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脏腑十八分型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34742013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8.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十四节气脏腑十八分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十四节气脏腑十八分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十四节气脏腑十八分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二十四节气脏腑十八分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脏腑十八分型(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十四节气脏腑十八分型2007 年 11 月 14 日 23:25咲坎 肾A V峯心勒落 土專凄U脾胃是生命的根本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毛、肌肉、筋骨、精髓和气血津液等组成的一个整 体。脏腑学说就是研究人体的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包括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脏。另外心包位于心脏的外围,附有 络脉,是通行气血的径路,并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故亦称为脏。腑,包括胆、胃、 小肠、大肠、膀肮和三焦,称为六腑。脏腑是化生精血津液,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机能活动的主要器官。分别 来说,五脏是贮藏精气的(精气,指精血津液),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纳、消化、吸 收、传导和排泄的。因而脏以藏为主

2、,腑以通为用。脏腑之间无论是脏与脏、腑与腑,还是脏与腑都是互相联系的。五脏与“五 体”等组织以及“五官”、“七窍”等器官,也都有密切的联系。五脏与五体的 关系是:心主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五脏与五宫七窍的关 系是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和二阴(鼻、 目和耳各有两个与口称为七窍,再加“前阴”与“后阴”二窍,又称九窍)。因 为五脏与五体、五官七窍相关联,所以五脏的变化,常常反映到其所属的体表组 织与孔窍。中医对脏腑功能和病变的认识,因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概括的比较粗略。 脏腑在中医学里不但是一个解剖的概念,而更重要的还是一个生理和病理的概 念,

3、所以祖国医学里“脏腑”的概念,与现代医学“脏器”的概念是不同的。例 如:中医学里的“心”,并不完全等于现代医学的心脏,它除了在解剖上代表心 脏以外,还在生理上包括了现代医学中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一些器官的功能。我 们在学习祖国医学时,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现代医学,抓住它的实 质进行分析研究,去芜存营,去伪存真,为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作出贡献。阴:三焦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的联系和气血的贯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理状 态下,它们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构成复杂的生理活动。在病理状态下,也是互相 影响的。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从生理和病理变化上反映出来。掌握这些脏腑 关系的理论,对临床辨证施治,

4、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医学讲义上册 辽宁中医学院编1972年10月第1版脾与胃通过经络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 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滋养全身,故脾胃共为“后天之本”。脾主升, 胃主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两者相反相 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转化过程。如果脾气不升,则胃气就会失降,会出现纳差、 恶心、腹胀、便秘等症;如果饮食不节,使胃失和降, 则会影响脾的升清,使运化 失司,出现腹胀、腹泻等症。同样,胃与小肠、大肠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物 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的密切配合。小肠接受经胃腐熟及初步消化的饮

5、食物后 , 进一步消化、泌别清浊,清者即精微物质,上输于脾,经脾转输于全身,以起营养作 用,水分则吸收后成为渗入膀胱的尿液。浊者,为食物的糟粕,下达于大肠,经大肠 的传导与糟化,再由肛门排出体外。所以, 传化水谷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受纳、消 化、传导和排泄,虚实更替,宜通而不宜滞,即饮食物在胃肠内必须更替运化,而不 能久留。当胃内有实热,消灼津液,则可导致大肠传导不利,大便秘结不通;而大肠燥 结,便闭不通,就会影响胃的和降,出现恶心、呕吐、食少等症。中医和西医(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 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与西医相 比,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主要建立在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临床经验的 总结,

6、以及人体解剖结构的认识基础之上,其中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包涵的内 容较多。一个西医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好几个中医脏腑功能之中,而中医一 个脏腑的名称虽然与西医相同,但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含义却不完全一样。了解 了中医特点,在阅读有关的内容时就不致于产生含糊不清的概念。古人在难经中对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功能有过详尽的论述,“唇 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 门,下极为魄门”。此言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一部分。这段经文译 为:口唇像门一样自由开合,是消化道最外围的一道关口;饮食入口,必须经牙 齿的咀嚼,才能下咽;会厌是食管和气管的相会处,既是食物下达食

7、管的必经之 处,又是呼吸的门户;贲门是胃的上口;盛受食物的地方,就是胃;胃的下口, 小肠的上口为幽门;小肠的下口和大肠的上口连接处是阑门,它说的是饮食物中 的精微物质由此得到阻拦;消化道的末端,即指排泄粪便的肛门,称为魄门。七 冲门,是消化道中的七个关口,任何一关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受纳、消化吸收和 排泄。虽然在消化系统中,参与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的还有其他脏腑,但关系最 密切的当属肝、胆、脾、胃。肝: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畅气机,即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 腑器官等的活动也就正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以出现气机受

8、阻,或肝 阳的升发太过两种病症。肝的疏泄功能在脾胃消化系统中是一个主要的环节,关系着脾的升清与胃的 降浊之间是否协调平衡;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消化功能正常运作的一个重 要条件。肝的疏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亦有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如肝能正常 地疏泄,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反之则出现消 化功能不良的病变。故古人言,食气入胃,全赖肝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胆:居六腑之首,与肝相连,互为表里。胆储存胆汁,是肝的精气所化生, 胆汁注入小肠,以助饮食物消化,是脾胃运化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胆汁的 化生和排泄,受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 脾胃

9、运化功能也健旺;反之胆汁排泄不利,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也可以出现胆 汁外溢而导致黄疸。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中部称 中脘,即胃体的部位;胃的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胃的主要功能是储纳食物, 腐熟水谷,胃气以降为顺。胃的迫降作用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输于大肠及大肠 传化糟粕的功能。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摄血。脾胃, 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为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脾胃的 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运化水谷,即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 收。脾的功能健旺,水谷精微物质的吸收就充分,身体就健壮,气血就旺盛,所

10、以脾胃又称为后天之本。另一点是运化水液,主要是指它把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 多余的水分及时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此外, 脾还有造血、摄血的功能,脾气旺盛,气血充足,血液能循正常的轨道运行,反 之气血衰败,血不能循经而出血、溢血、便血。在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中,除了有脾的运化、胃的受纳、肝的疏泄、胆汁的参加,还需要肾阳的温煦,肺的宣发与肃降。同时,小肠的分泌清浊,大肠的传 化糟粕也是很重要的。 五脏是什么 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 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所司,但有其共同点,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 是五脏都与精神活动有关。如灵枢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

11、魂魄也。” 这说是说,心、肺、脾、肝、肾五脏都与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这里所说的“精 神血气魂魄”,即代表着不同的精神活动,并分别归属于五脏。如“心藏神”、 “肺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肾藏志”等。 六 腑 六腑包括:胆、 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个脏器。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在古代,腑写作“府”,“府”是中空的,是盛放物品之处,有出有入。六腑的 生理功能主要是“传化”,有传导变化之意,说明六腑的功能主要是将饮食物受 纳、腐熟、消化、传化,处于连续不断的虚实交替之中。六腑不藏精气。 从 饮食物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个重要关口,难经称之为七冲门, 即口唇、牙齿、

12、会厌、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口唇为飞门,飞门指口唇象 门扇一样可以自由开合;牙齿为户门,户门指牙齿能把守消化道的上端,并能 咀嚼食物;会厌为吸门,吸门指食道和气道的交会处,是气体出入体内外的门 户;胃上口贲门,贲与奔通,食物由此奔入于胃中;幽门指胃下口,是胃与 小肠相接部位;大肠与小肠之会称为阑门,此处能阻止小肠内的精微物质流入大 肠;下极又称魄门,下极即消化道的最末端,即肛门,能排泄粪便。因此,七冲 门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到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1) 胆 胆附于肝,是一中空囊性器官。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是在肝内生成,由肝化生分泌。胆汁生成后,则

13、流入胆囊,由胆囊贮存。胆 汁又称精汁,故胆又称中精之府。胆汁呈黄绿色,味极苦,有重要消化作用。在进食后,通过肝的疏泄作用,胆汁排入肠道,协助脾胃,维持正常消化。 由于肝胆关系密切,肝的功能正常,则胆汁化生有源,胆汁的排泄通畅,消化才 能正常。若肝有病,则影响到胆汁的生成、排泄,使消化功能失常。例如,胆气 上逆,胆汁上泛,则口苦;胆汁排泄障碍,不能顺利排入肠道,则出现厌食、腹 胀、便溏等症状;胆病及胃,又可引起恶心、呕吐;若肝胆疏泄失职,胆汁不循 常道,反而溢于肌肤,则可发为黄疸;若胆汁滞留,蕴而化热,湿热蕴结,进一 步煎熬胆汁,又可形成砂石。 胆虽为六腑之一,但主藏精汁,为清净之府, 又不直接

14、接受水谷糟粕,与其他腑有异,所以胆又属奇恒之腑。 (2)胃胃位于膈下,其上口名贲门,与食道相接,下口为幽门,通于小肠。胃又称胃脘, 分上、中、下三部,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 下脘之间名中脘,即胃体部分。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二个方面:(一)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物从口而入,经过食道,进入胃中,由胃容纳之,故又称胃为水谷之海,因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依 靠饮食物的营养,故胃又称为水谷气血之海。因此,如胃有病变,就容易影响 到胃的受纳水谷功能,出现纳呆、厌食等症状。腐熟,有初步加工消化的含义。饮食物在胃内,经过揉磨和消化作用,使之变为食糜,并下移于小肠, 为

15、进一步消化打下基础。胃的受纳、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综合,称为胃气。人以胃气为本,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二)主通降,以降为和饮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作用后,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其浊者下移 大肠,形成大便,排出体外,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降浊是胃继续 受纳的前提。若胃不和降,饮食物滞留于胃,可出现胃脘胀痛、不欲饮食等症。 若胃气上逆,则发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另外,胃气不降,还会影响脾气的升清作用。 (3)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接阑 门,与大肠相接。 小肠的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受盛和化物 受盛就是以器盛物,即接受的意思。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

16、化的饮食物, 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饮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以利于进一步的 消化,从而使水谷化为精微,以营养全身。如果小肠受盛饮食功能失常,可导致 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化物,有变化、消化、化 生的意思,小肠的化物功能是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二)泌别清浊所谓清,即指各种精微物质;所谓浊,即指饮食物经消化后剩余的残渣部分。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 是将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别为二部分,即精微物质和糟粕;二是吸收水谷 精微,并将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三是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 量的水液,并将无用水液泌渗进入膀胱

17、而为尿。 由此可见,小肠的生理功 能在饮食物的消化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小肠这一功能正常,清浊各走其道, 精微物质输布全身,糟粕下归大肠,无用水液泌渗入膀胱。若小肠有病,不仅引 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还会影响到二便的排泄,例如,小便 短少,大便稀溏。对此,常采用分利之法,即所谓利小便以实大便。 (4)大 肠大肠亦居腹中,上接小肠,其交接处为 阑门 ,大肠之末端为肛门,又称魄门。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 大肠接受小肠泌别清浊后下 传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糟 粕的传导通利,一方面依赖于大肠本身功能正常,另外又和胃的降浊、肺气肃降 及肾

18、的气化功能有关。因此,大肠有病,主要在粪便的排泄方面出现异常,如泄 泻或便秘等。另外,大肠病变可影响及胃、肺等脏腑,使之功能失常。 (5)膀 胱 膀胱位于下腹腔内,为囊性器官,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其上有输尿管与 肾相通,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在人体五脏六腑之中,膀胱位置最低,是水 液代谢之后多余水液汇聚之处。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人 体饮入的水液通过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化为津液,分布于周身,发挥 润泽营养作用。津液代谢后剩余之液,经三焦之道路,下达于肾和膀胱,变成尿 液,贮存于膀胱内,当膀胱内尿液达一定量时,在肾的气化作用下,膀胱开启, 及时自主地排出体外。 膀胱的贮

19、存和排泄尿液,全赖肾的气化功能。所谓 膀胱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 尿痛;或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遗尿、甚则小便失禁等。 (6) 三焦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词,它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为六腑之一。其经脉与心包经相表里。对其形态和实质,历代医家众说纷坛,至 今尚未完全定论。但对其生理功能的认识还是一致的。在形态方面,一般认为三 焦是包罗人体所有内脏的一个大腑,所以又称孤府。三焦的生理功能可以从整 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总体来说,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和运行 水液等。(一)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诸气,即全身

20、所有之气,例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呼吸之气、营卫之气等。三焦主持诸气,是指 三焦和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都有密切关系。三焦之所以能主持诸 气,主要是源于元气。元气根源于下焦,发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但元气运 行,只有借助于三焦之道路,方能布散、通达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 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因而三焦起到了主持诸气的作用。气机,即气的运动,表现为气的升降出入。三焦是气升降出入的通道。气化,是指各种物质的复杂变化,尤其是饮食水谷的受纳、消化,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布散和代谢后糟粕的传导和排泄等。气化过程是在多个脏腑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而三焦 在气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三焦是运

21、化水谷、排泄糟粕的通路,为全 身精气运行的始终。 此外,三焦通行元气,为气化功能的动力源泉,促进 了人体的新陈代谢。(二)为水液运行之通道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是参与水液代谢调节的脏腑之一。正如素 问所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说明三焦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人体 津液气化过程,保证水道通畅。若三焦有病,气机阻塞,则气停水停,可见水肿、 腹水等症状。对此,常采用通利三焦之法治之。(三)表明人体的三个部位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三焦也是划分躯体部位的一个概念, 即膈以上部位为上焦,包括心、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为中焦,主要包括脾 胃;脐以下为下焦,包

22、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脏,按其部 位来说,应划为中焦,但中医学认为,肝肾同源,生理病理关系密切,故将肝肾 同划为下焦。由于上焦、中焦、下焦包括不同脏腑,所以其生理功能也各不相同。(1)上焦如雾雾,是指水谷精微物质的一种弥漫蒸腾状态。上焦如雾指上焦有宣发卫气,以雾露弥漫的状态营养于肌肤、毛发及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 故上焦的功能,实际体现为心肺的气化输布作用,关系到营卫气血津液等营养物 质的输布。故上焦功能的变异,也主要反映为心肺功能之异常,治则以调理心肺 为主。(2)中焦如沤沤,在这里是指饮食物经腐熟和发酵状态的形象。中焦如沤是指中焦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中焦的功能主要是指脾

23、胃的生 理功能,例如水谷的受纳、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体液的蒸化,化生精微为血 液等。实际上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中焦的功能被形容 为如沤。中焦功能的变异,主要反映为脾胃功能的异常,治则以调理脾胃为主。(3)下焦如渎渎,即水沟,为排水渠道之意。下焦主泌别清浊,排泄二便,这个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肾、小肠、大肠、膀胱的功能。故下焦功能的变异, 主要反映为肾与膀胱功能的异常,治则以调理肾与膀胱为主。 脏与腑的关系 脏 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 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 之间的密切联系。心与小

24、肠 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而 络心。因而心与小肠通过经络构成表里相合的关系。 这表里相合的关系在 病理情况下,表现更为突出。例如,心经实火通过经脉可以下传于小肠,引起小 肠实热。这种病理变化称之为心移热于小肠,表现为小便灼热、赤涩,甚则尿 血。反之,小肠有热,亦可循经上熏于心,使心火亢盛,表现为口舌生疮等。在 治疗时,可采用清心火,利小便的方法。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的经脉互相络 属,从而构成脏腑相合的关系。 在生理方面,肺与大肠互相配合,协调一 致。肺居上焦,其气肃降,肺气降则有利于大肠的传导,使大肠传导排泄粪便的 功能正常。大肠属腑居下焦,大肠腑气通畅,则有利于肺气的肃降,保持

25、呼吸平 稳。 肺与大肠不仅在生理上互相配合,而且在病理上又常互相影响。例如, 肺有病时,其肃降功能失常,气机不利,津液不能下达,则大肠失其滋润,传导 失职,从而出现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等病症。反之,如大肠功能失常,传导不利, 则会影响到肺的肃降功能,使肺气不降,甚或上逆,表现为胸闷、咳喘、呼吸困 难等。 治疗肺与大肠的病变时,就应兼顾肺与大肠。治疗肺病,应注意通 畅大肠腑气;治疗大肠疾病,亦应注意宣降肺气,这样,就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脾与胃 脾与胃同居中焦,有经络互相络属,从而构成脏腑相合的关系。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脾胃两者相反相成

26、,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 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反之, 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常可影响及脾的升清与运化,出现腹胀泄泻 等症。 肝与胆 肝居右胁,胆附于肝之短叶间。肝胆经络互相络属,故相互 为表里。 胆汁来源于肝,肝主疏泄,肝之余气生成胆汁,而胆贮藏并排泄 胆汁。因此,肝与胆在胆汁的分泌、贮藏和排泄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都 与消化功能有关。 肝与胆不但在生理上互相配合,而且在病理上常相互影 响。例如,肝病,疏泄功能失常,可致胆道不利,胆汁的排泄受到影响。如果胆

27、 腑疏泄失职,胆汁排泄不畅,可致肝的气机不畅,产生胸胁胀痛,口苦等肝郁病 症。在临床上,肝胆的辨证往往不能完全分开,二者临床表现常同时出现,如表 现为黄疸、口苦的肝胆湿热证。肾与膀胱 肾居腰部,膀胱位于小腹,二者 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肾主水液贯穿于水液代谢的始终,为主水 之脏。膀胱贮尿、排尿,为主水之腑,而膀胱的开合作用,取决于肾的气化动能。 肾的精气充盛,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则排尿功能正常。如果肾的精气不足, 气化不利,膀胱开合失司,则使水液代谢紊乱,出现排尿困难,小便失禁或遗尿 等症状。 从临床实践来看,肾与膀胱的病变,往往互相影响。因此,治疗 肾与膀胱疾病,就应互相兼顾。一般说来,实证者,多责之于膀胱,以治膀胱为 主;虚证者,多责之于肾,治疗常从补肾入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