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共6页)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4557455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实地调研对象:郑州大学新校区建筑系馆二调研内容:1.建筑概况:郑州大学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郑州大学建筑学院2007年建筑系馆竣工,总共六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有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建筑学专业每年级60人,城市规划专业每年级30人,艺术设计专业每年级30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城市规划与设计两个硕士点每年级硕士生25人。教学楼配置专用的绘图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等,还设有学生交流空间、学生作业作品展示室、评图室,设施齐备,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现设建筑技术实验室,由5个专业实验室组成:建筑物理实验室、

2、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摄影实验室、建筑构造实验室、计算机室。 2.基地周边情况在工科园的西北方是科研大楼,合院式布局,自成一体。在基地内原先就有一个锅炉房,并且不能拆除,从建成的效果看,它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基地的西南方是电子、物理、化学实验楼组成的组团,呈四合院布局,该处位于校前广场的东北,西邻行政办公楼,地位突出,为了顺应人流方向,在方形合院的对角线上形成一条45度的斜轴,从而把校前广场的人流自然、顺畅地引导至工科园区。穿过这条斜轴,便可看到从南向北依次是化工、建筑学、土木、机械等四个院系组成的组团。这四个系馆组合在一起由连廊连在了一起。 三:主入口分析在组团的西侧设置了一个月牙形的水池,四栋

3、建筑的端部沿着一条弧线布置,从而分出了前后层次。在弧形水池的东侧,有一个低矮的自行车车库,于是形成了一个曲线形式的界面,借此将四栋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在组团入口出的左右分布着四根直径一米左右的柱子,上面刻有院系名称,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入口处是一个黄色的框架,起着门的作用,界定了内外空间,同时也起着框景的作用,明亮的黄色与后面的灰色的建筑主体形成对比,也与楼梯处的黄色体块相呼应。入口的两侧有架起的平台,平时同学们可以在上面进行一些活动而不受到行人的干扰,平台下面则可以用于存放一些物品。进去之后便是建筑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之间的连廊,左边是建筑学院,右边是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馆主体建筑的二楼展示空间

4、出挑的不规则的曲面形成入口的雨棚不仅使主入口凸显出来,更使建筑系馆的恢弘大气显现出来。四:建筑造型分析从整个建筑组团上来说,习惯的建筑群体有序组合成整体,高低错落,形成整体有序的立面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丝毫不显得杂乱无章。单从建筑系馆来说,整个建筑的呈长方形,有六层楼高。其中的一角仿佛是被利斧削掉,用呈锐角三角形的“格架”连上,让建筑的一角变成了梯形,这样既让建筑有了变化,同时也保证了整个建筑的整体性没有被破坏,并且与弧形的水池边界达到契合。虚空的一角,一个平面梯形的柠檬黄色的像是一跟柱子连接着三角形的框架与建筑主体,“柱子”比建筑主体要高,这样整个建筑显得不是那么平,增加了很多灵活性,

5、打破了方盒子的死板。楼梯间其本身为弧形,而用规则的成角度的三角形“格架”将其限定之后,使得方与圆、实与虚、玻璃与钢筋混凝土形成强烈的对比,却又相互融合。这样的立面形式,充分利用建筑本身,而不做过多的矫饰,使建筑更具有真实感,增添了不少情趣。五: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建筑共有六层,整个建筑整体布局功能明确、合理,中间的直跑楼梯连通1、2、3层,分散高楼层下来的人流,避免拥挤4、5、6层主要通过两侧的楼梯上去。建筑中间是两部首尾相连的直跑楼梯形成的贯通六层的天井,上下贯通,一直延伸到屋面之上,从而形成了一条虽然狭窄但却颇有活力的“一线天”式的竖向空间。不仅在大厅中起到引导作用,而且为北侧的教室的采光起

6、到了重要作用并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天井上方是玻璃与钢筋框架形成的天窗,不仅在外形上富有动感而且为建筑内部提供了光照,使四、五、六层的走廊显得开敞明亮。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交流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和同层同学交流,也可以通过中庭和楼上楼下的同学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在走廊上放松心情的空间。一层中有一个面积中等的展厅以及摄影教室、模型制作室、实验室等,东南方向主要是图书及期刊借阅室。二层共有五部楼梯连接着上下各层,在长方形平面内大部分区域是展览厅,陈列了各个年级的作业成果,还有一部分区域是多媒体教室、档案室和研究室等,建筑东部及连廊部分有中庭的正方形平面内分布着研究室、院长、副院长以及教务办公室等,中听

7、到的两侧是长长的过厅,开窗很大保证了光线的充足和视野的开阔。三层的平面形状和二层相似,在长方形平面内分布着绘图教室,在正方形平面内主要是研究室、讨论室与多媒体教室。四、五、六层主要是绘图室和研究室,但其平面只有长方形大小,少了中庭的部分。每层设有7间教室,每间教室大约10m*8m大小,设计上充分利用交通空间设置了一些交通休息场所,营造了一种适合学习交流的环境。该建筑在功能分布上把动静区域划分的很明显,报告厅位于行政管理楼的四楼,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因此不会对教学区和办公区产生大的影响。但也不易到达,也不易被找到。人流较多和参观较多的展览区等动区域分布在教学区一、二层,把绘图教室、研究室等相对需要

8、安静的场所分布在较高的三、四、五、六层,布局合理清晰。美术教室放在顶层北向,一方面可以使教室采光柔和,另一方面与讲课教室分开,避免了功能上的干扰。美术教室还很好的利用了天窗采光,解决了教室内侧的采光问题。 在建筑的一、二层各有一个展厅,一层的小型展厅可以作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的空间场所。二层的中型展厅可以随时展出学生的作业和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空间。另外,走廊设计的宽度比较宽,也可以利用走廊来展示学生作品。另外还有一些小细节,在整个建筑系馆内外,处处可见的黄色或者黑色的充满孔洞的立方柱,它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中心平台的桌椅、搁置方案的平台。这些小构件极富特色,颇有构成

9、感、艺术感,而且很实用。在空间中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使得整个建筑系馆内部显得更加灵动。在内部空间的端部有很多独立的自由学习、交流空间,不受走道上行人的干扰,学生可以在此进行交流学习或是其他东西,桌面很大,而且旁边是窗户,光照充足,同学们也可以在此画图。在人流组织方面,用内庭、廊、楼梯通过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分散人流。廊作为建筑内部的道路,给人方向的指引和传导,人们不仅可以迅速通过,也可以停留、观景。行政区和教学区分开设置楼梯,避免了不同人流的路线冲突而造成的使用上的不变。六、景观分析在建筑系馆的西侧是一个狭长的月牙形水池,连接着四栋教学楼。在入口处放置了四根圆柱,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强化了轴线对称

10、的关系。院系的办公部分从教学楼中抽出来,用一条连廊相连,由此,便形成了一个方形的庭院,在庭院中,设有花坛、水池、椅子,尺度小巧亲切,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可供学生课间娱乐、聊天,其实,抱着一本书在这里读书也别有一番情趣。七、存在问题1.展示空间主要位于在建筑的一层入口大厅以及其二层上方,一层主要的大空间用于摆放学生的图纸和模型,二层则搭建了一面面墙体来张贴学生作业,可供老师、学生之间自主交流和学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么重要的一个学习空间,这样的设计却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一层、二层过于低矮的建筑高度,让人感觉很压抑。展厅应该给人一种通透、敞亮的感觉,虽然中庭的设置提高了采光度,但是毕竟采光是

11、有限的,并不能满足人观看图纸时的光线亮度及舒适度。从二层看 入口门厅2.建筑的造型是为了与周围的院系楼产生韵律与统一的感觉,虽然简单明了却在某些方面不具有建筑系馆的要求,虽然具有现代感却缺少文化底蕴,不能体现郑大历史的源远流长以及中原文化的传统特色。3.因为有天窗的缘故,整个建筑系馆内只有横向的通风且通风口较小,身处在建筑系馆内,感受不到自然风,如果将中庭空间天窗打开形成竖向通风,就可以很好改善通风不利的现象。4.研究室形成的走廊由于两侧墙体的封闭性,显得阴暗,不能够发挥很好的引导人流的作用。八:感想通过实地调研我知道了建筑系馆与普通的教学楼差别还是很大的,它多了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空间,需要更为开放的工作和交流空间空间;建筑系馆不仅仅是教学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和迸发创作灵感的场所,因此在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功能方面的要求,更要尽可能得事建筑富有变化,增加更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总结:通过这次调研郑大建筑系馆初步了解了建筑系馆内部功能区 的划分,了解了教学区、作品展示区、教学辅助区之间的联系,对建筑的立面、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体会到了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之后的建筑系馆的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