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23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3787682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2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2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2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2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面对中国科技落后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

2、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不太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青蒿素的发现;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有效利用图片和网络,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综合分析

3、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利用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重点难点】【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难点】新中

4、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学习目标】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自主学习】1“两弹一星”具体指的是什么?它的成功有何意义?2袁隆平为什么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3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谁?4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

5、尔文学奖的作家是谁?【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 “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阅读教材P90、P91,解决问题(1-5):(1)“两弹一星”指什么?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答案提示: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取得成就的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70年,我

6、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2)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播放东方巨响之片段,让学生感受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艰辛历程,(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体验科技实验成功的欢乐、自豪等情感。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国家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时间7年零4个月4年4年零7个月2年零8个月教师讲解:通过表格中的时间,可以反映出,为成功研制

7、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答案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3)“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意义?答案提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阅读教材P92“材料研读”,思考: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答案提示: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面临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打破美苏两个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

8、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所以我国决心发展“两弹一星”。(5)拓展讨论: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阅读教材P92第1段,回答: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答案提示:1999年11月20日6点30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神舟一号飞船,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2003年10月

9、15日9点,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人首次飞天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载着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向太空。27日16点43分,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协助下打开舱门,迈出了中国人在浩瀚太空中的第一步,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就此诞生。教师过渡: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袁隆平就是一位成功解决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2.根据教材第二目“杂交水稻与青蒿素”,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教师过渡:原子弹和航天技术的发展让

10、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而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投影下面图片:教师创设情境: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学生讲述袁隆平的主要事迹?答案提示: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93页插图,体会袁隆平坚持田间劳作的精神。袁隆平作出如此大的贡献后,获得了哪些荣誉?答案提示:为此袁隆平成为获得我国第一

11、个特等发明奖的人;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3)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哪位科学家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答案提示:屠呦呦。(4)20世纪70年代初,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其意义有哪些?答案提示: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5)因此屠呦呦获得了什么荣誉?答案提示: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

12、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6)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的哪些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7)拓展讨论:结合所学及阅读材料,归纳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材料一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据此,在政务院之下设科学院,行使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文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长

13、。成立之初的中国科学院也是一个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研究机构。1956年1月,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提出了“向科学进军”口号,提出了分步骤、分阶段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的思路。材料二1975年邓小平指导起草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以马克思“生产力包括科学”的论述为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6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

14、的必然结果。答案提示:国家政策的支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198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科学家的奉献。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回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的热情投入、无私奉献。三、 文化事业的发展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阅读教材P94本目内容,回答:(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答案提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教师点拨:“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

15、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国科学文化工作者应该遵循的方针原则。(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当时有哪些出色作品?答案提示: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3)阅读教材P95第1段,回答: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事业成果丰富,呈现出的特点: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突出成就: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获这一奖项。课堂巩固:完成多媒体上的习题。课堂小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和成就;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有效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青蒿素类药物使全球数亿人受益。这些成就的取得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在文化领域,同样获得巨大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为新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感到自豪。同时,我们应感到肩上的重担,那就是该怎样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搞好,共同建设繁荣昌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