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培训计划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34637645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寨卡病毒培训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寨卡病毒培训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寨卡病毒培训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寨卡病毒培训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寨卡病毒培训计划(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寨卡病毒培训计划 篇一: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21版)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21年第1版) 2021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也有输入病例汇报。近期,巴西出现寨卡病毒疫情。为做好我国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病医疗救治准备工作,我委组织制订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21年第1版)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卫创造电20215号2021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也有输入病例汇报。近期,巴西出现寨卡病毒疫情。为做好我国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病医疗救治准备工作,我委组织制订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21年第1版)(可从国家卫

2、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参考实施。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尤其是和疫情发生地有些人员往来的口岸地域卫生计生部门,要高度重视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加强和口岸卫生检疫、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和联动,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方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使其掌握诊疗和判别诊疗方法,提升寨卡病毒病早期识别和诊疗能力。广东、海南、云南等关键省份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改,立即、有效开展灭蚊工作,降低蚊媒疾病传输风险。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发的一个自限性急性传染病,关键经过埃及伊蚊叮咬传输。临床特征关键为发烧、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发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

3、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和寨卡病毒感染相关。寨卡病毒病关键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域流行。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今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2021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截至2021年1月,最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输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1 病原学寨卡病毒是一个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觉。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依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此次美洲流行

4、的为亚洲型。寨卡病毒的抵御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通常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2 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二)传输路径。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关键的传输路径。传输媒介关键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输该病毒。亦可经过母婴传输,包含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经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输和性传输。依据监测,中国有和传输寨卡病毒相关的伊蚊种类关键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关键分布

5、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和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域;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含有免疫力。3 临床表现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现在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关键表现为发烧(多为中低度发烧)、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和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连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和死亡病例罕见。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

6、造成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有和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未明确。4 试验室检验(一)通常检验。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二)血清学检验。1.寨卡病毒IgM检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2.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取空斑降低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应尽可能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寨卡病毒抗体和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抗体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疗时应注意判别。(三)病原学检

7、验。1.病毒核酸检测:采取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寨卡病毒。2.病毒抗原检测:采取免疫组化法检测寨卡病毒抗原。3.病毒分离培养:可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也可使用乳鼠脑内接种进行病毒分离。5 诊疗和判别诊疗(一)诊疗依据。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试验室检验综合判定。(二)病例定义。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对应临床表现。(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汇报或流行地域旅行或居住。(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它原因解释的发烧、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2.临床诊疗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3.确诊病例

8、:疑似病例或临床诊疗病例经试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1)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出寨卡病毒。(3)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阳转或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同时排除登革、乙脑等其它常见黄病毒感染。(三)判别诊疗。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判别诊疗:1.关键和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进行判别诊疗。2.其它:和微小病毒、风疹、麻疹、肠道病毒、立克次体病等相判别。6 诊疗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尤其处理,以对症诊疗为主,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品诊疗。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成人使用方法为250-500mg/次、每日3-4次

9、,儿童使用方法为10-15mg/kg/次,可间隔4-6小时1次,二十四小时内不超出4次。伴相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成人使用方法为200-400mg/次,4-6小时1次,儿童5-10mg/kg/次,每日3次。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滴眼液,1-2滴/次,每日4次。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应该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方法。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提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7 预防现在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好预防方法是预防蚊虫叮咬。提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域。篇二:2021(2)寨卡病毒病培训工 作 简 报202102期城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 2021年2月15日疾控中心寨

10、卡病毒病知识培训目前,寨卡病毒在最近引发全世界的关注,最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输的证据,在中国也发觉一例输入性患者,国家卫计委公布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我中心于2月14日组织学习了区卫计委转发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寨卡病毒和寨卡病的病的课件。此次培训由中心主任范主任主讲。首先介绍了寨卡病毒病的疫情流行情况,随即着重介绍了寨卡病毒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最终关键介绍了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表现、试验室检验、疾病的诊疗、诊疗及预防方法及下一步的工作提议进行了讲解。经过这次培训,我中心职员掌握了寨卡病毒病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对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并对疾病的诊疗、诊疗、防控有了

11、更明确的认识,也提升了我中心工作人员对寨卡病毒早发觉、早汇报、早诊疗、早诊疗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抄送:城中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城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年2月15日印篇三:寨卡病毒病培训答案寨卡病毒病防控知识培训答案科室: 姓名:分数:一、填空题:(共30空,每空2.5分)1、寨卡病毒病是由 寨卡病毒 引发的一个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2、寨卡病毒属于 黄病毒科 黄病毒属,单股正链 RNA 病毒,分 非洲型 和亚洲型两个亚型。3、黄热病毒属通常不耐酸 、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均可灭活。4、

12、患者 、隐性感染者 和 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可能的传染源。5、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关键传输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个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输该病毒。6、临床特征关键为发烧、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出现死亡。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造成胎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7、2021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陈冯富珍总干事宣告,巴西近期汇报的小头症病例群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觉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临床诊疗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于二十四小时内经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汇报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9、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根据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做好相关病例

13、的诊疗工作。诊疗时应注意和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等疾病进行判别。10、各省份发觉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确实诊,应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试验室检测复核后给予确定。11、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含病毒核酸检测、IgM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14、预防疫情扩散、蔓延的最有效措施防蚊、灭蚊、清除伊蚊滋生地和加强个人防护。二、简答题:(25分)湖北省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法。加强监测和培训,提升对疑似病例的发觉、临床判别、试验室判别和流行病核实判别能力。关重视点人群防控,加强孕妇旅行提议和监测。加强病例发生后的媒介应急监测和控制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应该实施有效的防蚊、灭蚊方法。提升登革热媒介常规监测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