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探索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33853636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 探索作者:康素娟来源:新西部2021年第 11期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进入了科学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 2.0行动”的实 施,助推了人才强国重要目标的实现。培育有创新性的科技人才,追求科技发展新理念,就成 为了 2.0时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 2.0”实施的关键,在于人的可持续发 展,这对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教育信息化 2.0”构建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新理念21 世纪初期,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进入了科技信息化时代,以智能为主的 信息化革命呈现出来的发展态势,与以往的工业革命有许多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

2、同点,就 是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在创新驱动中是第一位的,是必须下好的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为我 们勾画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国家要进步,社会要发展,离不 开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创新的基础,没有人才的创新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十 四五”规划的确定,为我们开启了现代化的新征程,明确了科技强国的新要求,创新型科技人 才的培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加快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构建了“互联网+教 育”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仅带来了互联网科技手段的进一步应用,还在教育对象大学

3、生的培养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做为与社会融合的先行者,对他们的培养方法的探索 显的尤为重要。怎样在信息化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化培育,形成富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就 成为了“教育信息化 2.0行动”新理念构成的基本内容。没有大学生的个性化培育,我国教育信 息化只能停留在低级的模式重复阶段,而要赶上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引领世界信息化发展 的大潮,必须要重视教育理念的构建,确立大学生个性化培育的基本目标。这是信息化革命时 代对教育 2.0计划的根本要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教育的创新理念就无从谈起,即使他们驾 驭互联网装备的技艺再高超,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具备创新性,就达不到“教育信息化

4、 2.0行 动”的最终目标。所以,在看似复杂的信息技术面前,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才是重中之重。只 有抓住了创新理念的牛鼻子,才会纲举目张,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才会落到实处。这也是“教育信息化 2.0”时代不同于 1.0时代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现代化 2035”及迈入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和关键。“教育信息化 2.0”时代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一)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是“教育信息化 2.0行动”实现的基础科技信息化时代来临,国家提倡全民学习互联网知识,以便不断提高人们的信息化水平。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提高大学生信息化能力迫在眉睫。中国的信息化改革进程已经具备了基本 的形态,智能环境的形

5、成,创造了一大批信息精英,为社会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可用人才。但 是,在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有一个问题日益彰显出来,需要深入探讨,这就是大学生的个 性化培育,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因为,目前高校的信息化教育只注重大学生的互联网知识, 而忽视了个性化培育,而没有个性化的信息人才,只能被称作是机器的操控手,即使他们操控 互联网装备的能力再强,将来的事业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工作也不会取得大的成就。只有具备了个性化的大学生人才,才能在众多的互联网装备面前保持自我,创造性地突破 互联网装备对人的束缚。具有创造性的高校人才,是当今信息社会最缺乏的人才,人才具备了 创造性,就具备了个性。所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一定

6、要从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入手。如果培养出 来的大学生没有个性,就失去了创造性,将来到社会上工作,只能受程序的奴役,而具备了创 造性的大学生,则可以做互联网装备的主人。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 网装备是人制造出来的,明白了这一点,大学生人才才会找准定位,立于不败之地。阿尔法狗围棋机器人轻易打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柯洁的事件,证明了任何时候人的创 造性是第一位的,否则就会被人类自己创造的机器人打败。因此,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十分重 要,它是“教育信息化 2.0行动”实现的基础。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教育信息化2.0行动”就无 法摆脱互联网机器最终战胜人类的恶梦,教育信息化工程也只能裹足不

7、前,无法发展。只有强 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放在“教育信息化 2.0行动”的第一位,人类才能决定互联网的未 来,推动教育信息化事业向前发展。所以,高校在施行“教育信息化 2.0行动”的时候,务必注 意人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做好学生的个性化培育工作,让大学生明白人是互联网装 备的主人,人类发明互联网,使用互联网,还要不断发展互联网,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所 以,创新性应该是学习互联网技能的基本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互联网人才,使大学生具备 发明创造的能力,才算牵到了科技发展的牛鼻子,才能加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潮流而不被淘 汰。必须坚信,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实现的基

8、础,也是信息化科技时 代教育遵循的根本原则,更是信息化科技时代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二)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是“教育信息 2.0行动”实现的关键信息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优异的品格,而“教育信息化 2.0行动”实 现的关键,在于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化品格培育。以便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构建新时代教育新生 态。因此,因材施教,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材施教的做法自古就有,孔子就最注重因材施教,宋代学者程颐说:“子游能养而或失 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传承中 华民族的优秀教育思想,是今天的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着先进的信

9、息科技技术和复杂 的互联网手段,发掘大学生的潜质特征,找出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区别培养,因 材施教,是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关键。高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成长期,白璧无瑕,正确的引导会激发他们的内生力量和发 展动力,去积极钻研互联网技术,突破现有知识的局限,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奋进。大学生自 身具有的兴趣爱好,也使得他们能在自己感兴趣的互联网领域,执着奋斗,不辞辛劳,取得好 的成绩。所以,兴趣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大学生的创造性,大学生有了兴趣爱好,就有了 创造性,保护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保护了他们的创造性。因而,因材施教应当先从大学生 的兴趣爱好入手,而他们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是

10、不一样的,这就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教 师一定要珍惜他们的兴趣爱好,尽早发现他们的潜质和自我价值倾向,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 值,使他们在学好互联网技术的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创造能力,使“教育信息化 2.0行動”落 在实处,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信息化革命的发展需要。大学生的潜质特征,还表现在他们与众不同的性格上,教师对他们的个性化培养,也要从 认知他们的性格入手,对性格勇敢果断或者审慎温和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像孔 子对待弟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一样,该批评的批评,该鼓励的鼓励,该表扬的表扬, 该做为典范的做为典范。这样才能激发每个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钻研互 联网知

11、识,为成长成才做好准备。而且,因材施教不仅要善于发现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区别对 待,还要因势利导,塑造他们的性格,帮助他们向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发展,以便取得人生事业 更大的成功。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培育,还要注重锻炼他们的品质,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培养他们 坚定不移,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品格,重视他们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潜质,以及甘守寂寞、抵 挡诱惑,不为物质利益所动的信念,和对待科学研究坚韧不拔的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保 护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成为甘愿奉献、热爱祖国、积极有为的新一代年轻人。对那些理想 远大、不计得失的大学生,更要倾力培养,积极帮助,使他们构建良好的知识架构,具有事半 功倍的学习

12、方法,和事业成功的勇气和力量,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路上,不畏艰难险阻,取得最 终的胜利。三)实践决定“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的价值高校学生个性化培育还要付诸实践,在具体的学习中成就他们的创造性,体现“教育信息 化 2.0”行动的价值,实现大学生在信息化科学上的理想与抱负,为“ 教育信息化 2.0”的成功实 施培养敢于创新的人才。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思想认识上,必须将大学生的创新性见于实 际,获得成效,对他们的个性化培育才有社会价值,才能经得起社会的考验。高校教师在互联网知识教学中,面对众多的学生和差异化明显的鲜活面孔,一定要注意他 们每个人在互联网面前不同的表现,发现他们身上具

13、有的创新性,给予耐心的辅导,让每个学 生的天性都能得到重视,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教师要本着启智润心的教育准则,在实 践中及时发现大学生与众不同的智略,认真加以培养,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指导。对个别潜质 优异的学生,还可以开小灶,单独培养,帮助他们减少困惑,集中力量攻艰克难,在科学领域 里自由畅想。互联网科技与其他科技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需要研究者在研究领域里激发灵感,不断有 新的观点出现。这些灵感蕴藏着研究者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的研究视界,需要教师加以呵 护,有效开发,使大学生人才的创造性得以充分释放。这种时候最能表现教师的职分,也是区 别一个教师是教书匠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要标尺。所以

14、,教师一定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 现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目的地在课 程考试中出一些需要开动脑筋的题目,检测一下他们的创新性有没有、有多少,以便进一步开 发培养。对于那些在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大学生,一定要给予鼓励,还要帮助那些创新性不强的 大学生,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加入到创新的行列。也可以有区别性地引导大学生制做一些互联网 手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发掘大学生的创新性,使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 示,也为他们的创新价值得到正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大学生实现他们的创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 项目,尤其是大创项目

15、,指导他们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争取项目与企业合作,使项目产 生一定的实效性、社会性,让大学生的创新性尽早开花结果。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 2.0行动”的实施“教育信息化 2.0行动”的实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进 行。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它要求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有个性地学 习。教师引导大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大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个性化地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力争在学习的过程中突破前人的 观点,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时,有新的发明,用自己的追求,为信息科学的发展做出卓尔不群的 贡献。“教育信息化

16、2.0行动”的实施,关键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在互联网装备面前,大学生不能 只盯着机器,被它的神奇撼动,还要超越机器,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去研究它、认识它、驾驭 它,让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突破互联网机器的束缚。要通过学习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不断提 高大学生的科技素质和创造力,高水平地应对信息革命大潮的冲击,积极开拓信息科技领域的 研究广度和深度,加强科技技术含量对互联网发展的促进作用。以人的发展带动信息科技的发 展,因为在人与互联网装备二者面前,人是第一位的,互联网装备是第二位的。做到在新的时 代中,注重认知人适应时代要求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不能只埋头于互联网技术,拉车而不看 路,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进程却

17、不知道。“教育信息化 2.0行动”的实施,仍然要求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在坚持 人是互联网根本的原则的同时,要不断进取,树立远大的理想,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做出 创造性的贡献。当今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 的创造性有多少,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就有多先进。我们必须要清楚,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 才的竞争,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创新性,是新时代教育应当遵循的根本原则,只有培养出一大 批优秀的创新人才,社会的进步才有希望,信息科技的发展才有前途,制造出来的互联网装备 才能呈现出先进的品质,和优异的性能。所以,

18、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的实行,是“教育信息化 2.0行动”实施的重要步骤,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搞好大学生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工作,为社会输 送更多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信息化2.0行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信息化 2.0行动”的实施,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求互联 网装备现代化,还要求人的现代化。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性培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大 学生只有具备了个性化的学习理念,和先进的知识架构,教育现代化才具有了可能。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规划指出:“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 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指明了互

19、联网教育的方向,是我们必须遵循的 原则。教育要发展,人才要进步,就必须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持续探索新时代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性的开拓型人才。在面对 互联网装备的时候,既有驾驭能力,也有敢于求变,不断进取的勇气。立志在信息化科技发展 的大潮中,争当时代先锋,突破国家级、世界级科学难题,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誉。“教育信息化 2.0行动”培养目标的确立,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它把 高深的理论变成了现实行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做到个性化与创造性的 完美结合。 完美结合。“教育信息化 2.0行動”的实施,必将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早日来临。因为人才是决定科技事 业成败的关键,有了创新性的大学生人才,教育现代化就有了保障。互联网教学一定要紧随时 代步伐,重点培养大学生人才的个性化特质,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切记授人以鱼,不如授 人以渔。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教给学生研究事物的表象、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达到这样境地的 教育才是成功的。当富有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大学生人才步入社会,成为科学栋梁的时候,“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的实施,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实效,它必将为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作 用。作者简介康素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退休教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教育学、语言文学、中国古典 文献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