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4199021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3.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设计说明书一工艺流程的确定1原水水质资料原水呈异色,存在着氨氮及好样较高等问题,夏季尤为严重,夏季的具体水质指标如下:浊度:一般在120度左右,下雨时达400-600度; 色度:微红色; 大肠菌群数:5000个/L;细菌总是约为:5000个/ml;CODMn:3.5-6.1mg/l;氨氮:0.87-3.9mg/l;臭味:较严重的河泥味;其他指标符合供水水质标准。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大肠菌群数不得检出;细菌总是100个/ml;浊度1 ,当水源与净化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度;色度:15度(铂钴色度单位);臭味:无异、臭味;细菌总数=100cfu/ml CODmn3mg/l 氨氮4

2、,L/H=65/3.3=19.6910。中间设两道250mm的隔墙将沉淀池分成三格,每格宽为4.3m。则,水力半径: R=/=4.33.3/3.32+4.3=1.31m弗劳德数:Fr=v2/Rg=0.0102/1.319.8=1.0410-5Fr在110-4110-5之间雷诺数:Re=vR/=0.0101.31/1.01110-6=1355014000(一般为400015000)(Fr在之间) 可见均满足要求。7、移动罩滤池7.1 数据淹没孔的进水流速应小于0.5m/s,这种形式较简单,也容易布置,但容易冲动进水端的滤料层,造成水质恶化。出水堰口标高、按滤池期终水头损失及虹吸管中的阻力损失计算

3、确定,一般采用滤池水位与出水堰口高程差取1.4m。设计滤速为12m/h.7.2 计算7.2.1 滤池总面积: F=1.05Q/V平=1.051487.5/12=130.1m27.2.2 每滤格净面积: f=F/n=130.1/18=7.28m2所以每个滤格长宽分别为:3m2.45m7.2.3 反冲洗流量: q=FI=130.11510-3=1.952m3/s7.2.4 滤池内水位与出水槽堰板顶高差Hf=1.4m7.2.5 堰板顶高程与排水井水位差Hb=7.2.6 出水虹吸管流速v1取1.2m7.2.7 反冲虹吸管流速v2取0.9m滤池高为4.5m8、清水池计算清水池的容积为:根据最高日用水量计

4、算,V=7000021%= 14700m3 有效水深取4.0m。则单个面积: F=V/2=14700/2=7350 m3采用长方形平面,超高取0.5m。单池的尺寸为:35m47m4.5m。8.1进水管滤池到清水池之间的连接管设计流速为1.0m/sD进=4Q进V进=40.4053.141.0=0.718700mm8.2出水管Q出=6%Qd=0.063500023600=0.29m3/s 8.3溢水管 管端为喇叭口,管上不设阀门,为了防止爬虫等进入,设网罩。8.4 排水管按2h内排空,按经验值取300mm,便于排空清水池,采用2坡度并设排水集水坑。8.5通气孔及检修孔通气孔共6个,分3排布置,每排

5、2个。通气孔池外高度布置有参差,分别采用高出地面9.0米和1.4米,以利用空气自然对流。检修孔设3个,池的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附近各设置一个。孔的直径为1600毫米,孔顶设防雨盖板。8.6导流墙池内设置导流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池内水的短流和满足加氯后的接触时间的需要。为清洗水池时的排水方便,在导流墙底部隔一定距离设置流孔,流水孔的底缘与池底相平,孔高150毫米,宽300毫米。9、加氯量计算投加氯量取决于氯化的目的,并随水中的氯氨比、PH值、水温和接触时间等变化。一般水源的滤前加氯为1.0到2.0mg/L;滤后或地下水加氯为0.5到1.0mg/L。氯与水接触时间不小于30min,加氯量Q计算:Q

6、=0.001aQ1=0.00119.1设计参数:设计的计算水量为采用液氯进行滤后消毒,投加点在通往清水池的管道中,最大投氯量为,氯与水接触时间不小于30min,仓库储存量按30天计算。9.2 设计计算(1)加氯量Q:Q=0.405m3/s(2)储存量G:G=3024Q=30240.405=291.6kg/月 (3)氯瓶数量:采用容量为1000kg的焊接液氯钢瓶,其外形尺寸为:共9只。另设中间氯瓶一只,以沉淀氯气中的杂质,还可防止水流进入氯瓶。(4)加氯机数量:加氯机选用型号REGAL2100,加氯量范围在120kg/L。10、泵的选择本设计选择的是离心泵,离心泵是一种通过叶轮高速转速,产生离心

7、而使液体的压能、位能和动能得到增加的机具,水在蜗型泵壳中,被甩成与泵轴成切向流动,使叶轮中心形成真空,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被吸入泵内。除部分大型立式水泵外,一般水泵具有允许吸上真空高度。Q = 1.470000243 = 1361.1m3/hh = Pg = 3501000/(10009.8)=35.7m清水池有效水深4.0m,吸水管水头损失为1.0m扬程H=35.7+4.0+1=40.7m因此选择的泵为单级双吸离心泵,其性能为型号流量扬程转速轴功率电动机型号电动机功率效率气蚀余量生产厂500S59234047970374.4Y450-50-645080构筑物尺寸: 尺寸:长*宽*高配水井预氧化

8、室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移动罩滤池9*8*44.7*7*318*16*3.465*12*3.330*6.5*5.9清水池47*35*4.5四、净水厂总体布置设计计算1、工艺流程布置设计净水厂工艺流程布置时必须考虑下列主要原则:(1)流程力求最短,避免迂回重复,使净水过程中的水头损失最小。构筑物应尽量靠近,即沉淀池应尽量紧靠滤池,二级泵站尽量靠近清水池,但各构筑物之间应留出必要的施工和检修间距。(2)构筑物布置应注意朝向和风向。净水构筑物一般无朝向要求,但滤池的操作廊、二级泵站、加药间、化验室、检修间、办公楼等则有朝向要求,尤其散发大量热量的二级泵房对朝向和通风的要求更应注意,布置时应使符合当地最

9、佳方位,尽量接近南北向布置。(3)考虑近远期协调。在流程布置时既要有近期的完整性,又要求有分期的协调性,布置时应避免近期占地过早过大。本设计水厂常规处理构筑物的流程布置采用常见的直线型布置,依次为配水井、管式静态混合器、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从进水到出水整个流程呈直线,这种布置具有生产管线短、管理方便、有利于日后逐组扩建等优点。2、平面布置设计当水厂的主要构筑物的流程布置确定以后,即可进行整个水厂的总平面设计,将各项生产和辅助设施进行组合布置。本设计本着按照功能分区集中,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的原则,同时考虑物料运输、施工要求以及远期扩建等因素来进行水厂的总平面设计。平面布置具体如

10、下:首先,将综合楼、食堂、浴室、职工宿舍、传达室等建筑物组合为一区,称为生活区。生活区设置在进门附近,便于外来人员的联系,使生产系统少受外来干扰。其次,将机修间、水表间、泥木工间、电修间、配电间、管配件堆场、车库及仓库等,组合为一区,称为维修区。由于维修区占用场地较大,堆放配件杂物较乱,所以设计时与生产系统分开,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块。最后,将常规处理构筑物与深度处构筑物、水厂排泥水处理构筑物分开。这样便于管理。远期预留地作为绿化用地。 水厂平面布置示意详见净水厂平面及净水构筑物高程布置图。3、水厂管线设计厂区管线一般包括:给水管线、排水(泥)管线、加药和厂内自用水管线、动力电缆、控制电缆等。后两

11、者不属于本设计的设计范畴。1. 给水管线给水管线包括原水管线、沉淀水管线、清水管线和超越管线。给水管道采用钢管,布置方式为埋地式。2. 厂内排水厂内生活污水与雨水采用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水体;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生产废水(沉淀池排泥水及滤池反冲洗水)出路:沉淀池排泥水经排泥槽汇集排入排泥池进行泥处理,具体在排泥水处理处进行详述;滤池反冲洗水集中排入回收水池,上清液经回收泵送回原水配水井再次进行处理,底部沉泥由回收水池的放空管直接排入厂区下水道。3. 加药管线加药、加氯管线做成浅沟敷设,上做盖板。加药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氯气管采用无缝钢管。4. 自用水管线厂内自用水是指水厂生活用水、泵房、药间等

12、冲洗溶解用水以及清洗水池用水。厂内自用水均单独成为管系,自二级泵房出水管接出。4、高程布置设计计算水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设计计算1.水头损失计算在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之间水流应为重力流。两构筑物之间水面高差即为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构筑物本身、连接管道、计量设备等水头损失在内。水头损失应通过计算确定,并留有余地.(1)处理构筑物水头损失处理构筑物中的水头损失与构筑物的型式和构造有关,具体根据设计手册第3册表15-13(P868)进行估算,估算结果如下表所示。净水构筑物水头损失估算值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m)构筑物名称水头损失(m)配 水 井0.12沉 淀 池0.15管式静态混合器03移动罩滤

13、池1.40絮 凝 池0.401、 管线的水头损失H=h1+h2=il+v2/2g本设计中所有给水管采用的均为DN800,所以: H3.0m2、 平折板絮凝池水头损失计算:1.1相对折板:中间部分:H1=1(v12-v22) /2g=0.5(0.302-0.122) /29.8=0.00193mH2= 1+2-(F1/F2)2v12/2g= 1+0.1-0.36/1.0720.32/29.8=0.004531m每格有6个渐缩渐放,所以每格水头损失为H=6H1+H2=60.00193+0.00356=0.03294m侧边部分:渐放段损失:h1=1(v12-v22) /2g=0.50.1092-0.

14、0802/29.8=0.000140m渐缩段损失:h2= 1+2-(F1/F2)2v1/2g=1+0.1-0.9975/1.352520.1092/29.8=0.000590mh=60.000140+0.000590=0.00438m1.2进口及转弯损失:共一个进口、一个上弯头和两个下弯头,上弯头处水深H4为0.53m,下弯头处水深H3为0.9m进口流速v3为0.3m/s上转弯流速:v4=0.141/0.531.3=0.204m/s下转弯流速:v5=0.141/0.91.3=0.121m/s上转弯取1.8;下转弯及进口取3.0,每格进口及转弯损失h为h=30.32/29.8+230.1212/

15、29.8+1.80.2042/29.8=0.0221m总损失:每格总损失:h=h+h+h=0.03294+0.00438+0.0221=0.05942m第一絮凝池总损失: H1=3h=30.05942=0.17826m第一絮凝区停留时间: T1=31.33.93.1/0.14160=5.57min第一絮凝区平均G1值: G1=H160T1=10000.17826601.02910-45.57=71.9S-1Hi=3v02/2g=3.0H=nH+Hi=1.3 平行直板:H=v2/2g=3.00.12/29.8=0.00153mH=nH=0.0183所以总水头损失约为0.4m5、净水构筑物水位标高

16、计算名 称水 头 损 失 (m)水位标高(m)连接管段构筑物沿程及局部构筑物一级泵一级泵-配水井配水井0.12179.17配水井-臭氧氧化0.3臭氧氧化0.3178.75臭氧氧化絮凝池0.3管式混合器0.30絮凝池0.40177.85絮凝池沉淀池0.3沉淀池0.15177.15沉淀池至移动罩滤池0.3移动罩滤池1.4176.7移动罩滤池到清水池0.3清水池0.7175.0清水池到取水井0.32取水井0.16取水井到二级泵0.29二级泵参考文献:【1】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3】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2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4】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有关微污染饮用水源处理技术的资料【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B 2006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