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前复习笔记(六)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4742582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前复习笔记(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前复习笔记(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前复习笔记(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前复习笔记(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前复习笔记(六)(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前复习笔记(六)2016年下半年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在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前复习笔记汇总,供大家学习参考。232.要实现对数据库的安全保护,一是选择安全的数据库系统,二是以现有数据库系统所提供的功能为基础构作安全模块。终端识别又称为回叫保护。233.访问控制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限制访问系统的人员,二是限制进入系统的用户所能做的操作。234.管理安全措施运行管理:出入管理、终端管理(事件管理、配置管理、软件分发)、信息管理。235.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公安部2000.4.26 22条236.反映计算机系统负载和工作能

2、力的常用指标有三类: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吞吐率、资源利用率。MIPS(每秒百万次指令)、MFLOPS(每秒百万次浮点运算)、BPS(位每秒)、PPS(数据报文每秒)、TPS(事务每秒)其他综合性指标:环境适应性定量: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用性、功耗定性:兼容性、安全性、保密性、可扩展性237.性能评价的方法分为两类:模型法(分析、模拟)、测量法。分析模型法中用得最多是排队模型,排队模型包括3部分:输入流、排除规则、服务机构。模型法要解决的三个问题:设计模型、解模型、校准和证实模型。测量法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系统评价目的和需求,确定测量的系统参数;选择测量的方法和工具;在测量时工作负载的选择。常用的测

3、量工具可分为硬件测量工具、软件测量工具、固件测量工具、混和型测量工具 。测量法、分析模型法和模拟模型法三者得出的结果可以相互起到证实的作用。238.用基准程序测试系统性能:实际应用程序方法、核心基准程序方法(Kernel Benchmark)、简单基准测试程序(Toy Benchmark)、综合基准测试程序(Synthetic Benchmark)、整数测试程序(Dhrystone)、浮点测试程序Linpack、Whetstone基准测试程序、SPEC基准测试程序、TPC基准程序 。239.性能评价指标有两个:峰值性能、持续性能 。实际性能往往只有峰值性能的5%-35%。持续性能常用的三种平均

4、值是算术性能平均值、几何性能平均值、调和性能平均值。240.规划构建能力管理数据库时应当考虑以下问题:用于集中式数据存储的硬件和软件的可用性指定专人负责能力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其他人只有查阅权限。定期对能力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审查和核对。 241.能力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有两个用途:为制作提交给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绩效报告和能力管理报告提供基础;用于预测未来的能力需求。242.能力数据库中输入的数据类型:业务数据、服务数据、技术数据、财务数据、资源应用数据 。243.能力数据库中输出的数据类型:服务和组件报告、例外报告、能力预测 。245.能力数据中最常见的性能数据如下: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

5、每一类作业的CPU占用率、磁盘I/O(物理和虚拟)和存储设备利用率、队列长度(最大、平均)、每秒处理作业数(最大、平均)、请求作业响应时间、登录和在线用户数、网络节点数量(包括网络设备、PC和服务器等) 。阀值:部分组件的监控活动应当设有与正常运转时所要求基准水平。246.能力管理的高级活动项目:需求管理、能力测试、应用选型 。247.编制能力计划的主要目:记录当前资源利用程度及服务绩效;在充分考虑业务战略和计划后预测组织未来IT服务所需要的IT资源。典型的能力计划应包括:计划范围、假设条件、管理概要、业务说明、服务概要、资源概要、服务改进方案、成本核算模型及建议等内容。服务概要和资源概要均包

6、括当前介绍及未来预测。248.信息系统维护的内容分5类:系统应用程序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硬件设备维护、文档维护。249.信息系统维护的方法分5方面: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进行明确的质量保证审查。选择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系统的文档。250.信息系统的可维护性包括3个方面: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251.系统可维护性的度量:识别问题的时间,管理延迟时间,维护工具的收集时间,分析、诊断问题的时间,修改设计说明书的时间,修改程序源代码的时间,局部测试的时间,系统测试和回归测试的时间,复查时间,恢复时间。 252.系统维护的项目如下:硬件维护、软件维

7、护、设施维护 。按软件维护的不同性质划分为:纠错性维护(21%)、适应性维护(25%)、完善性维护(50%)、预防性维护(4%)。维护项目的级别:一级(完美),二级(24小时内),三级(72小时内),四级(10日内)。系统维护计划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维护的背景、维护工作的影响、资源的要求 。维护预算:有形的代价直接来自维护工作本身;许多无形的代价来自维护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上。253.系统维护的实施形式有4种:每日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254.维护计划的内容包括:工作的范围、所需的资源、确认的需求、维护费用、维护进度安排及验收标准。255.系统维护工作严禁单人操作。256.维护产

8、生的修改有三方面副作用:对源代码的修改可能会引入新的错误。对数据进行修改可能会带来数据不匹配等错误。可能会造成源代码和文档不一致。257.按维护的具体目标分类:完善性、适应性(25%)、纠错性(20%)、预防性 。258.按开发方分类:自己公司开发、合同开发、市场购买259.硬件维护管理要求: 核算中心网络应配备不间断电源、操作人员应每天保持社稷及环境清洁、系统管理员每周全面检查一次硬件系统、每月对计算机场地的安全进行检查。260.系统黯然失色计划详细地描述了用户及信息服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同时规定了时间限制。261.系统转换测试工作步骤: 调研转换到本环境下的大致影响;选择可用的系统;选择验

9、证项目,准备判定标准;准备转换系统;执行转换测试;评价转换测试结果。262.系统转换计划包括以下几方面:确定转换项目;起草作业运行规则;确定转换方法;确定转换工具和过程;转换工作执行计划;风险管理计划;系统转换人员计划。 263.系统转换的方法有4种:直接转换(最简单最节省,风险大,有意外)、试点后直接转换(风险小,试点可做示范和培训)、逐步转换(分期分批进行,减小了风险,节约了费用,但接口问题较复杂)、并行转换(风险小、安全可靠、耗费人力设备)。转换工具包括:基本软件、通用软件、专用软件、其他软件转换工作的关键点是:转换时点的选择与实际操作很重要;转换期间的配套制度为了顺利地执行系统转换,要

10、求:一套包括转换结束后的审查阶段在内的转换管理方法。一个包括任务、资源及时间安排等方面在内的系统转换计划。由负责质量监督或内部审计的人员完成的实施后审查 。使用模板并进行了调查,以收集转换结束后的资料,并征求转换工作参与者的反馈。在阶段和/或转换工作完成后,召开项目结束后的审查会议。召开汇报会以交流实施后审查的成果,确保将改进措施编入现有方针、规程及未来的项目。264.一个理想的应用开发环境应是:基于优秀的平台之上,与生产系统充分隔离,易于管理和维护。265.应用管理软件可分为适用于开发环境和适用于生产环境的管理软件。267.评价任何问题所涉及的基本要素: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指标、

11、评价原则和策略。268.系统评价就是对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的技术性能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评价,是对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延伸。信息系统的评价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269.信息系统的技术性能评价的内容:系统的总体技术水平;系统的功能覆盖范围;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范围和深度;系统质量;系统的安全性;系统文档资料的规范、完备与正确程度。270.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益的评价:系统对组织为适应环境所做的结构、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等变革所起的作用;系统帮助改善企业形象、对外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对内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程度;系统使管理人员获得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和提高技能素质的作用;系统对实现系统信息共享的

12、贡献,对提高员工协作精神及企业的凝聚力的作用;系统提高企业的基础管理效率,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的作用。管理效益即社会效益,是间接的经济效益。271.信息系统成本的构成:系统运行环境及设施费用、系统开发成本、系统运行与维护成本 、基础成本、附加成本上升、额外成本、储备成本 。272.信息系统经济效益来源:科研基金费即科学事业费;系统人员进行技术开发的收入;服务收入;生产经营收入;其他收入。273.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估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价值工程方法。274.信息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工作主要包括: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前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包含审计)确定各指标的具体数值,即指标评价值;各评价值的综合,包括综合算法和权重的确定、总评价值的计算等。275.信息化经营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测评标准体系包括一套基本指标、一套补充指标(效能评价,是核心)和一套评议指标(定性评价)。276.性能评价标准:系统的可靠性、系统效率、系统可维护性、系统可扩充性、系统可移植性、系统实用性、系统适应性、系统安全保密性常用指标:事务处理响应时间、作业周转时间、吞吐量、故障恢复时间、控制台响应时间。如需了解更多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资讯,请看希赛软考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