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空调设计计算说明书

上传人:t****d 文档编号:134717481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5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家用空调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家用空调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家用空调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家用空调设计计算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用空调设计计算说明书(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制冷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目录一、 设计工况3二、压缩机选型三、 热力计算5、循环工况:2、 热力计算:6四、蒸发器设计计算1、设计工况:2、计算过程:83、风机的选择84、汇总1五、冷凝器换热计算9第一部分:设计计算9一、 设计计算流程图19二、 设计计算9、计算输出2第二部分:校核计算25一、校核计算流程图25二、计算过程26六、 节流装置的估算和选配7七、空调电器系统2837 / 37一、 设计工况 3K机组,半封闭压缩机,风冷冷凝器,风冷蒸发器,毛细管,制冷剂R22,蒸发温度5,过热度2,冷凝温度50,过冷度5二、 压缩机选型1、选型条件:制冷量3,制冷剂2,蒸发温度

2、5,过热度2,冷凝温度50,过冷度。2、选型结果:使用压缩机选型软件slct 6,选择型号为DKM7的半封闭往复式压缩机。a.其基本参数如下:制冷量31kW,输入功率1.0kW,o为297,电流(400V)2A,质量流量18。9g/s,放热3.65kWb。b。其技术参数:c.压缩机图纸:.附件 3、 压缩机的定位与固定 定位见设计制图;固定方法:将压缩机焊接在钢板上,再将钢板与外机底部用螺拴固定。三、 热力计算 、循环工况: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压焓图以及相关公式求出如图1各关键点参数值:h图1-1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h图(其中12s是压缩机实际压缩过程,而-2是压缩机理论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

3、点号/t/h/(K/g)/(m/g)00。58754014310。58372541。9030。04621943455.131.94234553842、 热力计算:()单位质量制冷量 q0=h0h4=407143 K/kg2。384 KJ/ 150759 KJ/()单位容积制冷量 =q0=150.759 K/ /004465m3/kg376.840KJ/m (3)理论比功h-h=455.21 KJ/kg-42。03 KJ/g33358 JKg (4)指示功率 i=/i=3338 KJ/g /0。8=1698KJ/Kg(5)性能系数。理论值 CO=q0/=150.759 KJ/ /3.35J/Kg

4、 。52指示值 COP= q0/=0759 K/k /41。69kg=3。2(6)冷凝器的单位负荷 h2s=+h141.698KJ/k03 KJ/kg=463601 K/g =2s-h3=463.01 J/kg25684 Jkg=27。217 J/k(7)制冷剂循环质量流量 =/q0=3 KW15075 KJ/kg=01990kg(8)实际输气量和理论输气量 =v1= 0.1990g/s0。0445 /kg0.0083/s =/=。0009m3/s 0。8=0.001 m3/(9)压缩机的理论功率和指示功率 P=0。010g/3.358 KJ/g0.664 KW Pi=P/i=0.664KW/

5、.=0.830KW(0)冷凝器热负荷 k=0.01990kg/s07.21 K/g=4.1KW四、蒸发器设计计算1、设计工况:进口空气的干球温度是ta27,湿球温度是ts1=195;管内制冷剂R22的蒸发温度t5,当地大气压132kP;要求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17。5,湿球温度t=14.6;蒸发器制冷量=00W。 2、计算过程: 选定蒸发器的结构参数 选用的紫铜管,翅片选用厚为的铝套片,翅片间距。管束按正三角形叉排排列,垂直于流动方向的管间距,沿流动方向的管排数,迎面风速=/s。 计算几何参数翅片为平直套片,考虑套片后的管外径为 沿气流流动方向的管间距为沿气流方向套片的长度 m每米管长翅片的外

6、表面面积每米管长翅片间的管子表面面积 每米管长的总外表面面积 每米管长的外表面面积 每米管长的内表面面积 每米管长平均直径处的表面面积 由以上计算得 备注:铜管内径i=.0086m计算空气侧干表面传热系数1) 空气的物性 空气的平均温度为 空气在此温度下的物性约为, , 2) 最窄界面处的空气流速 )空气侧干表面传热系数空气侧干表面传热系数计算 2.66(4)确定空气在蒸发器内的状态变化过程 根据给定的空气进出口温度,由湿空气的图可得 ,,。在图上接空气的进出口状态点1和点2,并延长与饱和空气线(相交于点,该点的参数是,,。在蒸发器中,空气的平均比焓为 在d图上按过程线与线的交点读得,.析湿系

7、数可由下式确定: (5)循环空气量的计算 =1271k/h 进口状态下空气的比体积可由下式确定:故循环空气的体积流量为 ()空气侧当量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当量表面传热系数 =对于正三角形叉排排列的平直套片管束,翅片效率可由式=计算,叉排翅片可视为正六角形,且此时翅片的长对边距离和短对边距离之比为=1,=故 肋片折合高度为 59.0故在凝露工况下的翅片效率为 0.84当量表面传热系数为 73。7()管内R2蒸发时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R22在时的物性为:饱和液体的比定压热容饱和蒸汽的比定压热容饱和液体的密度饱和蒸汽的密度 汽化潜热饱和压力表面张力液体的动力粘度蒸汽的动力粘度液体的热导率蒸汽的热导率液体

8、普朗特数蒸汽普朗特常数R2在管内蒸发的表面传热系数可由式=计算。已知R2进入蒸发器时的干度,出口干度,则R2的总质量流量为 = 作为迭代计算的初值,取1。,2在管内的质量流速为,则总的流通截面面积为 =每根管子的有效流通截面面积为 =蒸发器的分路数 =3.0取Z=3,则每一分路中R22的质量流量为 =21.31每一分路中R13在管内的实际质量流速为 =02.于是 =550 = =0196=0094=144.0=3。67式=中,,,,,对于R2,。= =263 传热温差的初步计算先不计R22的阻力对蒸发温度的影响,则有 = 传热系数的计算 =由于R22与聚酯油能互溶,故管内污垢热阻可忽略。据文献

9、介绍,翅片侧污垢热阻、管壁导热热阻及翅片与管间接触热阻之和可取为,故 =476 核算假设的值=4.768.77=12。0计算表明,假设的q初值1100与核算值较接近,偏差小于1,故假设有效 蒸发器结构尺寸的确定蒸发器所需的表面传热面积 =027 =.3蒸发器所需传热管总长 =9。85迎风面积 =0.153取蒸发器宽B=51mm,高0m,则实际迎风面积已选定垂直于气流方向的管间距s=25mm,故垂直于气流方向的每排管数为 n=12深度方向(沿气流流动方向)为2排,共布置2根传热管,传热管的实际总长度为 =1224 m传热管的实际内表面传热面积为 =0。31又 =1。26 =1.8说明计算接近有2

10、0%的裕度。上面的计算没有考虑制冷剂蒸汽出口过热度的影响.当蒸发器在管内被加热时,过热段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很低,即使过热温度不高,为5,过热所需增加的换热面积任可高达10-0。(12)R2的流动阻力及其对传热温差的影响 实验表明,22在管内蒸发时的流动阻力可按下式计算: =.798kPa由于蒸发温度为5时R22的饱和压力为3。78a,故流动损失仅占饱和压力的.5,因此流动阻力引起蒸发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13) 空气侧的阻力计算空气侧的阻力计算,首先计算由图4确定,由及查的,于是又所以 在凝露工况下由于凝结水滞留在翅片表面上形成一薄层水膜,故使在同样风速下空气阻力增大.在凝露工况下的阻力应在

11、上面干工况下的阻力基础上乘以修正系数,即. 的值与析湿系数有关,可由下表查取:因为17,所以有3、风机的选择由风量和总压24.9Pa,选择两个叶片直径为170mm的离心式风机,此风机满足要求。风机的定位见设计制图。风机的固定方法:如图,将风机焊接在钢板上,再将钢板与蒸发器用螺拴固定。4、汇总根据以上计算得出以下设计参数:选用的紫铜管,翅片选用厚为的铝套片,翅片间距.管束按正三角形叉排排列,垂直于流动方向的管间距,沿流动方向的管排数,每排管数n1=2,蒸发器管路数=3迎面风速=2ms。循环空气体积流量11013/,蒸发器宽度B=510m,高度H=30m,共有肋板25块。 五、冷凝器换热计算第一部

12、分:设计计算一、 设计计算流程图二、 设计计算1、已知参数换热参数:冷凝负荷:Qk=4124KW冷凝温度:tk5环境风温度:ta1=35冷凝器结构参数:铜管排列方式:正三角形叉排翅片型式:开窗片,亲水膜铜管型式:光管铜管水平间距:S125.4mm铜管竖直方向间距:S22mm紫铜光管外径:d9。52m铜管厚度:t0。mm翅片厚度:f=0。15m翅片间距:Sf1。mm冷凝器尺寸参数排数:NC=3排每排管数:NB=10排2、计算过程)冷凝器的几何参数计算翅片管外径: 9.75 mm铜管内径:8。82mm当量直径:=.4m单位长度翅片面积:053m2/单位长度翅片间管外表面积:=0028m2m单位长度

13、翅片管总面积:0.56666 2/翅片管肋化系数:=2。462)空气侧换热系数迎面风速假定:=2。6m/冷凝器所需空气体积流量迎风面积:Ayqv/f=0。17m2取冷凝器迎风面宽度即有效单管长,则冷凝器的迎风面高度0.221迎风面上管排数:1排最窄截面处风速:45 m/冷凝器空气入口温度为:a=35取出冷凝器时的温度为:a43确定空气物性的温度为:39在m=39下,空气热物性:=7.506m2/s,f=。06/m,f.0955k3,=。103kJ/(k*) 空气侧的雷诺数: =83.7空气侧换热系数0. WmK其中:=0.12 =。1 =0.3=。2铜管差排的修正系数为,开窗片的修正系数为12

14、,则空气侧换热系数为:111。=66.41 W/2K对于叉排翅片管簇:=2./9.75=260261式中:为正六边形对比距离,翅片当量高度:0.19 m=7。4 m-翅片效率: 0.802表面效率:.812三、 冷媒侧换热系数冷媒在水平光管内冷凝换热系数公式为:对22在管内冷凝=083,如下表:02126.68121393.3202.7765020。517.8102019371.65519.81166.8取管内壁温度为:tw46,冷凝温度:t=冷媒定性温度:t=8.25插值得:19.77,=67.68因而:2998(tk-tw) 0。5如忽略铜管壁热阻和接触热阻,由管内外热平衡关系:2998(

15、0-tw) 0。5。1(50t)=.812660。66(t-3)解方程可得:tw4.,与假设的6接近,可不必重算。2161 W/m2K4)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传热系数为:其中:i为管内污垢热阻,ro为管外污垢热阻,c为接触热阻取r=0,o0.01,rc=0计算得:ko2.5 W/m2K平均传热温差为:10。 故需要的传热面积为:12.0 m2 所需要翅片管总长223 m5)确定冷凝器得结构尺寸冷凝器长:0.71m高:=0.54m宽:=0.66m风量为:=46m3/s迎风面积为:0。181m2实际迎面风速为:257 m/s与原假设的风速相符,不再另做计算6)阻力计算空气侧阻力:=22.7P其中A考

16、虑翅片表面粗糙度的系数,对非亲水膜取A=0。013,对亲水膜取A0。007铝片数量:03/1。839 片铝片重量:28。96 kg铜管重量:28.14 3、计算输出输出参数:长:。71m高:=0.54宽:=066排数:N3排每排管数:NB=10排铜管排列方式:正三角形叉排翅片型式:开窗片,亲水膜铜管型式:光管铜管水平间距:S=2.4mm铜管竖直方向间距:=2m紫铜光管外径:d0.2m铜管厚度:t=0。3mm翅片厚度:f0。15mm翅片间距:=1.8m冷凝器长、宽、高、翅片重量、铜管重量、肋化系数、翅片效率、翅片表面效率、单位长度翅片面积; 风量、迎面风速、最大风速、空气侧阻力; 空气侧换热系数

17、、冷媒换热系数、传热系数、对数温差、传热面积、铜管长第二部分:校核计算一、校核计算流程图二、计算过程1、已知参数换热参数:冷凝温度:tk=0环境风温度:t135冷凝器结构参数: 与设计时同。冷凝器尺寸参数冷凝器长:A2000排数:NC3排每排管数:NB=522、校核计算过程参考设计计算过程。(略)、计算输出输出参数:冷凝负荷、出风温度、翅片重量、铜管重量、肋化系数、翅片效率、翅片表面效率、单位长度翅片面积; 风量、迎面风速、最大风速、空气侧阻力; 空气侧换热系数、冷媒换热系数、传热系数、对数温差、传热面积、铜管长六、 节流装置的估算和选配 根据该空调的制冷量比较小,选择此空调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

18、为毛细管。 毛细管的长度、内径的参考公式如下: 由热力计算得: Mp取长度代入公式计算得:内径七、 空调电器系统 空调机的电器系统应对空调机的运行实现自动调节,并对压缩机、电动机等部件进行自动保护,以保证空调机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空调机的电气系统由自动控制元件(如温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压差继电器、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交流接触器、保护电器等组成。1) 自动控制与电器元件a。温度继电器 温度继电器又称温度控制器,它是对被空调房间的室温及其幅差(及温度波动范围)进行控制的电器开关.当室温达到所需温度时,继电器就控制压缩机的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使其停止(或启动)运行,以达到控制室温的目的。b

19、.压力继电器 压力继电器是一种受压力信号控制的电器开关。当压缩机的吸、排气压力超出其正常工作范围时,高、低压继电器的电触头分别切断主电机电源,是压缩机停机,以起保护和自动控制作用。c。热继电器 热继电器在控制线路中对电动机具有过载保护和单相断线保护作用。d。交流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的作用是在按钮或继电器的控制下接通或断开带负载的主电路,以控制电动机的开、停。2)电器控制线路a空调机对电气控制的一般要求如下: 压缩机应与通风机联锁,只有当通风机运转后压缩机才能启动。 冷凝器用轴流风机应与压缩机联锁,只有当轴流风机运转后压缩机才能投入运行。 通风机应可单独停、开。 应设有温度控制器来控制压缩机的停、

20、开,以保持室内所需温度。 电动机应设有热继电器,对电动机进行过载或断相保护. 压缩机应有高、低压力自动保护. 电路中应设有指示灯,反应空调机的工作状态。 b.空调机电气线路图示例空调系统电路原理图硬件电路如图1所示。根据工作电压的不同,整个系统可以分为三部分:微控系统、继电器控制和强电控制,分别工作于DC5V、DC2V和A20V。1. 供电系统分析整个主控板上有三种电压:A2V、V和DC5V。AC220V直接给压缩机、室外风机、室内风机和负离子产生器供电;AC0V经过降压,变为DC12V和DC5V,用于继电器和微控系统供电。供电系统如图4-3所示,AC220V先经过变压器降压,然后从插座J1输

21、入,经过整流桥进行全波整流,通过电容C2滤波,得到DC1V,再经过稳压片785稳压,得到DC5V。图中的采样点ZDS用于过零点的检测,二极管D1防止滤波电容C 对采样点S的影响。2过零检测电路过零检测电路如图4所示,用于检测AC20V的过零点,在整流桥路中采样全波整流信号,经过三极管及电阻电容组成整形电路,整形成脉冲波,可以触发外部中断,进行过零检测。采样点和整形后的信号。过零检测的作用是为了控制光耦可控硅的触发角,从而控制室内风机风速的大小。 过零检测电路采样点和整形后的信号3室内风机的控制图46为内风机控制电路,U1为光耦可控硅,用于控制220V的导通时间,从而实现内风机风速的调节。U1的

22、3脚为触发脚,由三极管驱动。AC220从管脚11输入,管脚13输出,具体导通时间受控于触发角的触发。室内风机风速具体控制方法:首先过零检测电路检测到AC0V的过零点,产生过零中断;然后,在中断处理子程序中,打开Tmer的定时功能,比如定时4ms,4ms后由CPU产生一个触发脉冲,经三极管驱动,从1的3脚输入,触发U1的内部电路,从而使U1的管脚11和1的导通,AC22给室内风机供电.这样,通过定时器的定时长度的改变可以控制A22V在每半个周期内的导通时间,从而控制室内风机的功率和转速。室内风机控制电路4.室内风机风速检测当室内风机工作时,速度传感器将室内风机的转速以正弦波的形式反馈回来,正弦波

23、的频率与风机转速成特定的对应关系,见下表所示。正弦波经过三极管整形为方波,P采用外部中断进行频率检测,从而实现对风速的测量。风速 高 中 低风机频率(Hz) 0 50 3室内风机风速检测电路5。过流检测电路采用电流互感器1检测火线上电流的变化情况。图中 L1为电流互感器,输出05mA的交流电。当电流突然增大时,电流互感器输出电流也随之增大,经过全桥整流、电流电压转换、低通滤波,从OD端输出直流电压信号。CPU通过对OD端电压的AD采集来感知AC220电流的变化,当C端的电压过高时,CPU可以对电路采取保护措施.过流检测电路。低电压检测电路采用电阻分压原理,CPU利用采集对705前端的12V电压

24、进行检测。当电网掉电后,AD端会采集到785前端的12V电压的降低,由于785输出端电容的存在,所以即使12电压降低到6V,85仍能提供5V电压使CPU正常工作, 此时,CP立即将空调当前的运行参数保存在AT4C1里面。低电压检测电路7 压缩机、四通阀、外风机和负离子产生器(健康运行)的控制压缩机、室外风机、四通阀和负离子产生器均由A22V供电,所以通过继电器控制AC220V的通断便可以控制各个部分的运行。 R1为压敏电阻,用于过压保护.SI1为保险管。插座J2为AC220输出端,外接变压器,将AC20V降压,降压后接到电源模块,分别得到DC12V和DCV.压缩机、四通阀和健康运行的控制电路8。 驱动电路继电器、峰鸣器和步进电机均由12直流电压控制,4为驱动芯片.NeglnC控制负离子发生器的继电器;VaeC控制四通阀的继电器;pr控制压缩机的继电器;Buzzer控制峰鸣器;A、C、D为步进电机的四相. 最后综合分体式空调机电气线路图: 不足之处,请您指出来,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