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陈大学区姜洼小学家庭学校“家教知识”专题培训(十二)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3804756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陈大学区姜洼小学家庭学校“家教知识”专题培训(十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陈大学区姜洼小学家庭学校“家教知识”专题培训(十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陈大学区姜洼小学家庭学校“家教知识”专题培训(十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3陈大学区姜洼小学家庭学校“家教知识”专题培训(十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陈大学区姜洼小学家庭学校“家教知识”专题培训(十二)(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陈大学区姜洼小学家长学校“家教知识”专题培训(三) 正向教育是好的教育 什么是正向的教育?所谓的正向教育,也就是用正向的观念、正向的思维、正向的手段来教育孩子,简言之就是从正面的角度看问题,用积极的态度看问题,从正面的方向来实施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人格的健康发展。一、“挑错”不是帮助孩子【案例】洋洋上一年级了。每晚做作业时,妈妈总是陪在旁边,盯着他写作业。过了一会,是妈妈拿着橡皮擦帮他擦错字的动作,一会儿是妈妈大声斥责的声音:“这么粗心,这道又做错了,那道也不对,你没脑子啊?”洋洋的爸爸走过来说:“你累不累呀,这样陪孩子。”妈妈的火气马上窜了上来:“我不监督怎么办,不信你看,我

2、要不是管,他作业上的错更多!”这位妈妈可以说是典型的挑错妈妈。并不是说家长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她不断挑错、指责的行为正反映了目前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的一种常见的教育观念:我只有给你指出错误,你才会发现错误,才会去改正;我不批评你,你就不听,不照我的去做。而问题恰恰是:学习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不断被家长的挑错、指责甚至打骂行为所干扰,其结果是孩子带着消极、烦躁的情绪面对作业,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好心情,并与家长产生情绪上的抵触,心理上的对抗。这种消极情绪状态下,孩子是无法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的。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成就感,自信心丧失,自卑感增强。自信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没

3、有自信,就如机动车没有了柴油。而且,家长管得越多越细,经常陪读,给他检查错误,久而久之,孩子会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错了不要紧,反正有人检查,有人把关,这样孩子粗心的毛病就养成了;反正妈妈会管学习,于是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了家长,家长成了孩子的拐杖。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会给自己找理由:学习是家长的事,是家长要我学的。那么,这样的陪读,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难了。孩子不是小树,以为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全去掉,就长直了,只要把孩子的错全挑光,孩子就完美了。同时,更直接的原因是他们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这一望、一恨、一挑的结果是什么呢?他们不懂得,小树的枝杈也不可以全去掉的。否则就没有光和作用了

4、,树就会不再生长,甚至会死掉。这种挑错教育的弊端是:1、不利于良好自我形象的建立。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自我形象,部分取决于自己对他人反应的理解,即通过“我看人,人看我”的方式形成。自我形象一旦确立,便会成为制约、塑造自我行为规范的一种内在力量。未成年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尚不成熟,年幼的孩子更容易盲目崇拜,服从“权威”。比如成人说他们“真笨”,孩子不会因为这两字的刺激而发奋图强,力争不“笨”,相反,他们会把“真笨”当作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把自己定位于“真笨”并潜意识地作出符合“真笨”的行为,造成孩子的自我否定。2、孩子失去前进动力。很多孩子之所以很努力,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家

5、长的夸奖,同学的赞美。如果老师、家长都一味地贬低他,他的自尊与自信会受到极大的打击,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3、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没有主见,对家长比较依赖,有时候家长批评完了,他们委屈地哭两声就完事了。到了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反抗心理开始发挥作用。这时家长再一味地挑错,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负向的行为,比如逆反、抵触,甚至离家出走,加剧亲子之间的矛盾。4、被迫注意自己的缺点。如果孩子从小就被批评、否定包围着,就被迫总是注意自己的缺点,他们的长处就可能会被埋没,他们的发展可能就会被限制。孩子的缺点没有改掉,优点也没顾得上发展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父母要想帮助孩子成长进步,就不要尽挑

6、孩子的错误,这样只有打击孩子的信心,让孩子失去尝试的勇气。错误是有价值的,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它,家长只要把孩子的错误看成一种学习中必然的过程,那么错误便在教导我们什么不该做,进而提供了获得成功的线索。家长无须对自己、对孩子的错误耿耿于怀,鼓励自己和鼓励孩子在心中建立一种价值感:即使自己不能样样事做得尽善尽美,即使自己会犯错,但仍然是一个相当有能力、有价值的人。其实,最能促使孩子朝好的方面发展的,不是多批评,而是多鼓励。不是挑错教育,而是鼓励教育。家长要摒弃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要把专注点放在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上,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发展自身的潜能。这不是反对改

7、正孩子的缺点,重要的是缺点必须帮助孩子纠正,但一定要讲求好的方法。而好的方法,就是多采用正向的教育。二、淡化孩子不好的一面【心理实验】1973年,美国一家心理研究所进行过一个实验:八位心理学教授与学者,分头去了相隔很远的两家医院,都声称自己“幻听”严重,结果无一例外地被当作精神分裂症关进了医院。住院之后,他们的正常表现被医生看成是反常行为:写作被视为“写作行为”,按时作息被视为“嗜睡行为”,发脾气被视为“癫狂行为”,要求出院被视为“妄想行为”。这个“假病人真医生”的实验说明了:“病人”其实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医生。家庭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有问题的“医生”(家长)比比皆是。在不少家长的眼里

8、,孩子浑身上下一无是处:做作业慢,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兴趣,粗心马虎,调皮捣蛋,好动贪玩,不听话,逆反心强,不服从管教为什么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有这么多问题?这是由于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的普及,使家长们懂得了更多家教知识的同时,也把家庭教育细致化,在教育孩子上变得过于谨慎小心,过度关注,过细管教,拿着放大镜看孩子,横竖怎么看孩子都有很多问题,需要纠正。家长负面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大。经常用消极的、抱怨的、贬损的语言,用不断指出错误、提醒、催促孩子的方式去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心理专家说:“要想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忽略它,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关

9、注它。”而家长的思维是负向的,往往关注的是不好、出错的一面,于是,家长越关注孩子越不听,越批评孩子越没信心,干脆自暴自弃,本来可以做好的事,变成了做不好的事。三、关注孩子好的一面在一次“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培训课题”上,面对培训老师的提问:“如果你的孩子做三道数学题错了一道,你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结果,有80以上的家长脱口而出:“你做错啦!”只有不到10的家长回答:“答对了两题。你真捧!”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答案,也正反映了平时家长的负向的思维模式:大多数家长习惯于看到少数的不好,而忽略多数的好。假设有个孩子做了100道题,家长可能只注意到1个做错的题,而忽略99个做对的题。因为,在成人看

10、来,做对99道是应该的,而错了1道就是不应该的。家长习惯了看到错误的少数,忽略正确的多数。一个人注意什么,他的世界就是什么。【小故事】在加纳的一所寄宿制中学里,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师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他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这个故事给我们

11、的启示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的小小的缺点而忽略了他身上的大部分优点。如果总是专注地盯着“黑点”不放,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黑点”上,你会觉得这个黑点越看越“黑”,越看越不舒服,你在放大这个“黑点”,而忽略了“白点”的存在。它成了你不能容忍的污点和缺陷以及眼中钉。如果你把视线拉开,把视野放宽,你会看到,这个“黑点”对于孩子这个整张“白纸”来说,就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的缺点或许明天就减弱或消失了。此外,所谓的缺点或许就是另一种优点。因为判断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本来就是因人而异,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孩子不听话,或许是有主见;孩子骄傲

12、,或许是自信心强;孩子做事犹豫,或许是在深思熟虑;孩子淘气,或许是思维活跃,头脑聪明。家长都不希望看到孩子的“黑点”,但家长要做的,不是奋力擦掉孩子的“黑点”(有些是擦不掉的,有的越擦越脏),而是尽量忽略“黑点”,不要太留意、太专注于这一处的“黑点”,而是多看这“黑点”以外的可贵的大片白点。因此,家长要用积极的态度,用正向的思维,从正面的角度看孩子,远距离地看孩子,粗放地管理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有积极性去发展他自己。 四、采用正向的教育方式(一)运用正强化改变不良行为所谓“正强化”,就是当孩子出现一个行为,尤其是不良行为之后,父母或老师能从正面、积极的角度给予某种刺激,从而使孩子淡化不良行为,

13、使良好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在强化优点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被引向正确的积极的一面,不知不觉中,就会摒弃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请看一个幼儿园教师的手记:谦谦今天中午不想睡午觉,如果我说:“你怎么还没闭上眼睛啊!”“你怎么还在乱踢腿啊!”“你怎么还没睡着啊!”这都属于负面强化,是把他的思维朝着负面的方向引导和固化,这样说的结果只会使他在潜意识里接收的信息就是“不好好睡觉”,等于是在提醒他不好好睡觉,这样他可能会越发不好好睡了。所以我就趁他安静躺着的时候,及时表扬他:“看,今天谦谦躺得真好。”“谦谦今天好安静啊!一点声音都没有。”“谦谦困了,已经闭上眼睛了,马上就要睡着了。”我这样说,输入他头脑中的信

14、息就是“睡觉好”的信息,他的潜意识里也会真的指示他好好睡觉了。就这样谦谦在表扬中安静入睡了。(二)运用正向的语言改正缺点当孩子出现不一些小缺点小毛病时,如果用打骂、嘲笑、讽刺等高压政策对待孩子的缺点,迫使他改正,并非良策,反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即使孩子一时改正了,由于不是出于自愿和觉悟,往往也维持不了多久,最后将缺点变为屡犯不改的顽固毛病。如果家长采用温和的态度,正面的语言来教育孩子,效果就一样。因为“良言一句三冬暖”,谁也愿意听好话。【案例】一个孩子从下雨天的田地里拣回了一块脏兮兮的石头,回到家高兴地拿给爸爸看,说:“爸爸,你看我拣的石头多么美丽。”这个爸爸没有象常人那样说“看你弄得满身是

15、泥”,而是说:“这石头是漂亮,你去把它好好洗洗,那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你自己也去洗一洗。”孩子高兴地照做了。这位爸爸就做得很好。保护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能从保护孩子的自尊出发,用正向的思维来对待孩子,孩子将来也会以正向思维的方式对待别人。相反,如果他从小接触的就是恶意的、否定的言词,他将来也会以“负向的思维”看这个世界。(三)运用积极的、正面的暗示暗示是采用不明确表示意思,而是用含蓄的语言或行为、间接的方式使人领会意图的方法。积极的、正面的暗示,就是通过间接的、含蓄的方式,运用夸奖、表扬、鼓励、期待等正向的教育手段,使孩子朝着成人

16、指明的、需要作出努力的方向发展,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一种“我能行”的信心和“我要行”的动力。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易受暗示的。运用积极的暗示,可以使儿童自然而然地接受父母的教诲,而且不会伤孩子的心,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儿童在受教育中的主动性。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有消极的命令。”利用儿童的暗示感受性来影响和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是陈鹤琴提倡的做法。因此,对于孩子来说,积极的、正面的暗示能激发他们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了教育,同时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积极地改正缺点,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比用强制性的

17、、命令性的教育效果更好。所以,在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或缺点上,我们要摒弃“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去掉否定、挑剔、埋怨、斥责等消极语言,而采用积极暗示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易于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改正缺点和不良行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比如,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你不必直接对孩子说:“不听话的孩子才闹着不去幼儿园。”而将它换成:“某某真不乖,他闹着不去幼儿园。”孩子就会明白闹是不对的。再比如孩子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如果妈妈提醒过几次,效果不理想,则可以说:“今天我遇到楼下亮亮的妈妈说你真乖,每天总是自己把床被打理的整整齐齐。

18、”这比直接的批评要好。这些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而采用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期望巧妙地表达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提倡正向教育的郭中平老师说:“任何一位家长,都兼有正向负向两种态度。一种是正向态度,一种是负向态度。正向态度,调动的是家长的积极面,也调动孩子的积极面;家长与孩子积极因素不断地被发现、被挖掘、被激发、被放大、被强化亲子关系、愉快指数以及教育效果都会处在良性的朝好的方向发展的状态,孩子的人生就会朝着成功的方向走。家长与孩子消极因素不断地被放纵、被激发、被放大、被强化亲子关系、愉快指数、教育效果都会处在非良性的朝不好的方向发展的状态,孩子的人生就会朝着失败的方向走。”所以,从讲究家庭教育的艺术上来看,并不是只有批评、催促、命令、生气才有效果,正向的语言,积极的暗示,正强化的使用,都可以达到效果。更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有正向的思维,正向的观念,正向的思考,才会有正向的教育行为和正向的教育方法。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