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五贤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3814396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1.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武汉市五贤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武汉市五贤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武汉市五贤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资源描述:

《武汉市五贤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五贤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版(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概况4项目背景4编制依据5研究范围及内容6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7城市概况7道路现状及评价8沿线自然地理条件8沿线工程地质条件11第三章 道路规划及交通预测13城市总体规划13交通规划23五贤路交通量预测27第四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32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32新建后官湖宜居新城路网骨架的需要33优化配置,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的需要33区域内交通量发展的需要34提高区域内道路服务水平的需要35第五章 工程概述、技术标准36路线方案比选365.2 交叉口方案比选38技术标准39道路断面结构49桥梁54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58第六章 市政基础设施60给水工程60排水工程61燃气工程64电力电

2、信工程656.5 照明工程666.6 绿化工程68第七章 附属工程71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71交通标志72交通标线73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4投资估算74资金筹措80第九章 项目实施计划81征地拆迁和主要工程数量81工程特点与施工条件81建设工期安排与实施计划84第十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86财务评价概述86项目成本估算87项目收益89清偿能力分析90敏感性分析90财务评价结论91社会效益评述91第十一章 环境分析及评价93环境影响分析93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94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及方案97第十二章 节能评价99节能概况99道路燃油消耗的影响因素100节能评价的原则和方法103油耗模

3、型的建立103燃油总节约量105第十三章 结论和存在的问题107结论意见107存在问题与建议107附表一 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108附表二 现金流量表(全投资)109附表三 借款偿还计划表110附表四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111附表五 照明工程量及其造价估算表113附表六 雨水管道工程量及其造价估算表114附表七 涵洞工程量及其造价估算表115第一章 概况项目背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战略。近年来,全力打造之下的“武汉城市圈”,将形成以大武汉为核心,与周边8个中小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城市圈经济一体

4、化格局。本项目位于蔡甸区东部地区,在武汉市“1+8”城市圈规划布局中,以东湖开发区、沌口开发区和吴家山台商投资区等三大开发区为核心,布局了三条产业聚集发展带。蔡甸东部地区与吴家山台商投资区隔江相望,位置处于西北向发展带的边缘,该产业带的建设必将对东部地区产生拉动作用。同时,蔡甸区自身也积极发挥东部地区纳入武汉新区总体规划以及毗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大力实施东部开发战略,坚持引进大项目、营造大环境、培植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目前,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生产企业冠捷显示科技公司、全国第二大规模的洗发水生产企业香港丝宝集团等大项目、大企业、大财团发挥龙头效应,支撑带动全区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全区五大工

5、业产业集群配套项目已发展到200多家。发展是硬道理,下一步蔡甸区要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进行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要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同时在第三产业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这些都是未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竞争的重要资本。蔡甸应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超前谋划,加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居住区、产业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自被纳入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又被列为全市六个重要功能区之一,将突出“生态、文明、宜居、特色”的特点,重点建设优质生态资源展示区、生态宜居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都市农业样板区和循

6、环经济示范区。目前,生态宜居新城已引进并储备了世茂生态嘉年华、中国健康谷、长江大学、和记黄埔、亢龙太子钻石会所、长江大学、通城大道等35个产业类和城市功能类建设项目,以市政道路和污水收集系统为重点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即将拉开序幕。为了实现把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示范区的目标,加速区域经济的腾飞,我们需要发展并完善与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相匹配的地方道路网,以形成快捷的运输通道,为经济快速发展服务。本项目的实施,是构建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区域公路主骨架的需要,建成后将能提高项目所在地该地域的车辆通行能力,从而提高周边路网的运行效率,改善区域的交通条件,降低区域内物流成本,适应区域经

7、济发展的需要,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编制依据(1)武汉市蔡甸城建投资开发设计委托书 (2)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20032020年)(3)蔡甸区年鉴(4)建设部部颁现行有关城市道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工程定额等。(5)交通部部颁现行有关公路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工程定额等。(6)湖北省和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7)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研究范围及内容本工程道路全长约公里,本项目路段起点位于五星村处,终点在铁铺村十永线处。中间经过白莲大桥和知音大道。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

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1996628号)以及2004年1月29日颁布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要求,根据蔡甸区总体规划,就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1)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现有交通状况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3)设计方案及技术标准(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还款计划及项目实施安排(5)工程效益及环境评估(6)问题与建议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城市概况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是武汉市所属的一个远城区,原名汉阳县,位于武汉西南,地处长江、汉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江汉平原东部,地跨东经11341-11413 ,北纬3015-3

9、041之间,北傍汉江,与东西湖区唇齿相依,南临通顺河,与汉南区山水相连,东濒长江,与江夏区隔水相望,西与汉川市交错接壤,东北邻汉阳区,西南邻仙桃市。毗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武汉新区的联动发展区域,京珠、沪蓉及318国道交会于此。蔡甸城关距武汉中心城区15公里,距汉口火车站、武汉港各20公里,距天河机场30多公里。市域面积及人口,约165万亩。现辖11个街(桐湖)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蔡甸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44413人,其中农业人口331216人,非农业人口113197人。农村劳动力146896人,人口密度为421.7人/平方公里。全年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4857人。城市常住人口11

10、8423人,流动人口4765人。道路现状及评价“十五” 期间蔡甸区道路系统发展迅速,2005 年末全区共有等级公路 。其中: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碎石及等外公路。合计公路总里程 137129公里,全区公路密度达/平方公里。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占全区等级公路总里程的22.99%,现有公路通乡率达100%,等级公路里程率达81.97%,路面铺装率达100%,干线道路率为18.2%,与“九五”末相比,全区公路密度和高等级公路所占比例均有大幅度提高,为“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通道。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交通先行作用。 虽然“十五”期间蔡甸区道路建设取得了长足

11、的进展,但也应该看到,作为与武汉新区东西向联系最为紧密的蔡甸,由于原有基础较差,其道路现状还是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由于湖泊水面的分隔,区内道路网络尚不完善,整体道路交通系统功能效率较低。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区域地形与地貌蔡甸区地貌按地质构造和发育过程可分为平坦平原、岗垅台地、低山丘陵三大类型。平坦平原由汉江泛溢沉积形成,分布在区境南北二线,地面高程在海拔24米以下。南部平原包括成功、消泗、曲口、洪北、桐湖农场及侏儒的一部分,北部平原包括张湾、蔡甸和柏林的一部分狭长地带,总共平原面积 508,947亩,占全区面积的31.1,地面高程在1922米之间。岗垅台地是由古老地层经过高蚀低积坳谷分割发育而形

12、成的正岗副垅地形,分布在南北平原之间的广阔地段,面积为751.7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8.98,地面高程在海拔2550米之间,形成南北低、中间高的“凸”形地势。以高庙的缺堤口为起点,沿湖岸至尧山、乌梅山以北临近北部平原的地段为一线;从沌口起,沿军山镇、奓山、九真山至桐山头以南临近南部平原的地段为一线,均为波状平原。两线之间,全是高岗深垅相交的岗垅台地,农田呈梯级展步,是全区水稻的集中产地。低山丘陵是因岩性构造的控制,断续成脉,自北而南,依次呈近东西走向。区内大小山共119座,除索河西岸、黄陵北岸较为密集外,其余多星散孤立于岗垅台地之上。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上的有59座。大体分为九列,以九真

13、山为最高峰。区域气候气候属北、中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具有热丰、水富、光足的气候特征。按1959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4(1977年1月30日),7月份温度最高,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1978年8月3日),常年平均降雨量为,但年际差异较大,最高值为1692毫米,最低值为,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占77.3,常年降雨日85.88天,5月份最多,平均降雨日为8.1天,年无霜期为253天,常年日照达2111.8小时,高值年为2332.2小时,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日照时数为1571.8小时,占全年日照的74,1520日照时数占55。南北温差不明显,平均气温为。

14、春季月平均为16,夏季,秋季,冬季,一年中最冷月与最热月多出现在1月和7月。常年平均风速为/秒,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区域河流水文蔡甸区内河流密布。北临汉江,南靠长江,东荆河贯穿东西,此外还有黄丝河、侏儒河、索子长河和汉阳河。长江自军山起,沿东北至东风闸,流长,水产丰富。北部汉江,自西向东,流长共,江面宽200600米,流量平均为1630立方米/秒,历年平均水位在左右,最高水位(1954年),最低水位(1979年),是境内重要防洪段。东荆河蔡甸段,流长,属泛区水系。蔡甸区内湖泊纵横交错。境内湖泊主要划分为东湖、西湖、小奓湖和泛区四大水系,共有大小湖泊59个,水面146,429亩,占全区水域总面积的

15、57.86。蔡甸区内地下水资源不多,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西部和北部平原地区,地下水属松散积层孔隙压水,渗透系数为210米/日,厚度一般大于20米;中部山丘地区的九真山、龙霓山一带的地下水属石英砂岩裂隙水,埋深大于10米,泉流量为2040吨/日,水质优良,宜于饮用;中部丘陵地区的南河渡、奓山等地的地下水属大冶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埋深1030米,泉流量约20吨/日,断续分布,富水性不均匀;分布在长江汉江地段的冲积层组成的二级阶地,为无供水意义的非含水层。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地质 蔡甸区位于江汉断陷平原。约八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形成内陆湖盆,并产生一系列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华夏式断层构造。第三纪至

16、第四纪早期,汉阳经高蚀低积,夷平为准平原,后沦陷于汉江湖盆中,受集粘土沉积物,经硅铁化和富铝化作用,形成网纹红土。新生代的喜玛拉雅运动,具有升降活动的脉冲性和断层活动的继承性,导致红色亚粘土台地和下蜀亚粘土台地的形成,后经坳谷分割,分别成为岗垅平原和波状平原。华夏式断层复活,促成了索子长河的形成,黄岩、石灰岩因抵蚀力较强,而残存下来,构成了蔡甸地区的低山、丘陵、岗垅、湖泊相交错落,形成了汉江冲积平原的地形地貌特色。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本区地表水系发育,沟塘众多,该项目所处地区未穿越较大河流,所穿越沟渠多为排除地表降水, 其水量随降雨量变化。由于路线无污染源,水质对构造物或水泥混凝土无腐蚀性。

17、地下水 本区内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粉细砂及卵砾石层中,透水性、富水性均较好,但分布局限,水位变化小,受侧径流影响。其余岩土层含水微弱,不透水,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地层的地震效应根据湖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六度地震烈度区,按现行国家规范及武建设字2002311号文,武汉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第三章 道路规划及交通预测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性质及规划发展目标蔡甸区是位于武汉市西郊,长江、汉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江汉平原末端,蔡甸城关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武汉市总体规划体系中被列为二级重点城镇,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区域。在规划中,

18、对蔡甸区的发展定位和规划要求如下:一、“武汉新区开发建设”对武汉的战略意义蔡甸区是“武汉新区开发建设”城区之一,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开发武汉新区”的决策,是基于武汉的长远发展考虑的,同时也是武汉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武汉市发展现代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力,寻求自身产业特色和城市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发展武汉新区,是城市功能战略结构调整的要求,是对城市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武汉三镇均衡协调发展;发展武汉新区,是提高武汉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必将更有利于武汉市发挥中心城市功能,真正成为“武汉18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二、

19、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武汉市总体规划对本地区的定位和要求,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提出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两轴、两带、两城、六区”。 “两轴”沿汉江及十永线的综合发展轴;沿318国道,自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向西南延伸的产业发展轴。“两带”沿京珠高速公路南北向贯通蔡甸区的复合经济带;自汉阳龙阳湖向西,串联南湖水系、嵩阳国家森林公园、九真山国家森林公园,由众多水系山体构成,东西向贯穿全区的生态旅游经济带。“两城”蔡甸城关以及常福新城。“六区”姚家山经济发展区、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沌口小区、常福经济发展区、军山商贸物流园区、洪北农业观光示范园区。三、蔡甸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20、十一五”期蔡甸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区富民为总目标,着力推进东部开发,着力加快工业化进程,着力建设都市农业,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项目兴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把蔡甸建设成为武汉西部的现代工业集聚区、都市农业生态区、华中物流中心区、旅游休闲度假区,奋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为在下个十年内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201

21、0年达到9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5:45:4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2010年达到15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公民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职工工资年均增长8%,2010年分别达到6400元和万元。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切实做到六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提高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二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走新型工

22、业化道路,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提升支柱产业竞争力,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三是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深化和统筹改革,着力消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四是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五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城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保持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六是必须着力打造蔡甸特色,提升蔡甸影响力。四、蔡甸城关镇远景规划远景城市发展方向规划远期随着汉蔡高速公路的建设使用,高湖居住新区和姚家山工业园的发展成熟,旧城区的更新改造,蔡甸城关作为武汉市西部重点城镇的地区中心

23、功能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按照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规律,远景蔡甸城关将强化作为地区中心的辐射作用,以增长极的形式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在自身中心地位的增强和用地饱和的作用下,蔡甸城关必须向东接受主城区辐射。远景规划目标蔡甸关城镇远景将建成武汉市西部重要的山水生态型现代化城市,使其成为一个对外交通发达、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越的现代化城市。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一、人口总人口444413人, 其中农业人口331216人,非农业人口113197人;男性225406人, 女性219007人。农村劳动力146896人,其中男劳力75011人,女劳力71885人。人

24、口密度为人/平方公里。 老年人口56369人, 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12. 25% 。 城市常住人口118423人,流动人口4765人。全年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4857人。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进度的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对人口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依据以下参照因素,根据城镇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并参照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规划采用综合增长法,预测如下:综合增长法:式中:Pn规划期城镇实际居住人口数(人) Po现状城镇实际居住人口数(人) K 综合增长率 n 规划年限2029年(1+2.01%)20 =67.43蔡甸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7,机械增长率为

25、1.84%,年均综合增长率为2.01%。取2.01%为规划期人口年均增长率,以2009人口44.45万人,2029年蔡甸区总人口将达67.43万人。二、城市化水平预测根据武汉市城市化水平增长趋势分析,今后至2029年武汉市城镇化水平将保持每年12%的增长速度。同时,由于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容量限制,今后城镇化的主力是距主城较近的城市地区的重点集镇,则城市地区各个集镇今后的城镇化水平必将出现大幅度提升。蔡甸区位于中心城区的西部,具有广阔的发展腹地、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必将成为武汉市城镇化的重要地区。2029年(1+2.00%)20 =1(2029年)城镇人口为17

26、.5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及布局规划一、规划结构规划结构为“轴向衍生+组团推进”的复合发展模式。以十永线为东西向拓展主轴,新全线及其延长线为南北向拓展次轴,串联东部地区产业园区、莲花湖综合区、后官湖宜居新区、姚家山产业园,形成“一区三片”四个组团。组团间、组团外围通过山水资源与生态居住旅游的楔形引入,形成“城在绿中,绿满城中”的生态景观环境。与组团式空间布局框架相适应,规划形成“一主四副”五个中心,主中心为以蔡甸大街为核心的带状行政、金融商贸中心,承担蔡甸区区级中心的职能,副中心主要为组团相应配套的居住休闲、产业中心。(1)莲花湖综合区以老城区为依托,适度向东、南拓展,形成城关镇的行政、商贸、居

27、住、文教综合区。本区在空间上以树藩大街、新福路延长线为轴线,形成北部老城区片、东南部中心区片、西南部居住新区片三大功能片。老城区片以莲花湖绿心改造与滨江大型绿带开发为重点,外迁临江企业,着力改善居住环境,疏解旧城人口,弱化行政办公功能,保留并强化部分中小型商贸功能,增加文化娱乐用地,形成以莲花湖为核心的老城区商业文娱中心。东南部中心区片以蔡甸大街为主轴,承接城镇南移的行政办公职能,同时布局部分大型商贸金融用地,形成蔡甸区行政办公与金融商贸中心。东南部居住新区片为高标准建设的居住综合新区,以居住用地为主,并集聚文化教育功能。(2)后官湖宜居新区规划在高压走廊以南至南湖之间布局综合发展新区,主要以

28、生活居住为主,同时利用与南湖旅游度假区毗邻的优势,承担旅游集散、配套功能,相应布局文化休闲娱乐和旅游度假用地。组团西部预留部分以研发为主的产业用地。(3)西部产业园区以西环路为界,依托原有工业基础,建设西部产业园区。主要发展以建材为主导的工业,同时相应建设仓储物流用地,并配套居住生活用地。(4)姚家山产业园依托京珠高速公路与十永线及将建设的汉江第二通道,规划形成集中的新兴产业园区。主要发展汽车配套产品、纺织、食品加工产业,同时加强物流配送中心职能的建设。二、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现状住宅用地主要分布老城区周围,新农一带有零星分布。老镇区多为13层低矮住宅,间杂分布有成规模的多层住宅小区,镇区外

29、围多为农民自建房。规划居住用地集中布局于莲花湖综合区和高湖居住新区,在着重推动新区建设,引导居民向新区搬迁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旧城区更新改造,提高旧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镇区居住用地按35万人为单位,可划分为57个居住区,并以此作为单元进行居住区级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按照中小学的合理服务半径,以居住区为单位,共保留和新建14所小学,8所中学。其中,蔡甸一中和高湖中学为高中,并面向全区服务。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10500亩,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0.60%,可容纳居住人口约2223万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其中中小学用地1230亩。(2)产业用地(含仓储用地)现状蔡甸城关镇各类工业布局不尽合理,相对比

30、较分散且多分布于老镇区内部,部分工业企业存在规模小、污染大、经营效益不佳等问题。规划产业用地主要布局于姚家山产业园,同时莲花湖综合区东西两侧保留并扩大产业用地规模。产业用地总面积为7003亩,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20.41%,人均产业用地面积米。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6372亩,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8.80%;仓储用地面积为631亩,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1.86%。(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现状商业用地主要沿蔡甸正街分布,另外在汉阳大街有部分商业网点,绝大多数为前店后居或沿街摆摊设点的经营方式,规模小,经营档次低,卫生环境条件较差。商业网点布局不平衡,结构不尽合理,缺乏规模大、档次高、

31、功能全的商业市场。现状金融业用地除在老镇区分散布点外,多数迁往蔡甸大街集中建设,现已初具规模。规划商业金融服务用地主要在莲花湖周边以及蔡甸大街两侧形成新旧两个区级服务中心,其次在各组团设组团中心,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总面积978亩。 行政办公用地现状行政办公用地分别布局于莲花湖周边以及蔡甸大街两侧,并且随着蔡甸大街附近新区开发的进程,呈从镇区北部的莲花湖周边向南迁移的趋势。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在蔡甸大街两侧布局,形成区级行政中心区,保留莲花湖周边部分办公用地,另外在几个新区组团相应设立管理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总面积531亩。 文化娱乐和体育用地目前镇区各类区级

32、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不全,用地指标严重不足。规划结合莲花湖改造工程,在莲花湖周边及新福路两侧保留、扩建和布局区级文化娱乐用地,结合各居住区中心布局组团级文化娱乐用地,并且重点结合新福路生活性发展轴布置对外度假性质的高级文化娱乐设施。规划保留原莲花湖周边的体育用地,并在蔡甸大街和新福路交叉口建设大型体育场馆,以满足区级体育活动的需求;另外结合老鼠山、猫子山的自然山体景观性旅游度假性质,结合对外交通要道建设大型体育场地。规划文化娱乐用地总面积238亩,体育用地321亩。 医疗卫生用地现状镇区有三座综合医院和两个卫生防疫站,缺乏大型和专门医院,有待补充。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除在医院原址扩建外,结合居住区配

33、套布局综合医院,并择地布局区级专门医院、卫生防疫站以及卫生培训教育机构,规划扩建或新建医院7座,总用地面积119亩。 科研教育用地目前镇区共建有职校、党校、电大等共五处,基本满足现状需求。规划扩建现状区属职校等科研教育用地,以加强蔡甸区的基础科研和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力量。规划教育科研用地113亩。总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2300亩,占规划建设用地的6.70%,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公共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布局于五个中心区以及各居住区级中心。(3)规划用地指标(见下表)蔡甸城关镇规划用地平衡表序号性质代码用地性质面积(公顷)比例(%)1R居住用地2C公共设施用地C1行政办公用地C2商业金融业用地C

34、3文化娱乐用地C4体育用地C5医疗卫生用地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3M工业用地4G绿地5W仓储用地6T对外交通用地7S道路广场用地8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建设总用地9E水域和其它用地10X发展备用地总用地本项目和城市规划的关系五贤路是次骨架道路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周边道路中连接沟通各级道路,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加强了后官湖区和武汉中心城区的联系,提高省道十永线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构筑起后官湖区对外快速联系的通道。同时也将蔡甸东北部各等级道路连为一体,实现了行政中心与乡镇、交通枢纽,各等级道路之间快速便捷的联系,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有利于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35、,有利于和记黄浦项目,世贸嘉年华项目的建设进程,加速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的建设速度。由于蔡甸城市建设的加快,道路桥梁建设也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期。主要表现在路网结构的优化完善,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其中白莲大桥就是规划建设的一部分,在交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蔡甸经济的迅速增长,交通运输发展很快,现有的交通将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桥的建设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发挥支撑作用,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还能发挥好形象支撑作用,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交通规划交通现状一、公路蔡甸东部地区现状有5条主要对外公路,分别为京珠高速公路、汉蔡高速公路、G318、s104、s105。其中京珠高速公路

36、、汉蔡高速公路、G318国道和省道十永线位于后官湖宜居新城的南侧和北侧,通过京珠高速蔡甸立交与十永线衔结。G318位于新城南侧联系着武汉与仙桃、潜江。省道十永线是武汉主城、宜居新城、仙桃的对外联系道路;105省道是十永线联系马口、汉川主要联系道路。二、水运城关镇北临汉水,规划范围内沿汉水共有码头七处,其中梅丰码头、一码头、三码头、六码头、石油码头为货运码头,另外各有汽渡、轮渡码头一处,主要为蔡甸至东西湖间过江车辆和人流服务。三、对外交通设施现有长途客运站、货运站各一处。长途客运站位于文兴路与汉阳大街道口东南侧,用地面积约15亩。货运站位于汉阳大街与树藩大街交汇处,用地面积约9亩。道路交通现状蔡

37、甸东部地区基本形成了“三横一纵”(“三横”即318国道、新天大道、天鹅湖大道,“一纵”即知音湖大道)、区间道路互相衔接的路网格局。总投资逾8亿元的新天大道已全线贯通,该路的建成通车,对拉近蔡甸城关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承接武汉中心城区和武汉新区的辐射带动、产业转移,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将发挥巨大的支撑、带动作用。但是由于马鞍山的分隔,百镰湖的阻断,宜居新城与武汉主城区和城关的联系必须绕行,很不方便。存在问题(1)后官湖宜居新城目前只有一条知音大道横穿南北,没有其它骨干线的支持,东西向基本无道路条件。(2)新城道路网络尚不完善,整体道路交通系统功能效率较低。支路系统缺乏,许多支路存在错口

38、路、断头路现象。(3)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如公共停车场、公共交通设施等缺乏,不能满足新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4)交通秩序混乱、交通管理系统不健全,交通环境较差,交通出行者缺乏安全感。综合交通规划一、规划原则和目标结合蔡甸城关镇性质与发展定位,依据总体用地布局规划和武汉后官湖宜居新城规划,按照满足交通需求、改善道路交通环境等原则,完善规划区路网、加大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及管理力度,形成快速、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二、对外交通规划公路依据武汉市公路网规划,建设汉蔡高速公路,提高十永线等级,提升知音大道服务功能。改造京珠高速、汉蔡高速互通立交,提高G318通行能力。水运汉江上现有的7处码头,适度

39、发展水运功能。改善现有的码头设施,配套建设货场,提高现有码头的装卸能力。有利宜居新城多形式的交通发展。对外交通设施在蔡甸大街南侧新交通局新建了一座长途客运站,用地面积,规范客户管理,上挡升级,将有利拉动宜居新城人口增长。配合武汉市公路主枢纽建设,在京珠高速公路东侧、十永线北侧建设有蔡甸货运枢纽,用地面积191亩,进一步扩大枢纽规模将会拉动宜居新城和姚家山工业的产业发展。三、宜居新城道路交通规划道路系统在进一步加强蔡甸城关镇对宜居新城交通联系的基础上,强化新城交通干道功能,完善内部道路网络,理顺镇内主、次干道网络,从而形成道路等级明晰、交通功能完善、与环境相协调的道路网络系统。在现状道路网的基础

40、上,将路网系统扩展;增强新城与武汉主城区、蔡甸城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西湖台商区的衔接;建设五贤路即可初步建立新城骨干道路,又可疏散交通流量,从而完善交通网络,减轻国省干道路的交通负担。宜居新城规划道路等级分为三级:主干路红线宽3050米;次干路红线宽2530米;支路红线宽1520米。规划道路总长235km,道路总面积14000亩,道路网密度km/km。交通设施公共停车场依据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规划标准,宜居新城内共规划布置机动车公共停车场24处,分别位于对外客货枢纽、公园、行政中心、居住区、商业地区附近,服务半径300500米,总用地面积为270亩。非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按人均平方米计算,其具体

41、位置及规模待以后结合详细规划予以确定。公共交通站场根据宜居新城发展需求,远期需建设公共交通系统。按照每1500人一辆标准车的标准计算,宜居新城公共汽车规划拥有量约200辆,每辆标准车按照200m的公交首末站、停车场、停保场综合面积,公交设施总用地面积确定为45亩,布置公交停保场一处、公交停车场一处、公交首末站一处。其具体位置及规模待以后路网形成后再进行详细规划予以确定。公共加油站依据加油站服务半径1.2公里的要求,在原有2处加油站的基础上,新增加油站5处,7处加油站总用地面积30亩,分别位于车辆出行量较大的中心区和主要出入口附近。五贤路交通量预测项目周边的路网情况蔡甸区交通发达,五贤路与知音大

42、道平交,西为贯穿南北的京珠高速,西北08年通车的汉蔡高速可直通武汉中环线,北与省道十永线相接,南有县道新大沌线和国道318沪聂线。五贤路周边道路情况十永线 车段是蔡甸城区通往武汉市主城区的主要通道,东段长。扩建后的十永公路设计路宽50米、双向6车道,行车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公路等级为国家一级,全部为沥青路面,沿途供电、电信、排水和供水管道均“入地”。 汉蔡高速 全长,起于武汉中环线上的米粮山,止于蔡甸区内的汉宜高速公路侏儒段。其中,从米粮山到外环线段的,双向六车道,其余的为双向四车道。知音大道 位于蔡甸区东部,北起新农刘湾、接十永线;南接武汉开发区全力三路,全长,双向六车道。京珠高速 全长约

43、2291公里,来回四车道行车。项目的交通功能分析本项目为一级公路兼城市级干道,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其不仅可以优化城市路网,特别是为后官湖宜居新城建设快速推进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解决交通压力,分散交通流量,在加上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经济效益,本项目是十分有必要的。交通量预测一、交通量组成分析 通过对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即交通发生量的研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特点及其与交通运输的相关关系的分析,预测区域内交通运输的需求。 通过分析项目所处地区的运输环境和路网结构,可以看出目前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一部分由本项目承担,项目使得道路行车状态的改善,道路服务水平的提高,将使部分旅游交

44、通量转移至本项目,同时项目沿线区域将有企业等进入,这将新增部分人流与物流,从而产生新的交通量。因此本项目交通量的构成主要有以下两部分构成: a、自然增长的趋势型交通量; b、道路行车条件改善引起的诱增交通量。 二、 预测特征年的确定 本项目计划2011年完成建设,2012年正式全车道营运通车,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规定,本项目远景交通量预测年限为后20年,所以特征年定为2010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29年。 三、趋势型交通量 交通运输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等本源性需求的变化直接决定交通需求这一派生性需求的大小。因此,通过分析经济

45、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规律,分析它们与交通运输的关系,便可较准确地掌握交通需求的变化规律。弹性系数法就是从总体上把握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相关性,通过分析预测弹性系数,计算由经济增长引起交通运输的增长。弹性系数法能反映出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和交通增长的相关性,并能充分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关系,可在宏观上把握交通量的发展趋势。弹性系数的公式如下: 弹性系数=交通量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根据对相关指标的分析,一般选用主要道路断面交通量、汽车保有量、客货运输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推算出其弹性系数,参照这些系数可确定汽车出行量的弹性系数。本项目由于路网单一,可以直接预测出项目趋势交通

46、量的增长情况。 一般而言,汽车的出行量与道路断面交通量有比较直接的关系,而客货运量的增长趋势与汽车出行量和道路断面交通量的增长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各种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后发现汽车量资料较为完整,在对项目影响区域未来交通发生量进行预测时,主要运用汽车量指标与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预测未来客货运量的变化来把握区域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从而可确定影响区域未来的交通量增长率。 对项目影响区客货运输量与相应的主要经济指标(GDP)进行相关分析,预测交通出行的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预测表年份200920102010201520152020202020252

47、0252029弹性系数趋势型交通流量预测表 辆/日 年份20102015202020252029蔡甸区GDP增长率9.2%8.2%6.8%5.6%弹性系数0.833交通增长率4.6%4.9%4.7%4.3%4.5%标准车64518194103101272615176四、诱增型交通量预测根据对本项目邻近区域公路交通量预测的结果分析,诱增型交通量一般为趋势型交通量的47之间。而本项目建设随着道路等级的提高,道路通行状况、服务水平的改善,将使通过本项目的交通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根据客观情况,项目诱增型交通量取趋势型交通量的 高速公路集散利用交通流量预测表 辆/日 年份2010201520202

48、0252029交通增长率4.6%4.9%4.7%4.3%4.5%标准车265337423522650五、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以上分析,未来本项目利用交通量主要由自然增长的趋势型交通量; 道路行车条件改善引起的诱增交通量两部分交通构成,其中自然增长的趋势型交通量为主。本项目交通流量预测表 辆/日 年份20102015202020252029趋势型交通流量预测64518194103101272615859诱增型交通量预测265337423522650总交通流量67168530107331324815826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本项目建设于2009年,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预计到2029年底交通量将达到

49、15826辆/日(标准车)。第四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武汉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汉江开发战略的启动实施,为主城外围城镇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蔡甸区位于武汉主城西部,北濒汉江、东邻京珠高速公路,南接南湖旅游度假区,凭藉着良好的区位与生态优势,城关镇正步入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的快车道。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蔡甸区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有利的政治因素、优越的资源条件、潜在的“后发优势”、较为发达的农业及正在崛起的工业、独特的旅游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些都将成为蔡甸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近年来蔡甸区经济发展迅速,2008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3

50、9亿元,比上年增16.5%。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蔡甸区交通需求旺盛,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区域道路网整体技术等级低,服务水平低,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武汉正在实施的中部率先崛起战略和蔡甸区“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强区富民的总目标,加速区域经济的腾飞,需要发展完善与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相匹配的地方道路网,以形成快捷的运输通道,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本项目的实施,将能提高项目路段的通行能力,从而提高周边路网的运行效率,将能更好的发挥对京珠、汉蔡等高速公路的集散作用,改善区域的交通条件,降低区域内物流成本,适

51、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建后官湖宜居新城路网骨架的需要五贤路虽属一级道路,但路线走向依附于十永线,成半环形。因此其过境交通功能较弱,集散功能强,地方区域交通依赖性强,对于新建后官湖宜居新城经济的发展起很大作用,该路是条主动脉,因而其集散功能尤为显现。根据蔡甸区公路网规划道路发展规划,项目区域将建成以京珠、汉蔡等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层,G318、十永线等国省干线为次骨架层,檀黄线、龚侏线等区乡公路为脉络的较完善的公路网络。五贤路是次骨架公路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周边道路中连接沟通各级道路,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加强了蔡甸区和武

52、汉中心城区的联系,提高省道十永线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构筑起蔡甸区对外快速联系的通道。同时也将蔡甸东北部各等级道路连为一体,实现了行政中心与乡镇、交通枢纽,各等级道路之间快速便捷的联系,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 优化配置,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的需要一是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推进东部开发区域路网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三横一纵”(“三横”即318国道、新天大道、天鹅湖大道,“一纵”即知音湖大道)、区间道路互相衔接的路网格局。总投资逾8亿元的新天大道已全线贯通,该路的建成通车,对拉近蔡甸城关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承接武汉中心城区和武汉新区的辐射带动、产业转移,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

53、好又快发展将发挥巨大的支撑、带动作用。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东区路网,全面启动通城大道、同济路、新天北路、新天南路、和黄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开工建设知音湖大道、天鹅湖大道配套景观工程,整体提升蔡甸东部和宜居新城道路通行能力。二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沌口、常福、姚家山园区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岭变电站、大集地区供水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园区累计场平面积达4470亩,为项目落户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蔡甸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我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增长点。三是加快农民社区建设。始终把农民社区建设作为解决农民问题、促进项目落地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引大项目、建大

54、社区”的思路,加快推进农民社区建设。2007年以来,共动建总建设面积逾1500亩的农民社区(其中南湖、新天、铁铺等农民社区建设面积达20万多平方米),拆迁农民1.28万人,目前已建成农民社区870亩。4.4区域内交通量发展的需要根据对历年交通量观测数据的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路网的进一步完善,交通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到2029年路段最大交通量已经远远大于现有交通系统所能提供的交通量。再加非机动车、行人等因素横向干扰较大,大大降低通行能力,交通堵塞、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而且很难承担来自过境、区域内部出行的双重交通压力。因此,对本项目路实施新建非常有必要。4.5提高区域内道路

55、服务水平的需要根据项目区间所作的交通量调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司机选择车辆运行速度的自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干扰很大,交通流状态处于稳定流的下半部分,并已接近不稳定流范围,流量稍有增长,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服务水平显著下降,并且易发生安全事故。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服务水平将下降。为了交通安全和较好的服务水平,有必要对本项目进行实施,使道路服务水平等级提高。第五章 工程概述、技术标准路线方案比选 推荐方案.1 推荐路线概述路线方案是在规划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现场踏勘,根据实际地形地物条件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做了适当的微调。本道路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为60km/h。本工程起点位于五

56、星村,向东至城头村,再向南从汉蔡高速高架桥下穿过,经十永线继续向南跨越南湖湖汊百镰湖,绕过神怡山庄转向东。路线顺马鞍山南侧前进,在马鞍山隧道南约300米处与知音大道相交。再向东延伸经马鞍村至集贤村拐弯向北到铁铺村与十永线相交。其中设置9处公交站点,分别在:K0+200、K1+220、K1+940、K2+700、K3+700、K4+700、K5+600、K6+050、K7+200处。.2路线方案主要控制点1、汉蔡高速与十永线高架桥下本道路与十永线相交处正是汉蔡高速高架桥下,桥下的桥墩对交叉口交通组织有所影响,车辆经过桥下时视线不开阔,存在交通隐患。2、十永线南高压铁塔(西侧约K0+180东侧约K

57、1+040)起点处由弯道改为直道,一直向南跨越百镰湖,途中经过两高压铁塔,道路西侧高压铁塔在起点不远处,道路东侧高压铁塔在跨过后宫湖后的小山丘上,受到西侧和东侧高压铁塔的影响,道路线形做了多次调整,最终定为道路边线离西侧铁塔,离东侧铁塔15m,原因为西侧铁塔处高程与道路设计高程相仿,所以选择离铁塔;东侧铁塔位于小山丘上,为避免道路开挖对铁塔有所影响,所以选择离铁塔15米。3、知音大道与现状知音大道相交,即是原规划道路线。.3道路纵断面对道路沿线带状地形测量和中桩地面高程测量后,对道路纵断面进行了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完后与蔡甸交通局领导到现场对道路沿线高程实地核对了一次,听取了领导对当地的用地情况

58、和排水情况的意见。根据领导意见对纵断面方案进行了调整。推荐方案优点:道路平面较好,结合规划合理的避让较大拆迁,总体工程费用较小。 比较方案比选方案起点位于五星村,向东至城头村,再向南从汉蔡高速高架桥下穿过,经十永线继续向南跨越百镰湖,穿过神怡山庄转向东。路线顺马鞍山南侧前进,在马鞍山隧道南约300米处与知音大道相交。再向东延伸经马鞍村至集贤村拐弯向北到铁铺村与十永线相交。全长约m,本道路与十永线相交处正是汉蔡甸高速高架桥下,桥下的桥墩对交叉口交通组织有所影响,车辆经过桥下时视线不开阔,存在交通隐患。DK0+000DK0+520.005 与CK0-33.06CK1+812.951段与推荐方案相同

59、, K0+000处为弯道。在K5+670与现状知音大道相交,后面与推荐路线相同。若采用比选方案则白莲大桥在k0+720到k1+020段,长,而推荐方案为。5.2 交叉口方案比选 交叉口位于K0+000处,现拟出四种方案,推荐使用方案一。 方案一:交叉口南北方向车流只能右转,不可左转或直行,需右转到十永线前方不远处调头才可到达。交叉口处做了交通渠化,把桥墩包了进去。方案二:南北方向不能直行,其它方向均可通行,南北方向直行车辆需先右转在不远处调头才可到达。交叉口处做了交通渠化,把桥墩包了进去。方案三:根据交通量调查,现阶段由五贤路直行到姚家山的车辆较少。所以取消了由五贤路直行到姚家山的直行道,其它

60、方向均可通行。交叉口处做了交通渠化,把桥墩包了进去。方案四:交叉口任何方向都可通行,交叉口处做了交通渠化,把桥墩包了进去。四种方案优缺点比较:方案优点缺点备注方案一南北方向取消了左行和直行车道,大大提高了交叉口的安全性,和道口流畅性。南北方向车辆若需左转和直行需在十永线调头,增加了行驶距离。推荐方案二交叉口处做了交通渠化,车辆行驶比较方便。相对于方案四安全一些。此方案对交叉口处做了交通渠化,安全问题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有所影响。比较方案三交叉口处做了交通渠化,车辆行驶比较方便。相对于方案四安全一些。现阶段南北方向交通量较少,但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交通量可能会大幅增加,要考虑交叉

61、口对将来交通的影响。比较方案四交叉口任何方向都可通行,方便快捷。此方案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十永线为快速道路,车辆行驶速度较快,车辆行驶至桥下时要避让桥墩,转弯视距不好,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比较5.3技术标准5.3.1道路等级根据总体规划,结合交通量及道路使用性质确定该道路采用城市道路的I级标准,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一、通行能力分析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范一条车道可能通行能力Cp见下表设计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可能通行能力(pcu/h)153016201690164015501380不受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设计通行能力Cm=acCpac为机动车道的分类系数,快速路取0.75,主干路取0.8,次干路取0.85,支路取0.9。 对于多车道还要考虑车道折减 ,其折减系数为:内侧第一条车道不折减(系数作为1)、第二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85,第三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75,第四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60。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见下表:多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表 单向车道数acKmNp(Pcu/h)Nm(Pcu/h)2511482124301148298543.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