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4138933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文言文专项练习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基础过关练习1、 文学常识。孙权劝学选自 ,它是 (朝代)政治家、史学家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时期)到 (时期)1362年间的史事。2、 重点字音。卿( ) 孰若孤( ) 遂( ) 即更刮目( ) 博士邪( )3、划分句子节奏。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重点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辞:古义: 今义: 治:古义: 今义: 但:古义: 今义: 孤:古义: 今义: 往事:古义: 今义: 博士:古义: 今义: 一词多义:当涂掌事 但当涉

2、猎 见往事耳 见事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5、 重点词义: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卿今当涂掌事 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孰若孤 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大惊曰 6、 重点句子译文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 2)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8)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

3、文: 7、课文内容回顾: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 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情感,也从 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 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文章的 、 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此故事说明了 ,突出了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两个): 概括文中人物的形象:孙权: 吕蒙 : 鲁肃: 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有 ;对人物的描写主要抓住人物的 描写,孙权的语言描写主要是从 面描写,鲁肃的语言描写是从 面表现。能力提升练习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4、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同“耶”,语气词。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看见C、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D、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C、孤常读书 D、自以为大有所益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B、蒙乃始就学 去后乃至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问女何所思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择其善者而从之4、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A、孙权认为吕蒙现在当权掌事了,责任重大,不可不学,并且以自身学习的经历劝吕蒙读书。B、鲁肃因为仰慕吕蒙的机智聪明

5、,所以要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C、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使我们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和读书的重要性。D、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学习目标是“见往事耳”5、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即更刮目相待 (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蒙乃始就学 (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结友而别 (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A、课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赋予情趣。B、孙权劝学,先以“当涂掌事”的重要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后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

6、能性。C、鲁肃与吕蒙论议后的“大惊”,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的自满和自得。7、解释成语的意思。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 8、翻译句子。1)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9、问答题: 1) 鲁肃“大惊”与语言“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表现了怎样的情感?2)吕蒙的答话“士别三日,即更当刮目相待”表现了吕蒙的什么神态?3)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就学的?强调了什么?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5)本文告诉我们哪

7、些道理?10、写出一条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诗句或格言11、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至少写两点)12阅读郑人买履,完成1822小题。(共12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1)、_ 2)、_ _ 3)、_ 4)、_2翻译 中划线句子。(4分)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2分) _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2分)木兰诗乐府诗集基础过关练习1、 文学常识。木兰诗又叫 ,是北朝民

8、歌的代表作属于 诗,叙述了 的传奇故事。 它选自 。这是 (朝代) (人名)编的,这是南北朝是北方的一首 。2、 重点字音。机杼声 可汗 鞍鞯 鸣溅溅 燕山 胡骑 朔气 金柝 十二转 著时裳 3、 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1)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 重点文言现象。1)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2) 古今异义:爷:古义: 走:古义: 郭: 古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户:古义:

9、 迷离:古义: 今义: 今义: 3) 一词多义:愿 愿为市鞍马 市 西市买鞍鞯愿驰千里足 愿为市鞍马5、重点词义:木兰当户织 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大点兵 大点兵 卷卷有爷名 愿为市鞍马 南市买辔头 旦辞爷娘去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出郭相扶将 当户理红妆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 傍地走 出门看火伴 扑朔 迷离 安能辨我是雌雄 5、 重点句子译文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文: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文: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0、译文: 4)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文: 5)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 7)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文: 8)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译文: 6、 课文内容回顾。1)按原文填空A)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B)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C)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D)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E)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F)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 G、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文 ,它的意思是G)一句话概况本文故事内

11、容: 2)思考与探究A)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为什么这么安排?B)说说你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 理解?C、“旦辞爷娘去,不闻,但闻。旦辞不闻但闻”一句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爷娘闻女来向猪羊”渲染了怎样的氛围?D、文末一句在文章内容上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它给我们什么启示?E、请概况木兰的形象: 能力提升练习1、 按原文填空。诗中第1段中交代当时军情紧急,征兵刻不容缓的句子是_ _ ,交代木兰停机叹息的根本原因是_ _ ,木兰以后的打算是_ _ 。 诗中第2段中交代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的句子是_ _,它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

1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现了出征的路线、军情的紧急和行军的神速。“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几句诗细腻地透露出木兰_的女儿情怀。从_觉角度写出边地_的景象。 诗中第3段六句话写的内容是_ _,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 ,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 _,写战争旷日持久,异常残酷的句子是_ _。2、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策勋十二转() A次 B回C转动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C有余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C集市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C能够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4、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5、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14、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D意思是非常、十分。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7、.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8、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 东市买骏马西市南市北市 (

15、)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但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 )9、课外文言文阅读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注释: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 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

16、1)解释加点的词春往而冬反( ) 迷惑失道( ) 遂得水( ) 2)译文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 _的来历,现比喻_ _。 卖油翁(欧阳修) 基础过关1、 文学常识。卖油翁选 自 ,作者是 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 。2、 重点字音。自矜( ) 家圃( ) 睨之( ) 微颔之( ) 以杓酌油( )3、 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徐以杓酌油沥之4、 重点文言现象。 通假字但手熟尔 以杓酌油沥之 古今异义: 安:古义: 今义: 一词多义:其 见

17、其发矢十中八九 ( ) 射 尝射雨家圃 ( ) 以钱覆其口 ( ) 尔安敢轻吾射 ( ) 词类活用。A、吾射不亦精乎 B、 尔安敢轻吾射C、康肃笑而遣之 D、但微颔之5、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之: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代某一情况、代某一道理) 动词“去、到”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但微颔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以我酌油知之 康肃笑而遣之 以: 凭借、靠 用 、拿 来 因为 认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 (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 以此自矜( )徐以杓酌油沥之( ) 以我酌油知之 示之以刃 ( ) 以其境过清 ( )而:表顺接不译 表转接,“却、可是” 表修饰 表递进“而且、并

18、且”释担而立( ) 而钱不湿 ( ) 康肃笑而遣之 ( ) 温故而知新( ) 出淤泥而不染( ) 结友而别( )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濯清涟而不妖(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重点词义: 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 但微颔之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以我酌油知之 但手熟尔 忿然 尔安敢轻吾射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徐以杓酌油沥之 而 钱不湿 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7、重点句子翻译。1)公亦以此自矜。 译文: 2)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文: 4)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文: 5)无他,但手熟尔。 译文: 6)

19、尔安敢轻吾射 ? 译文: 7)以我酌油知之。 译文: 8)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译文: 9)徐以杓酌油沥之。 译文: 10)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8、课文内容回顾。课文讲了 和 两件事。其中略写 ,详写 。陈康肃对卖油翁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概括本文两个人物的形象:陈康肃: 卖油翁:读过本文明白的道理是 ,给人的启示是 课文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能力提升练习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是( )A、尝射于家圃 园子 B、睨之久而不去 瞪眼睛C、但微颔之 点头 D、康肃笑而遣之 打发 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是( )A、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B

20、、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无他,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D、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康肃笑而遣之 3、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是( )A、公亦以此自矜。 蒙辞以军中多务B、尝射于家圃 于我如浮云C、睨之久而不去 濯清涟而不妖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梦乃始就学4、对课文理解不准确的是( )A、“尔安敢轻吾射”表现了陈康肃狂傲骄横的性格特征。B、“惟手熟尔”表现了卖油翁技艺高超,为人谦逊的性格特征。C、这篇文章以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这件小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D、这篇文章详略得当,详写陈康肃的射箭,略写卖油翁的沥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5、阅读 完成练习甲 陈康肃公尧(yo)咨

21、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n)。尝射于家圃(p),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n)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22、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没人:能潜水的人。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公亦以此自矜 矜:_ 康肃笑而遣之 遣_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 见舟而畏之 畏_2、翻译下面句子。(4分)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译文:_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_ 陋室铭(刘禹锡)1、 文学常识。陋室铭选自 (朝代) (人名)的 (著作)。铭,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2、 重点字音。鸿儒 ( ) 调素琴 ( )

23、 案牍( )3、 划分句子节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 重点文言现象。词类活用: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5、 重点词义。有仙则名:( ) 有龙则灵 ( ) 斯是陋室 ( ) 惟吾德馨( )( )上阶绿( ) 鸿儒 ( ) 白丁( ) 调素琴 ( )( )丝竹之乱耳( ) 案牍 ( ) 无案牍之劳形( )( )( )6、 下列句中与“无案牍之劳形”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是(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康肃笑而遣之C、水陆草木之花 D、以我酌油知之7、 重点句子译文。(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4、(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 8、课文内容回顾。1)按原文填空。文章的主旨句是 。文章通过 ,表达作者 的愿望和 的思想(情趣)。文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写陋室主人的交往情况的句子是 ;写陋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2)思考:文章开篇“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又指什么?”此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情况怎样?突出了什么特点?“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涉及到两个历史人物,分别是谁?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文末引用孔子的话有

25、什么作用?9、 品味下列句子的修辞。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D、孔子云:何陋之有? ( ) 爱莲说(周敦颐) 1、 文学常识。爱莲说 选自 。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 (人名)2、 重点字音。 蕃( ) 淤泥( ) 濯( ) 亵玩( ) 鲜有闻( )3、 读准节奏,读出感情。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重点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香远益清: 不蔓不枝: 4、 重点词义: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花之隐逸者 菊之爱 甚蕃 予独爱莲 濯清涟 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26、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 5、 重点句子译文:A、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D、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E、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F、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G、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H、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 课文内容回顾。 按原文填空。A、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B、 描写莲花高洁质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描写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描写不攀附权贵的句是 ;描写内心通达、行为正直的句子是 ;表达自尊自爱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27、C、予谓菊, ;牡丹, ;莲, 。D、全文的中心句是: ;主旨句是 思考:A、 文中作者是怎样直接描写莲花的?B、 作者对菊花、莲花和牡丹的态度是怎样的?C、作者喜爱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E、本文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F、莲有哪些可贵的品质?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能力提升练习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下列各句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是( )A、花之富贵者也 B、下车引之C、无丝竹之乱耳 D、水陆草木之花3、下列各句

28、中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句中“而”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是( )A、濯清涟而不妖 B、结友而别C、康肃笑而遣之 D、温故而知新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B“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C爱莲说是一篇借物咏志的讽世散文.D爱莲说这篇短文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1解释加点的词。(1)将援引射之( ) (2)宜燔( )(3)烹燔半焉( ) (4)已而索雁(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

29、代汉语。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_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竞斗而讼于社伯”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一丝而累,以至于寸。C择其善者而从之。 D朝而往,暮而归。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答:_ 河中石兽(纪昀)1、 文学常识。河中石兽选自 学者、文学家 的 。2、 重点字音。河干( ) 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曳铁耙( )木柿( ) 湮于沙 ( ) 啮沙 ( ) 溯流( )3、 重点文言现象。古今异义 阅十余岁 古义: ; 今义: 阅十余岁 (古义: ; 今义: 尓辈不能究 物理 古义: 今义: 是非木杮 古义: 今义: 渐沉渐深耳 古义

30、: 今义: 转转不已 古义: 今义: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古义: 今义: 词类活用棹数小舟 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涨: 一词多义(1)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啮沙为坎穴( ) 众服为确论( )(2)之:闻之笑曰 ( ) 老河兵闻之( ) 为暴涨携之去( ) 其反激之力 ( )文言句式(1)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应为“于上流求之”)(2)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3)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标志词“被”)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山门圮于河 ( ) 阅十余岁( ) 曳铁钯( )湮于沙上 ( ) 尔辈不能究物理 ( ) 如是再啮( )不亦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一寺临河干( ) ( ) 竟不可得(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 (4)遂反溯流逆上矣( )(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政入万山围子里 B、荡胸生曾云 C.以杓油知之 D、著我旧时裳6、翻译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译文: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 (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