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实验课程指导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4532294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8.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下册实验课程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下册实验课程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年级下册实验课程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实验课程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实验课程指导(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 四年级下册实验课程指导第一节 概述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或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胀冷缩、岩石的科学、土壤与植物、光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五个单元。热胀冷缩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对物体遇冷与受热后发生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物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通过对比实验来证实。岩石的科学单元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手段,探究有关岩石的特征。重在学习研究岩石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形成探究能力。土壤与植物单元以“土壤”为研究

2、核心,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了解不同土壤的性质。光与我们的生活单元以“光”为主题,研究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内容。重在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的家园地球是认识地球的起始单元,重点是研究重力现象,能用测力计正确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辅相成,密切融合,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突出了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

3、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为四年级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提供了一把入门的钥匙。 据此,我们研究每个实验在本册教科书的地位以及贯彻科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的理念,对本册所涉及的实验进行了梳理,根据其可操作性、演示性、拓展性和自主探究等特性,将这些实验分为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拓展实验,目录如下:实验活动一 液体热胀冷缩 选做实验实验活动二 固体热胀冷缩 必做实验实验活动三 气体热胀冷缩 选做实验实验活动四 做个岩石百宝箱 拓展实验实验活动五 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必做实验实验活动六 土壤成分分析必做实验实验活动七 土壤的性质 选做实验实验活动八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拓展实验实验活动九 水土的流失

4、选做实验 实验活动十 光的传播 选做实验实验活动十一 小孔成像 拓展实验实验活动十二 制作陀螺拓展实验实验活动十三 模拟苹果落地 必做实验实验活动十四 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必做实验第二节 实验过程指导要点实验活动一 液体热胀冷缩【课题名称】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选做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分析】本实验重点通过探究不同液体在遇热时膨胀、遇冷时收缩的现象,从而自行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烧瓶装满水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方案一:【实验器材】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铁架台(带附件)、酒精灯、有色水(4

5、以上)、石棉网、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 在烧瓶里灌满水,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体就上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3. 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使水温升高,注意观察玻璃管中水面的变化。4. 停止加热,注意观察玻璃管中水面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5.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水温升高时,看到玻璃管中的水面会上升;停止加热,水温降低,水面就会下降。【实验结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方案二:【实验器材】平底烧瓶、橡皮塞、细玻璃管、大烧杯、红色水、热水、冷水、冰块、醋、酱油、牛奶。【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

6、品是否齐全。2. 在烧瓶内装满红色水,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在此处做一个记号。3. 把装置好的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大烧杯中,过一会儿,观察玻璃管内的液面的变化。4. 把烧瓶放入装有冷水的大烧杯中(为了效果更明显,可在冷水中加冰块),过一会儿,观察玻璃管内的液面的变化。5. 用同样的方法,将烧瓶中的红水换成醋、酱油、牛奶等液体,重复以上的实验过程。6.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液体红水醋 酱油 牛奶其他液体实验现象受热遇冷【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超过原来做的记号,这说明液体受热后体积膨胀了;放入冷水中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说明液体遇冷收缩了

7、。【实验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说 明】1.烧瓶中的液体一定要装满。2.实验时烧瓶一定要轻轻提起或放入。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倒出液体并清洗干净实验器材。【实验答疑】1.学生看不清玻璃管中液面的位置怎么办?可用一张白色卡纸放在玻璃管的后面衬托。2.必须要加冰块吗?加入冰块的目的是为了效果更快更明显,只要两个烧杯中的热水和冷水温差比较大,实验现象就比较明显。3.所有的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在0到4摄氏度的范围内是热缩冷胀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常膨胀,因此实验中准备的水温最好不低于4摄氏度。实验活动二 固体热胀冷缩【课题名称】第2课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必做

8、实验)【实验目的】 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分析】本实验重点通过观察铜球等固体的膨胀与收缩,让学生明白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操作中对固体加热足够的时间、铜丝是否绷紧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方案一:【实验器材】酒精灯、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盒、水槽、冷水、干抹布。【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 在水槽中倒入一半冷水备用。3. 把铜球轻轻地通过铁环,看看铜球是否能够顺利通过带柄铁环。4. 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对铜球加热2分钟左右,使铜球充分受热。5. 再次尝试将铜球穿过铁环,看看铜球还能不能通过铁环。6. 将受热的铜球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静置一分钟左右,使它充分冷却。7.再次尝试

9、将铜球通过铁环,看看铜球还能不能通过铁环,得出实验结论。 8.熄灭酒精灯,用抹布将铜球和铁环上的水渍擦干净,整理好放在桌上。【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铜球在常规条件下能够正常通过铁环;铜球在受热之后体积膨胀,不能顺利通过铁环;而将铜球放入冷水中后,又可以很轻松地通过铁环。【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说 明】 1.对铜球进行加热时,手持在橡胶柄位置,以免烫伤。 2.对铜球的加热和受冷时间都要充分,否则效果不明显。【实验答疑】对铜球加热两分钟后铜球还是能通过铁环是怎么回事?这可能是因为铁环和铜球的尺寸差别较大,铜球加热之后膨胀不到铁环的尺寸,为了保证学生看到正确的实验现象,教师最好在上课

10、之前将实验用到的器材检查一遍,保证铜球能刚好通过铁环。方案二:【实验器材】木条、小钉两个、细铜丝、酒精灯、火柴、污物桶。【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在木条上钉两个小钉,钉距为20厘米,将细铜丝缠在两个钉子上,绷紧。3.点燃酒精灯,用手平托着顺铜丝来回加热,观察到铜丝的变化。4.熄灭酒精灯,等待几分钟,观察铜丝的变化。5.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铜丝受热会逐渐松动下来,不再紧绷;熄灭酒精灯,会发现铜丝因遇冷而又逐渐紧绷起来。【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说明】1. 实验时,不要烧到木条。2. 铜丝要绷紧。实验活动三 气体热胀冷缩【课题名称】第2课自行车胎为什

11、么爆裂【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选做实验)【实验目的】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实验分析】本实验重点通过观察气球等物体中气体的膨胀与收缩,让学生明白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操作中气球紧密地扎在瓶口上、玻璃管、胶塞、烧瓶的连接要紧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方案一:【实验器材】锥形烧瓶(或平底烧瓶)、大烧杯(或水槽)、小气球、细线、盛开水的保温瓶。【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 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若气球套得比较紧不漏气,可以不用细线)。3.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注意观察气球的变化。4.把锥形瓶取出,放进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注意观察气球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5.整

12、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使原来垂下的气球就会逐渐膨胀直立起来;随着瓶内空气冷却收缩,气球又逐渐缩小。【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说 明】 1.倒入开水时,手不要触碰,以免烫伤。 2.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为使现象明显,可预先向瓶内吹一些气。 【实验答疑】1.把套上气球的锥形瓶放进热水中,气球膨胀的不明显怎么办?为了保证气球膨胀的时候效果明显,可以先往气球里吹点气,使它套在瓶口上里面稍微有点气体。2.没有准备热水怎么办?如果天气较冷,不用热水,直接用两手握住烧瓶底部,过一会儿,气球也会膨胀起来。3.锥形瓶还可以用什么其他器材代替?还可以用其他开

13、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方案二:【实验器材】圆底烧瓶、带胶塞的玻璃弯管、红水、烧杯(内有冷水)。【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用玻璃弯管安胶塞的一端蘸少许红水。3.将胶塞慢慢塞在烧瓶口上,控制塞进深度,使红水移至适当位置。4.用双手握住烧瓶球形部分,给空气加热,观察现象。5.将烧瓶球形部分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6.整理实验器材,将各种器材分类清洗整理好放在桌上。【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空气受热时,我们会看到红水向外移动;空气遇冷时,可以看到红水会往回移动。【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说 明】 1.弯管要用细玻璃管弯制而成。若红色水不能在弯管中保持

14、住,就应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2.玻璃管要长些,否则瓶内空气热胀冷缩后,可能把红色水滴“顶”出管外。3.红色水滴位置用胶塞塞入瓶口深浅来控制,一般在玻璃弯管中部偏下为宜。4.玻璃管、胶塞、烧瓶的连接要紧密,不要漏气。实验活动四 做个岩石百宝箱【课题名称】第4课做个岩石百宝箱【制作名称】做个岩石百宝箱(拓展实验)【制作目的】学会制作“岩石百宝箱”,使学生学会制作岩石标本的方法。【制作分析】学会制作岩标本,让学生们对各种不同岩石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制作器材】木板、三合板、采集的各种岩石、标签纸。【制作步骤】1.检查制作用品是否齐全。2.用木板、三合板等制

15、作一个标本盒。(也可以用鞋盒盖等)3.将采集或收集来的岩石洗净,加工成适当大小。4.将选择好的各种岩石装入盒内,贴上标签,留作标本。5.整理制作器材。【说 明】1.采集到的岩石时要尽量选取相同大小的,防止后期进行加工时划伤手指。2.为了便于保存,可以用白胶把每块岩石固定好。【制作答疑】怎样选取不同类型的岩石?可以从形状、颜色、质地、结构、软硬等方面来区分不同的岩石,从而选取不同类型的岩石来制做标本盒。实验活动五 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课题名称】第6课岩石的风化【实验名称】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必做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实验分析】本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16、,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本实验中岩石的选取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抹布。【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正确点燃酒精灯。3.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两分钟,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4.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实验现象,作好记录,得出实验结论。5.整理实验器材,将各种器材分类清洗整理好放在桌上。【实验记录】 略【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实验结论】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说 明】1.对岩石加热时手要握在镊

17、子的后半部分,不要靠近岩石,以免加热时烫伤手指。2.加热时间要充分,如果时间过短,没有充分受热,效果不明显。【实验答疑】1.加热冷却好几次却没看到效果怎么办?岩石的选取非常重要,有的岩石非常坚硬,实验中效果不明显,实验前教师要提前测试一下哪种岩石效果明显,给学生准备这样的岩石。2.为什么会出现裂缝和碎屑?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不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实验活动六

18、土壤成分分析【课题名称】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实验名称】土壤成分分析(必做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土壤的成份。【实验分析】本实验涉及的项目比较多,且学生操作起来具有一定危险性。【实验器材】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玻璃片、玻璃棒、镊子、土壤。【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尽量搅拌,然后静置一会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用镊子夹着带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会闻到什么气味?得出实验结论。5.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此实验记

19、录,可由学生根据实验情况口头说出。1.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冒出。2.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会发现烧杯里的土壤分层,最上面是一些(),下层是()。3. 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会发现有()冒出,会闻到()的气味。【实验现象】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经过搅拌和静置过后,会发现上层是很细的黏土,下层是粗粒的沙。3.用镊子夹着带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会发现玻璃片上有一些“脏”的痕迹。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会有烟冒出,还闻到了难闻的气味。【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空气、沙和黏土、盐类、腐殖质

20、等。【说 明】1对玻璃片进行加热时,要先让玻璃片均匀受热,再对准水滴位置加热,以免玻璃片破碎。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之后静置,等完全静止下来之后再观察。【实验答疑】1. 烧杯里的土壤充分搅拌静置后,在水面的最上方漂浮着一些枯枝烂叶等,这属于土壤的成分吗?属于,这些枯枝烂叶充分腐烂分解后就会成为腐殖质。2.土壤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实验活动七 土壤

21、的性质【课题名称】第8课土壤的种类【实验名称】土壤性质(选做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让学生分别认识三种土壤,并对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进行对比,其他所有的条件都一样,只有土壤种类不同,这属于一个对比实验。本实验中土壤的选取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器材】砂质土、壤土、黏质土、三个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杯、支架。【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 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在每个塑料瓶底下放一个玻璃杯接水用。3. 再拿三个玻璃杯装入同样多的水,三个人同时倒入塑料瓶中,观察实验现象,得出

22、实验结论。4.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砂质土渗水最快,黏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停止滴水后,盛砂质土的容器内剩下的水最少,盛黏质土的容器内剩下的水最多,盛壤土的容器内剩下的水适中。【实验结论】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壤 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说明】1.为了保证上课的效率,塑料瓶可提前准备好,并在每个塑料瓶上贴好标签,明确分别是哪种土壤。2.三种土壤量要适中,太少的话效果不明显。实验活动八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课题名称】第8课土壤的种类【实验名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拓展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种类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实验分析】

23、本实验既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长期进行科学观察的习惯,因为实验的周期较长,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操作观察。本实验中土壤的选取和幼苗的管理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器材】砂质土、壤土、黏质土、花盆、豆苗。【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 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中,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并贴好标签写明分别是哪种土壤。3. 同时栽入三棵生长情况相同的豆苗,同时浇同样多的水。(每天进行相同的管理:光照、浇水等。)4. 一周后,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5. 整理实验器材,将各种器材分类清洗整理好放在桌上。【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壤土中的豆苗生长得最好

24、,砂质土中的居中,黏质土中的最差。【实验结论】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不同。豆苗适合生长在壤土中。实验活动九 水土的流失【课题名称】第10课保护土壤【实验名称】水土的流失(选做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实验分析】该实验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水土流失的现象,让学生明白水土为什么会流失,知道水土流失的原因。实验前教师要先做实验来确定喷壶内水的多少及喷壶的高度,并在实验中指导学生控制好实验变量及教师的合理指导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方案一:【实验器材】两块木板,木板上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另一块长有青草),喷壶、量筒,水槽。【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

25、否齐全完好。2.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另一块长有青草。把两块铺有同样厚的土的木板放好,并倾斜相同的角度。3.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用量筒把喷壶内加入同样的多水,且水不要过多),用水槽把流下的水收集起来。4.观察水槽内水的多少及水的颜色,得出实验结论。5.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有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的水比较多,而且比较浑浊。【实验结论】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壤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水植物才能生存;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容易使水流失了,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

26、存;裸露的土地易被雨水直接冲刷而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种花种草都能减少水土流失。【实验答疑】1.实验中水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过多?若水壶内的水过多,水的冲击力也就越大,而木板上的青草也会被冲坏,影响实验效果。2. 实验中用水壶喷水时,水壶的高度为什么一定要相同?是为了让水对木板的冲力一样大。方案二:【实验器材】木板若干、塑料饮料瓶、铁钉、脸盆、花草、黄土、水。【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2.在一块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上,用小木板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框架,就是把长木板的四周用小木板围起来,并在框架上安装两个高20厘米的支架。3.用铁钉在一个较大的塑料饮料瓶上钻三排均匀的小

27、孔。4.实验前两周,教师要组织学生将黄土呈斜坡状装入木框内,在一侧种上成活快的花与杂草,另一侧裸露,什么也不种;培植一周左右,让植物成活。5.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框架起来,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脸盆,再把带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下,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6.观察脸盆内水的多少及水的颜色,得出实验结论。7.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有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的水比较多,而且比较浑浊。【实验结论】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壤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水植物才能生存;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容易被水冲

28、走,同时也容易使水流失了,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裸露的土地易被雨水直接冲刷而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种花种草都能减少水土流失。【说 明】1.准备实验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2.用铁钉钻小孔的大小一定相同。3.从木板上流下的水要全部收集到脸盆里。【实验答疑】植物能保护水土的原理是什么?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它的根可以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它的叶可起缓冲作用,让流下的水的冲力减弱后才渗入土壤中。实验活动十 光的传播【课题名称】 第11课认识光【实验名称】光的传播(选做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光的传播路线。【实验分析】本实验中用到的实验物品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物品,可以让学生明白利用身边的

29、物品就行进行科学探究。光照的强度及物体的选取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方案一:【实验器材】纸、电灯(也可以是蜡烛或某一观察点)【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 用纸卷一个直径比眼睛稍大的圆筒。3. 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睛通过这个筒(此时筒是直的)看灯(也可看蜡烛或某一观察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4. 将直的纸筒前端弯折后再观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5. 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而通过弯纸筒则看不到。【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方案二:【实验器材】激光器、牛奶、烧杯、水、吸管、透明果冻、白纸【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激光器紧贴在果冻边上往

30、里照射,仔细观察实验现象。3.用激光器照射烧杯里的加了牛奶的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4.把吸管拉直,用激光器贴在吸管的一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现象。5.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果冻里、水中、弯管中的光线都是直的。【实验结论】光能够沿直线传播。【说 明】1准备的果冻最好是里面不含水果的透明果冻。2激光器不能对准别人的眼睛照射,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实验答疑】为什么有时加入牛奶之后水中看不到光的传播路线?往水里加牛奶时不要一次加入太多,牛奶太浓时光线穿不过去,每次滴入一两滴牛奶,并随时用激光器验证一下,当水中能出现一条红线时既可。实验活动十一 小孔成像【课题名称】 第11课认识

31、光【实验名称】小孔成像(拓展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探究小孔成像的原因。【实验分析】本实验是通过小孔成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光沿直线传播;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小孔成像的过程,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光屏上成像的特点,并能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实验前教师要亲做实验,才能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方案一:【实验器材】纸屏、白炽灯(蜡烛)、硬纸卡、缝衣针。【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2.在桌面上摆好纸屏。3.用针在硬纸卡的中心钻一个小孔,并把它放在白炽灯和纸屏之间,固定在支架上。4.将白炽灯打开,并调节三者之间的距离,直至能在屏上看到灯丝的像为止。5.观察现象,得出实验

32、结论。6.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1.在纸屏上的灯丝的像的开口与灯泡内灯丝的开口方向相反,像是倒立的。2.若向上或向下移动小孔的位置,能使像的大小发生变化。3.当屏与小孔的距离小时,光屏上的像会大些;当屏与小孔的距离大些,光屏上的像会小些。【实验结论】小孔能成像,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说 明】1.实验时要注意用电安全,实验完成后,不要立即去动白炽灯;若实验中不能准备白炽灯,可用蜡烛替代。2.实验时要在暗室或光线暗的地方进行。3.调节距离移动硬纸卡或白炽灯时要慢。【实验答疑】1.实验完成后,为什么不能立即去动白炽灯?防止白炽过热,烫伤手。2. 将小孔

33、形状分别改为小长方形、矩形、三角形等,能观察什么现象?将小孔的形状分别改为小长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在屏上仍会发现匀能成倒像,说明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3.实验中若用蜡烛替代白炽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实验中若用蜡烛,那么在点燃蜡烛时要用火柴来点燃,并且点燃后的火柴要放在专门的仪器内。4. 小孔成像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的像,不仅是倒立的,而且是左右相反的像。方案二:【实验器材】一只大牙膏盒、半透明的纸(可用一层餐巾纸)、大号缝衣针、美工刀、糨糊。【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2.截取一段牙膏纸盒,且截断处比较平整,并将半透明纸用糨糊贴在纸盒口,将截口处封闭。3.用缝衣针

34、在牙膏盒的另一端的中央处钻一个小孔,要求边缘光滑。4.在室内较暗处,眼睛对着半透明纸、将小孔的一端对着有阳光照着的窗户,观察现象,得出实验结论。6.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在半透明纸上会出现一个缩小、倒立的窗户的像。【实验结论】小孔能成像。所成像是倒立的;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说 明】1.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白有关像的知识。2.实验时要注意安全。3.实验时钻的小孔要大一些,大约2mm左右。4.若实验时没有阳光或阳光照射不到窗户时,可将小孔一端对着蜡烛看。实验活动十二 制作陀螺【课题名称】 第15课飞旋的陀螺【制作名称】制作陀螺(拓展实验)【制作目的】学会制作变色陀螺。

35、【制作分析】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在制作变色陀螺的过程中,了解太阳光中包含的各种颜色,对光的色散现象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彩笔的用色和剪刀的使用是本制作成功的关键。【制作器材】白纸板、彩笔、铅笔、剪刀。【制作步骤】1. 检查制作用品是否齐全。2. 把白纸板剪成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盘,用彩笔按太阳光谱画出鲜艳的色彩。3. 把圆盘贴在用纸板做的半截线轴上,中间插入半截铅笔,让它旋转。4. 这时你会发现,陀螺像中了魔法一样,所有的色彩均消失不见了,整个圆盘变成了灰白色。5.整理制作器材。【制作说明】1.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以免伤到手。2.为了便于研究光的色

36、散现象,可以选择颜色顺畅、鲜艳的彩笔上色。【制作答疑】为什么变色陀螺旋转起来后变成灰白色?圆盘上的色彩和太阳光谱一致,旋转时,我们的眼睛在瞬间分别接受了各种色彩,但由于眼睛的视觉暂留效应,不可能跟上如此飞速变化的色彩,所以陀螺上的所有的色彩均消失不见了,整个圆盘变成了灰白色。实验活动十三 模拟苹果落地【课题名称】 第20课苹果为什么落地【实验名称】模拟苹果落地(必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重力。【实验分析】本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受到地球引力而发生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地球引力的存在。【实验器材】细线、小木块、皮球、毽子、橡皮、钩码、剪子、火柴、铁架

37、台。【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 一根细线拴住一个钩码,吊在铁架台上,用火柴把细线烧断,钩码会落回地面。3.用手托住一个小木块,松手,木块会落到地面。4.用手拍皮球,球弹起很高,但总会落回地面。5.用脚踢起毽子,毽子会先往上飞,但最后还是会落到地面上或脚上。6.整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略【实验现象】钩码、小木块、皮球、毽子等材料无论是向下还是向上运动,但最后还是会落回地面。【实验结论】这些物体都会落回地面,说明这些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说 明】1. 在木块落地实验中要注意用手拿住木块,轻轻放手观察现象,而不要往地下砸或扔,否则无法说明木块落地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还是因为手的

38、作用。2. 在让物体运动时,可以采用向上抛等多种方式尝试,以确保物体落回地面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不是因为手的作用。【实验答疑】1.用脚踢毽子,毽子开始是往上飞的,这时它受到地球引力吗?此时也受到地球引力,但是地球引力小于脚踢的力量,所以毽子先往上飞,但最终因为地球引力,它还是会落回地面。2.拍皮球时皮球为什么不直接落地,反而会弹起来呢?是不是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拍皮球时手对皮球施加了一个力,因为皮球有弹性,这个力会让皮球先弹起来,再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下去,落到地面时又一次受到弹力的作用,再弹起来,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后再落下去,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弹力最终慢慢消失,皮球最终会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

39、回地面。实验活动十四 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课题名称】 第21课测量重力【实验名称】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必做实验)【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测力计正确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实验分析】本实验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的方法;知道测力计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并能准确、熟练、规范地测量物体的重力。学生的规范操作是决定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 预先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选择量程合适的测力计。3. 使用测力计之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处。4. 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重物,把重物提起。注意不能让挂钩的上部卡住测力计的底板,以免影响测量结果。5. 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让视线与指针相平;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6. 测完后检查指针是否回到0刻度处,将测力计装回盒中。【实验记录】略【说 明】1. 每个测力计都标有允许测量的最大数值,测力时不能超过这个最大数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2. 不用刻度已损坏的弹簧测力计。3. 测力计测出的是物体受到的重力而不是质量。4. 注意不能让挂钩的上部卡住测力计的底板,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实验答疑】测力计的两边单位不一样,一个是克,一个是牛顿,我们测重力时应该读哪一边?读牛顿这边,因为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