染性

7、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之初,由于病源方面认识不清,虽然知道这是一组同一症状的疾病,但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流行途径等认识不清,这便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典型案例,随着科学的深入,才逐步认识到其病原体是由寇状病毒的一种变种所引起的。3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物和职业的原因而发生的人数较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如2002年9月14日,南京市汤山镇发生一起特大投毒案,造成395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死亡42人,2002年初,保定市白沟镇苯中毒,箱包生产企业数名外地人务工人员,陆续出现中毒症状,并有6名工人死亡4新发传染性疾病。狭义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广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发生的,新变

8、异的或新传入的传染病,世界上新发现的32种新传染病中,有半数左右已经在我国出现,新出现的肠道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危险十分严重,处理的难度及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5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是指在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时,出现疫苗接种人群或预防性服药人群的异常反应,这类反应原因较为复杂,可以是心因性的,也可以是其他异常反应。6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从其包装容器,运送管道、生产和使用环节中泄漏,造成空气、水源和土壤等周围环境的污染,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2004年4月,发生在重庆江北区某企业的氯气储气罐泄漏事

9、件,造成7人死亡,15万人疏散的严重后果。7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放射源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影响或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如:1992年,山西沂州钴60放射源丢失,不仅造成3人死亡,数人住院治疗,还造成3百余人受到过量辐射的惨痛结局。8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是指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为了达到其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目的,通过实际使用和威胁使用放射性物质,化学毒剂或生物战剂,或通过袭击或威胁袭击化工设施、核设施,化学品仓库,实验室,运输槽车引起有毒有害物质或致病性生物释放,导致人员伤亡或造成公众心理恐慌,从而破坏国家和谐安定,妨碍经济发展的事件,如1995年,发生在日

10、本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事件,造成5510人中毒,12人死亡。9自然灾害。是指自然力引起的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超过了所发生地区的所能承受能力的状况,主要有水灾、旱灾、地震、火灾等,如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69226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受伤的的悲惨情景。10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是针对不特定的社会群体,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的重大事件。其他一些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可能会因认识水平、时间和重视程度等的不同,而未能将其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事件

11、未能得到及时处置,从而使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因此,在重视重大急性传染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同时,也应充分重视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相关事件。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原则(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中,主要是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全社会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对各种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进行及时分析,预警报告,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有效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成立应急指挥部,对处理工作

12、实行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在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根据部署和分工,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工作。(三)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是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态的前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作出反应,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搜集、报告疫情、组织调查、积极开展救治工作,提出处理建议,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四)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开展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科学研究,各有关部门、学校、科研单位等要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内容以及报告时限(一)内容。条例共6章54条,包括总则、预防和应急准备、报告

13、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理、法律责任、附则。(二)报告时限。施,其中规定法定传染病(即发现后应报告给有关机构的传染病)分甲、乙、丙3类37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肺炭疽:炭疽杆菌所致的急性传病。原系食草动物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5 天。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初期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干咳、肌痛。数天后病情急骤加重,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喘鸣、发绀、咯血样痰、大汗和心率增速,颈、胸部可有皮下水肿。危重,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也可继发脑膜炎,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有明显脑膜刺激症。 最常见为皮肤炭疽,表现为皮肤坏死和黑痂,亦可吸入感染引起肺炭疽,误食感染可致肠炭疽,可以继发炭疽杆菌败血症。李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