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黄鳝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34235527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端午节黄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端午节黄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端午节黄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端午节黄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黄鳝(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端午节黄鳝 篇一:端午节吃黄鳝经典做法端午节吃黄鳝经典做法端午节的传统吃食里,就鲜美来说,黄鳝仅次于黄鱼。以前的人讲究“不时不食”,而黄鳝则正是这个时节的时令美味。民间称鳝鱼、甲鱼、泥鳅、乌龟为“四大河鲜”,经过春季的觅食摄生,初夏的黄鳝圆肥丰满,柔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但吃起来味道好,对人身体也含有滋补功效。所以,民间一直就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待到端午节后鳝鱼不产卵,没有太多的营养需求,也就不肥美了。至于黄鳝怎么吃,各地有各地不一样的做法,像江浙地域最经典的就是响油鳝糊,另外虾爆鳝、炝虎尾、生炒鳝丝、黄焖鳝段也全部是比较经典的做法。而对于嗜辣的食客,也有属于她们的剁椒蒸黄鳝,新鲜的剁椒

2、和黄鳝一起入锅蒸制出来后,黄鳝的鲜美和剁椒中的酒香气相互映衬,美味至极。炝虎尾寻味地:福泰宫扬州、淮阴地域的一道传统名菜。选取鳝鱼背部的一段肉这个部位的肉质最好,韧中带着鲜嫩,能给口感上的最好体验。用开水稍微汆一下即出锅,一条条地在碗内排列整齐,然后浇上预先备好的酱油汁,使其在清淡之中多了些滋味。因切制的鳝鱼段形似虎尾,故得此名。响油鳝糊寻味地:鹭鹭酒家苏式菜肴中脍炙人口的名菜。新鲜的活鳝鱼下水烫至八成熟,用竹刀划鳝背,剔骨,出鳝丝,以后入锅加酱油、糖、盐、胡椒粉翻炒至熟,然后再勾一下芡便可出锅,最终再浇上一股子沸开的热香油,呲啦一声,油直冒泡,这便是名副其实的“响油”鳝糊了。剁椒蒸黄鳝寻味地

3、:孔乙己尚宴这种吃法很具优势,口味不至于太清淡,关键是还能够吃到鳝鱼本身的鲜味。因为剁椒中有白酒的成份,这么和鳝鱼一锅蒸制出来,剁椒的辣、白酒的香、鳝肉的鲜,三味一体,交相糅合,好吃到不行。铁棍山药炖黄鳝寻味地:福泰宫用鳝鱼炖汤真是少之又少,而往往稀有的做法才更显美味。选取远近著名的铁棍山药,绵中有脆,口味甘甜;用老鸡吊的高汤,浓郁的芳香,勾起了胃里的馋虫。这么好的一道菜,用料也甚丰富,爽脆的笋尖,嫩滑的木耳,再有就是枸杞不仅口感上绝对丰富,营养价值也是极高的。至于鳝鱼嘛,一小段即可。鳝鱼为大补,再加上辅料的充沛,这道浓汤自然多了些劲补意味,因此只有高端的宴席上才能见到它的身影。篇二:端午端午

4、节概述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为每十二个月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所以“端五”就是“初五”.而根据历法五月正是“午”月,所以“端五”也就逐步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另外,端午节还有很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名称不一样,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同小异的。,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听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听说是为了避邪。于地域广大,民族

5、众多,加上很多小说传说,于是不但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关键有:女儿回娘家,悬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但据教授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一般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应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 清明前一天 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很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和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

6、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教授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所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全部和纪念屈原联络在一起。1 纪念屈原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不过一直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以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往返打捞她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

7、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大家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以后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大家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十二个月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2 纪念伍子胥 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以后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全部郢城。当初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夫差子听信谗言被赐死,并下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所以相传端午节

8、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3纪念孝女曹娥 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初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后来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更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4古百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域,在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教授推断是一个崇敬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她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

9、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具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她们所特有的,是她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还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她们创建用于祭祖的节日。习俗:赛龙舟: 端午节的关键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她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以后每十二个月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以后,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大家还付予了不一样的寓意。江浙地域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贺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

10、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 另外,划龙舟也前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十二个月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 农历五月初五 ,在屈原的第二家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食粽 佩香囊 艾叶: 茎、叶全部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制成花环、佩饰,漂亮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五红”“五黄”所谓的“五红菜”通常指苋菜、茄子、红萝卜、西红柿和虾子。所谓的“五黄菜”通常指黄瓜、黄鳝、黄鱼、鸭蛋黄和雄黄酒

11、。吃黄鳝 中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但食味好,而且含有滋补功效。所以,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域,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尤其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听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盛大的

12、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和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域,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它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大家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全部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

13、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端礼节南地域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大家认为经过洗礼,能够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所以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篇三:端午节的“五黄”端午节的“五黄”农历五月有端午节吃“五黄”的食俗久

14、。不少人全部知道端午要吃“五黄”,可是为何要吃,可能知道的不多。“五黄”通常指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先来说说黄鱼。黄鱼平时喜爱栖息在较深海域,四到六月份在近海洄游产卵,秋冬又回到深海区,因此被用作端午前后的时令菜。不过,因为过分捕捞和环境污染,我们现在吃的所谓大黄鱼基础全部是养殖的。市场上野生黄鱼是有价无货,一斤重的最少能卖上千元。很多摊贩说:“已经10多年没见到过野生大黄鱼了。”黄鳝,经过人工繁殖,现在一年四季全部可吃到,而过去,黄鳝是在端午时节吃的。经过一个冬天的蓄养和一个春天的复苏,再加上天气转暖,食源丰富,端午时节的野生黄鳝格外的体壮肥美,而且此时黄鳝肉质细嫩,是择食的最好

15、时节。这时候的黄鳝还很补,古时医书也曾有记载,黄鳝之功用为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所以,民间素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但需要注意:黄鳝体内含组氨酸较多,死后体内的组氨酸快速分解为有毒的物质组胺,食后易中毒,故死黄鳝不能吃。黄瓜,小时候常问一个问题,黄瓜为何不黄?很多大人答不上来。其实我们余杭人所谓的黄瓜其实叫菜瓜。黄瓜和菜瓜是有区分的。单从外表看,菜瓜比较长,比较细,身上多刺,外表绿色,果肉白色或淡绿色;而黄瓜比较短,比较鼓,身上少刺,成熟时呈嫩果颜色由乳白至深绿。因为两种瓜长得像,也不知从何时起,菜瓜被混叫成黄瓜了。黄瓜在民间被称为第一瓜果。四季转换,在众多水果中,黄瓜先于其它瓜果上市,

16、5月中旬就能够尝鲜,在时间上恰好和端午对上。咸蛋黄,因口味极佳又便于存放受到大家喜爱。可能,对咸蛋黄的好感还可能源于亲情吧!记得小时,父亲见我喜食蛋黄,总是将蛋黄抠出夹到我的碗中说:“女儿喜爱吃蛋黄,父亲喜爱吃蛋白,刚好!”再以后发觉,父亲独自用餐时,她也是喜爱吃蛋黄的。但从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知道,因为咸蛋内水分已降低和蛋黄蛋白在腌制过程中有某种程序的分解,使蛋黄内脂肪相对增加。而且腌制的东西通常全部会产生亚硝酸盐,这是一个致癌物,对健康不利,也不能吃太多!最终一个黄则是有名的雄黄酒了,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也就是说雄黄酒就是用白酒、雄黄勾兑而成的。这么简单的饮品为何如此有名呢?这大约和白娘娘和许仙的小说相关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这天饮雄黄酒,现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间大约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能够驱邪解毒。不过,当代人发觉,雄黄酒含剧毒物质砷,因此基础不喝雄黄酒了。不过,因雄黄含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故到了端午节这天,还会有些人家会以雄黄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黄熏条的,期望用来避邪和预防虫蛇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