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389743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庆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卷(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8石嘴山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谈到孙家栋说,“东方红”响彻寰宇,“嫦娥号”长袖善舞 , 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上海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得有千金买骨的气魄,必须以人为本,要在人才质量以及如何发挥人才作用上下功夫。“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四期擂主、总决赛亚军彭敏说:“成名所带来的欢乐与烦恼交织在一起,常常让我发扬踔厉 , 也让我辗转难眠。”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的文化重镇

2、、作为备受喜爱的文化“网红”,也一定能在展览理念上顾盼自雄 , 让井喷的文化热情妥善安放。川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京剧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名家名作有着丰富的人文素养,但未必没有局限,需要人们独立思考,择善而从 , 而不是全盘照搬。A . B . C . D . 2. (2分)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圣诗中,哀歌是与颂歌相伴的,而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B . 不仅仅是历史,有的时候人生也像一个不按棋谱出棋的棋手。C . 城市建设设计更多追求的是足下的文化之美,这是由于设计师的一种对

3、文化和传统的理解所决定的。D . 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毁灭乃至迫害我们的恶势力。3. (2分) (2019高三上太原月考)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赵乔迁新居,邻居们前来道喜,祝贺他道:“维鹊有巢,维鸠居之。”B . 小钱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老师告诫他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C . 小李被训斥之后才安心读书,父亲抱怨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 . 小孙对上司指出缺点耿耿于怀,同事劝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4. (6分) (2017高一下林州月考) 阅

4、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白诗的语言弹性,他的修辞、句式和篇章组织的生命感,都是与渗透于其间的诗性直觉和用典密不可分的。直觉与用典,是诗学领域的两种文化现象。一般说来,直觉是始生性文化现象,用典是再生性文化现象。比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的直觉。但据传他梦见族弟谢惠连,似有神助而拾得此句,因而李白送舍弟云:“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这就成了用典,成了对谢氏直觉的再生性处理。钟嵘诗品总论说:“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这里的用事即用典,直寻

5、即直觉。但钟氏的话带有片面性,好诗是不废直觉,在不少场合也不忌用典的。关键在于如何用。直觉的文化密度较疏,用典的文化密度较密,诗中的文化疏密度应该得宜。更重要的是,直觉须具精神深度,直逼事物本原;用典须能点化,化出文化真趣。李白为诗,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神韵,因此直觉在他的诗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以山水为友,总能以一种不隔、不俗的心情体验山光水色,常常凭着瞬间的直觉,把带着自然露珠的新鲜意象采入诗中。他这样写对雨:“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他这样写晓晴:“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水纹不起,你何必发愁?风线难牵,你岂能感到它重?这些不可言喻的感觉,都是把风线水纹牵系着自己感觉神经

6、所致。雨后初晴,清池积雨而满,绿树淋湿而低垂,但是迎着晓光已是鱼跃莺吟的生命欢快,诗人已经以直觉切入自然界的生命节奏之中了。他这样写郊外:“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寻雍尊师隐居)他这样写县府衙门:“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赠崔秋浦)在郊外,他体验到青牛趋暖、白鹤栖高的情趣,直觉到大自然饶有意味的沉默。在县府衙门,他体验到无为而治的县令公事清闲和诗酒兴浓,竟然与花鸟同乐了。由于他以直觉拾取清新的意象,有些诗行几乎语语珠玑,带有自然的光润性。直觉的魅力,在于它抛开某些文化杂质的拖累,还原出诗的天然本性和天真情调。面对这种天然纯真,人们当会感到这才是真正的“思无邪”。也就是说,直觉的本质在于

7、真,它卸去了某些文化化妆。如越女词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采莲女笑入荷花去,是一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何等鲜丽的画面。她竟然会“佯羞”,但人们不会因其“佯”而觉得在作假,反而觉得她胸无城府,脱口而出,天真无邪。作诗作到这个份上,也可谓化境矣。(摘自杨义直觉的魅力与流水用典)(1)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直觉的一项是( )A .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B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C .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D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下列理

8、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直觉具有始发性,和用典一样是诗学领域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李白的诗歌中表现得比较充分,这也使得李白诗歌语言富有弹性。B . “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风”“清晨登陇首”“明月照积雪”,这些诗句无不是由直觉而得来,意象新鲜,犹如带着露珠。C . 钟嵘在诗品中特别强调了直觉之于诗歌的作用,作者不完全赞成他的观点,因为作者认为诗歌需要直觉,但也并不排斥“用典”。D . 诗歌如果既要用典又要直觉,这时就要平衡好二者在诗中的作用,让它们在诗中各得其所,如此才能彰显诗歌的文化真趣和自然真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 本文所说“直觉”是特

9、殊术语,因为它不是简单指对审美对象的外形描摹,而是要具精神深度,能传达诗人对审美对象特殊观照。B . “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其中含蕴着作者的大胆想象,融入了作者独到的生命体验,因此完全可以称得上“直逼事物本原”。C . 若说“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中的“青池满”和“绿树低”已能诉诸视觉的形象,“鱼跃”和“莺吟”则透示着生命的欢快。D . 越女词其三用了“佯羞”或直觉,却没因此损害诗中形象给读者留下了胸无城府、天真无邪的美感,可见李白作诗堪入化境。5. (17分) (2020高一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讲故事的人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

10、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A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B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

11、“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

12、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

13、之中。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1) 选文回忆了成长中作者与母亲的哪三个故事?从中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故事一:_故事二:_故事三:_母亲形象:_(2) 文中画线的A、B两处句子分别描写了母亲和“我”的流泪,请分析其原因及表达的感情。 A处原因及表达的感情:B处原因及表达的感情:(3) 选文、段中,母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写出能够体现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关键词语。 (_) (_)(_)(4) 有人认为莫言是因为“会讲故事”而成为著名的作家,进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谈

14、一谈,莫言会讲故事能力的形成,对你学好汉语的启发。 6. (18分) (2017阆中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散尽千金济英才追忆邵逸夫先生1月7日中午,站在写有“逸夫楼”三个字的大楼前,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晨阳希望学校校长乐平海心中感慨万千:“多亏了邵逸夫先生捐建的教学楼,经受住了芦山强烈地震的考验。”这一天,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107岁。“逸夫楼”见证慈善一生虽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邵逸夫的长相与生平,但或多或少都听过或见过“逸夫小学”、“逸夫楼”等由他捐助的设施,这些见证了邵逸夫慈善为怀的一生。苏州大学姜礼尚教授曾与邵逸夫先生有一面之缘

15、。时任苏州大学校长的姜礼尚教授回忆说,1992年自己随受捐赠学校代表团前往香港参加捐赠仪式,和邵逸夫有了一面之缘。“邵逸夫先生虽然做了这么多慈善,也有很高的社会威望,但为人十分低调。”姜礼尚说,但邵逸夫先生的亲和力很强,在晚宴上主动与代表团代表们合影。邵逸夫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支持内地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据教育部消息,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先生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赠款金额近47.5亿元港币,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邵逸夫奖”媲美诺贝尔奖邵夫先生长期支持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教育科研发展,也关注人类科学进

16、步,创举之一是设立了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该奖项成立于2002年,设有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以及数学科学三大奖项,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足以媲美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邵逸夫奖”自2004年起已颁奖10次。有人拿了“邵逸夫奖”之后就拿了诺贝尔奖。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原所长陈省身先生于2004获得首届“邵逸夫数学奖”。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与高校合办艺员培训中心上世纪90年代初,邵逸夫先生向当时的国家教委提出,希望在内地选择一所大学创办电演员艺训班,吸收内地人才,进行培训后进入香港无线电视(TVB)工作两年。这一设想得到

17、国家教委的支持,最终将合作点定在了邵逸夫先生曾经捐赠过的华南理工大学。据参与该项合作的鄢秋萍老师回忆,艺员培训中心面向内地招生,由香港无线电视提供资金支持,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内授课,双方邀请艺术专家对学员进行授课与培训,经过培训的艺术人才以及电视技术人员可以进入TVB工作。一直到1996年共举办了近10期培训班,培养出邵兵等一大批演艺人才。逸夫先生一路走好邵逸夫逝世的消息传到邵先生在故乡浙江多次捐助过的浙江大学,许多师生和校友纷纷用微博、微信等方式表示哀悼和敬意。浙江大学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韦路说:“邵逸夫的名字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向邵老致敬!”淮阴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朱延华翻出了一份20

18、年前的校报,上面在显眼的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我校“逸夫图书馆”落成,编辑是朱延华。朱延华说:“逸夫图书馆建成,从校长到学生精神都为之一振,这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东南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李小男表示,斯人已逝,福泽后人,东南大学师生将永远感念这位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慈善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景泰教授说:“2007年,我亲自参与了逸夫基金投资我校300万元港币的项目,航师生会永远铭记这个名字。”同济大学档案馆馆长朱大章说:“近20年来,逸夫楼一直是同济利用率最高的建筑之一。”网友“啖月忽律”说:“我在逸夫楼里扯过皮,拿过奖,看过毕业典礼,读过书。愿老人家走好!”“我们会永远感谢

19、邵先生捐资助教的千秋功业,勤勉求是,严谨治学,为国为民,前行不辍。”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顾玉林说。(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本传记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主标题“散尽千金济英才”突出主题,副标题“追忆邵逸夫先生”补充传主,两者结合,塑造了捐资助学的邵夫先生的伟大形象。B . 文章开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晨阳希望学校校长乐平海心中感慨万千”这段文字既引出下文对邵逸夫先生的介绍,又统领了全文,点出主题。C . 邵逸夫先生长期支持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教育科研发展,关注人类科学进步,创立了“邵逸夫基金”和“邵逸夫奖”,今捐款金额达到了47.5亿元。D .

20、邵逸夫逝世的消息传到邵逸夫故乡的浙江大学,许多师生和校友纷纷用微博、微信等方式表示哀悼和敬意,这是因为邵逸夫先生曾多次捐助过这所大学。E . 本文叙述了较多人物对邵逸夫先生的评价,这是对传主的侧面描写,突出了人物形象,凸显了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2) 邵逸夫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3) 文章中的四个小标题有怎样的作用?试结合文章的内容,做简要分析。(4) 古有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豪迈,今有邵逸夫先生“散尽千金济英才”的慈悲为怀。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就“千金散尽”谈谈自己的看法。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

21、019高一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 , 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兼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

22、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 , 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请罢

23、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 , 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有删改)【注】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24、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B .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C .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D .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言诗,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唐以前的五言诗通称为“五言古诗”,初唐后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B . 礼部尚书,“三省六部”中礼部的最高长官,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财政、科举等事务的

25、大臣。C . 秩满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古代官职级别,如“委之常秩”,“贬秩三等”。秩满意为古代官吏任期届满。D . 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后妃等所居宫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叔文得势时,名重一时的刘禹锡受到重用,王叔文失势后,刘禹锡也受到牵连,被连续贬官。B . 刘禹锡的诗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涉嫌讽刺,招致朝廷的不满,最终被贬为播州刺史。C . 刘禹锡认为培养人才不应过分注重祭祀孔庙的形式,应该省出钱来增加教育的投入,但意见没有被采纳。D . 文中交代白居易与刘禹锡在诗歌方面的唱和往来以及

26、白居易为之作序,意在侧面衬托刘禹锡文学成就。(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0分)8. (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罟(g)师:渔夫,这里指船夫。(1) 王维诗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略作赏析。(2) 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含丰富

27、,请略加分析。(3) 分析送沈子福归江东诗歌首句所写意象及其作用。(4) 送沈子福归江东第三、四句手法多样,试分析其所用手法及表达效果。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9. (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苏轼赤壁赋中“_ , _ ”两句,作者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屈原离骚中表现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内心保持真正芳香的两句是“_ , 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 , _”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大漠奇寒、天地暗淡的雪景。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10. (5分) (2019高二上南昌月考) 王先生想邀请自己熟识的某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自己家参

28、加父亲的八十寿宴。下面是王先生写的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多处措辞不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 兹定于2019年10月6日(星期日)11时在府上为家慈举办八十岁华诞。家慈是个京剧迷,他有一些京剧问题向您垂询,热切期望能与您合作表演京剧九锡宫,还请您不吝赐教。请届时务必光临!11. (5分)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春风,将大地的落寞赶跑,放出哗啦啦流淌的绿,在一片青草地吹奏生命的歌谣。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8高三下福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回应了世界普遍感到困惑的

29、重大问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在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把面对这种局势时人类的选择,精炼地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人们为了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这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危机。另一种是,人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这就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以上材料,给你哪些启发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800字以上。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4-1、4-2、4-3、5-1、5-2、5-3、5-4、6-1、6-2、6-3、6-4、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1、7-2、7-3、7-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0分)8-1、8-2、8-3、8-4、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9-1、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10-1、11-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