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的构建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34639246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程体系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程体系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程体系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课程体系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程体系的构建摘要:要完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个当前最核心最紧迫的 任务,就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科学办专业。为此,各专业要 研究所背靠学科的知识体系、问题空间等,根据学科与社会的 发展、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及专业人才的能力构成、学科方法 等,瞄准培养目标的实现,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并根据课程的 基本定位,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积极 促使培养目标在毕业生身上达成。关键词:课程体系;专业教育;知识体系;目标导向;问 题空间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为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 要,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根据当时的情况,实施了以 扩充规模为主要特征的发展策略。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建成了 世

2、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 利。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 大国的转变。也就是说,我国已经从一个高等教育欠发达国 家,变成了高等教育大国。然而,无论是“钱学森之间”,还 是高校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度,都表明高等教育的质量还 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高等教育需要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的要求,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 的核心、任务,努力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目标,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组成基础的专业教育,要面向未来,着力体 现本科教

3、育的基本属性,强调可持续发展,以能力培养为导 向,通过突出专业教育的科学性追求其有效性与效率,促进不 同定位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考虑到课程体系是本科生培养方案 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从以下6个方面讨论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提高专业教育水平的问题。一、关注学科与社会发展学科和社会发展是专业的基础和成长土壤。专业要想持续 发展,一要背靠学科,二要面向社会。所以,在国家发布的专 业说明中,都给出了专业对应的主干学科,而全国工程教育专 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中更明 确地要求“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 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有相应学科作依 托”。1. 专

4、业设置。学科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专业的设置和调 整。例如,计算(机)学科在近20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 变化直接影响了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发展。1996年前,我国有 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及应用两种计算机专业,1996年合并成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但是由于计算的概念在过去的20年中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美国同行的说法,它已经拓展到难以用 一个学科来定义的境地,这种变化对教学计划的设计和教育方 法的选择有着深刻的影响。原来曾试图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 工程和软件工程融合成一个关于计算教育的统一体的做法也许 是合理的,但今天计算已经蕴含多个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它们 分别有着自己的完整性和教育学特色。这

5、些富有生命力的学科 就是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 统等。面对这一发展,我国也计划设置一类计算机专业: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 等,以应对学科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从单一的计算机 系统研制生产、科学计算、基本数据处理扩展到各个方面应用 需求的局面。2. 专业教育内容的更新。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 化,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出现了新的要求。首先,计算 (机)学科从一般的技术学科变成了基础技术学科;其次,计算 机技术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已经无所不在;再次,互 联网的出现,将“计算”泛化和平民化,使计算机专业学生丧 失独有

6、的“会计算机的天然优势。这些都使得计算机专业教 育内容在定位、面向、知识体系甚至教育观念上必须做出调 整,以便适应学科内涵的宽泛化、分支学科的相对独立化、社 会需求的多样化、专业规模的巨大化以及计算机教育的大众 化。3. 需要关注来自相关学科发展的影响。计算技术的泛化、 平民化以及计算思维(ComptionalThinking)的丰富,必将导致 其他专业教育内容的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有了 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有效的手段,成为与理论、实验同等的科学 研究形态,要求现代人必须具有计算思维能力,从而使得数 学、物理、计算机成为现代高等(理工科)教育的三大基础的趋 势逐渐明朗。而这种基础的变化

7、,必将推动专业教育内容的变 化。4. 学科和社会发展影响着专业人才结构的变化。按照教育 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分析,我国的计 算机专业需要培养3种类型的人才:第一,从国家的根本利益 来考虑,为建立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队伍培 养研究型人才;第二,面向国内的信息技术企业(包括跨国公司 在华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培养产品研发的工程型人才;第三, 为企事业单位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种类型人才的需求量呈金字塔结构:研究型的最少,应用型 的最多。二、明确描述问题空间强化“目标导向的教育是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提高教育 效率的基本策略。从上一节可以看出,学科

8、和社会发展很可能 会提出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他们未来将求解不同的问 题,在不同的领域内开展创新活动。如果说在精英教育阶段可 以通过厚基础和宽知识面来应对不同要求的话,大众教育阶段 的各种因素则要求更具针对性的教育(非定制式本科人才培 养)。为此需要在制订教育计划时,明确毕业生未来从事工作的 问题空间(problemspace)。虽然一个毕业生未来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确定专业 (分支学科)定位的问题空间可以聚焦在相应毕业生的一类典型 工作上。可参考ACM、IEEE / CS专家采用的描述形式(见图 1),该图比较清楚地将整个计算学科所包含的典型工作展现出 来(可视化)。显然,任何一个学科

9、都有从理论、原理、(原始) 创新到开发、应用的不同问题,这构成横坐标,而纵向的划分 则因学科而异。问题空间不仅使得我们能够较好地掌握学科的 整体情况,还有利于我们根据自身专业的师资、生源、社会需 求,结合所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基本定位,划定本专业的毕业生 将处理的问题子空间,引导我们较快地摆脱培养目标趋同的问 题。例如,对计算机专业来说,那些希望在实验室发现新事 务,或者在大学里发展新原理的人将在左部子空间工作;相 反,那些打算帮助人们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或者集成一些 现有产品解决组织方面问题的人,将在右部子空间工作。计算 机科学、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问题空间分别如图2、图3所 示。根据选定的问

10、题空间,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在课程的 “教,与“学,中从不同的角度重点关注相应学科形态的内 容。例如,理论虽然作为本科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而 成为各个专业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但不同类型毕业生 的关注点也是不同的。有的是要进一步研究理论,有的则是研 究工程相关的理论及实现,有的则追求在理论指导下理性应 用,这就是所谓的“从不同的角度重点关注”的不同,也决定 了教与学的不同。三、科学规划知识体系人们通常是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沉淀下来的课程为基础构建 课程体系,这可称为经验型做法。经验的惯性有时候会使人忘 记“科学规划”的需要而产生问题。例如,1986年,我国共有 88个学校开办计算机专业,到

11、了 2005年,专业点数增加到771 个(2010年更达到904个)。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教学 计划的经验型制订促使甚至导致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趋同和 课程体系的同质,使毕业生失去了应有的特色,极大地影响了 教育水平与质量。科学组织课程体系的基础是科学规划和描述专业知识体 系。作者曾经在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中这 样评价过由ACM与IEEE / CS的专家率先给出的计算学科的知识 体系描述:采用知识领域(KnowledgeArea)、知识单元 (KnowledgeUnit)、知识点(Topic)来描述计算学科的核心知识 体系,引导人们去考虑学科的本质和核心,将更多的科学成分

12、 引入计算学科的教学计划设计中,从而改变了人们习惯的、具 有明显经验特征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描述方式,使得人们在制 订教学计划的时候能够站在学科本质的高度上,按照学科的特 点,根据知识结构的要求去设计课程、建立适当的课程体系, 有利于全局优化。这种描述的基本架构如图4所示。通常需要根据学科的基本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将 一个学科分成若干分支学科,每个分支学科由若干个知识领域 组成,每个知识领域包括若干个知识单元,知识单元由一系列 的知识点组成,这些知识点可以是必须学习的核心知识点,也 可以是选修的。如果是核心的,则指出建议的最少学时数。根 据我国的教学习惯,面向一个专业教育,核心小时数的总和

13、可 以控制在500以内,这样可以给实际教学计划的制订留有适当 余地。按照能力导向教育的要求,除给出相应知识体系外,更重 要的是明确给出学科方法学的内容。这在以课程为基础构建教 学计划时很少被考虑,而是由授课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处理。当教师体会不深时,这些重要内容不是被忽略,就是被一带而 过,多依靠学生自己体会和积累。这是“照本宣科”的根源之 一。现在把学科方法学的内容明确地列出来,并且由于这些内 容不是“干讲”的,就会引导人们考虑以知识为载体,通过向 学生传授本专业典型思想和方法,来实现对学科方法学内容的 传授。从而实现除了知识之外,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 业)素质的教育功能。另外,专业知

14、识体系的科学描述给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不同学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 采用不同策略构建适当的课程体系。四、系统归纳专业能力“能力导向”是现代教育的另一个特征。实现“能力导 向”教育的基础是要厘清专业能力的构成,然后根据所确定的 培养目标,描述对这些能力培养的要求。例如,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 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以及系统能力。计算思维能 力要求学生建立计算意识,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形成计算能 力。系统能力要求强化学生的系统意识,促使其形成系统能 力:一是要根据实际的需要站在不同的高度上(虚拟机),实现 对相当规模系统的把握;二是将计算的

15、观念从“实例”提升到“类”,以实现高水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这4大能力被细化 成82个能力点,具体请读者参考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专业能力 构成与培养(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10期)。五、合理构建课程体系1. 首先必须指出,专业教育不仅仅是几门课程,培养方案 不是课程的集合,而是一个和培养目标有效实现密切关联的体 系。在这个体系中,课程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它们共同支撑 培养目标的实现。按照集合的定义,其元素之间的序被忽略掉 了。但是作为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课程,不仅存在前导后续、 相互支撑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是极其重要 的。因此,每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都拥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忘记了这一

16、点,就很难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每个教师都 有较深的体会,如果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被放在不恰当的位置, 其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在课程教学大纲中一般都要求写明前 导课。目前,不少人在理解前导课的意义时,考虑到的仅是知 识基础。实际上,除了知识基础,还有更重要的意识、思想、 方法、能力基础。例如:与其他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相比,“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本身的难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当它作为 课程体系中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时,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其 原因是学生还没有计算思维的基础,没有重要的算法意识,缺 乏计算机问题求解,特别是对求解进行描述的思路和方法。因 此,这门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并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一一计

17、 算思维。这门课程的难度主要产生于此,这也表明该课程并不 仅仅在于教会学生“高级语言”,而是要教会学生“程序设 计,启迪学生的计算思维。2. 课程教学作为本科教育的主战场和主渠道,课程的设置 与教学必须与培养目标的实现密切关联。这种关联不仅是课程 体系设计者的期望,更应该是课程教授者和学习者的目标和行 动。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课程的关联关系按照 如下过程进行描述,以促进“教”与“学”双方开展更有意 识、更理性的教学活动。(1) 培养目标要与毕业生能力(培养规格)匹配。其中各个目 标项是在培养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如: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 强、具有国际视野、公民道德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等。

18、毕业生 能力通常是以“培养规格”的形式提出的培养要求。当然这些 要求必须首先满足国家的基本要求,例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 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10条要求。(2) 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要保障毕业生能力的培养。这里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能力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根据规定的能力 培养要求,达到从初步“认知”到“使用”的某个阶段,需要 有一个在时间轴上展开的培养过程,逐渐深化。对应于教学中 的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同程度的要求。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 的这种关系,可以更具体地用I(Introduction)、T(Teaching)、U(Using)进行标注。少数能力的培养过程可能主 要在一门课的教学中展开;许多能力的

19、培养不能仅仅依赖独立 的一门课完成,而是需要一个系列课程构成更有效的培养体 系,通过不断积淀,循序渐进完成。另外,一门课程也不能承 担“过重的”能力培养任务,特别是不要把找不到其他课程支 撑的能力的培养任务一股脑地都加在“毕业设计(论文广上。所以,专业教育不仅仅是几门课程的问题,要想设计好课 程体系,需要下工夫研究专业对应(分支)学科的根本问题、知 识体系、问题空间、学科特点,还要研究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 将要强调的学科形态、能力构成、知识取向、学科方法以及知 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六、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学生在校时间的有限性与知识的无限性,教育的基础性与 探索和创造的未来性,决定了教师高水平引

20、导的重要性。这种 高水平在于切合实际,在于高效,在于扬长。培养目标的引导 起着航标导向的作用,而不是华丽的辞藻和口号,需要课程体 系、教学活动支持,反映特色、努力追求,并最终在毕业生身 上达成。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要求培养目标应该是 明确的、可衡量、公开的,能够反映该专业一定时期内毕业生 的层次、类型和主要服务面向,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 划,有相应学科作依托,专业口径、布局符合学校的定位。只 有这样才能形成特色,才能扬长,才有利于追求卓越。因此, 要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上制订培养方案和开展课程教学。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上制订培养方案。要面向社会的实际 需求(不是虚拟的,更不是炒作出来

21、的),要面向社会的未来、 学科的未来、学生的未来,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摆脱计划 制定者本身专业知识的束缚和对专业教育认识的束缚;摆脱专 业本身的束缚,适当引进跨专业元素,防止培养“工具”和 “半边人”;摆脱条件的束缚,杜绝因设备设课,因人设课, 努力提高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对培养目标实现的支持度。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上开展课程教学。面向学生发展的需 求,瞄准培养目标在毕业生身上的实现,摆脱课程为本、教师 为本、教材为本;摆脱知识性灌输教育,以知识为载体,实现 思想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和探索未知的强烈 意识和能力,科学施教,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对培养目 标实现的忠实度。背靠学科,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确定层次、类型和主要 服务面向的明确、可衡量的培养目标,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 理性设计和实现专业教育,推动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责任编辑:余大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