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教学资料)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3380895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考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自考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教学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2. 是以批判的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3. 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通过物质资料生产,获得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2.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才能获得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社会活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1.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2. 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综合3. 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础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客观性?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

2、,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客观性:1.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3. 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特点:1. 自然规律一般长久不变,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 自然规律可以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3. 经济规律的发展和利用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类型:1. 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 2. 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 3. 某一社

3、会形态特有的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意义1.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2.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3.进行我国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1. 阶级性,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2. 科学性,从实际出发,正确而深刻的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为社会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真理3. 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无产阶级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它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实际出发,科学的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一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的进化3.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变化开始的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1. 与低下的社会生产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2. 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3. 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1. 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2. 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3. 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2

5、.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合理资源配置的必要性1. 在任何既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社会生产要素资源都是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同时在数量上又是有限的,因而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如何合理分配社会生产素的问题2. 充分利用有限的社会生产要素资源,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闲置浪费,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一切社会生产共同的要求3. 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经济资源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会存在和发生作用4. 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1. 社会经济制度: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形态最本质的经济

6、关系,决定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2. 经济体制:一定社会形态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3. 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4.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第二章 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1.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2.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3.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

7、系,共有属性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特有属性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解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1.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2.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性来看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去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3. 具体劳动在质上不相同,因而在量上不能比较 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4. 具体劳动是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社会属性5. 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 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2. 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8、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3. 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1.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效率,两种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2.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就会增多,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减少,单位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会降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客观上要求每个产品生产者都必须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符合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也就是每个商品生产者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降低个别价值的根本原因2

9、.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 自发的调节社会总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2.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 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第三章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阶段1.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 总和的或扩大的3. 一般价值4. 货币形式货币的本职,职能1.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把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商业信用的特点1. 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2. 主要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

10、的信用,其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3. 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银行信用的特点1. 银行能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资本集中起来,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2. 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3. 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积极作用:1.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加速资本的积累和集中 3.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 4.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持有方式,形成合理消费结构 5.有效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消极作用:1.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

11、危机 2. 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3. 信用刺激投机第四章决定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因素和特点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 劳动者本身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3. 劳动者养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4. 劳动者接受教育或训练的费用,用于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劳动力5.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 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2. 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马克思是怎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1.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

12、消费,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2. 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自己创造的3. 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4. 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的必然条件,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资本积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客观必然性1.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推动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2. 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实行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 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社会两极分化:财富的积累,贫困的积累,就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2. 作用,资产阶级的财富膨胀,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资本积累的发展必然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

13、力的矛盾尖锐化,导致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灭亡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途径1.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2. 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资本积累,资本集中3. 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有联系又有区别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1.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2.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3. 离开流通领域,剩余价值也不能产生,在流通领域之外,商品所有者只同他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只能由自己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不能在形成价值的同时又形成剩余价值4. 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

14、第一阶段所购买的商品上,只能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1. 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量2. 物质技术不同3. 作用不同,简单协作阶段主要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工场手工业阶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相对剩余价值创造了条件4. 由于资本主义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获取剩余价值,因为这两种方法在现实中尽可能被同时使用相对剩余价值1.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2. 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3. 在现实的经济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

15、,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主义企业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五章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依据及目的1. 划分依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2. 固定资本:投在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3. 流动资本:投在原材料及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4. 目的:揭示生产资本在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揭示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加快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 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流动资本2. 增加年剩余价值

16、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1.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也就是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部门之间自由竞争的结果2. 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为了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获得较高的利润率而进行的竞争3. 部门之间的竞争结果,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进而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4.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变化1. 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同时转化为生产价格,他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2. 随着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的

17、作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产业资本循环的含义1. 产业资本: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本,产业资本循环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本,产业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2. 产业资本循环要连续不断,就必须使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继起3. 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两个条件互为前提,相互依存通过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加速资本周转速度1. 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来衡量,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2. 在生产时间中,分为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创造价值

18、和剩余价值,因此起决定作用,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必须减少非劳动时间,缩小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距3. 流通时间分为购买时间和商品销售时间,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越慢剩余价值如何在资本家之间分割1. 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获取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商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获取的是商业利润,来源产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利润率相当于平均利润率2. 借贷资本: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获取的是利息,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3. 银行资本:由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到的货币资

19、本构成,获取银行利润,银行利润的本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那部分剩余价值4. 农业资本:获取地租,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5. 剩余价值在资本家阶级之间的分配,清晰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对工人阶级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瓜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第六章垄断没有消除竞争的原因1. 垄断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只要商品经济存在,竞争就必然存在2. 在垄断组织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还存在大量非垄断的局外企业,这些局外企业以及他们和垄断企业之间势必展开激烈的竞争3. 为了各自利益,各个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家之间也始终存在竞争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 生产和资本集中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

20、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 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3. 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5. 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途径1. 垄断企业的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 通过高价出售和低价购买生产资料,占有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价值或剩余价值3. 通过高价出售消费品,把工人和其他消费者的一部分收入转化为垄断利润4. 通过资产阶级政府对国民收入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资本输出对输出国的作用1. 获得大量利润和利息2. 带动国内商品输出3. 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控制其他国家4. 资本输出成为输出国剥削经济落后国家,进行国际垄断的

21、基础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1.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经济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2. 垄断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标志,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3.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诸多经济特征的共同基础4. 垄断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其他一切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1.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有企业垄断资本2. 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3. 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 实质,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2.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垄断是其资本输出的

22、必要性和可能性1. 随着垄断的形成,资本家手中积累了大量货币资本,这些货币资本不利于继续大量追加投资,使得国内沉淀大量过剩资本,需要向国外输出,2. 通过资本输出既可获得高额利息,又可带动商品输出获得高额利润,从而使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过剩资本输出国外3. 可能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许多落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这些国家劳动力商品市场初步形成,为发达国家过剩资本输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当代的新特征及爆发的原因和根源1. 金融资本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从滞胀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当代的新特征2. 根源: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

23、球经济秩序的不公平性,不平等性3. 原因: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利 经济过分虚拟化,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完全脱离了实际经济 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和漫长性1. 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实际上是在为资本主义的质变进行量的积累,为他走向灭亡并被社会主义取代准备着更为充分的物质条件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社会主义生产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管理的社会化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可供借鉴的经营和管理方式资本的社会化为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创造了条件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都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

24、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限度内不断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充满着艰辛曲折第七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2.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3.改造个体私有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4.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

25、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再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市场规则的内容1.市场进出规则: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进入或退出市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2.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3.市场交易规则:各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3.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依据1.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一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2.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4.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实现的特点1.客观必然性: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前提条件 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2.特点: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 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和货币工资形式的制约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1.产权清晰:出资者拥有的财产所有权

27、和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要有明确的界定2.权责明确:明确各自的权责,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权责问题3.政企分开:政府和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职责应该明确分开4.管理科学:科学的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是现在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第八章我国如何进行三次产业划分,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按照现代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划分标准,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广义的服务业2.第三产业分为:日常服务部门,生产服务部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全面发展服务的部门,社会公共服务部门3.三次产业

28、结构变化是有规律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的比重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优化城乡结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从城乡人口结构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2.从工农生产结构看,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3.从城镇进程看,我们的城镇化形成一个功能互补,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大,中,小城市分布合理的城市结构实现一个国家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必须做到1.某一区域经济内部利用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和具有的优势,使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2.在不同的经济区域中加强联系合作,更好的利用不同经济区域的特定,弥补自身经济发展的不足3.国家根据经

29、济发展总规划,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采取对不同区域实现不同政策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1.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到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劳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

30、点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基本模式1.经济发展: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整体水平的提高2.内涵:经济总量的增长 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经济质量的提高3.模式:外延型: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实现的经济增长 内涵型: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和结构优化来实现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1.经济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关系2.经济发展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经济发展与统筹兼顾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必要性1.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客观要求2.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3.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客观要求第九章影响国民

31、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1.增加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2.提高劳动生产率3.节约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作用1.必要性:企业无力承担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的职能 社会成员个人和家庭无力承担基本生活保障的职能2.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安全网的作用 能够更好的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2.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要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实物比例相适应3.正确安排社会消

32、费和个人消费之间的比例4.在一定时期,确定一个合理积累率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1.财政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构成2.货币政策:政务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管理政策3.收入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国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变动的方向,以及调节收入分配结构的政策4.产业政策:国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的总和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税收,利率,汇率,补贴2.法律手段:依靠国家法权力量,通过立法和司法程序来调节经济活动3.计划手段:国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经

33、济社会发展方向重点进行引导4.行政手段:依靠行政力量实施带有强制性的命令,要求各经济主体必须执行我国社会保证制度应遵循的原则1.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为基础出发点的原则2.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原则3.以法制化管理为目标的原则4.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原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1.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2.社会福利3.社会救助4.社会优抚第十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跨国公司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2.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3.国际经济协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不断增强。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1.非歧视性原则。2.透明度原则。3.

34、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单方面优惠原则。4.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 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由习惯,历史沿革和一系列国际间磋商而形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1.国际金本位制。2.布雷顿森林体系。3.牙买加货币体系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1.国家产业安全。2.国家贸易安全。3.国家金融安全。4.国家经济运行安全。5.国家调控经济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1.增强经济实力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保证。2.加强国际合作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3.建立预警机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资

35、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极大的享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利益。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优势更好的发挥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掌握世界经济的运行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转移国内经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加强经济联系的主要表现。联系:1.生产领域。2.贸易领域。3.金融领域经济矛盾1.发达国家为了扩大生存空间,维持和扩大本国垄断资本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展开争夺,加深贸易领域矛盾2.发达国家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也有所增加,在投资领域的矛盾3.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矛盾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的形式。1.国际经济组织协调:国

36、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2.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八国集团首脑会议3.区域经济联盟协调: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和带来的挑战。机遇:1.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机构升级2.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3.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4.增加了发展中国家改革发展的动力挑战:1.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出现经济波动的可能性2.扩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3.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4.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1. 实质:控制欲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2. 生产领域,技术领域,贸易领域,

37、投资领域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徐1. 发展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最根本的是要靠自身的经济发展2. 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国际经济旧秩序中的有用资源3. 要加强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4. 要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1. 变革现有国际生产体系,国际贸易体系,让发展中国家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际分工2. 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控制本国资源,享有限制和监督跨国公司行为的权利,取消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限制性商业活动3. 发展中国家充分平等的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决策第12章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适应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需要 2.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

38、的需要 3.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4.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5.适应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对外贸易规模有望日益扩大,贸易环境有望日益改善,但贸易条件恶化和贸易摩擦频频出现也不容忽视。2.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获得“后起者优势”,有助于促进国内高科技术的发展,但容易造成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3.引进和利用外资能够弥补国内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不足,但却影响和制约了国内民族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4.中国将在国际经贸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一些成员对中国开放市场要求过高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

39、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2. 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外因3.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4.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行对外开放能更好的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经济能力,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更好的推动对外开放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好从国外进口商品、引进技术设备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对外贸易、对外资金交流、对外技术交流、对外承包工程和国际劳务合作,以及发展国际旅游业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1.经济特区: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施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2.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类似经济特区

40、的优惠政策,以利用沿海城市有利条件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3.沿江,沿边和内陆中心城市:有助缩小中国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差距,促进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战略格局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1. 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内涵。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主要表现为坚持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优化对外贸易结构。2.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的基本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中国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实施“走出去”战略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在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竞争,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采取“走出去”战略,是中国的对外开放发展到新阶段的一项重大举措。“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4.进一步完善区域开放格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在巩固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基本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区域开放橹局,进步深化对外开放,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17成考自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