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六年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4739853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617.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粤教版小学六年上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粤教版小学六年上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粤教版小学六年上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粤教版小学六年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小学六年上册科学教案全册(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1)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2)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能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3)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教学重 点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教学难 点经历观察、比较、描述、分析、交流等探究过程,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课前准 备烧杯、小

2、刀、放大镜、磁铁、蜡块、冰块、铁钉、橡皮泥、盐等器材或材料,以及课件课时安 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导入 出示课本图。问题 同学们,在厨房里,你看到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目的 引出接下来的活动话题。二、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媒体 出示一组图片: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导入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到的物质变化现象。问题 这些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交流 学生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认识物质会发生变化。引导 这些物质变化后与变化前有什么不同吗?讨论 各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交流。目的 通过观察、描述、比较、汇报和交流等学习活动,知道物质是会发生变化

3、的,不同的物质,其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各有不同。三、活动二:冰的融化媒体 出示蜡块加热前后的对比图片。问题 蜡块加热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描述蜡块在形态上的变化。媒体 出示一杯冰块。问题 在冰的融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方面的变化?实验 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作记录。媒体 播放“冰的融化过程”视频。交流 各小组进行交流和汇报。归纳 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媒体 出示课本图(锡融化后用来焊接电子元件、铁水被铸成铁锭、卫生球变小的图片)。讨论 分析例子,了解物质形态的变化。目的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些物质变化都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加深对物质形态变化现象的认识。第二课时一、活动:

4、铁锈还是铁吗?导入 出示未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问题 仔细观察未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它们有什么不同?观察 学生观察比较,并记录不同特征。交流各小组汇报观察比较的结果。问题 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有什么方法证实你的猜想?设计 学生分小组设计检验铁与铁锈是否同一种物质的实验方法。如用磁铁吸等方法。交流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互相交流、讨论,并修改实验方案。实验小组实验。按修改后的实验方案方法进行实验。小结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第三课时一、拓展: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导入 出示一根燃烧过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的蜡烛。问题蜡烛燃烧后,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除了形态,蜡烛是否还有其他的变化呢?教具分

5、配给各小组一些燃烧过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的蜡烛和完整的蜡烛。观察分组活动。观察燃烧过的蜡烛和没有燃烧过的蜡烛有什么不同,并进行交流。引导蜡烛变短了,变少了。少了的蜡烛到哪里去了?演示教师演示蜡烛燃烧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出示一杯澄清的石灰水,说明当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混合时,会变混浊。2.点燃蜡烛,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3.将少量的石灰水加入另一只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4.将被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观察观察出现的现象。讨论小组讨论,描述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交流看法。归纳蜡烛

6、燃烧后,不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等。第四课时一、活动:给物质变化分类媒体出示课本图,展示各种物质变化的过程。问题橡皮泥捏成橡皮泥萝卜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纸燃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木材加工成家具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陶土烧制成了陶器,发生了什么变化?铁矿石冶炼成钢铁,发生了什么变化?思考学生根据图片,描述每种物质的变化过程。引导橡皮泥萝卜能变回橡皮泥吗?纸烧成了灰,还能变回纸吗?讨论哪些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怎样判断?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猜想物质变化的逆过程,对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判断。交流各小组交流并汇报自己的观点。归纳用物质变化后能否变回原来的物质来判断是否产生新物质是比较科

7、学的。交流说一说,铁生锈、冰融化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二、小结。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练习课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1)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2)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能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3)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教学重 点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教学难 点经历观察、比较、描述

8、、分析、交流等探究过程,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课前准 备课件课时安 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填空题。1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 形态的变化 ,另一种变化是会 产生新的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 不产生新物质 3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 水 和 二氧化碳 的产生。4 二氧化碳 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有: 燃放烟花 铁制品生锈 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 冰雪融化 和面 盐溶于水 卫生球不断变小 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 铁水铸成铁锭 二

9、、选择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C )A、燃放烟花 B、木材燃烧 C、盐溶于水 D、燃煤发电2、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B)A、将铁熔化后制成锅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C、温度计内水银长度发生变化 D、光被镜子反射回去3、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B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4、下列哪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是(B )A、火药爆炸 B、衣服晒干 C、纸张燃烧D、粮食酿酒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混合与分离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

10、的物质变化不可逆。过程与方法:(1)在混合与分离的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和分离混合物。(2)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教学重 点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变化不可逆教学难 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几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分析、比较物质在分离前后的差别。课前准 备用具: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火柴、筛子等;材料:盐、醋、小苏打、食油、沙、水、石灰水、蜡烛等。课时安 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1、一、情景导入情景星期天,妍妍在家里招待小朋友,她把草莓汁和牛奶混合在一起,制成了粉色的草莓奶,又甜又香,味道好极了。问题如果我们也来把果汁与牛奶混合在一起,大家能调配出什么奶呢?目的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二、活动:物质的混合媒体出示课本图。导入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有时我们会不小心把它们混合在一起,这些物体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猜想引导学生猜想课本中提出的几种物质组合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实验小组活动。按要求进行各种物质组合的混合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1.混合前要认真观察物质的特点;2.混合后用玻璃棒搅拌均匀;3.观察混合过程中,各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4

12、.混合后的物质不能再次重复使用。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拓展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新的物质产生?三、拓展分离盐和水媒体出示海水晒盐的图片。导入海水在日晒后,水蒸发后就留下了盐。千百年来,盐场的工人叔叔就是运用这种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任务今天,我们来模仿这个方法,从盐水中取回食盐。演示教师演示分离盐和水的实验。小结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的盐水,当蒸发皿中的水完全蒸发后,剩下的就是盐了。这说明盐和水混合后,可以重新分离。拓展课后,我们可以将盐水在常温下放置,过一段时间后再观察,看看水蒸发后有什么现象。目的了解生产、生活中分离混合物的实际应用,增进学生对蒸发法分离混合物原理的理解。

13、第二课时一、活动:分离混合物问题我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其他的混合物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离吗?讨论水和沙的混合物、水和油的混合物、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离?需要什么工具?设计根据讨论的情况,设计各种混合物相应的分离方法,分析可行性。交流小组交流,根据各组同学的意见,调整分离方案。实验小组实验。运用各自设计的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并做好记录。思考分离后的物质与混合前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吗?小结分离实验让我们发现,有的物质混合后又能分离出来,恢复成原状;而有的物质混合后,不容易分离,而且很难恢复成原状。媒体播放“混合与分离”视频。二、小结. 板

14、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混合与分离练习课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变化不可逆。过程与方法:(1)在混合与分离的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和分离混合物。(2)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教学重 点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变化不可逆教学难 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几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分析、比较物质在分离前后的差别。

15、课前准 备课件课时安 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判断题。1、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 ( )2、食盐和水混合是物理变化。 ( )3、分离后的物质和混合前的物质是一样的。 ( )4、沙子可溶于水。 ( )5、空气是不同气体的混合物。 ( )二、填空题。1、在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 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 和 引流 。2、把海水引入盐田里,利用 日光 和 风力 ,使水慢慢蒸发,从而获得食盐。3、从盐水中获得食盐,可用的方法是 D 。A.沉淀B.过滤C.蒸馏D.结晶三、简答题。1、分离后的物质和混合前的物质是一样的吗?答: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

16、物质变化不可逆。分离后的物质和混合前的物质一样的是发生物理变化,不一样的则有新的物质产生。2、在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为什么玻璃棒要不断搅拌?为什么在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呢?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使其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在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是为了利用余热使溶液蒸发至干,以防因传热不好而发生迸溅。3、填表(1)把下列物质混合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混合的物质实验现象水+沙水和沙完全分开,沙沉在水底 水+盐 盐溶解在水中 水+醋 醋溶于水,水有点醋味 水+油 静置后,水和油分离,油在上层,水在下层 小苏打+醋 混合搅拌后,有气泡逸出 (2)分离混合物混合物分离方法结

17、果水和沙的混合物 过滤法 可以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 静置法 可分离,油在上层,水在下层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 有新物质产生,没办法分离 不能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 用筛子筛去较细的沙子 可以分离 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生锈与防锈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 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2) 了解常用的防锈方法。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学问(2)进一步加强长期观察、记录的意志力锻炼(3)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教

18、学重 点铁生锈的条件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教学难 点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课前准 备课件、铁钉、烧杯等。课时安 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情境出示课本图。问题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目的引出探究活动。二、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媒体出示日常用品生锈的图片(图一、图二、图三)。问题在生活中,大家常在哪些地方看见过铁生锈?铁生锈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交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生活中见到的铁生锈现象,说一说铁生锈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问题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铁制品生了锈?讨论小组讨论,并将猜想记录下来。引导引导学生猜测:在潮湿的、有空气(氧)的地方,铁容易生锈。任务如何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19、?请设计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设计小组设计实验。交流交流并汇报实验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设计三种不同的条件:(1)干燥的空气中,加入铁钉;(2)空气和水同时存在加入铁钉(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3)在煮沸的水(没有氧)中加入铁钉(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实验小组实验。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演示(由于实验过程比较长,实验现象需一天后才能观察得到,故采用演示的方式进行补充。)出示事前按以上方式进行的对比实验装置,请学生观察现象。讨论根据现象进行讨论,了解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任务课后继续观察各小组实验装置,记录实验现象。第二课时一、活动:防止铁生锈导入上一节大家做了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

20、实验现象是否与演示实验一样?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课后实验结果,并形成结论:空气(氧气)和水是铁生锈的条件。问题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说一说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设计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并做好记录。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分析各小组方法的合理性,不断完善实验方法,使实验更具说服力。修正根据交流情况,重新修正实验方案。任务布置学生课后展开实验。在下一节课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的实验结果,说明运用了什么原理。媒体播放“铁生锈了”视频。二、小结。 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生锈与防锈练习课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3) 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4) 了解常用的防锈方法。

21、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学问(2)进一步加强长期观察、记录的意志力锻炼(3)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教学重 点铁生锈的条件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教学难 点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课前准 备课件课时安 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答题1、学校的铁门为什么都要刷上油漆?答:铁门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生锈,刷上油漆可以防止铁门生锈。2、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请设计个简单实验,证明你的猜想答:不是同一种物质。实验步骤:(1)用小

22、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到铁锈和铁。 (2)用磁铁分别靠近铁锈和铁,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磁铁能吸引铁,不能吸引铁锈。实验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3、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哪些?至少写5种方法。答 :(1)刷油漆;(2)涂油;(3)电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4)保持洁净干燥;(5)紧包上塑料膜、橡胶等。(6)刷铝粉;(7)镀锌;(8)镀铬。二、实验题。(9分)1、生锈最快的是 号杯。2、通过上述实验,我得到的结论是:答: 铁在潮湿的环境中,与空气和水充分接触最容易生锈。 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燃烧与灭火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23、。(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网络查找资料、相互交流的能力(4)运用自评和互评,学习如何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2)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教学重 点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教学难 点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课前准 备课件、蜡烛、酒精灯、烧杯等课时安 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媒体出示课本图。问题锅烧得太热,油着火了,妈妈当机立断地盖上了锅盖,波波不明白,为什么盖上锅盖就能灭火?

24、目的引出探究话题。二、活动一:物质的燃烧媒体出示燃烧图片。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质可以燃烧?思考思考,并在课本上做记录。媒体出示课本图。问题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哪些可以燃烧,哪些不可以燃烧?交流是否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交流看法。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燃烧需要可燃物。三、活动二:熄灭的原因演示点燃酒精灯,然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问题酒精是可以燃烧的物质,为什么盖上灯帽酒精灯就会熄灭呢?思考猜想盖上灯帽后,酒精灯熄灭的原因。引导利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此问题:用烧杯罩住燃烧着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燃烧还能持续吗?任务探究蜡烛维持燃烧的条件。实验小组实验。及时记录实验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

25、。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然后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烧杯罩了蜡烛,蜡烛与外面的空气隔开了,所以空气里面应该有某种物质能支持燃烧。这种物质就是氧气,是氧气在支持燃烧。归纳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目的让学生认识到燃烧需要空气(氧气)。第二课时一、拓展:让木炭燃烧得更旺媒体出示课本图。问题木炭是一种常见的燃料。木炭燃烧有一个特点,就是燃烧没有木材那么“旺”。如果想让它燃烧得“旺”一些,有什么办法呢?讨论分小组讨论,设计使木炭燃烧得更旺的实验方法。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法,互相质疑,共同完善实验方案。演示运用各小组的方法进行演示,看看能否使木炭燃烧得更充分。观察观察并记录现象。交流

26、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小结燃烧有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条件做很多事情。媒体播放“燃烧的条件”视频。思考水为什么能灭火?引导水灭火就是利用了水蒸发时吸收的大量热量,降低温度。媒体出示灭火图片。讨论灭火的方式和原理。应用除了降低温度的方法,还能采用隔绝空气(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用沙埋、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湿棉被盖住火等灭火方法。二、小结。 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燃烧与灭火练习题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2)培养学

27、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网络查找资料、相互交流的能力(4)运用自评和互评,学习如何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2)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教学重 点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教学难 点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课前准 备课件课时安 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填空题。1.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是可以燃烧的。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则叫做可燃物。2.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 熄灭 ,证明:火燃烧需要 氧气 。3.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

28、 、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4.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可以燃烧的是(D)。A.铁块B.玻璃C.牛奶D.酒精2、炒菜前,锅里的油着火了,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合适的方法灭火。(C)A.用扇子扇风B.往锅里倒水C.盖上锅盖D.继续往锅里倒油3、我国内地通用的火警电话号码是(A)。A.119 B. 112 C. 120D.1104、高楼发生火灾时,不能( A )A.乘电梯下楼B.用毛巾堵住口鼻C.从楼梯向下跑二、

29、问答题。1、物质的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答: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植物与环境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3)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对观察和研究进行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2)对身边的事物及自然有着探究的欲望。(3)愿意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喜欢研究有关动植物的知识。教学重 点教学难 点通过对比实验,

30、分析植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课前准 备课件课时安 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媒体出示课本图。情景自设情景,讲述事情经过,引出问题。问题波波要把一盆仙人掌放在阴生植物区内种植,合适吗?目的通过讲述故事情景,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植物的外部结构的观察中,从而引出要研讨的问题仙人掌放在阴生植物区内种植,合适吗?让学生通过对仙人掌和龟背竹这两种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环境进行观察比较,将植物的外形和它们生活的环境建立起联系。二、活动一:仙人掌和龟背竹导入出示仙人掌和龟背竹植株,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这两种植物的外形特征。问题龟背竹的叶子很大。仙人掌有叶子吗?观察观察、比较

31、仙人掌和龟背竹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环境,并做记录。引导仙人掌的叶子在哪里?由于适应干旱的环境,仙人掌的叶子退化变成了针刺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仙人掌和龟背竹的外形差异。讨论根据仙人掌和龟背竹生长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查阅资料,分析其生长环境。交流各小组进行交流和汇报。引导介绍仙人掌和龟背竹生长的环境特征。目的通过对仙人掌和龟背竹这两种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环境的观察比较,将植物的外形和它们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第二课时一、活动:耐旱的本领问题仙人掌和龟背竹的外部形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猜想根据活动1的结论进行假设。讨论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引导可设计对比实验来进行观察。由于蒸腾作用,植物吸收的水

32、分大部分都要从植物的表面蒸发到大气中。设计注意考虑以下几点:仙人掌和龟背竹耐旱情况的对比实验中要控制什么条件?如何进行观察?怎样做才公平?实验用塑料袋分别把仙人掌和龟背竹的叶子全部密封起来,对比仙人掌和龟背竹的耐旱情况。注意观察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并做好记录。引导本活动通过观察、比较罩在仙人掌和龟背竹茎叶上的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的多少来分析它们的耐旱本领。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多,说明这棵植物在相同的环境下散发的水分快,体内保水的能力弱,不耐旱。交流各小组进行交流和汇报,共同推断仙人掌与龟背竹的耐旱能力。拓展叶子小的植物都比叶子大的植物耐旱吗?目的通过对仙人掌和龟背竹这两种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对比实验,学习运

33、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外形和它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三课时一、活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媒体播放“耐旱的植物”视频。问题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它们怎样适应干燥少雨、温差较大的环境特点?分析小组讨论。从沙漠环境里植物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的外形、根茎叶的形态等,分析植物是否能适应沙漠的气候特点。媒体播放“热带雨林”视频。问题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它们怎样适应气候炎热、雨水充足的环境特点?引导热带雨林的上层光线充足,以高大的大型乔木为主;下层阴暗潮湿,以矮小的草本植物为主。分析小组讨论。从热带雨林环境里植物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的外形、根茎叶的形态等,分析植物是否能

34、适应的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媒体播放“池塘里的植物”视频。问题生活在池塘里的植物,它们怎样适应水分充足、空气含量较少的水生环境?分析小组讨论。从池塘环境里植物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的外形、根茎叶的形态等,分析植物是否能适应池塘的气候特点。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归纳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问题留下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草原和高山上的植物,它们的形态结构也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吗?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植物群落的植物,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第四课时一、活动:观察身边的植物考察组织户外考查活动,参观植物园。活动前指导学生分好

35、小组,选好组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做好规划。观察有目的地观察植物园里的一个植物群落的特点,并做好记录(包括文字、图像等,可通过表格记录、画图、拍照等方式进行)。讨论该处生长的植物是否具有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包括哪些特征?交流各小组以手抄报或者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汇报和交流。拓展无土栽培的植物,它们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目的通过对身边熟悉的环境中的植物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是否具有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六、小结。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动物与环境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过

36、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2、学会假设,并用事实证明自己假设的合理性。3、学习在网上正确查找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动物生存本领的神奇。2、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3、受动物生存本领的启发,乐于进行发明创造,改进生活。教学重 点认识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存本领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教学难 点通过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交流等探究过程,认识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存本领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课前准 备丹顶鹤标本以及课件课时安 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媒体出示松鹤延年国画图、丹顶鹤在沼泽嬉戏图。问题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树林里吗

37、?讨论小组讨论,说说对两幅图片的看法和疑问。目的情景导入,引出“丹顶鹤适合生活的地方是松林还是沼泽地?”的问题,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动物的身体形态与生活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二、活动一: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导入丹顶鹤适合生活的地方是松林还是沼泽地呢?猜想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猜想假设。活动上网搜寻关于丹顶鹤的资料。阅读课本“有趣的鸟足”资料。各组根据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引导重点引导学生从气候、栖息地和食物三方面去分析,思考丹顶鹤更适合生活的环境。交流小组交流,各组对其他组提交的证据和结论互相思考和质疑。归纳丹顶鹤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是与沼泽地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拓展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习性

38、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目的本活动通过探寻丹顶鹤适合生活的地方,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第二课时一、活动二:奇妙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媒体播放“动物的本领”视频。问题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之中,有哪些动物的身体特征或生活习性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活动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动物,找出它们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和习性。引导及时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动物,如小兔子、小燕子等,观察它们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和习性。交流各小组进行交流和汇报。归纳各种动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大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拓展各种动物有哪些特殊的本领?目的本活动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奇妙的身体特征和

39、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进一步认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四、小结。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动物与环境练习课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2、学会假设,并用事实证明自己假设的合理性。3、学习在网上正确查找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动物生存本领的神奇。2、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爱生命。3、受动物生存本领的启发,乐于进行发明创造,改进生活。教学重 点认识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存本领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教学难 点通过搜集整理

40、信息、分析、交流等探究过程,认识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存本领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课前准 备课件课时安 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选择题1、竹节虫的特殊本领是( )A、会飞行 B、长成竹子 C、伪装2、兔子体表具有发达的皮毛,其主要作用是( )A、保护 B、保温 C、伪装 3、下面不需要冬眠的是( )A、青蛙 B、大雁 C、蛇4、夏天的雨后,常有一些蚯蚓爬出地面呼吸,这是因为( )A、浸湿的泥土缺少空气,蚯蚓爬出地面呼吸B、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上爬行C、雨后地面食物较多,蚯蚓爬出地面觅食二、问答题1、丹顶鹤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它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食物链教学

41、目 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经历讨论分析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制作、粘贴食物链纸环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学习成果的习惯。2.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受动物生存本领的启发,乐于进行发明创造,改进生活。教学重 点理解食物链的含义,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相互依存关系。教学难 点通过讨论、实验、分析、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含义,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相互依存关系。课前准 备纸条、透明胶、双面胶、各种常见动物的标本

42、及课件等。课时安 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导入讲述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问题松鸡和羚羊为什么会消失呢?目的情境引入,导出探究活动。二、活动一:动物吃什么?问题在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中,羚羊吃什么?鼠尾草吃什么?松鸡呢?活动小组活动。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分析的方式,研究羚羊、鼠尾草、松鸡的食物。交流各小组进行交流,了解大家的研究方法。媒体出示课本图。活动小组活动。分析生态图中,各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记录将各种动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进行梳理。讨论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可以分成几类?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食物可以分成植物类、动物类。根据动物的食性,动物又可分为植食性、

43、肉食性、杂食性动物三类。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归纳动物的食物关系。拓展植物的“食物”是什么? 目的初步了解动物间的食物关系,为认识食物链的含义打下基础。第二课时一、活动二:串起来的食物链导入以“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为例,说说这些生物间食与被食的关系。思考鼠尾草、羚羊、松鸡、狼之间的关系。问题像这样的生物之间的关系,自然界里还有什么例子?讨论通过多个具体实例的研讨,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归纳食物链的概念。任务如果用纸环代替各种动物或植物,再将它们按照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串起来,我们能发现食物链有什么特点呢?活动小组活动。列举具体的一个生

44、态环境(例如池塘、树林、草地、河流等)中的主要动植物,把它们的名称写在纸环上,根据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串联出一条食物链。交流把各小组制作的食物链模型,用竹竿穿起来,挂在黑板前,分享成果。思考比较各小组的食物链模型,能找出什么规律?引导每条食物链,是从哪一类生物开始,又以哪一类生物结束?各种生物的排列顺序是否有什么规律?活动试着把各条食物链模型上相同的生物合并成一个环,观察连接后的网状模型。思考从纸环网中,可以找出多少条不同的食物链?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食物链的含义,初步感知什么是食物网。第三课时一、断了的食物链导入出示活动2制作的纸环网。问题如果在纸环网中剪断其中一个环节,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45、?活动用剪刀剪开其中一个纸环,观察并思考现象。讨论如果一种物种消失了对其他动物有什么影响?生物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媒体播放“食物链”视频。目的认识食物链中每一物种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从而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五、小结。 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食物链练习课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经历讨论分析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制作、粘贴食物链纸环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学习成果的习惯。2.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

46、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受动物生存本领的启发,乐于进行发明创造,改进生活。教学重 点理解食物链的含义,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相互依存关系。教学难 点通过讨论、实验、分析、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含义,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相互依存关系。课前准 备课件课时安 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答题。1、自然界中,如果食物链中的一种生物消失了,会有什么后果?2、用下列生物写出三条食物链。水稻 老鹰 田鼠 胡萝卜 青蛙 蛇 青虫 兔子(1)(2)(3)3、找出下面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用食物网表示出来。青草 蝗虫 兔子 老鼠 鹰 狐狸 虫子 青蛙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一单元考试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

47、力:(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2)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变化不可逆。(3) 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4) 了解常用的防锈方法。(5)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6)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过程与方法:(1)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2)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能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4)在混合与分离的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5)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6)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与人合作

48、的精神;(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3)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4)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学问(5)进一步加强长期观察、记录的意志力锻炼(6)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教学重 点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常用的防锈方法;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教学难 点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课前准 备试卷以及课件课时安 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 ,另一种变化是会 。2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 ,又有新物质 和 的产生。3 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有: 。没有

49、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有: 5、我们可以用 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6、在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和 。7、把海水引入盐田里,利用 和 ,使水慢慢蒸发,从而获得食盐。8.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是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则叫做 。 9.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 ,证明:火燃烧需要 。 10.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 、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 (也叫着火点)。 11.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方法有:隔离 (移走其它油桶);隔绝 (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

50、 (用水灭火)。二、选择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燃放烟花 B、木材燃烧 C、盐溶于水 D、燃煤发电2、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将铁熔化后制成锅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C、温度计内水银长度发生变化 D、光被镜子反射回去3、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4、下列哪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是( )A、火药爆炸 B、衣服晒干 C、纸张燃烧D、粮食酿酒5、从盐水中获得食盐,可用的方法是( )A.沉淀B.过滤C.蒸馏D.结晶6、下列物质可以燃烧的是( )A.铁块B.玻璃C

51、.牛奶D.酒精7、我国内地通用的火警电话号码是( )A.119 B. 112 C. 120D.1108、高楼发生火灾时,不能( )A.乘电梯下楼B.用毛巾堵住口鼻C.从楼梯向下跑9、使用灭火器灭火时要对准火焰的( )喷射A.上部 B.中部 C.根部10、炒菜前,锅里的油着火了,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合适的方法灭火( )A.用扇子扇风B.往锅里倒水C.盖上锅盖D.继续往锅里倒油三、判断题。( 12 分)1、空气不是混合物。 ( )2、物质发生变化,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 )3、小苏打和醋混合后有新的物质产生。 ( )4、在相对封闭的房间里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5、当打开房间闻到煤气味时

52、,不可以随意点火或开灯查看。( )6、煮沸过的、密闭的蒸馏水瓶中,铁会生锈。 ( )四、问答题。(10+8=18分) 1、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哪些?至少写5种方法。答 : 2、在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为什么玻璃棒要不断搅拌?为什么在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呢?答: 第二课时讲评试卷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期中考试教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2)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了解常用的防锈方法。(3)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4)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5)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6)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7)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8)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懂得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