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长辉货币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政策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4170132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姚长辉货币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姚长辉货币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姚长辉货币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姚长辉货币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姚长辉货币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政策(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1章 货币政策思考题1阐述宏观经济四大目标间的关系。答:宏观经济目标一般有以下四个: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些目标间存在很复杂的关系,有些目标之间是矛盾的。各目标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一致性。一般来讲,经济增长率越高,对要素投入需求也越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增加,因此就业率也高。反之,经济萧条时,开工不足,就业者人数降低,失业率上升。(2)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对立性。当失业人数过多时,需要采用扩大信用规模的方法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但信用规模扩大引起货币供给增加,进而社会总需求增加,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在分析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关系时

2、,人们通常采用菲利普斯曲线方法。该曲线说明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彼消此长的置换关系。(3)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对立性。由于前面提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一致性,又提到充分就业与物价上涨的对立性,按逻辑关系来讲,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也是对立的。但有时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并存,或经济停滞与物价上涨并存。当然这是极端情况,只有在特殊的环境中才会发生。在信用货币环境中,虽然也可以在物价稳定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但要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使一国实际GNP尽量接近潜在的GNP,物价就不可能平稳。(4)国际收支平衡与其他目标间的矛盾。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后,国内对本来可以

3、出口的产品需求增加,致使该种产品价格上升,该产品的出口会受到影响。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是,出口增长慢于进口增长,贸易收支会出现逆差。就资本项目而言,要促进经济增长,就要扩大国内储蓄总量并吸收国外储蓄,利用外资就是吸收国外储蓄的重要方法。外国直接投资增加致使进口品增加,对一国而言是资本项目的顺差弥补了贸易或经常项目的逆差。外债借入量增加虽然也能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但外债偿还时就会产生国际收支的平衡的问题,如果那时没有足够的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国际储备就将下降,从而国际收支平衡就会受到损害。(5)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存在矛盾。第一,当物价上涨率较高,且有较奇的通货膨胀预期时,外资流入量会减少。特别是合

4、资项目中所能吸引的外资量会下降;第二,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会降低利率,但利率降低会促使资本外流,使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受到影响;第三,通货膨胀时,如果本国货币的汇率变动滞后于物价上涨,或者调整幅度小于物价上涨幅度,该国货币就会被高估,结国是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造成贸易收支的逆差;第四,当国际收支因出口增长而大幅度增加国际储备时,国际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又会造成物价上涨;第五,经常项目大幅度地持续逆差,并且导致国际储备下降,必然引起外汇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上升虽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从而有利于贸易收支出现顺差,有利于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但外汇汇率上升,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从

5、而会导致因进口成本上升而产生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2凯恩斯主义货币传导机制是什么?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某些关键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1)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其最初思路是: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可以调控的外生变量,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来影响利率的升降,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即这里M为货币供给;r为利率;I为投资;E为总支出;Y为总收入。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的环节是利率的作用。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然后才能使投资和总收入增大。凯恩斯主义

6、的最初思路被称为局部均衡分析,只反映货币供给对商品市场的影响,而没有反映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相互作用。而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分析又被称为一般均衡分析。(2)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均衡分析假定货币供给增加,而交易性货币需求稳定不变,因而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大,而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大将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引起LM曲线向下移动。LM曲线下降将导致经济均衡点向右移动,即收入增加。这说明货币供给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而与利率反方向变动。收入增加后,人们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将增加,如果没有新的货币供给投入经济中,会使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从而使利率有所回升。利率的回升,又会对商品市场产生影响,即投资减少,收入下

7、降。商品市场又会对货币市场产生影响,即收入减少,交易性货币需求减少,投机性货币需求上升,这又会引起利率的回落。这是一个往复不断的过程。最终,收入与利率会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一点同时满足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均衡。凯恩斯主义特别重视货币供给调整后利率的变化。利率成为凯恩斯主义主要的中介目标。3阐述Tobin的q理论。答: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建立了关于股票价格与投资支出相关联的q理论。托宾的q是这样定义的:q=上市公司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权益资本的重置成本当q1时,即股票的市场价值超过了重置成本,有利于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措资金。换言之,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人们将发现他们所持有的货币比他

8、们所需要持有的多,于是会增加支出,而增加支出的一种方式是购买股票。股票购买需求增大,会抬升股票价格,从而q值增大,上市公司投资增加。总之,托宾的q理论可以归纳如下:4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什么? 答:当货币数量增加时,由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实际货币需求量不变。因此,人们所持有的名义货币余额较其所希望持有的货币余额为多。这时,人们就会将其所持有的多余的货币量与其他资产交换。即人们将通过购买债券、股票和实物资产,而将多余的货币支付给别人。若人人采取同一行动,就将提高资产的价格,利率下降,于是刺激投资,增加产量和收入,因而人人增大其支出,致使物价上涨。直到货币供给量的实

9、际价值降低,与人们的实际货币需求相一致时,均衡才恢复。简言之,货币学派的货币作用机制是货币供给增加人们支出增加收入增加物价上升,即。5为什么利率可以成为中介目标? 答:利率之所以可以成为中介目标,是因为它符合中介目标选择的四个标准: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和适应性。(1)相关性。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都与利率有关,因而最终经济目标与利率有一定的稳定关系。(2)可测性。中央银行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都可以观察到市场利率的水平与结构。(3)可控性。中央银行或者直接控制市场利率,或者间接给予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间接控制利率是主要形式,中央银行一般通过再贴现率或再抵押贷款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从而影

10、响市场利率。(4)适应性。一个国家的利率与宏观经济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各国货币当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这一关系,根据本国情况来制定利率政策。6为什么货币供给量可以成为中介目标?答: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同样具备中介目标的四个条件: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和适应性。(1)相关性。货币供给量与宏观经济目标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密切的,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实际上就是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机制。(2)可测性。在货币供给理论中,人们将货币划分为多个层次,如M0、M1、M2等,这些层次的货币的可测性是不言而喻的。(3)可控性。由于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而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可

11、控性也比较明显。(4)适应性。一个国家货币供给量与宏观经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不同,各国货币当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一关系。7分析调整存款准备率对货币乘数与基础货币的影响,并分析存款准备率调整最终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答: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吸收存款的比率。(1)法定准备率最直接的影响对象是货币乘数,法定准备率提高,货币乘数下降;法定准备率降低,货币乘数上升。(2)法定准备率与基础货币的关系比较复杂。如果派生存款的次数是无限的,那么中央银行吸收到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数额是一定的,这一数额等于中央银行向社会新增的货币量。因此,在这样的假定前提下,基础

12、货币量是稳定的,与法定准备率的高低无关。但当派生存款次数不是无限时,中央银行吸收到的存款准备金就不是稳定不变的。事实上,当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时,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法定准备金将增加。(3)法定准备金率变动通过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两个途径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法定准备金率变动,会导致货币乘数的反方向变动,使基础货币同方向变动。货币供给量与法定准备率的关系就变得复杂些。但结论是明确的,法定准备率提高,货币供给将下降。8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是什么?如何发挥作用? 答: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最直接的影响对象是货币乘数,法定准备率提高

13、,货币乘数下降;法定准备率降低,货币乘数上升。法定准备率与基础货币的关系比较复杂。如果派生存款的次数是无限的,那么中央银行吸收到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数额是一定的,这一数额等于中央银行向社会新增的货币量。因此,在这样的假定前提下,基础货币量是稳定的,与法定准备率的高低无关。但当派生存款次数不是无限时,中央银行吸收到的存款准备金就不是稳定不变的。事实上,当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时,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法定准备金将增加。因此,货币供给增加就受货币乘数下降和基础货币增加两个相反作用的影响,此时,货币供给量与法定准备率的关系就变得复杂些。但结论是明确的,法定准备率提高,货币供给将下降。中央银行可以针对经济的

14、繁荣与衰退来调整法定准备率,发挥其金融调节作用。例如,在经济处于需求过度和通货膨胀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借以收缩信用及货币量。如果经济处于衰退状况,中央银行则可降低存款准备率,使银行及整个金融体系成倍扩张信用及货币供给量,借以刺激经济增长。(2)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扩大或收缩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再贴现率最直接的影响对象是货币需求。如果中央银行提高了再贴现率,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融资成本提高了,因此,商业银行必然要调高对企业放款的利率,从而引起整个市场利率的上升。利率上升就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其投资边际效益,从而企业的贷款需求受到抑制。当全社会的

15、货币需求下降时,货币供给总量也将下降。在这里,再贴现率调整是通过货币需求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除了包括调整再贴现率外,还包括规定再贴现申请的资格。对再贴现申请资格的规定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有所不同。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会放宽再贴现的票据范围和申请机构范围;而当经济过热时则收缩票据和申请机构范围。中央银行对再贴现资格的规定会对货币供给总量和货币供给结构都产生影响。当资格要求较严时,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会减少;而资格要求不严时,通过这一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就会增加。(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的一种业务。中

16、央银行买卖的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国库券和银行承兑汇票等。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的直接影响对象是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购买债券可以增加流通中现金或银行的准备金,即引起基础货币增加。当然,增加现金,增加准备金,还是二者不同比例增加,会导致不同的乘数效应,因此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当中央银行出售债券时,基础货币将收缩,货币供给将减少。9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答:金融发展是指金融资产规模增大和金融结构不断优化。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金融发达程度,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1)戈德史密斯认为,以下五个指标可以衡量一国金融发展的水平: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比重;金融资产与负债在各金融机构间的分布

17、;金融资产与负债在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布;各部门拥有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的总额;由金融机构发行、持有的金融工具总额。(2)由于绝对指标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戈德史密斯主张用金融相关率指标。金融相关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金融活动总量一般用金融资产总额来表示,它包括金融部门与非金融部门发行的全部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经济总量一般用GNP来表示。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资产的增长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更快,因此金融相关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金融相关率的提高不是没有止境的,一旦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该比率即趋于稳定。与上面的结论相一致,发展中的金融相关率比发达国家低得多

18、。金融相关率还受诸如生产集中程度、财富分配状况、储蓄倾向等因素的影响。随着金融的发展,银行资产占金融机构全部资产的比重趋于下降,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在不断地上升。(3)货币化程度的指标货币化率也可以反映一国金融发展的水平。货币化率是一国经济中通过货币交换而实现的商品与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随着社会的进步,货币化率的指标会不断上升,因为商品交换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但在使用货币化率时,需要对货币进行明确的定义。本书在阐述货币供给时,已经指出,不同层次的货币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不存在着统一的货币化率。只有相同层次的货币化率才可以进行比较。10什么是金融压抑?其生成原因及后果是什么? 答:

19、(1)金融压抑是指发展中国家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利率限制、信贷配额、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过多的金融管制主要表现为政府对金融业的过多直接干预;利率限制主要是指政府规定银行存款与贷款的利率,这种利率无法反映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信贷配额是信贷资金的计划分配;金融资产单调是指金融工具很少,投资者选择机会很少,因此诸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养尊处优,效率低下。(2)金融压抑产生的原因经济分割性生产要素分散,市场割裂,价格、生产效率和投资收益率差别巨大,这种分割经济决定了金融体制的割裂与脆弱。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资金很难通过统一的金融市场来流通,有限的金融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导管作用,因而投资多局限于本行业之中

20、,用于投资的资本也只能依靠企业内部的积累。这种内源融资的盛行无疑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储蓄倾向,导致储蓄不足,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再投资能力,造成全社会范围内效益的损失,延缓了经济集展,并成为政府干预的借口。政府过多干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后,对于国家主权有强烈的控制欲望。由于对原宗主国实施的所谓“自由经济”政策给自己带来的恶果记忆犹新,自然怀疑市场的作用。因此它们倾向于通过政府干预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于是产生了众多的经济管理部门和管理政策,而这些恰恰是金融抑制的突出表现。信贷管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为高利贷意味着剥削、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且高额利息又会通过成本推进效应导致通胀率的上升。因

21、此在政府看来,高利率的借贷活动必须禁止并代之以政府的财政计划和信贷配给。硬性规定存贷款利率上限的结果是实际利率同名义利率相差甚远甚至为负数,金融体系对储蓄的吸引力日渐衰弱,而随配给制而来的特权与腐败现象却蔓延开来。(3)金融压抑的后果金融压抑产生了以下四个负面影响:第一,负面的收入效应。由于通货膨胀很高,发展中国家的公众和企业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很低。因为货币持有过多,受到通货膨胀的损害就越大。货币余额越低,越不利于储蓄和投资,进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从长远来看这些国家的收入增长缓慢。 第二,负面的储蓄效应。由于通货膨胀,再加上低利率政策,给储蓄者带来很大的损害,因此储蓄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

22、。第三,负面的投资效应。在金融压抑的战略下,传统部门的投资受到影响也伤害到农业的投资,进而增加了对粮食和原材料的进口。而本币的高估又影响了出口。出口增长缓慢或者下降,对出口投资需求也就下降。而由于储蓄增长缓慢,那些旺盛的投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第四,负面的就业效应。由于传统部门发展缓慢,这些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受到伤害。而资本密集产业的发展吸引的劳动力数量有限。因此,这些国家失业现象严重。 11总结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分析新一轮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扮演的角色。 答:(1)我国货币政策实践19841997,这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付通货膨胀我国货币政策在1984年底失控了。1984年,我国分

23、设了中国工商银行,并打算从1985年实行新的信贷管理体制,即实贷实存、划分资金的体制。所谓实贷实存是指商业银行需要资金先要向中央银行借,然后再存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分户管理。划分资金,顾名思义就是各家银行自己管理属于自己的资金。而如何决定各家银行的资金的量,实际上就是根据1984年底的贷款规模。各家银行都心领神会,因此在1984年年底,为了把贷款基数提高,各家银行都拼命地贷款。当年的货币流通量比上一年增长了近50。中央银行被迫实行货币紧缩,中央银行对各家银行实行严格的现金管理。正因为如此,1985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出现严重的下滑。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得过快,1986年我国货币政策基本上是紧中求松

24、。但货币政策放松,1986年贷款规模就增加很多。因此1987年采取了紧中有活的政策。1988年我国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准备选择在价格改革上。人们对物价上升的预期,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连年分别高达185和178。抢购风潮的后果是严格的治理整顿,货币供给减少,经济出现了低增长。1989、1990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34。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我国经济增长从1993年起持续高速增长。但当时我国金融体制中一些根本性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表现在金融机构缺少自我约束,对信贷风险控制得很差。尽管整个贷款规模还由中央银行控制着,但通过同业拆借这一渠道把大量

25、的银行资金转移到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助长了泡沫经济。因此出现了1993年的较为严厉的宏观调控,后来被称为“软着陆”。软着陆的结果是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滑,但还是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19982002,这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对付通货紧缩1997年7月,以泰国泰铢失守为标志,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在1998年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这期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由于银行的商业化经营,各家商业银行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贷款风险控制手段。从而,我国当时的货币政策产生了相互矛盾的两个结果。一是为了扩大内需,需要扩张货币供给;二是商业银行有存款也不敢轻易贷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发

26、挥货币政策的效力,我国从19982002年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1998年初,取消了长达几十年的贷款规模控制。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存款的多少安排贷款。这是最根本性的转变。灵活运用利率手段。19981999年四次降低银行利率,加上1996和1997年的三次利率下调,共七次调低利率。如果说1996和1997年的三次降息是由于当时利率的绝对水平过高,为了经济的软着陆而采取的措施的话,那么19981999年四次降低银行利率则是中央银行主动地运用货币手段刺激经济增长。2000年9月21日,外币存款利率放开,从而拉开了利率市场化的序幕。调低存款准备率。1998年3月下调5个百分点,1999年12月又下调2

27、个百分点。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发展,努力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是从1996年开始的,但由于客观的原因后来被迫停止。1998年5月重新恢复。在2002年以前我国中央银行购买的债券主要是政策银行的金融债券。由于金融债券可以在银行间市场上流通,中央银行可以在这个市场上根据需要进行买卖。调整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这些政策包括鼓励个人消费信贷的发放,农村信贷的发放,助学贷款的发放等。发挥再贷款和再贴现的作用。再贴现发展较快,1999年底的余额约500亿元,2000年10月底增长了560亿元。2001年9月,我国又提高了再贷款的利率,由216上升到297。(3)2003至今,这一阶段实行适度从紧

28、的货币政策2003年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以宏观调控为目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主旋律。2003年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从此公开市场业务脱离了债券特别是短期高级别债券不足的限制。2003年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21号文件,加强了针对房地产贷款的管理。2003年9月21日,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率1个百分点,达到7。2004年1月1日,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浮动区间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为2倍,金融机构贷款浮动区间不变,为09倍。2004年3月25日,人民银行实施再贷款浮息制度。再贷款利率调高063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调高027个百分

29、点。2004年4月25日,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只有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仍执行6的存款准备率。2004年10月29日,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上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时开放贷款利率上限,并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城乡信用社贷款上浮为基准利率的2.3倍。2005年3月17日,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从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利率维持不变,为189。2005年3月17日,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将现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

30、.9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以5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为例,其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6.12下浮至0.9倍的水平(即55l),比现行优惠利率531高020个百分点。2005年11月25日,调整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8)的金融机构,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2006年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58% 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2006年6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7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

31、百分点,执行8%存款准备金率,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暂不上调。2006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8月1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8.5%的存款准备金率,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暂不上调。2006年8月19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同时,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为0.8

32、5倍,其他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保持0.9倍不变。2006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1月1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9%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9.5 %的水平。2007年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0%的水平。2007年3月17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

33、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2007年4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4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存款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0.5%的水平。2007年4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5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存款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1%的水平。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1.5%的水平。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

34、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2007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06%提高到3.3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57%提高到6.84%;一年期活期存款利率也上调0.09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2007年7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存款类金

35、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2%的水平。2007年1-7月,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净回笼资金8370亿元。2007年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其它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可以看出,我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不断强化市场手段,淡化行政手段,市场化手段的使用变得比过去更为频繁,调整幅度趋小。说明我国货币当局的调控能力与技巧不断提升。(2)新一轮宏观调控

36、中货币政策的作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是最终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提高利率,而财政政策一直比较稳健,可以说货币政策是本轮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工具,也发挥了最大的作用。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房地产、水泥、钢材等行业投资过快增长,经济出现过热,物价上涨较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重点从源头上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方式回收流动性,协调运用好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保持对冲力度,引

37、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总量平衡。加强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有效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实践证明,2003年以来针对经济局部过热和通胀压力采取的适度从紧的政策取向是正确的,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水平是基本相适应的,既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增长的需要,又维护了经济金融的稳定,比较准确地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在货币政策操作层面,更多地注意进行适时适度的预调、微调,较好地体现了调控的灵活性,增强了调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再比如,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等都对实现调控目标起了重要作用。每日更新人大历年真题详解,敬请留意!100所高校100G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类考研笔记、讲义、真题(有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