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燃烧和灭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4316204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案例燃烧和灭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案例燃烧和灭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案例燃烧和灭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案例燃烧和灭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燃烧和灭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燃烧和灭火课堂教学案例及评析设计: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龙中学 姜弟合邮编:441109 电话:13871768025 信箱:525535527QQ.COM点评: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龙中学 柏道福【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燃烧的条件。2、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现象的能力。4、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在火灾中逃生和自救。【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2、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防火安全意识,珍爱生命,远离火灾。【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物

2、质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 学会在火灾中逃生和自救。【教学难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突破方法】1、 教师实际演示物质燃烧的实验,并提出引导性问题,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实验现象,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2、 在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时,紧密结合燃烧的条件,并通过实验向学生验证一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学方法】 本节课基本方法是以生活中实例和实验为先导,综合启发式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是:教师引入 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学生练习 讨论归纳 教师引导 学生小结 习题训练。本方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原则。【教学准备

3、】【教师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2、 实验用品:蜡烛、烧杯、气球、试管、白磷、红磷、热水、剪刀、细沙、盐酸、碳酸钠【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教师:上新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小魔术,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教师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帕”)2、过渡: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手帕燃烧后而没被烧坏吧?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从中找到答案。3、(多媒体展示)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点评:教师以“魔术表演”导入新课,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顿时高涨。同时,教师不急于破解魔术,给学生造成一种“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

4、悬念,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期待着从学习中去寻求到答案。新课教学:一、(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需要的条件。2、掌握灭火的原理与方法。3、学会在火灾中逃生和自救。点评:通过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的,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教学。二、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有人说: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量的源泉,火花是跳动的美,火星是流动的美.火的使用,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 1、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已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一说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点评: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也为下面

5、的教学做了知识上的铺垫。2、活动探究一:对燃烧条件的初步探究(1)、(多媒体展示打火机图片)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打火机各部分的构造及作用?学生甲:有可燃性气体,可以燃烧学生乙:有电子打火装置,能点燃可燃性气体。学生丙:还有通风口,能够提供氧气。(2)、(教师分别拿出三只打火机)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只打火机能不能燃烧?为什么? 学生甲:不能燃烧,因为缺少可燃性气体。 学生乙:这只也不能燃烧,因为缺少电子打火装置,达不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 学生丙:也不能燃烧,因为通风口被堵住,没有氧气。(3)、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对打火机的分析,说一说燃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甲:燃烧必须要有可燃物。 学

6、生乙:要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 学生丙:要有充足的氧气。(4)、(多媒体展示)燃烧的条件: (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教师强调)燃烧要能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充足的氧气。这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发生。点评:教师从生活中最常见的打火机入手,让学生对燃烧条件进行初步探究,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使课堂教学增色不少,无疑是本课中的一大闪光点。同时教师用一个“火三角”的图片来表示燃烧的条件,生动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3、活动探究二:对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1)、(多媒体展示)实验方案:往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并放入一

7、小块白磷。然后把分别放有红磷和白磷的两只试管(试管口系一个小气球)放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友情提示:白磷的着火点是40度左右,红磷的着火点在220度左右。)(2)、猜想:根据前面的对燃烧条件的初步探究,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3)、学生实验,验证猜想:(4)、学生实验交流:学生1:通过实验,我观察到放在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了,而放在水中的白磷和放在试管中的红磷都没有燃烧。 学生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是因为满足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即有可燃物;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有充足的氧气。学生3:试管中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学生4: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5)、

8、拓展延伸:中国有句俗话叫“水火不相容”,如果把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是否能够燃烧呢?(6)、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点评最佳实验方案,确定用试管向水中通入空气,接着学生进行实验。小结:看来只要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水中同样也能生火。点评:很多教师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往往是照搬课本中的实验,常常是“狼烟四起”,即对教室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又破坏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屏弃了课本中实验的不合理之处,对实验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使实验操作直观且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这种创新值得大力提倡、推崇和借鉴。 同时,在实验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评选出最佳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9、意识和创新能力。(7)、(多媒体投影)巩固练习: 为什么老师表演的魔术中的毛巾没有燃烧?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表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钻木可以取火”? 点评:教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的巩固练习,加深了学生印象,并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验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过渡):燃烧是一把双刃剑。火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很多的灾难。1、(多媒体播放)震惊襄阳市的“一景城市花园酒店的火灾现场”视频。2、活动探究三: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探究:(1)、情景模拟:请同学们点燃的手边的蜡烛,假如它就是一个火灾现场,大家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使燃烧的蜡烛熄灭?(2)

10、、学生交流: 学生1:吹灭; 学生2:用扇子扇灭; 学生3:用烧杯盖灭; 学生4:用水浇灭; 学生5:用沙子盖灭; 学生6、用二氧化碳扑灭; 学生7、用剪刀将灯芯剪掉; (3)、提问:大家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一下,以上方法分别运用了破坏了燃烧的哪些条件?(4)、归纳:让蜡烛熄灭的方法:“剪”清除了可燃物;“盖”、“沙子”、”罩”、“CO2”-隔绝了空气;“吹”、水、 “扇”-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5)、思考: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总结一下灭火的原理?(6)、(多媒体投影)小结: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1、清除可燃物2、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隔绝空气或氧气 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

11、火目的。如果同时破坏三个燃烧条件,灭火的效果会更好。(在小结中,教师逐一抹去“火三角”图片中的条件,于是一团跳动的火焰也因此而熄灭。)点评:教师在教学中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只小小的蜡烛入手,来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各抒已见,献计献策,引导学生分析灭火原理和方法,化难为简,化腐朽为神奇。同时让学生动手现场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学生自已设计方案,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归纳总结。一切是那样的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培养了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达

12、到了不教而教的目的。3、(多媒体投影)体验收获:(1)、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怎么灭火?(2)、实验时酒精灯不慎撞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烧,应如何灭火?(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原因是什么?(3)、被子着火如何扑灭?灭火原理是什么?(4)、油失火该怎么办?(5)、电失火应该如何扑救?(6)、“釜底抽薪”包含了什么样的灭火原理?四、学会在火灾中逃生和自救:(过渡)火灾对人类的施孽是非常严酷的。 据联合国 “ 世界火灾统计中心 ”近年来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约发生600万至700万起火灾,每年死于火灾中的约有65000至75000人。1、课堂调查:当我们遇到火灾

13、时,你知道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和自救吗?2、学生讨论交流: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点拨,纠正学生错误认识。4、,教师演示实验:取两支一高一低的点燃的蜡烛,用一只大烧杯罩住,观察哪支蜡烛先熄灭?分析原因?该如何逃生?点评:教师通过课堂调查,了解学生认知现状,做到胸有成竹,有利于有针对进行课堂教学。学生讨论交流逃生和自救的方法时,有些方法很是幼稚,更有学生想到了跳楼(此时全班同学大笑)。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方法,逐一更正。整个过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可谓精彩纷呈,亮点不断。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因此火灾发生时是站着还是贴近地面逃生,学生争

14、论不休。教师及时通过“用大烧杯罩住的一高一低两支燃烧蜡烛”的实验演示,现场说法,纠正学生的思维误区,让学生思维豁然开朗。5、 学生模拟表演:“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 点评:当火灾发生时,人人都知道要拨打119报警电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因此在拨打电话时,往往是漏洞百出,至使错过了宝贵的救援时间,酿成本不该发生的人间悲剧。教师设计模拟拨打报警电话,使学生知道了拨打电话时的注意事项:详细地址、燃烧物质、火势大小、人员情况等,让学生受益终生。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对生命珍视的良苦用心。同时通过学生的表演,再一次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6、(多媒体播放VCR)火灾-防患于未“燃”,听听专家告诉我们的正确逃生和自救方法。点评:通过专家的专业性的细致而详尽的介绍,教给学生正确的逃生和自救的方法与技巧,增强了学生从容应对和处理实发事件的能力。五、课堂小结:(略)六、目标检测:(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